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第二十五回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和,和久必亂,亂亂和和,無始無終也。自董卓之亂后,天下四海昇平,國豐民安。

建元三年春元日,有使來報曰:「近日天象大變,數者彗星隕落於各處,以致瘟疫四起。」帝大驚,乃傳張角,問之何事,對曰:「此或為臣昔施法之故也。」帝問曰:「將以何處之?」角曰:「臣未能所處也。」帝乃急眾臣於長安未央殿商議。

斯時,有自稱大和國使松永久秀者西來,欲見天子。帝問於眾臣:「大和國,何處也?」丞相曹操進曰:「臣聞其國在帶方東南大海之中,依山島為國邑。從郡至倭,循海岸水行,歷韓國,乍南乍東,到其北岸狗邪韓國,七千餘里,始度一海,千餘里至對馬國。其國本亦以男子為王,靈帝年間而國亂,相攻伐歷年,乃共立一女子為王,名曰卑彌呼。此女事鬼道,能惑眾,年已長大,無夫婿,乃以將軍足利義輝佐治國。自為王以來,少有見者。以婢千人自侍,唯有足利義輝近者給飲食,傳辭出入。居處宮室樓觀,城柵嚴設,常有人持兵守衛也。」大司馬東方恪進曰:「臣聞董卓斃時,曾言有外合此國,陛下不可不防也。」趙帝泰乃傳使入朝。

松永久秀入得殿中,並未叩拜,曹操斥曰:「外臣見駕,竟不跪拜,欺吾大國無君乎?」那松永久秀方才叩首,面呈上表曰:「日出處大和國天子見日末處大趙國天子:趙者,中原之大國也;陛下者,神武之賢君也。吾主征夷大將軍足利義輝,德膺符運,奮揚神武,願與彼國划潼關而治,太平共處,國安民樂,望大趙皇帝陛下明察。」趙帝泰閱畢,龍顏大怒,曰:「小邦,焉能妄稱日出處天子,實欺人太甚也!」松永久秀大笑曰:「陛下嚴重,吾為和平而來,若爾等不知好歹,休怪吾輩無情也!」大都督司馬懿曰:「這廝休得胡說!」松永久秀曰:「今吾國之兵已伏於司、平、幽、冀、並、青、兗、徐、豫、荊州各處,一聲令下,即可入主中原,爾等如此實不自量力也!」趙帝泰欲斬之。

司徒劉備諫曰:「陛下息怒,昔天下大亂,使得其能稱雄於海上,今吾朝神威,萬眾歸心,其言唯恐天下不復亂也,莫要中其計也。」趙帝泰乃逐之出京。

卻說那大和國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晴,久有取中原之心,但無借口,遣松永久秀來長安探虛實,不料反被逐,怒而召眾臣商討攻伐之計,曰:「趙帝狂妄自大,專橫跋扈,驅孤之使,視孤之國為草芥。以諸公之見,如何是好?」松永久秀言道:「前日董卓來使相求,共謀大事,后卓為趙所弒,今吾等可藉此事伐之。」右大臣菊亭晴季言道:「此計不可,趙之大,不可與戰,只可與和。」松永久秀問之:「趙國皆無用之輩,何必議和?」左大臣近衛前久曰:「趙國土廣民強,智謀之士遍於四海,忠義之臣盡在九州,何謂趙皆無用之人?」松永久秀大笑曰:「二公所言差也,吾視趙如夜空之螢蟲、陋室之蠅蟁,有何懼哉?昔其地群雄並起,統一至今未及數載,遣軍數百萬攻即可取之,正所謂易如反掌也!」菊亭晴季曰:「今非昔比,趙國擁有百萬之眾,其帝仁愛於四海,其臣皆忠孝,其上下一心,不可與之爭鋒,攻者必敗!」松永久秀道:「公乃其內應乎?」足利義晴斥曰:「二公之見,不足以謀大事也!」菊亭、近衛二人無言以對,乃叩首退下。

松永久秀謂足利義晴曰:「主上欲報董卓之仇乎?」義晴曰:「何嘗不想?」對曰:「懇請主上發兵攻之。」義晴曰:「女王那處如何說之?」松永久秀曰:「女王先盡聽命於吾等,主上即可安心也。」眾臣附和。

