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第 2 章

尚府能從當年落魄到如今的富庶體面,可不全靠尚雲天的那點子俸祿,柳將瓊的經營算計功不可沒,常年經營操持幾家店鋪,早就讓曾經深閨不知疾苦的婦人磨礪得口才了得。如今陡然尖刻起來,豈是剛剛提起褲子的尚雲天能招架得了的?

雖然成婚十載,可他心內還是愛着柳將瓊的,且不說瓊娘八面玲瓏,善於經營人脈,對他官場裨益甚多,單論容貌,崔萍兒也不如柳將瓊的天生玉質來得精緻,讓人看了移不開眼。

當年聽聞瓊娘的身世時,他其實心內狂喜難以自禁,暗自慶幸若不是因為這般隱情,瓊娘這樣的容貌,就算是流落市井,也有富足人家爭相納聘,哪裏輪得上自己?

崔萍兒一再表露心跡,他也推拒過。只是奈何瓊娘一向看中所謂的閨秀禮節,床第間連葷話都聽受不得,夫妻間時日久了,到底是欠缺了味道。

一次瓊娘歸省時,他酒後失了分寸,耐不住崔萍兒的主動,半推半就有了首尾,竟食髓知味,愈加耐受不住了。

那崔氏小娘到底是荒淫的琅王府里出來的,床榻上的放蕩叫他真正領略了男女縱情滋味,這般背地裏有了幾回后,心裏的那濃濃的愧疚竟慢慢淡然了許多。

男兒追逐仕途是為了什麼?不就為了換取人生在世那點子聲色享受嗎!同自己的那些個三妻四妾的同僚相比,他尚雲天的半生竟是虛度罷了!

但是他心裏是認定了柳將瓊才夠資格做自己的妻子,與這崔萍兒暗地裏的露水姻緣,並不想被妻子知道。

只是今日不知怎麼的,向來替自己把風守門的書童卻沒了影蹤,叫突然返家的瓊娘看見了自己狼狽之像。

想到這,他不由得掃了一眼猶在啼哭的崔萍兒,直覺是她動心思做了什麼手腳也說不定。

不過……這樣被撞破了也好,就像萍兒說的,她到底是真正的柳府千金,虧待不得。而且萍兒不能生養,又向來疼惜一對小兒女,將來入了尚府,不會生下子嗣危及瓊娘的嫡子嫡女地位,他更不會寵妾滅妻,定然雨露勻灑,豈不是兩全其美?

這般私通固然失了體面,但是他本以為依著瓊娘心內對崔萍兒久存的虧欠,這抬妾的事情也是水到渠成。只是不知岳父母大人肯不肯,會不會覺得妾位偏房委屈了柳府真正的小姐。

可是一向高貴淡然的妻子,卻如市井潑婦一般動手打人,又出言刻薄諷刺自己,是他萬萬沒有料想到的。

望着瓊娘漂亮杏眼裏的寒芒,他一時啞然,扶著崔萍兒的手也緩緩鬆開。

冷言諷刺了丈夫,她又轉頭看向淚眼婆娑的崔萍兒:「至於你,也甭在我面前裝苦主了!我也原不知,可是新近無意聽見了父親母親的私下閑語,才算是徹底明白當年錯抱的一樁官司!你自己回去問問父親和母親,當年為何錯抱!他們原是為了避禍,想要偷偷拿別家的男孩子敷衍半途劫持的仇家,保住自己的傳宗骨血,可誰知避禍之後,匆忙換回來的時候,柳家兩個奶娘忙裏出錯,各自換了一回,雖然換回了兩個男孩,卻將你我錯換了一番!換錯的奶娘事後發現,生怕主子怪罪,兀自隱瞞下來,臨死才吐露實情。這內里的冤孽緣由,豈是我和崔家所主導?」

這話她說的沒有半點虛假,所以論起來,崔家才是真正的苦主。

雖然崔萍兒身世飄零,卻也不是崔家夫妻貪圖權貴,出賣女兒做人小妾的緣故。

依著柳將瓊後來派人打探到的實情,分明是崔萍兒當時年紀小眼皮子淺顯,嫌棄崔氏夫婦定的殷實人家的兒郎不夠顯達富貴,自己仗着年輕貌美,背着家人私奔,主動貼附了琅王,做了他的妾侍。只是後來真的入了琅王府才領教了那位琅王楚邪的殘暴本性,叫苦不迭。

劉將瓊所言,其實崔萍兒早就知情了。可是那又如何?若不是當年抱錯,她柳將瓊這個賤種豈會享受到柳家無邊的富華,成就京城閨秀的美名?她欠她萍兒的,永遠都是償還不清!

