第2章 未受污染的大山(已改)

第2章 未受污染的大山(已改)

唐初的關中地區植被覆蓋密集,不像後世有的山頭連草都長不出來,侯大寶呼吸著山裏的新鮮空氣,感覺整個人都輕了一截,現在是辰時,後世9點多的樣子,山裏的氣溫剛升起來。蟲鳴鳥叫聲充滿了整座山林。

沒理會一幫小屁孩的追問,侯大寶拿着木棍找到幾棵冬日被大雪壓倒的松樹,木棍一敲發現是空心的,就叫幾個孩子過來使勁踩斷樹榦,空心樹榦的承重很差,沒幾下就被蹦蹦跳跳的孩子們踩成了幾段,白色的柴蟲順着斷開的茬口慢慢爬出來,侯大寶找來幾張大樹葉叫小屁孩們把蟲子全撿了包起來,一看他們的懵懂樣就知道沒吃過。

山裏還有小溪,這可是大發現,把包好的柴蟲放在岸邊,招呼幾個孩子拿樹枝搬石頭在溪水中架起一座小水壩來,試試水深只到膝蓋,侯大寶帶着孩子們朝溪水上遊走了一里多,每人拿根棍子敲著溪水往下游趕,不時還撿塊石頭扔水裏搞破壞,離小水壩還有四五丈時,侯大寶讓孩子們停下,又撿石頭樹枝再架了一座水壩。

「大豘把衣服脫給我」侯大寶沖着一個孩子說。

「為何就讓我脫啊」大豘一邊發問一邊脫衣服,雖然感覺疑惑卻還是照辦了,對於侯大寶的話大豘還是很信任的。

「因為這裏就你一個穿了罩衣(廢料麻布縫製,讓小孩不弄髒衣服,類似80年代的沙發套),還有,剛才在曬場就你口水流的最多。」侯大寶笑嘻嘻的回答

小樹你們四個在上游水壩等著,我讓趕你們就把魚往我這趕,大豘,你帶三娃拿樹枝幫我擋住兩邊,別讓魚跳出去。分配完了任務,侯大寶在小水壩上清理出一個一尺來寬的口子,把大豘的罩衣紮成個口袋接在缺口處試了試阻力。看來古代的麻布當漁網還是不錯的,布孔粗的可以插筷子。

小樹他們順着溪流用棍子邊敲邊喊,水裏的魚蝦螃蟹被驚的四處亂竄,周圍都被堵住了,只能爭先恐後的往缺口游去。

「停,小樹快停下,大豘趕緊把缺口堵上」小樹他們還沒走出兩丈侯大寶就喊到。

莊戶的孩子都很老實,一聲不吭的就照辦了,侯大寶拖着罩衣爬到岸邊,幾個孩子伸直了脖子往裏看。

「大寶哥,這怕是夠全村吃的。」看着慢慢一罩衣的魚蝦,小孩不識數,覺得夠全村吃的就很多了

「拿樹枝在這圍個圈,我把魚倒出來再接着趕」徐寶覺得既然要夠全村吃怕是要再來一次

前後一共趕了四次魚,侯大寶覺得差不多了,帶着孩子們開始整理戰果:『蝦放一邊,指頭大的小魚放一邊,再大一點的放這邊,螃蟹只要大的,小的放生。

整理完戰果,侯大寶楞的說不出話來,蝦有大有小堆了一尺多高,估計得有二十多斤,五指寬的鯽魚鯉魚(唐朝有禁食鯉魚的律法,但很多地方並不遵從,王維《洛陽女兒行》: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顏容十五餘。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鱠鯉魚。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吃的是生魚片。白居易《舟行/江州路上作》:船頭有行灶,炊稻烹紅鯉。飽食起婆娑,盥漱秋江水。平生滄浪意,一旦來游此。何況不失家,舟中載妻子。喝的是鯉魚湯。權德輿《酬陸三十二參浙東見寄》:驄馬別已久,鯉魚來自烹。殷勤故人意,怊悵中林情。茫茫重江外,杳杳一枝瓊。搔首望良覿,為君華髮生。吃的是清燉鯉魚。)和雜魚估計有100多條,拇指大的小魚比蝦還多,其他還有大個螃蟹19隻,6斤多的老鱉一隻,蛤蟆一對,水蟑螂一堆。知道沒污染的水域物產豐富,可沒想到這麼富,早知道就推個車過來了。