松永久秀又曰:「今吾大軍潛於中原各處,主上僅須頒旨,即可揮師雄起,問鼎天下也!」足利義輝大喜,拍案言道:「傳孤旨意,依久秀之計,報仇血痕!」即飛鴿傳書於各處。

卻說足利義晴一聲令下,但見平、幽、冀、並、青、兗、徐、豫、荊九州,倭軍肆起,各郡縣毫無防備,州牧、刺史、郡守、文臣武將,或以身戰死殉國,或率部隱匿山野。

戰亡殉難者:平州牧車觀、幽州刺史田疇、冀州刺史田豐、青州牧平東大將軍姜甫、徐州刺史陶謙、廣陽太守魏攸、漁陽太守嚴綱、右北平太守審配、遼西太守賈范、涿郡太守田續、代郡太守應劭、玄菟太守公孫范、樂浪太守公孫越、魏郡太守陳矯、趙郡太守王沈、常山太守高柔、安平太守孟建、河間太守郭圖、雲中太守單經、朔方太守田楷、北海太守孔融、濟南太守耿武、樂安太守何夔、齊郡太守辛評、東萊太守辛毗、東海太守任峻、東郡太守橋瑁、任城太守溫恢、東平太守王昶、泰山太守劉劭、魯郡太守國淵、沛郡太守張緝、梁郡太守夏侯惠、洛陽太守劉馥、河東太守司馬朗;後人有詩以祭諸亡臣,曰:「碧血千秋念國殤,捐軀戰寇掃扶桑。如聞鐵馬金戈勇,似見忠臣鬥志昂。血沃中原書壯偉,泉滋北土淚蒼茫。正氣千秋彪史冊,英魂萬古山河揚。」引殘部逃往山林者:周王室、魏王室、晉王室、燕王室、韓王室、齊王室、平州刺史田豫、幽州牧衛翔、冀州牧趙希、并州牧謝匡、并州刺史梁習、徐州牧苗泰、青州刺史陳宮、兗州牧梁治、兗州刺史程昱、豫州牧劉弘、豫州刺史賈逵、司隸校尉西門導、司隸刺史韓浩、上谷太守閻柔、昌黎太守公孫康、遼東太守公孫度、勃海太守夏侯亮、中山太守拓跋尚、巨鹿太守田賀、清河太守上官桓、太原太守丁原、上黨太守魏晟、雁門太守牽招、定襄太守伏玄、西河太守屈齡、上郡太守盧植、五原太守丘力居、平原太守廖超、琅邪太守諸葛衎、濟北太守王奭、陳留太守宇文梁、山陽太守滿寵、濟陰太守王凌、潁川太守王基、汝南太守李通、陳郡太守鄧憲、河內太守獨孤殷、弘農太守雷彤。

建元三年杏月,足利義晴所領各州,依戰功而划:足利義晴、織田信長分治司隸,安東舜季領平州,南部安信、伊達輝宗分治幽州,長尾為景、佐竹義昭、陶晴賢、蘆名盛舜、鈴木佐大夫分治冀州,松平清康、北條氏綱、里見義堯分治青州,本願寺證如、朝倉孝景、大友義鑒分治并州,武田信虎領徐州,今川氏輝、北畠晴具、六角定賴分治兗州,三好長慶、明智光秀分治豫州、真田幸隆領荊北數城。

各地之災紛沓而來,丞相曹操奏趙帝泰火速降詔,令各處備御,討倭立功。

那足利義晴則以織田信長為主帥,柴田勝家、丹羽長秀為左右護軍,明智光秀為先鋒,竹中重治為軍師,遣軍五十萬,來攻長安。

潼關守將孫觀聞訊,急修書一封往長安。趙帝泰聞報大驚,急命孫堅為蕩寇大將軍,調長安八校尉為前部先鋒,率軍二十萬赴潼關抵抗。

卻說倭軍圍攻潼關數日,孫觀拚死相峙,以待援兵前來。倭軍見趙軍來勢甚凶,不敢貿然出擊,乃退至閿鄉而下寨。

轉日,倭軍復來奪關,先鋒明智光秀上陣喝道:「趙軍鼠輩,汝郡已圍,還不獻關受降?」孫堅立於關上俯視,但見倭軍百萬軍隊,氣勢洶洶,對左右言道:「如何是好?」太常諸葛亮曰:「倭寇之大,不足畏懼,只求借令旗一用。」令旗交予諸葛亮。