這場抓姦鬧劇,最後總算是鬧到了柳家當家的柳夢堂的面前。

這等府宅里的醜事,堂堂翰林大學士也不好親自出面,更何況女婿尚雲天如今入主吏部,乃皇帝的左膀右臂,他也要給賢婿幾分薄面。

所以柳大人關上房門,與夫人堯氏商議一番后,由堯氏這個當母親的來跟將瓊交涉。

自從發現女兒抱錯后,再也沒有對柳將瓊露出慈母微笑的堯氏,這次倒是難得的和善,只面帶笑容拉着她的手,將她引到了內室的雕花西窗前,一邊遞給她熱騰騰的茶盞一邊說道:「萍兒在市井裏長大,到底是虧欠了規矩,這麼大的事情,怎麼能不跟我和你父親商量就自作主張了呢?若是早早說破,你這個當姐姐的又怎麼會不體貼容人呢?」

這番開場的話,叫柳將瓊的心一路下沉。

果然,堯氏又開口道:「只是……叫你妹妹萍兒做妾,我和你父親心裏實在是過不去,原本,我們已經替她物色了幾個才俊,入門便是正頭的夫人。可是你妹妹一直不肯允諾,既然他們已經……如此了。你心內也不要怨恨她,雲天那孩子如今位列公卿,府宅里怎麼可能一直空曠下去?她入了你的府宅里,我跟你父親反而放心些。左右你都會周全了她的短缺,她也會幫襯你的不足,娥皇女英共侍一夫也算是佳話……就算她入門后,與你一般平妻,她生不齣兒女來,也不會叫你太委屈的不是?」

堯氏接下來說了些什麼,柳將瓊全然聽不進去了。原本她以為堯氏肯定不會同意她一向疼愛的崔萍兒入府為妾,卻沒想到,母親原來是抱着讓崔萍兒成為平妻抬轎入尚府的打算。

她心內悲涼,可是看着自己一向敬重,當做親生母親的堯氏,千萬凄苦竟然倒不出來,只說了一句:「娘,你怎麼能這樣……女兒不願!」

堯氏聽了這話,臉上的笑意全退了乾淨,只緊繃着臉道:「萍兒吃了那麼多苦,你又不是不知!要不是崔家夫妻虧欠了她,短少了看護,她至於被那琅王納了去?可是我們何曾埋怨過你親生的爹娘,也知道你從小嬌養,斷然回不得商戶庶民的人家,所以從沒叫你出府,對待你更視如己出,當年給你置辦的嫁妝丫鬟哪樣不夠體面?你還有什麼不足的?」

柳將瓊聽到這,猛抬頭,直盯着堯氏道:「母親,我聽說了那尹奶娘臨終的遺言……崔家原本可不想佔了柳家的這般福祉……」

堯氏突然被揭了短兒,頓時有些語塞,可很快就穩下心神沉着臉道:「現在想不佔也不行了……你那親生的大哥崔傳寶不成器,將小舅子打成了重傷不治身亡,如今身陷囹圄。崔家人不要臉面,偷偷求到了萍兒那裏,萍兒宅心仁厚,求到了你父親出面去斡旋。算起來,她算是對得起你們崔家,難道你就這般不容她?你父親已經同雲天和你婆婆商議過了,你婆婆是向來喜歡萍兒的,而雲天他說你若願意,就抬萍兒為平妻。」

柳將瓊聽得一怔,什麼?……柳尚兩家原來是私下裏都商議好了的,可笑自己竟然最後一個知道……崔家竟然有這等飛來橫禍?崔家夫妻為什麼寧可去求崔萍兒也不來找自己呢?

