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昆嵛山(六)】

第六章【昆嵛山(六)】

在小師弟印象里,一直被自己稱為老頭兒的便宜師父只是個散修的道士,無門無派,至少,自己從來沒有從師父嘴裡聽說過他們所屬的門派叫什麼。這一點,他從師兄嘴裡也打聽過,祖父祖母都說老頭兒是挺厲害的人,怎麼江湖裡沒有老頭兒的傳說呢?起碼也有個叫的出口的門派吧?世家或者宗門的自己也不指望。可師兄說,門派也只是個代號而已。如果小師弟那麼在意,那師門就叫「三人行」好了。

「為什麼叫三人行?」

「師父、你和我。正好三人。」

小師弟一聽,怒火中燒。名氣起得這麼隨意就算了,內涵更讓他不高興。什麼三人行?明明只是二人行。師父和師兄出門遊歷從來不帶自己!所以師父只是個便宜師父,師兄也只是個便宜師兄。在他眼裡,他們都不是好人。

雖然小師弟覺得自己的便宜師父不是好人,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認,老頭兒的功夫底蘊還是有的。最起碼在他的眼裡看到的,那是一個會刀劍、通陣法、曉玄術、精醫術……的人。在他有限的人生經驗里,他還從沒見過另外一個如此博學的人。

人嘛,會的東西多了,承擔的責任就會大一些。比如,在聽說無名觀主氣得吐血昏迷之後,醫術高超的壞老頭兒就趕忙去給自家不肖徒弟善後去了。肇事者倒好,醫術不懂一點兒,卻是樂得逍遙自在。

話說這無名觀主道號法空,原是夏國世祖皇帝開國軍一員虎將。昔年隨世祖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不知道是否是見多了血流沙場、暴屍荒野的慘象,心灰意冷、看破紅塵俗世。夏世祖立國后,他毅然決然辭去官職,決意四海為家。傳言其一度下南海、越北山,四處漂泊,夏世祖在位第十三年,他到了東土。不知何故,其停留在昆嵛山。過了不久,竟然在此處安頓下來,並修祠立觀。貪圖省事兒,還把觀名直接命名為「無名觀」並自封觀主。

夏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民眾信仰的大小教派數不勝數,像道教、佛教這種傳承悠久的也不在少數,信徒更是覆蓋皇家貴族到貧民百姓。知名的道觀、廟宇說遍地都是有些誇張,但有幾百年歷史、能叫得上名號的,在每一郡每一府都有。

無名觀這種在夏國建國后才建立的小觀原本是排不上名次的,但在其建成后的幾十年裡,發生的幾件事情,讓其聞名夏國。作為無名觀主的法空,自然也在世間佔有了一席之地。甚至可以這樣說,法空原是武將出身,其功績雖然無法讓其擠進武侯祠的排名,但三品的官爵他是足夠享受的。這等職位在哪朝哪代都是可以拿得出手、可以光耀門庭的。

但世人為官,除非是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之位,想讓天下百姓都知道,那是不容易的。就拿這登州府府尹來說,先不提登州府百姓有多少人知道他,出了登州府的領地,那可真是沒幾個人拿他當老大的了。

但作為無名觀的觀主,雖然不參與朝政,算是方外之人,但名聲打出來之後,那可是大街小巷,世人皆知的大名聲吶。所以一度有人甚至懷疑過,這法空其人,究竟懷了什麼心思?是不是真的心無牽挂看破塵世的人?又是不是個沽名釣譽的主兒呢?這是后話,暫且不提。

單說這無名觀成名之路,還真不是一般小家子氣的門派能比的。

無名觀建成后的第三年,也就是夏世祖十六年的四月十五日。借著昆嵛山舉辦傳統廟會之際,法空請來琅琊王氏一脈為道觀題字。題字之人是王氏靖之,通音律、善草書,博聞強識、才華過人,乃世祖十五年殿試探花。

世人皆知琅琊王氏一字千金難買,多少達官貴人求而不得。夏國黑市上一度將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真跡炒到六十萬金,更別提其父王羲之的真跡了。

這王靖之書法雖不及祖輩王羲之父子二人,但其一手豪邁飄逸的草書,在當時當代,若是甘當第二的話,沒人敢稱第一的。至於說他會去給誰家題個字留下墨寶什麼的,也是從來沒有過的。朝中曾有流言說,王靖之參加殿試之後,曾有考官暗中派人聯繫過他,暗示其用自己的一幅字畫可換榜首之位,被其斷然拒絕。

試想,以王氏家族之聲望,王靖之並不是無名小卒可任由人捏扁搓圓,仍有人不懼萬難,鋌而走險,試圖以功名前途換取其字畫一張。可見其墨寶之珍貴。

就這樣一個人物,竟然無聲無息到了登州府地界,然後大張旗鼓進了無名道觀,眾目睽睽之下又提筆題了字。不說這王靖之的威望有什麼變化,這無名道觀是一夜之間聲名遠播。

不少官爺富商得知王靖之留宿無名道觀,連夜拜訪求字。求字不得,就有人心生齷齪,私下尋了些宵小帶了紙筆,趁夜色遮掩到無名道觀臨摹拓印。更有甚者,竟然夜半三更摸到無名道觀,打算直接偷了王靖之題字的匾額扛著溜走。