亮對光秀道:「吾大將軍有言,拒不出降。」明智光秀乃回報於足利義晴及主帥織田信長,足利義晴怒斥之,曰:「鼠輩小兒,姑且退留空地,管教草芥出戰兵敗!」倭軍乃退軍數里。

諸葛亮關上見之,乃請孫堅令屯騎校尉徐晃領一萬精兵出城佈陣。織田信長見其佈陣,謂左右曰:「素聞中原之士,謀略勝天,善於用兵佈陣,今當對其陣也。」當即下令於潼關外布十六陣,分五方四維九宮正位,又分二十四氣,參以二十八宿變合之形。

孫堅等人於關上觀其陣,但見綿延幾十里,前呼后應。諸葛亮曰:「此乃渾元一氣陣。東西南北中央,按五星為之五方,四隅按二十八宿為之四維;外層分六位,補其雜氣、正氣、化氣,共成其氣。蓋五方為之正氣,四維為之雜氣,六位為之化氣,合而言之,所以為之渾元一氣陣也。」孫堅嘆之。

亮復言曰:「此陣未為完備,待吾破之。」便揮五樣旗,令軍也擺下一陣。

織田信長請足利義晴觀看,織田信長曰:「此陣為八門金鎖陣,此陣法自古至今,唯有諸葛亮能極其秒,其餘不足道。但吾可破其陣也。」足利義晴大喜,乃令士卒佈陣。

只見正中立一下陣,主將柴田勝家打黃旗,副將丹羽長秀打左紅旗、明智光秀打右皂旗;上手擺下一陣,盡皆紅旗紅甲;下手一陣,盡皆白旗白甲,此乃內中五陣;又外正東上一陣,盡皆青旗青色號服;正西上一陣,盡皆白旗白色號服;正南上一陣,亦皆紅旗紅色號服;正北上一陣,亦皆黑旗黑色號服。

再布兵八方,極為平整,循循有序。關上有人曰:「吾能破此陣。」孫堅等視之,乃光祿勛周瑜也。

瑜曰:「此為太極陣,中間按太極陰陽之氣,化生日月之形,人生四象,而變萬物。此陣雖為諸葛孔明家傳秘訣,但吾能破之。但打陣不若佈陣,最好吾來佈陣,誘其來攻,方易取勝。」話畢,會揮旗分兵佈陣。

那織田信長觀完趙陣,只見正中、東角、南角、北角有陣,取象五行;又東、南、西、北之左右隅各有陣;東、西、南、北之後各亦有陣。

另有守營、守將台、救應者、各旗、服色不同。此時,徐晃來到倭軍陣前叫罵,激其主動攻陣。

織田信長見趙陣整而不亂,精而不雜,十分驚訝,謂足利義晴曰:「此為五行正運陣,和太乙一氣、渾天太極五法,大同小異,易破也。」於是,織田信長令柴田勝家、丹羽長秀、明智光秀、其弟織田信忠、織田信雄殺出,關上孫堅此時也披甲出城來迎,兩軍相交,雌雄難分。

趙將中壘校尉黃蓋、步兵校尉程普從西南角走入,但見明智光秀、柴田勝家後方殺出,緊追不捨。

趙將徐晃橫刀來擋;倭將復闖,趙軍又以弓箭擋射。五路倭軍,如游蜂觸牆,無隙可入。

織田信長下令,倭陣依次移動,五路兵馬鳴炮約會,一齊沖向趙陣。然趙軍陣勢井然有序,頓時倭軍慌亂陣腳,織田信長之兵傷亡者滿地,倭寇氣疲志沮,潰散開來。

那織田信長恐有失,又調佐久間信盛、前田利家二將前去協助。周瑜於關上曰:「將軍可擊殺寇軍也!」只見白旗一揮,趙陣大開,倭將沖入;紅旗再揮,趙將越騎校尉樂進、長水校尉馬超、胡騎校尉鍾會、射聲校尉黃忠、虎賁校尉于禁等五路依方殺出,徐晃等六路又殺轉而來。

