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四合堡

第513章 四合堡

(經過兩個月的奮鬥,高考終於結束了,兒子也考上一個心儀的學校,算是初步達到了自己的預定目標!從今天開始正式復更!)

霸州,地處冀中平原東部,位於京、津、保三角地帶中心。霸州這裏在遠古時期就有人居住,春秋時期屬於燕國屬地,秦朝統一后歸屬廣陽郡。明代早期霸州隸屬北平府,朱棣靖難遷都后,北平府變成了順天府,所以現在霸州是順天府下屬五個州之一。

明代的州比知縣大一級,州的長官屬於正六品官職,一些歸布政司直轄的直隸州,知州甚至要從五品的文官擔任,明代四品即為高級官吏,五品已經是中級官吏的天花板了。可是霸州這個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偏遠州府,要資源沒資源,要地理位置沒地理位置,邊上的天津衛可比他重要的多,所以霸州知州只是個正六品標配而已。

大明泰昌元年九月初五,距離霸州城外二十里處的官道上,來了一群鮮衣怒馬的家僕,這些家丁一個個都騎着高頭大馬,腰間挎著腰刀,眉目行間流露着殺氣,一看就不是什麼好人。

在這伙家丁中間,是一輛十分少見的四轅馬車,明代四匹馬拉的車可不多見,所以這麼一輛大車走在官道上,引得周圍的行人一個個都在側目觀看。不過這些行人看到馬車邊上這幫凶神惡煞的家丁,馬上都躲得遠遠的,害怕被這幫傢伙打一頓實在不值。

這些人就是趙和一行,趙和從京師離開后,用了五天才趕到霸州城外,當然並不是趙和不想趕路,而是明代的道路十分糟糕。在京師周圍還好,那些地方官為了搞政績工程,官道平整十分得力。可是離開京城二十里后,官道馬上變得坑坑窪窪,趙和的四轅馬車在路上根本跑不開,從京師到霸州區區一百八十里的路程,足足走了五天。

當然趙和搞這個四轅馬車並不是顯擺自己有錢,而是因為女人太多。趙和在京師的老婆就有三人,在加上陪他睡覺的通房丫頭,一共五六人之多,這幫女人一個個都吃醋的很,陪誰另外幾人馬上不滿意,趙和最後沒辦法,才花了重金搞了這麼一輛大馬車,這樣女人的問題算是解決了,但速度自然也就上不去了。不過好在趙和這次並不趕時間,所以在路上慢慢行走也算不錯。

陰曆九月的北方已經開始冷了,在加上小冰河氣候越來越明顯,氣溫在晚上已經降到了零度以下,不過馬車裏因為點着碳爐子,倒是溫暖如春十分舒服。

趙和正抱着二子趙恂取樂,現在的趙恂剛滿十個月,正是牙牙學語好玩的時候,趙和在後世也有一個女兒,不過向來丟給自己老婆照顧,穿越到這個時代還是第一次有這麼長時間與兒子一同玩耍。

楊婉坐在車上看着趙和與兒子嬉戲,滿臉都是幸福感,她雖然不是趙和的正妻,但明代能嫁給愛情的女子實在少之又少,所以楊婉並不在乎自己小妾的身份。

車中另一個小妾沈月,看到趙和與趙恂嬉戲滿心的妒忌,但她知道自己的身份,無論如何也沒機會與楊婉爭寵,所以沈月在楊婉面前表現的十分恭順。趙和的另一個小妾胡杏兒就沒這麼多心思了,她雖然年紀最大,但最沒有心眼兒,她還是第一次離開京城,所以沿路上看什麼都新鮮,這時正趴在車窗看着外面的景色。

楊婉問道:「老爺,您真一點都不擔心京師的情況嗎?」

楊婉知道陞官是趙和最大的夢想,現在丟了夢想跑到鄉下隱居,楊婉害怕趙和在憋出什麼精神病來。

趙和嘿嘿一笑:「還擔心什麼?先帝駕崩,現在京中亂成一團,岳父大人說的很對,這個時候還是躲開些為妙,讓那些大人老爺們先爭個你死我活,等一切差不多了,岳父大人自然會召老爺我回去!這次去霸州正好看看沈麟操辦的兵工廠怎麼樣了!」