這麼一想,她心內頓時苦澀起來。

當年驟然知道自己的身世時,柳將瓊年紀尚小,在自己的心中柳家夫妻才是自己的骨肉至親。想到自己要離開熟悉的父母和大哥,回歸低賤商戶,跟幾個陌生人過上未知市井小民的日子,只哭得整夜淚透枕榻。

好在柳夢堂開口發話,那崔家只是個街市裏擺攤賣炊餅餐點的商賈人家,日子清苦,柳家嬌養了十六年的女兒怎麼好回去當街叫賣?再說家醜不宜外揚,京城誰人不知柳家嫡女柳將瓊才貌雙全,突然送回,總叫人非議,毀了柳家清譽。柳家再多的女兒也養得起,便回絕了崔家討要自己親生女兒的請求。

後來崔家不肯善罷甘休,只嚷着要到官府里打官司討要女兒。柳家這才勉強同意他們夫妻來見柳將瓊,聽聽她的意思。

可笑,她當時還心存感激,加之誤會崔家賣女求榮,攀附富貴,對於崔家的固執頓時心生厭惡。只覺得自己要是落入這等破落無賴的市井之民的手裏,便墮入火坑,再無出頭之日。所以在見到那對夫妻時,看着他們不合時宜的寒酸穿着和一臉上不得枱面的局促時,忍不住面露厭惡之色,出口狠狠地嘲諷一番,直言她寧肯死也不要跟他們回去。

從那以後,他們倒是沒有再糾纏柳府,更沒有出現在柳將瓊的面前。

就連柳將瓊成婚後,聽說崔家落魄得要遷往關西討生活時,她託人送去的一百兩銀子也被崔家人如數奉還回了尚家府上,只附信言明,叫她安心嫁人,做柳家的女兒,他們絕不會再去找她,叫旁人知曉她真正的身世。

現在想來,她當時的言行,叫她親生父母何等的心寒?

如今,堯氏拿了崔家大哥做了要挾逼着自己低頭。柳將瓊千萬句質問梗在喉嚨里,卻沒法再說出口去。

崔家二老本就失了女兒,若是再沒了兒子,豈不是那對老夫妻的性命?

堯氏見她不說話,這才笑着和緩了面容道:「你也休要想不開,左右是一家人的事情,大崔家那邊也不用擔心,你父親會拜託同年處理妥善的……」

從柳府出來,柳將瓊失魂落魄地上了馬車,一路回到了尚府。

她悶悶地吸了口氣,打算去看看正在書房練字的一雙兒女,路過小花園時,卻聽到自己九歲的兒子廉哥兒開懷的笑聲:「崔姨,你說得可是真的?以後要常住在我們府上了?」

「若是你母親同意,便是真的……只是怕你母親不願……」崔萍兒柔聲回道。

她話音未落,女兒倩姐兒奶聲奶氣道:「母親為何不願?」

「許是怕我陪伴你父親還有你們太久,她就要陪得少了吧!」崔萍兒故意遲疑道。

廉哥聽了,竟然不高興地說:「母親忙得很,她只喜歡與侯門府宅的夫人們飲茶賦詩,施粥茹素,被人誇是閨秀典範,便高興得忘了我與妹妹,更顧不得父親了……上次父親發燒時,她不是也沒有陪在身邊,正忙着陪那個什麼丞相夫人去寺廟籌募賑濟災民的義款嗎?要不是崔姨你精心照料,父親只怕要大病一場呢!」

接下來,崔萍兒又低低說了什麼,柳將瓊卻什麼也聽不進去了。

若說丈夫的背叛,撕破了她叫人艷羨生活的偽皮。兒子看似童言無忌的話,更擊碎了她所有的自欺欺人的努力,眼淚頃刻滑落了下來。

什麼名門貴婦,名動京華?全是狗屁不如的東西!

從十六歲起,她更看重別人眼中的自己。只一心盼著若是有一天自己的身世被人知曉時,喚來世人的一句:不信!柳家女兒這般無雙才貌品行怎麼會是卑賤商戶之女?

可是這般的刻意換來了什麼?

養父母為了顧全倆面,給了自己柳家嫡女的虛名,卻吝於真正的父慈母愛。而自己誠惶誠恐地扮演着世人眼裏的慧心賢婦,卻丟了丈夫與兒女的心。

甚至連自己的親生爹娘,也被自己的奚落刻薄所傷,落魄遠走他鄉……

柳將瓊覺得喉嚨難受得難以呼吸,茫茫天地間,似乎全失了她的位置。

如果……當初自己肯與崔家夫妻歸去,早早認清了自己的位置,會不會落得今日這般可笑的下場?

柳將瓊無法再設想下去,當她失魂落魄地走到後花園的水井邊時,只覺得身後猛一股力道,將她推入了深深的水池中去。

當吞咽了幾口水,整個人猛地下沉時,隱約聽到尚雲天的書童高聲喊道:「不好了!夫人想不開,投井自盡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之歸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重生之歸位
上一章下一章

第 2 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