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

馬克吐溫(真名塞繆爾克列門斯)1835年11月30日生於美國密蘇里州的佛羅里達。

他幼年時隨父母遷居到密西西比河畔的漢尼巴爾鎮,在那裏度過了童年。

被夏天的眩目的陽光照耀着的浩淼的密西西比河,風光旖旎,河面平靜,河畔是昏睡的村鎮,四周是幽靜的森林,萬籟俱寂。

在昏睡狀態中,

白天悶熱極了,小鎮上潑洗碗碟水的響聲,污水濺在一隻小雞身上而引起咯咯驚叫,由於炎熱而顯得更加鬱悶,還有人在打哈欠。

伐木工的斧頭悶沉沉地落下來,給無精打釆的南部小鎮,似乎在慢悠悠地打着催眠的節拍。

遠處,在鄉下的綠色熱浪中,鳥兒懶洋洋地躲在樹林里,樹林里靜悄悄的。野鹿獃獃地諦聽着,俯視着。像鎮上一樣,樹林里發出夏天的單調而低沉的聲響。

在街上,一頭母豬帶着一窩崽仔,沿着木板行人路東嗅西拱,躺在路上的一條狗在懶洋洋地抓撓身上的跳蚤,一隻母雞輕輕地踱步,在地上啄食。

母豬走進了街上的一處稀泥潭,就在裏面打起滾來,興奮得直哼哼,使供人通行的木板也淹沒在泥漿里去了。

湯姆和小夥伴們粉刷木板圍牆,享受勞動的歡樂。他還跟「新來的孩子」打架。

一個頑皮的小孩扮演着一隻火輪船,輕鬆地跳蹦著。

「他到了近處的時候,就降低了速度,在街道當中走,大大地向右舷傾斜過來,使足了勁叫船頭停住,做得很神氣,很認真一因為他扮演的是《大密蘇里號》,想像着他自己是隻吃水9英尺深的大輪船。他兼扮著輪船、船長和指揮輪機的鈴鐺,所以他只好想像着他自己站在自己的頂層甲板上發着口令,並且還要執行這些口令。」

有一座春意盎然的小島,大人們一般不會去那裏。孩子們經常在沙灘上挖出烏龜蛋,燒火煎烤著吃得津津有味,歡樂地忽前忽後地奔跑。

「他們互相追逐著,一邊跑,一邊脫掉衣服,直到全身脫得精光,然後繼續嬉鬧,一直跑到沙灘的淺水灘上,面對急流站着,他們隨時會被急流衝倒,這大大地增加了他們的樂趣。」

這些情節都是引自馬克吐溫的著名小說《湯姆索亞歷險記》。

顯然,作家在描寫湯姆及其夥伴們的冒險故事時,其中許多都是以自己的童年生活經歷作為素材的。

馬克吐溫和湯姆都是在密西西比河畔長大的,有過類似的經歷。

在離鎮上不遠的小島上逍遙自在地玩耍;瞞着大人們去河裏盡情嬉遊;對宗教學校的憂鬱沉悶的生活深惡痛絕,教師經常隨心所欲地用樹技條抽打學生;對冒險生活十分嚮往,走近未曾開發的大自然的喜悅……

湯姆索亞的百折不撓的毅力,對自由的憧憬,豐富的想像力,自發的民主主義思想,渴望生氣勃勃的生活,迷信護身符咒,童年的理想與遭遇等,這都體現出馬克吐溫本人的一些性格特點。

在《湯姆索亞歷險記》中,描寫聖彼得堡附近有一個神秘的岩洞,如同迷宮一般,湯姆和貝奇在洞裏迷了路。

該書還提到了「鳥瞰四周」的加第夫山,每到春天,綠樹蔥籠。

實際上,這就是漢尼巴爾鎮不遠處的霍里德山。

馬克吐溫富有詩意的童年,漢尼巴爾鎮郊外的森林,波瀾壯闊景象萬千的密西西比河,它是朋友和慰籍者,古老傳說的源泉,它用乳汁哺育著人們,它乎佔據了孩子們的整個心靈。

馬克吐溫在書中描寫得如此美妙絕倫,然而,聖彼得堡畢竟不是漢尼巴爾鎮,追根溯源,湯姆的母親波莉阿姨的生活與性格,與馬克吐溫的父母也很少相似。

湯姆索亞的形象顯然不是自傳性的,但世界上很少有馬克吐溫這樣的文學大師,在大量作品裏始終不渝,滿懷深情地回顧自已的童年。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幽默文豪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幽默文豪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