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昆嵛山(三)】

第三章【昆嵛山(三)】

轉眼就到了農曆四月十五,昆嵛山傳統廟會。每年到了這一日,十里八鄉乃至登州府都有人入山祭拜求神。為了搶山裡無染院的頭香,甚至有人夜宿廟門前,只待金雞雄曉。

落鳳坡雖然在昆嵛山範圍內,但離山腳尚有二十多里地。王家小夫妻二人那日也早早起床趕路。然而還未至北脈山腳下,已然摩肩接踵,人流不息,可見昆嵛山廟會在當地的聲望。

昆嵛山原有一南一北兩個登山之路。可這廟會期間,除了聖誕慶典、壇醮齋戎、水陸道場等宗教活動,更有百姓喜聞樂見的戲曲百戲、雜耍出巡、吃喝遊玩等等。這昆嵛山北路山腳地勢開闊,遂成為歷年廟會的主要陣地。南路沿路更多是無染院、無名道觀等佛道院落,像王家小夫妻最想去參與的祈子活動,就是安排在南路。

落鳳坡雖然離昆嵛山不遠,但那也只限於進入昆嵛山範圍,真要到南路,要不得翻越整座昆嵛山,要不就得繞昆嵛山山腳唯一的一條大路從北路山腳繞至南路山腳,再由南路山腳上行。

前一種方式耗時短,但山路難行。后一種方式走的是現成的大路,但路程實在是不近,腳程快的也得耗時半月有餘。好在附近的普通百姓,自小都是山裡長大,爬山行路向來不在話下。時間緊的自然會選前一種方式,想遊山玩水多看看昆嵛山風景的,大多會選后一種方式。

王家小夫妻自然是選了前一種方式,一方面是求子心切,另一方面完全是因為人流太大,二人估計要繞行的話,要比以往多花一倍的時間,還是直接翻山更加合適。加上出門前,王家二兒子和小兒子也嚷嚷著要跟哥哥和嫂子一起逛逛。到了廟會前,看到各種雜耍玩意兒,年紀還小的王家小兒子更加挪不開步,走一步停三步。小夫妻二人遂決定,先陪兩個弟弟逛夠了,再翻山去南路。這樣算來,時間也差不多夠用。

早上著急出門,四人起床洗漱后都沒吃早飯,餓了肚子趕路。這時候一個時辰過去了,眾人已經餓得有些發虛,便找了一家賣地方小吃登州燜子的攤位坐了下來,要了四碗炒燜子、四個火燒。

雖說那小吃名字叫炒燜子,實際上是先得將澱粉調好蒸熟切塊后再在油鍋煎至金黃,再澆上蒜汁、芝麻汁等調味。東西好吃,就是等的時間稍微讓肚子餓的幾位感覺有些難捱。

正猶豫是否去別家先吃點什麼墊墊肚子,店家端了一碗做好的燜子先給上了桌。小二不好意思地開口詢問:「幾位客官,這前一鍋就只剩下這一碗。餘下的三碗得下一鍋。要不您幾位先吃著?還是等著一起?」

「這一碗我們先吃著吧。剩下的幾份,還得麻煩店家快點做好。我們還得趕路去南邊進香。」小媳婦說著便接過這獨一份,放在小叔子跟前,「你先吃。我和你二位哥哥等下一鍋。」

誰想沒等自己兄弟回話,橫空插過一手,把這碗燜子接了過去,連聲謝謝都沒有。等愕然的四人回過神來,來人已經將這一碗燜子三口兩口吃盡,連個蒜末子都沒剩下。

「你是誰啊?怎麼搶我們的燜子?」四人齊齊瞪著眼前身著半舊僧袍、腦袋上剛冒出青茬、鬍子拉碴的陌生人,異口同聲質問道。

「實在餓極了,先搶了小娘子的東西。」來人倒是不客氣,「不。在下也不是搶,最多算插了個隊。店家,多少錢?」

「店家已經將那碗燜子給我們了。你沒經過我們同意就先將燜子吃了,這不是明搶是什麼?」王家小兒子年紀雖小,但是從小機靈,也容不得別人欺負,聽那人說完就直接懟了回去。

「算了算了。」一母同胞的王家長子和弟弟性格正好相反,不愛惹事也不愛沾事,見那似僧非僧的人也不是白吃要付錢,趕緊打圓場阻止弟弟再說下去。「正好我們四人一起等下一鍋。」

那人付了燜子錢,原本轉身要走,不知為何偏又轉身回來,對著小夫妻二人上上下下打量半天,連連搖頭,看得眾人云里霧裡,不知他葫蘆里賣的什麼葯。

正納悶著,新做好的燜子又上了桌。王家長子看了看眼前的燜子,又看了看依舊在打量他的人,忍不住開口:「你是不是還沒吃飽?要不我這碗也先讓給你?」

「嘖!」那人一樂,「得了。佛渡有緣人。看幾位心腸不錯的份上,加上我又搶了你們的吃食,回送你們一份大禮!」

說話間,他從脖子上翻出一物,細看卻是黑色絲線在底部盤成一空心小圓球,球中間墜著一拇指大純黑的物件。看著似乎也就像是塊玉石,但除了顏色是黑色的,大家沒見過之外,其它沒什麼特殊之處,和村裡小青年脖子上掛的各種黃、綠或者白色的瓔珞墜子也沒什麼不同。

