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一個因應強敵的致勝之道

7.一個因應強敵的致勝之道

過去我們都喜歡談論這樣一些概念:戰爭是政治的最高體現,是政治的繼續……等等,把克勞塞維茨語錄奉為金科玉律。今天我們卻突然發現,在某種情況下,運用非軍事手段如金融手段去實現國家利益,變成了當務之急並且切實可行的'政治的繼續'——而不是戰爭。於是,一個問題便提了出來:以前人們談到金融戰這個詞的時候,實際上是在形容金融攻擊象是一場戰爭,是一種譬喻。而我們為什麼不能更深一步的去思考這個問題,把金融攻擊本身變成一種戰爭手段?東南亞金融危機,是我們開始更深入的思考問題的動因。"

喬良和王湘穗在《超限戰》實際上是在探討以弱勝強的新戰法。

喬良和王湘穗在《超限戰》中認為,一個"技術綜合時代"的戰爭規律已經來臨。他們正是基於這樣的認知,努力為技術相對落後的中國尋求一個因應強敵的致勝之道。

喬良說:

"超限戰要突破的軍事界線和限制,正是西方強權所制定劃下的遊戲規則,因為只要遊戲規則對強權有利,強權一般就不會輕易打破它,而只會強迫他國接受並跟着這套遊戲規則走,以確保強權永續不墜。

超限戰的提出,就是要凸顯美國強權能一手制定,另一手又能改變現存國際原則的荒謬。美國一九九一年用'主權不可侵犯'為由,以戰爭手段迫使伊拉克從科威特撤軍。當美國認為有必要干預巴爾幹半島問題時,卻用完全不同於先前的標準'人權高於主權',大規模介入科索沃戰爭。美國要怎麼玩,就怎麼玩,國際公義何在,弱勢國家難道就只有坐以待斃。

從常理推斷,世界上不容易出現某種超限戰,能讓弱國去長期對抗強權,原因是國家間的對抗主要以綜合國力為基礎,沒有什麼神奇的"捷徑"可走。

以綜合國力的角度看,第二次大戰後,全球應無任何國家可以擊敗美國。結果呢!美軍打了三年朝鮮戰爭吃盡苦頭;美國在越南戰爭中耗了九年,鎩羽而歸,難道這些是中國和越南的綜合國力高於美國所獲致的結果。絕對不是。如果沒有'捷徑',以當時中國和越南的積弱貧窮怎能對抗美國。這說明巧妙運用一些非軍事手段,是有可能智取強敵的。"

當被問到《超限戰》對經商是否有指導意義時,喬良說:"目前已經有一些企業界的老闆跟我聯繫,問如何將《超限戰》用到商業中去。我覺得這裏面的道理完全是相同的,因為《超限戰》不過是一隻思維的空筐,就看你往裏面裝甚麼東西了,裝甚麼東西就是甚麼主題。而我不會就思維談思維,那對我來說意義不大,那是哲學家的事情。我只提供一個框架,讓人們裝他們自己的東西。"

《超限戰》在當代歷史條件下提出的以弱勝強的新思想和新戰法,足以掀起一場管理實踐和理論革命風暴。在今後很長一個時期內,怎樣以弱勝強,打贏不對稱的經濟戰,都是我們產業界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理論界思考的焦點。

TCL董事長***說過一句發人深省的話,他說:"20年前我們不讀西方管理的書,那是無知,以後只讀西方管理的書,那是無奈,因為沒有象樣的中國管理書可讀。"

我相信,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只要我們不妄自菲薄,邁開雙腳,深入基層,把經過檢驗的毛**管理學的基本原則和中國的具體管理實踐結合起來,中國管理書就不會顯得那麼沒有出息,只有照抄外國人的份;也不會顯得那麼不象樣,遠離實際,銀樣鑞槍頭。

最後的研究結果讓我大開眼界、又驚又喜。我總算明白了:戰略的精髓原來是"以我為主"。具體地說,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公司是怎樣做到"以我為主"的?在這裏,我提供一個"三邊行動"分析框架:利用利弊參半的世界產業遊戲規則;利用中國優越的經營環境;開發本企業的絕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開啟你的創業路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開啟你的創業路程
上一章下一章

7.一個因應強敵的致勝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