倭軍被趙將兩頭合殺,處境困難。當時有詩一首嘆曰:「漢倭交兵雲潼關,苦爭惡戰地天吁。日慘雲愁神鬼泣,兵驚將駭魄魂飛。」織田信長謂足利義輝曰:「請主上再退二十里,待吾出馬,令其片甲不留。」遂,織田信長乃撥馬提刀殺出。

孫堅一見,揚刀迎戰。二人正斗時,有趙將黃蓋、程普趕來相助,三人將織田信長困住,後者急突圍。

足利義輝恐織田信長有失,取弓箭以射趙將。孫堅不防,中箭落馬。織田信長來刺孫堅,為馬超單槍擊落。

織田信長無心戀戰,撥馬鳴金收兵。趙將欲追,關上鳴金起,且收兵。

卻說織田信長回到帥營,見足利義輝曰:「趙軍勇猛,須設計破之。」松永久秀曰:「臣聞昔趙主鵬曾遣二子瑁奇襲潼關而敗董卓,今吾等何不效之?」義晴曰:「此計雖妙,恐其已有備。」松永久秀曰:「臣已遣人探聽,北渡蒲津,無人扼守,將軍可遣一軍取之,再西攻臨晉,近逼長安。」義晴大喜,乃遣前田利家取之。

數日後,前田利家遣使來報,已取蒲津、臨晉;義晴遂遣織田信長引大軍繞潼關,直奔長安。

孫堅聞聽大驚,遂棄關而去追織田信長。行至下邽,正遇信長主力。孫堅大怒,遣鍾會、黃蓋、于禁三將出戰。

織田信長手下猛將柴田勝家、佐久間盛政、前田利長三人迎戰。六人廝打一起,不分勝負。

言中,東面又閃出一軍,為首一將,乃倭將明智光秀也。數人混打一起,可謂餓虎爭食也。

明智光秀引余將詐敗往南逃去,孫堅率部急追而上。倭軍閃入林中,孫堅等亦入之。

孫堅見四周幽靜無聲,乃勒住馬,謂鍾會曰:「此林有不祥之兆,不宜久留!」鍾會思曰:「吾等中計,宜速退兵也!」即忙撥馬便逃。

忽,林中殺聲起,四周倭軍將孫堅困於其中。孫堅率軍突圍,死傷過半,殘部敗走長安。

後人有詩嘆雲潼關相戰之慘云:「殺氣迷茫雲潼關,漢倭曾此決勝算。軍兵喊聲連天霄,將士衝鋒血染衫。刀槍光閃鬼神凄,旗幟影搖天地慘。紅汐百里愁難洗,白骨千尋終悲傷。」轉日,倭軍兵下戲亭,近逼長安。

織田信長進曰:「今趙國勢敗,可遣一人往長安,勸其南遷,獻雍、涼、益三州,吾等划中原而治之圖將成事也!」松永久秀對曰:「何不取下長安,乘勝追擊,掃清四海,斬草除根,一統天下?」足利義晴曰:「斬盡殺絕,唯恐天下不服也。」松永久秀曰:「若如此,後患無窮矣!」足利義輝曰:「孤得其地半壁江山,已知足也。」松永久秀曰:「寧、荊、交、揚,國之重地,不可棄之不取也。寧州府地,沃土天豐,部族星布,多善異術,若能重用,必成大事;荊州東連吳越,西通巴蜀,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先楚因之以成霸業;揚州,魚米之鄉,富庶之地,吳越因之以窺中原;交州之地,百越之所,舟通外海,商賈繁榮,南粵因之扼守一方。以臣觀之,此五處不可不取也。」織田信長曰:「若取之,容靜觀其變。為今之計,須驅其主而占雍涼也。益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漢高祖因之以稱帝業;雍州,京畿重鎮,先朝帝都,關中沃土,一躍千里;涼州,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絲路之道,外通西域,賈商雲集也。」足利義晴大喜,乃環顧賬下問曰:「何人願往說之?」但見賬下一謀臣挺身而出曰:「臣願代主上往長安勸其獻地也。」正是:潼關一敗失疆土,倭人得勢進秦川。

未知何人如此有膽,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英雄穿越演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英雄穿越演義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