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初遇

番外之初遇

「大皇子,節哀。」

年僅五歲的孩子穿着一身重孝跪在靈堂前,他小小年紀已經長得非常好看,如今這樣一個冰雕雪砌的兒郎跪在皇后靈前,明明身子單薄,卻偏偏要用力挺直腰板,倔強又孤冷地抿著唇。來來往往的人看見這樣的情景,哪一個不暗自嘆息。

可是他們也只是嘆息罷了,皇家的事哪有那麼好摻和的。如果被氣得病重而亡的皇后是其他家族的女兒,那現在後族早就鬧騰開了,皇后的父兄拉攏親信同僚,上書彈劾也是名正言順,可是……偏偏皇后也姓齊。這就有些微妙了,各大公府侯府除了私底下議論一二,也就是在皇后奠儀上落兩滴淚,最多安撫安撫沒了娘的大皇子,其他的於他們無關。至於替皇后出頭,那就更可笑了。

皇後娘家鎮北侯府自己都不管,他們插什麼手,而且,恐怕這事還沒完呢。

秦沂跪在母親靈前,近乎麻木地聽着身邊人來來去去,嘴唇嚅動,說着一些無光痛癢的話。

哦,也不是無光痛癢,至少他們在可憐他。

秦沂心裏諷刺,可是臉上已經做不出任何情緒。美麗高貴的母親被賤人帶累至死,秦沂氣得幾乎發瘋,可是他連着幾天苦苦思索,竟然找不出可以求助的人。皇帝不必指望,前來弔唁的藩王長輩不會趟這灘渾水,他的天然羽翼外祖家鎮北侯府,同樣是逼死母親的幫凶,怎麼能指望他們替母親出頭?秦沂還想到最有話語權的內閣和最刺頭的督察府,如果這些臣子願意幫忙自然助力極大,可是……秦沂不過深宮一個皇子,去哪裏接觸這個級別的外臣呢?

尚且年幼的秦沂想了一圈,竟然找不到一個可以幫他的人。秦沂滿腔激憤,最後都化成濃濃的悲痛,和對自己無能的痛恨。

秦沂就是從那一刻起,確定了影響他許多年的執念。到高處去,得到權力,得到許多許多權力,讓再沒有人可以罔顧他的意願。

接下來淘氣的如同魔王一樣的大皇子突然轉了性子,讀書吃飯特別規矩。伺候的宮人們又驚又喜,就連太傅也連連驚嘆,他們沒有深想,只是將這一切歸結為母親去世,孩子自然而然就懂事了。

十歲的時候,秦沂的表現獲得太傅和內閣的一致稱讚,提議立他為皇太子。皇子和王府子弟是一道天塹,而太子和皇子又是一道天塹,秦沂明顯感覺到,前朝僅僅是提出這個想法,後宮諸人對他的態度立刻拘謹了許多。

秦沂再一次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太子這個身份是他的救命稻草,他一定,也必須牢牢攥著。所以,他不光要成為太子,更要長長久久地維持着儲君的身份。

秦沂的出身無可指摘,而他的表現也符合朝臣對於太子的期待,所以沒什麼波折的,秦沂正式被冊封為皇太子,穿上了他生命中舉足輕重的那套冕服。

宮闈內外不再稱呼他為大皇子,而是一概恭敬又小心地稱他為「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老臣知道你氣不過,這才一時衝動做了這種事。可是在皇上和皇後娘娘面前動冷兵,這本就是你的不對,更何況你還讓當場見了血。現在無論是宮中還是軍隊俱議論紛紛,皇上震怒,皇后受了這種衝撞,自然也不肯罷休。無論於情於理,殿下都該主動認錯。聽說皇後娘娘現在還因為受驚而卧床休養呢,殿下,你趁這個機會去侍疾,順便認個錯,老臣自會去皇上那裏為你求情,這件事情便能大事化小,就此了結了。」

「侍疾?」已經十六歲的秦沂不再是母親靈堂前的無助孩子,他變得鋒芒畢露,銳氣四射,聽到太傅的話,他只是冷笑了一聲,毫不客氣地說道,「憑她也配。」

太傅微微怔了一下,隱隱約約想起,當年似乎就是太子在給文孝皇后侍疾的時候發現了小齊后和陛下的事,現在讓太子去給小齊后侍疾,難免有些諷刺。

其實這小小的一點不舒服對太傅而言完全不成問題,他宦海沉浮半生,哪會在意這種屈伸,可惜眼前這個太子年輕氣盛,鋒芒畢露,別人覺得沒問題的他尚且要挑剔,若是別人覺得有一絲憋屈,那秦沂恐怕死都不肯低頭。