王家兄嫂四人就是東土大陸一普通的小村落里有塊薄田、勉強能維持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最最普通的村民百姓,沒見過什麼大世面,稀奇古怪的玩意兒更沒見過。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們從意識深處就沒想過會有機會遇到天上掉餡餅的事情,自然也不會覺得這個黑色的物件的能是多大的禮。所以,四人臉上不免流露出一絲絲的鄙夷,更多的是疑惑。

那人彷彿沒接收到四人的目光,兀自說道:「這東西看起來雖不起眼,卻是由世間難得的墨玉打磨而成。這絲線更是由千年不遇的異種冰蟬絲在佛門聖火香灰供奉九九八十一天後,方才取出纏繞成線。十年才得一尺。」

燜子攤的小二不知何時聽了一耳朵,此刻也湊上前來,詢問道:「非金非銀的東西這麼金貴?能換幾錢?」說著還伸手想摸一下看看。

那人打掉他的手,冷冷地說道:「千金不換。我說過了佛渡有緣人。這東西放在你手裡,自然是一錢不值,但是在他們手裡——」

說到這裡,不知道他是否是刻意頓了一下,也順手把東西遞給王家長子:「給你媳婦戴上吧。記得貼身佩戴,生子時可保母子平安。」

這夫妻倆聽到這話,相互對視了一眼。便聽王家長子喃喃道:「可是……我們……」

兩人尚無子嗣的事情除了自家人,也就落鳳坡的村民和相熟的親戚朋友知曉。在陌生人面前說出這樣隱晦的事情,又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實在是讓人說不出口。

儘管如此,可二人那極其不自然的神色,還是能看出一二的。果然,不待王家長子再說什麼,那人伸手一擺:「緣分不到萬事成空。依在下所見,二位自然是有緣人。」不等他們拒絕,他已經強行將東西塞到王家長子手裡,「此物頗有些神奇,機緣一到,自會顯現。再說你們又不是什麼官家商賈,要權沒權,要錢沒錢,我沒有哄騙你們的必要。完全是緣分,是我的緣分,是你們的緣分,更是這墨璽的緣分。」

沒等王家長子接話,一直沉默的王家二兒子冷不丁開了口:「大哥,大嫂。聽他這麼一說,至少沒什麼壞處。要不讓大嫂先戴著,當個裝飾也是好的。」

王家小兒子問的卻是另一個問題:「師傅,你剛才說是你、我大哥大嫂的緣分,還有什麼的緣分?」

那人笑了笑,沒再說什麼。擺了擺,轉身徑直走了。

王家長子拿起手裡的墨玉,掂量了一下,裡面彷彿有雲霧一般的圖案飄忽不定,又像是重重花瓣悄然綻放。他大吃一驚,眨了眨眼睛,再仔細看去,卻只是看到墨玉一塊,玉里除了如夜墨色,什麼也看不到。

他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把它戴在了媳婦脖子上。「我看這人說話雖然有些荒誕不經,但確實有道理。我們什麼都沒有,他沒有騙我們的必要。」

小媳婦也點點頭:「嗯。就當是廟裡求來的平安符,說不定還真能盼來孩子呢。」

得了,還是典型的病急亂投醫的心理。

到底是年輕人,四人很快把這段小插曲放到腦後了。吃完燜子填飽了肚子,又在廟會上看了會兒雜耍,一行人便急急忙忙往昆嵛山南路趕去。王家長子夫妻二人要去拜一拜送子觀音,二兒子和小兒子卻是尊了父母之命,要去拜一下文昌帝君。

前文說過,王文章沒讀過書,但是打得一手好算盤。自己家又是獨支,沒什麼兄弟姐妹。教育子女問題上向來只需要和妻子王解氏商量好就好。看著村裡孩子有鄉試甚至會試高中、家裡日子過得紅火的,沒讀過書的夫妻二人也逼著自家孩子讀了幾天私塾。當然,更希望自家孩子有一天也能在科舉上有過人只能。

這不,年年廟會,王家孩子都會去拜一下文昌帝君。多年以來,已經成了習慣。

只是今年,為了繁衍後代之事,王家小夫妻改了習慣,得去拜送子觀音。

拜佛自然要搖簽,這小媳婦也不例外。一邊心裡默念求觀音早日成全自己求子之心,一邊搖動簽筒。待她撿起掉落的卦簽,看到其上刻畫的上上籤印記,心裡大喜。遂尋了在門口等候的丈夫,趕緊去解卦。

她的簽文正是上上籤第四簽,文曰:漸修頓悟通禪機,厚積薄發正可期。知君非是蓬蒿輩,乘風步雲上天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天梯采雲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天梯采雲錄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昆嵛山(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