無奈之下,法空不得不在觀門外單獨對那題字面額設了禁制,才杜絕了世人覬覦之心。

因著這王靖之的題字,人們對無名道觀的背景多了揣測。本以為只是一不起眼的小觀,沒什麼人願意到此修道,更別提誰想把孩子送來的了。可這一番折騰之下,什麼風聲都傳了出來。有說法空原是琅琊王氏嫡支的,不然怎麼能請得到王靖之?有這一世家大族支撐,想來,這無名道觀或許是王氏給族中子孫修鍊額外開闢的場所。大世家看中、選中的寶地,風水不會差,後續的資源保障,肯定也不會差的。

有說法空奉了聖命,是夏世祖授意其在昆嵛山開宗立觀的。不然怎麼解釋法空觀主好好的三品大員不做,非要做個清規道長呢?這一點的緣由嘛,更好理解,國主自然是為鞏固皇位、維護皇權著想。這道觀雖出世不太會參與朝政,但培養的弟子卻可以隨時入世,為朝廷效力。皇家要培養人才的話,更不可能摳門的不是?前途更是無可限量。

當然,坊間傳聞更加稀奇,有說法空觀主乃大羅金剛轉世救苦救難的,有說他是武曲星下凡投胎撞了財神的,這不先當武將,又能不費一文錢就請到王靖之題字?

流言四起的時候,王靖之呆在無名道觀還沒走。喝了一口九龍池山泉水泡的琅琊青,他笑著問道:「這大羅金剛什麼時候變成你們道家的大仙了?」

身著淺棕道袍的法空,一臉無奈:「都是聖人。都是聖人。誰家的不重要!」

「你不打算解釋?」王靖之斜睨了他一眼,又淺飲一口茶,「我們家今年的琅琊青著實不錯。你不打算嘗一口?」

「不打算。」

「不打算什麼?」

「都不打算。」

「為何?」

「抹布越洗越乾淨,越抹卻越黑。」

王靖之笑笑:「琅琊青著實好喝。」便不再提其它。

從那日起,無名道觀的弟子漸次多了起來。不管是沖著何種目的來的,法空觀主照收不誤。只有一點,三個月內如果不能通過道觀測試的,哪裡來的,還是要回到哪裡去的。儘管如此,也沒能斷了人氣。可畢竟道觀場地有限,不能無限制招人。法空不得已立了入門的規矩——身無一技之長者不收。至於這評定標準,他並沒有給出。只能從他已經招收的弟子中看出,這標準完全由他自己來定,他開心就好——比如,那昆嵛山腳下開酒館的杜二娘的侄子弱不禁風卻嗅覺靈敏,萊河鎮的佃戶劉大金的大兒子傻寶是因為有一身腱子肉,連登州第一富商姜家都有子孫進了無名觀,說有一技之長的話,那姜家子孫的一技之長一定是家裡有錢了。

多少人為了進無名觀,暗地裡拜訪了八竿子打不到的親戚,就是想探聽一下,誰家鄰居的舅姥爺的表親,有沒有在無名觀打雜的,說不定還能托著關係見上法空觀主一面。世人也第一次知道,原來進道觀學藝,竟然也得走關係。別人家走不走關係不知道,反正要進無名道觀,自然是需要走關係的。至於走了關係能不能進得了門,不好意思,那得看你的運氣了。畢竟名額有限,那是萬里挑一的幾率呢。

這不過是讓無名道觀出名的第一件事。讓其揚名的第二件事,是在無名道觀成立十年的時候,觀主法空放出了三十位弟子去參加了當年的科舉。不管是文試還是武試,均有無名觀的弟子入了殿試。朝野俱驚。

原因之一在於,這無名觀弟子的整體水平實在是不低。要知道,這參加殿試名額有限,有的郡府參加考試的數百上千人,最後能參加殿試的也就幾個,甚至一個都沒有。這無名道觀區區三十人,竟然文榜武榜都有人在榜。比例之高,著實讓人驚訝。

原因之二在於,如無名觀這種教派,少有願意讓弟子參與朝政的。即使有那麼一兩個弟子有這種念頭,不是偷偷摸摸自己去先報名參加鄉試看看成績再決定要不要告知師門的,就是直接退了師門一心一意備考要當官的。

像無名觀這種作為,實在讓人摸不清底細。可不管是從哪個流程看,無名觀並沒有做錯。夏國法律又沒有規定道門中人不得參加科舉。

既然是有才者均可參加,那道徒參加又有何不可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天梯采雲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天梯采雲錄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章【昆嵛山(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