太傅嘆氣,這些年明明精心教導,嚴加管教,太子怎麼長成這種脾氣了呢?和他們曾經預想的溫潤如玉、冷淡端方快差了一千八百里遠。

但是即便如此,最後的處罰結果還是讓太傅狠狠吃了一驚。

讓太子去邊關?別說太子今年才十六,不過一個半大孩子,就算是他二十六歲,太傅和朝臣也沒一個能放心讓太子去那種地方啊。

太傅操心秦沂比操心自己的親孫子都多,但是現在太傅不合時宜地嘀咕起來,太子這是皇上親生的嗎?

太傅坐不住了,太子的其他幾個老師也覺得太不像話,紛紛上書請求皇帝收回成命。皇帝不滿太子的意味非常重,幾個老臣都能看出來皇帝是藉此來威懾太子,讓他乖乖去和小齊后道歉。太傅苦口婆心地勸,而秦沂直接收拾了行李,頭也不回地出宮走了。

走了。

皇帝又是一場大怒,至此,便是內閣也沒回天之力,秦沂作為舉國中第二尊貴的皇太子,竟然當真被發配到邊關去了。要知道現在這個世道,即便是最落魄的權貴子弟得罪了人,只要肯疏通,也不會流落到那裏。

秦沂初到大同府,真是哪兒哪兒都不習慣。

比如冬天沒有地龍,得燒炭火不說,秦沂燒的還是宮裏低等嬪妃才用的紅炭,煙氣極大;再比如軍營里總有一種怪味,說不出是潮味還是馬尿味,還有吃飯、喝水、入寢……許許多多。

但是這些外在的落差總可以克服,更讓秦沂受不了的,是心理上的。

他本以為自己是皇太子,雖然脾氣和耐性一概不好,可是在京城裏誰見了他不是誠惶誠恐,他自小更是聽着奉承誇獎長大,但是來到邊關,秦沂才發現,他或許沒他想像中那樣厲害。

這裏沒人把他當回事。

以秦沂的性格自然是如鯁在喉,他勉強忍了一個月,但是在又一次韃靼騷擾邊境,而總兵下令不必追的時候,壓抑的情緒終於爆發了。

秦沂沒有去和這些人理論,也沒有仗着太子的身份呵斥,他直接便帶着人上馬,衝出城門朝關外飛馳而去。

事實證明大同總兵說不必追還是有些道理的,他離開城牆庇護,又深入對方腹地,一無供給二無火器,在荒曠的平原上一覽無餘,而對方又是以騎兵見長的游牧民族,討不到任何便宜完全可以預料。後來韃靼人不知怎麼知道了他的身份,秦沂在回撤的過程中,被人偷襲受了致命傷,失血極多,沒撐多久就昏迷過去了。

他不知睡了多久,再有意識時是被人吵醒的。這是他難得的一次好眠,而竟然有人膽敢在他入睡的時候聒噪,真是活的不耐煩了。

秦沂忍無可忍地睜開眼,呵斥的話幾乎就要出口,他突然感覺到一些不對。

即便剛醒來身體還不靈光,但也不該是這種感覺。秦沂自小運動天分高,到了軍營身體鍛煉越發頻繁,所以他對自己的控制和力量非常自信,可是現在,手臂、肢體的感覺不對,空茫茫的,像是沒有實體一樣。

秦沂暗暗吃了一驚,他心裏驚濤駭浪,面上越發不動聲色,他悄悄打量四周,發現視野也不對,怎麼會這麼矮?

秦沂一心二用,一邊飛速評估自己如今的處境,一邊聽着裏面的話:「……把她打發出去,我不想看到她。我才不會有她那樣的女兒。妙兒呢,去將妙兒喚過來!」

這個女子聲音低回但是難掩蒼老,秦沂對這種語調再熟悉不過,必然是個養尊處優但年齡已然不小的官宦夫人。前方多寶閣雖然擺的滿滿當當,但是木質並不好,目測是二十年的梨木,可見雖是官宦人家但也沒富貴到哪裏,估計是四品左右。而聽這個女子的口音,有山西口音但又不是大同府的,結合她們家裏的擺設,這隻能是太原府了。

秦沂下意識地分析周圍有用的信息,但是還沒等他分析完,突然聽到頭頂上傳來奇怪的動靜,似乎是什麼人捂住嘴忍着聲音?

