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秀才謀反

第50章 秀才謀反

「還大政於當今!」

在場眾人一聽這話,先是一怔,等到品過味兒來,大家都頗有些心虛之意。

幾個膽小的嚇得臉色灰白,都想要起身離開這是非之地。就連幾個復社中堅的「鬥士」也面露為難之色。

雖說大家都在奏章上規勸皇帝,讓皇帝出面,將太子遣回東宮,但寫奏章提建議,屬於臣子的進諫之責。只要朱慈烺還在大明的政治框架內玩兒,就不能拿他們怎麼樣。

可現在是個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當今聖上和太子是一夥兒的,雖說軍權不在當今手上,但崇禎父子之間並沒有出現明顯的矛盾裂痕。

這個時候說什麼「還大政於當今」,而且還說什麼解散東宮新軍,摒斥太子身邊的小人姦邪,那可就不是進諫,而是逼宮了!

龔鼎孳是這次集會的領頭人,見清流同道都有些退縮之意,心知,大家嘴上不說,但對那逆儲還是有些畏懼,如果今天不能決斷,恐怕士氣一散,以後清流的「正氣」將無法挽回。

他站出來表示明確支持冒襄的提議,看著眾人,高聲說道:

「我等正人,讀聖賢書,為的就是匡正這天下間的正氣。文丞相有言,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我們既然走的是正道,就沒什麼好怕的!我支持辟疆的提議。不過,我有一條要說,咱們反的是奸佞,而不是皇儲。儲君年幼無知,我等臣子只須規勸引導,絕不可妄提廢立,做那不忠不孝之人!」

龔鼎孳這番話說的十分到位,既給冒襄站了台,又明確了鬥爭的底線,給自己的盟友們減輕了不少心理上的壓力。

禮科給事中翁平仍有些擔心,說道:「辟疆和孝升兄所言極是,我等讀書人決不能坐視太子殿下被姦邪引入邪路。只是,東宮現在被群小脅迫,只怕不會輕易交出兵權。」

正所謂,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朱慈烺可不是光桿太子。且不說在開封前線被太子掌控在手中的虎大威等鎮,就是在這北京城內,就有寧小武等人的東宮新軍。

這些人可是握著刀把子的!

冒襄對此早有腹案,自信滿滿地說:

「諸位都是飽讀詩書之人,想必這高平陵之變的典故諸位應該到知道吧?」

所謂的高平陵之變,指的是三國時期司馬懿和曹爽爭權一事。

當時曹爽為大將軍,掌控魏國軍政大權。司馬懿知曹爽勢大,自己不能和他正面抗衡,不得已,只能裝病不朝,主動避讓。曹爽以為司馬懿重病纏身,不足為慮,漸漸就對他放鬆了警惕。

魏正始十年正月,司馬懿乘曹爽兄弟隨魏帝祭掃高平陵之機,發動政變。又迫郭太後下令廢曹爽兄弟官職。派人送奏章給魏帝,要求罷免曹爽兄弟,一舉奪取曹魏大權。

此次政變成功的關鍵因素,就是曹爽不在京城之內,城中掌控軍隊的心腹一時之間無所適從,被司馬懿一套閃擊戰打懵了,奪去了京城兵權。

在冒襄的構思中,朱慈烺無疑已經被帶入到了曹爽的位置上。不得不說,兩者此時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都是權臣,都不在京城。而且朱慈烺的處境比曹爽還要被動一些,畢竟開封到北京的距離可比高平陵到洛陽遠多了。

翁平問道:「辟疆的提議雖說將我等正人比為司馬氏那等亂臣,有些不妥當,但也不是不可行。只是此事具體該如何實行呢?」

冒襄說道:「此事的關鍵,還是要爭取到陛下的支持!我等只需串聯起朝中清流同道,待到明天早朝,以死相諫,不愁陛下不醒悟!」

一說到以死相諫,眾人不禁大起如釋重負之感。

要知道,這可是明代文官們的看家大招。

從朱棣以後,只要皇帝做出了過格的事情,文官們就會在朝堂上集體跪倒,擺出一副如果皇帝不退步,大家就不起來的架勢。

這種行徑說是以死相諫,其實跟以死相逼的意思差不多。

若是遇到朱元璋朱棣這種狠人,這招肯定是沒什麼用的。實際上,萬曆和天啟兩位皇帝也已經找到了剋制這一套的辦法——躲在宮裡,讓太監出面去跟文官斗。按說這一套應該已經被皇室免疫了,但是同樣的路數,對崇禎皇帝卻是百試百靈。

前面說過,崇禎的特點就是不服且慫。崇禎經常干出不符合文官群體心意的事情,任用文官群體不歡迎的官員,這是他性格中不服的一面。然後文官系統一旦形成大規模的反對聲浪,搞出以死相逼的陣勢,崇禎性格中慫的一面又會體現出來,經常干出撤回旨意,賣掉隊友這種破事。

因為奪營之變后,朱慈烺控制了北京的軍權,成為了事實上的當權派,這就導致文官們下意識地將朱慈烺當成了皇帝,並認定了以死相逼這一套對朱慈烺這種殺伐果決的主兒是沒用的,幾乎都快忘了這套看家本事。

可是冒襄的話點醒了大家,朱慈烺雖然是實權派,但名義上的皇帝還是那個好欺負的崇禎啊!