不管一臉興奮的小屁孩們,徐寶開始在樹下剝木耳,大唐的魚不值錢,因為缺少香料和烹飪手段,連主婦們都嫌燉過魚的鍋有股腥味,好長時間都去不掉,老實巴交的莊戶孩子見到肉哪還忍得住,誰知道這肉里還有骨頭,每年被咔住喉嚨的人不是一個兩個了。采些木耳回去晾乾了賣,這才是能賺錢的東西,唐朝木耳不是蔬菜,是當做藥材來賣的,富貴人家都沒幾個懂吃的,更別說這小山村了。招呼幾個興奮完的孩子過來一起剝木耳,順道在溪水裏洗乾淨。忙活了半天,侯大寶看幾個孩子已經累了,就開始收拾東西準備下山。脫下自己的衣服墊在地上把魚往衣服上捧,裝完大魚就發現衣服堆滿了,旁邊幾個孩子見狀立馬脫了衣服開始裝別的別的魚蝦,侯大寶搬來一串大樹枝,把衣服捆在樹枝上叫上幾個孩子開始往山下拖,讓兩個年紀小的孩子抱着木耳和柴蟲在後邊跟着撿漏下的魚蝦。

下山時幾個孩子不用費勁就可以把魚拖到山腳,可平地上卻是把吃奶的勁都使出來了都拖不動,還好前邊不遠就是曬場,招呼一個孩子去曬場搬援兵。不一會來了十幾個大大小小的孩子,我五條,你十條的就把最重的大魚搬了個乾淨,其餘的小魚小蝦(螃蟹老鱉沒捆腳早跑了)幾個孩子直接提着衣服就能搬走。

東西堆在地上,三十多個孩子眼巴巴地等著侯大寶分配食物,「改善兒童營養任重道遠啊!」侯大寶發出感嘆。」「女娃都去幫忙照顧小孩,小樹帶幾個男娃拿竹片把魚鱗颳了,鰓也扣掉,大豘回家把你爸剝兔皮的小刀找來,三娃帶兩人去搬口鍋來,大牛帶人去找些柴火來,順道找些野蔥野蒜,再拿些皂角果過來,其餘的人去把小魚肚皮擠乾淨。」分配完了任務,侯大寶光着膀子跑回家拿鹽,沒辦法,衣服還包着魚呢,拿皂角就是要洗衣服用的。(大唐鹽不貴據《新唐書·食貨志》記載「天寶、至德間,鹽每斗十錢」,而初唐時貞觀年間記載,「至四年,米斗四五錢,鹽三倍之」,也就是說貞觀四年時,每斗鹽的價格才十幾文錢,鹽價飆漲是因為乾元元年(758年),大臣第五琦在唐肅宗的支持下,推行「榷鹽法」——朝廷對鹽就場專賣(官收官賣)。當時漲到每斗鹽一百一十文錢。)拿個小碗裝了半婉粗鹽(精鹽太貴沒有莊戶買),侯大寶回到曬場,魚鱗魚鰓去的差不多了,自己就拿着大豘的小刀刨魚腹:「魚肚子裏的東西都拿出來,魚籽魚白魚膠給我留好,別的都扔了。」

忙活了半天收拾完魚蝦,拿到河邊洗乾淨拿大鍋裝着端回曬場,洗好的衣服也晾上。侯大寶開始準備給孩子們製作食物:巴掌大的野生魚怎麼做都好吃,魚肚裏放點野蔥,拿兩塊木片一夾就插在火堆邊烘烤,算著人頭做好了烤魚串,侯大寶開始讓孩子們去洗手洗臉,不洗乾淨不能吃,天大地大吃飯最大,轉眼間就連牙牙學語的小傢伙都被哥哥姐姐洗的白白凈凈坐在火堆旁等著吃。

侯大寶想好好了解一下這個村子:「我提問題,誰答出來的就多給一串烤大蝦,好不好?」聽着震耳欲聾的回應聲,侯大寶感覺自己還是很有號召力的。

「第一,誰家有病人。。。。很好沒人回答」

「第二,誰家有弟弟妹妹還在吃奶的?」這次有三個孩子站了起來

「第三,除了種地,誰家會手藝.....」

「第四,......」

第....大寶哥哥,烤焦了!

「好吧,先吃魚,哥哥姐姐把刺挑了再餵給小的吃,不許搶,人人都有,大豘你的魚還沒放鹽怎麼就吃了一半了,趕緊抹點鹽上去,不放鹽小心吃出寄生蟲來。」侯大寶像幼兒園老師一樣招呼著這幫孩子。

看來下次要換成豬肉或者羊肉,不然這樣的吃的太提醒吊膽了,哪怕是換成點心也比魚肉強,必須賺錢去。侯大寶想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新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唐新史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未受污染的大山(已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