不對,他頭頂上怎麼會有人!想誅九族嗎?

秦沂的內心的憤慨一時無人理會,他只能看到眼前的情景飛快後退,而頭頂上的聲音也越發明顯,可見是對方在跑動。等到了一個女子閨房模樣的房間,她立刻撲到床上,終於能釋放情緒,但是即使如此,她都不敢哭出聲,只能將整個臉埋在被褥,肩膀一抽一抽地哭泣。

是啊,秦沂看到了「她」,也終於看到了自己現在的處境,他在一枚玉佩里,還被掛在一個小姑娘的脖子上。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秦沂面無表情,皇太子殿下並沒有多餘的情緒,無論發生什麼結果,他頃刻就能冷靜下來,理智分析接下來怎麼樣做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至於為什麼會這樣,想這個有用嗎?

但是這次,太子殿下的思索並沒有如常進行,他的思路屢屢被打斷。秦沂聽着耳邊懸而不絕的細弱哭聲,頭一次感到氣憤又鬱悶。

別哭了行么,有什麼好哭的,不就是被母親說了兩句不好聽的刻薄話嗎。他天天被皇帝這樣攻擊,也從沒見他哭過。

短短瞬息的功夫,秦沂大概分析出現在是怎麼個情況了,他莫名其妙來了太原,在一個當地高官的府邸里,俯身在這個高官女兒的玉佩上。而他大燕朝的這個地方官,大概沒管好自己的內院吧。

無疑,方才那個中年女子就是眼前這個小姑娘的母親,不知怎麼的這個小姑娘剛剛回來,還不太受待見。

楚錦瑤將臉埋在被子裏哭了多久,秦沂的腦子就嗡嗡了多久。那時候,秦沂還不知道眼前這個女子的名字,也不知道她是誰,他只是覺得,現在的小姑娘為什麼這麼麻煩。

秦沂對女子的印象就是麻煩的瓷器,無論宮裏的還是宮外的,環肥燕瘦各有不同,但是無一例外都和瓷器一樣嬌貴易碎。往常秦沂對她們沒興趣,所以無論是宮女、閨秀還是他的那些妹妹表妹,他一概不屑於之,遠遠避開。但是現在,秦沂頭一次進姑娘閨房,頭一次近距離接觸一個女子,頭一次看到女子真哭,真是活了這麼多年,今兒一次補齊全了。

秦沂雖然覺得楚錦瑤挺可憐,但是這和他有什麼關係?他默默吸收了一條楚錦瑤玉佩里的紅絮,心裏還輕輕笑了一聲,看這個傻子,自己的貼身玉佩紋路減少,這麼大的變化,她竟然還沒發現。

等到晚上的時候,秦沂就有些尷尬了。他誠然是太子,日後三宮六院少不了,但是這種……也不太好吧。

秦沂脾氣不好,囂張跋扈,動起真格來不擇手段,但是他內心裏也是傲氣凜凜,不屑於齷齪手段,更不會對女子怎麼樣。但是楚錦瑤晚上要沐浴更衣,秦沂又不可能自爆身份,這樣一來,顯得他故意瞞着姑娘行下流之事一樣。

秦沂心裏說不出的憋氣,他堂堂太子,多少女子趨之若鶩,現在怎麼就跟個偷窺閨秀的浪蕩子弟一樣。他只能閉住眼,強行遮住眼前楚錦瑤換衣的景象。

好在秦沂身為一塊玉佩,謝天謝地不用下水,他被放到桌子上,長長鬆了口氣。

但是這口氣只鬆了一半。誰能知道楚錦瑤身為一個大家閨秀,這麼大的人了,晚上竟然還要抱着玉佩睡覺。

秦沂簡直要瘋,他第一次生出自己不如死在草原上算了的心理,殺人不過頭點地,哪像這種軟刀子割肉,還有完沒完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玉佩里的太子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玉佩里的太子爺
上一章下一章

番外之初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