在場眾人都是人精,之前不過是思維進了死胡同,現在被冒襄一語點破,頓時醒悟過來,連聲說道:

「對啊,我等可以在朝堂之上死諫陛下!」

「嗯,這是我等正人之責啊!」

「我們可以逼迫,不,是死諫陛下,讓陛下解除那幾個東宮軍小將的軍權,然後再下旨逼令東宮回宮!」

「現在太子不在,那幾個小將一見到陛下的聖旨,還不乖乖交出兵權?」

一時之間,花廳之中的氣氛又熱烈了起來,「君子」們無不摩拳擦掌,彷彿得勝就在眼前。

然而在這眾人之中,督察院僉都御史,王平海卻顯得頗為不和諧,擺出一副憂心忡忡地面孔,說道:

「諸位,這樣做是不是有些不太妥當。我覺得,咱們死諫陛下,讓陛下令太子回宮是可以的,但是趁東宮不在,解除東宮的兵權,恐怕有些過了吧。」

讓太子回京,這事兒還可有轉圜的餘地,可要是擅自奪太子的兵權——這自古有甘心被奪取兵權的權臣嗎?

然而在場眾人卻不這麼想,在他們看來,他們只是死諫,又沒有死逼,解除東宮武裝的命令是皇帝下的,跟他們有什麼關係?

更何況,現在太子不在,皇帝的旨意誰敢不聽?難道那幾個小將還敢抗旨不成?

「安民(王平海字),我等行事皆按國朝法度,又有何懼?」

「對啊,你該不會是膽怯了吧?」

王平海見眾人絲毫不理會自己的勸阻,心知多說也是無益,只得表示自己絕無膽怯之意,明日也要隨眾人一起死諫聖上。

眾人被冒襄的提議鼓動地信心滿滿,又商議了一些具體的細節后,各自散去不提。

這王平海是浙江人。雖然出身江南膏腴之地,但卻出身自貧苦人家,之所以能考中進士,靠的也是自己的天資和勤奮。因為出身貧窮,雖然王平海努力地想要融入東林的圈子,但卻並不被「正人」們真正接納,算是個邊緣人。

畢竟,人家喝一頓花酒的錢就是他一個月的日用花費——總不能老讓人家請客吧?

因為出身貧窮,王平海平素為官一向謹小慎微,生怕得罪了上司和同僚。本來依照王平海的性格,像今天這種有著犯上嫌疑的集會他是不會參加的,但是不來的話,又怕被同僚們孤立,只得勉強參加。

在回去的路上,王平海越想越覺得不對。以他的見識來看,太子現在羽翼已成,東宮軍更是牢牢把控了皇城內外,怎麼會僅僅因為皇帝的一張聖旨就乖乖交出兵權?

他暗自嘀咕道:「這事兒萬一要是敗了,可就是滔天大禍啊!我家裡的老子娘辛辛苦苦供我出來做官,可不是為了給家裡招禍的,不行,這事兒我不能摻和!」

嘴裡念叨著,心裡邊就在想,明天就推說自己病了,不去上朝,想來誰也說不出什麼吧?

本來王平海已經打定了主意,明天就說自己生病不上朝,這事兒就算過去了,可是他的膽子實在是有點小,不知怎麼得,就想起了國朝太祖朱元璋來。

很明顯,這事兒要是按照太祖的性子,除非自己主動告變,不然今天參會的有一個算一個,都得誅九族!

這麼想著想著,王平海本來往家裡方向邁的步子,不自覺地拐了個彎兒,轉向了皇城方向——他要去東宮軍告變,將功贖罪!

這一路上,王平海腦子裡不停地腦補太子帶兵殺回京城,將自己抄家滅族的場面,不禁越想越怕,腳步越來越快,等到了皇城門口的時候已經幾乎是小跑一般。

「快,快帶我見你們主官,我要告變!」王平海好容易到了大門口,對把守城門的東宮士兵急聲說道。

守門的士兵一見來了個搖紙扇的相公,不禁有些詫異,但見這人說什麼告變,知道是有大事要發生了,當下不敢有半點兒遲疑,趕忙將王平海帶到西苑大營。

朱慈烺之前有鑒於四勇營被倉促間奪營的反面案例,特意強調,自己不在京師期間,大營必須要同時有兩名高級官員值守。而且不論晝夜,任何人不得擅入軍營,如有違抗,格殺勿論——當然,如果是自己的親爹崇禎皇帝的話,面子還是有給的,其他人可以殺,自己的老爹關押起來就是了。崇禎不是朱棣,朱慈烺可不相信,崇禎能為了奪自己兵權親自帶隊硬闖。

剛巧,朱慈烺率大軍返回的消息已經先朝堂一步,送到了西苑大營,寧小武,高圖,魏川等人接到消息后正聚在一起開會,商量如何為第四團的弟兄們開慶功會呢。

寧小武一聽有人告變,趕忙讓人把王平海帶進來,當面詢問。

等到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寧小武第一反應不是憤怒,而是吃驚。

他露出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瞪著眼睛,攤開雙手,對著高圖和魏川說道:

「什麼,那幫秀才竟然敢造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晚明太子朱慈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晚明太子朱慈烺
上一章下一章

第50章 秀才謀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