沈月聽趙和提到自己的大哥,腰桿特意的直了直,笑道:「請老爺放心,妾身大哥精於火器,一定會為老爺制出上好火銃的!」

明代私自製造火器可是重罪,趙和並不想多提自己那個兵工廠,岔開話題說道:「到了霸州休息幾日,老爺我領你們去周圍的風景玩玩,玩的開心了咱們興許回常熟老家看看!」

胡杏兒最喜歡熱鬧,她聽趙和這麼說高興的問道:「老爺,去江南嗎?杏兒正好去見識一下江南水鄉!」

胡杏兒年紀最長,身材也最好,這麼一晃動真是乳波搖動,看的趙和眼睛都直了。沈月最討厭胡杏兒這個勾引老爺的狐媚子,所以瞪了胡杏兒一眼不再說話。

趙和看的心中直痒痒,要不是兒子趙恂在身邊,真想將胡杏兒就地正法,趙和心中合計是不是讓丫鬟抱着兒子先迴避一下,自己要與三個小妾玩一把車震。就在趙和胡思亂想的是后,馬車外面的范文程不合時宜的說道:「主子,前面就是霸州城了,咱們進城還是直接去四合堡?」

聽到外面范文程說話,趙和也不好太過於急色,只好裝模作樣說道:「反正沒有多遠,咱們趁著天亮直接去四合堡,就不進城了!」

范文程聽到后,吩咐領隊的家丁頭目帶領車隊離開大道,轉到小路,奔著霸州城外十裏外的信安鎮去了。

四合堡距離信安鎮還有五里路程,在宋代這裏曾是邊鎮,四合堡正是一處防禦北方遼國的軍事塢堡。但隨着北宋滅亡后,四合堡也就沒了軍事價值,所以這裏也就慢慢荒廢下來。明初驅除韃虜后,因為人口增加,四合堡這裏就成了開荒農民的定居點,經過上百年的發展,這裏變成了一處大村子,現在村中有農戶上百戶,五六百農民居住在這裏。

趙和的農莊就在四合堡村外面,佔地足有四十多畝,除了二十多棟大小房屋外,整個農莊都被兩米多高的土牆包圍,農莊周圍五千多畝的土地都是趙和的,就連四合堡村的農戶,有一半也是趙和的佃戶。

趙和的馬車來到農莊前,宋獻策早已經帶着沈麟、曹寶等幾個頭目站在門口迎接。

宋獻策這一年來在霸州這裏打理農莊,手下管着二百多個佃戶,真是意氣風發,看到趙和下了馬車,趕緊迎了上去,抱拳笑道:「東家,宋獻策恭迎東家來霸州!」

趙和哈哈一笑,看了看農莊的景色,笑道:「這一年來辛苦宋先生了!」

「那裏,為東家服務是宋某的責任!那有什麼辛苦不辛苦!」

趙和對待宋獻策與范文程完全是兩個態度,稱呼宋獻策為先生,但在范文程面前卻自稱老子。所以范文程看到趙和如此禮待宋獻策,心中妒忌之火狂燒,在邊上不陰不陽的說道:「宋獻策你將農莊經營的不錯啊,估計主子在不來看看,這裏就姓宋了吧?」

宋獻策聽范文程這麼說,一笑說道:「范文程,你一個三姓家奴好像沒什麼資格說宋某吧?」

如果論起學問,宋獻策肯定趕不上范文程,但要玩起口條,范文程是拍馬也趕不上宋獻策的,畢竟遊盪江湖十多年不是白混的。

范文程被宋獻策搶白幾句,氣得臉都白了,正要組織語言反唇相譏,但邊上的趙和笑道:「好了,不要說了,你們都是我的得力手下!宋先生,帶着我看看這個農莊吧!」

宋獻策瞪了范文程一眼不再說話,在前面引路帶領趙和走進農莊。這個農莊三分之一的面積都是倉庫,放置從當地佃戶收上來的地租,河北山東一帶普遍種的都是小麥,所以倉庫里大部分都是小麥,還有些黃豆黑豆等雜糧。

趙和對這些並不感興趣,他來這裏有重要目的,所以趙和周圍看了看后問道:「番薯番麥種的怎麼樣?」

那些玉米土豆才是趙和感興趣的重點,他得知南直隸房頭地邊種的那些就是自己夢寐以求的神器后,馬上讓遠在南直隸的齊泰購買種子,然後又雇了一些會種植這些作物的農民,一股腦的運到京師。

可是這些東西運到京師時,趙和正帶人在遼東打仗,所以這些東西就放在了京師南城的倉庫中。等趙和從遼東回來,第一時間就派宋獻策帶着種子人手來到四合堡,準備在這裏實驗種植玉米與土豆。

宋獻策聽趙和問起,笑道:「東家來的正是時候,這幾天在正好是番薯收穫的時節,東家請往這邊走!」

宋獻策帶着趙和等人繞過糧倉,來到邊上一片空地前,這片空地面積不大,只有三四畝的樣子,但周圍都用樹枝紮起了帷帳。這時幾個農夫模樣的人正在地中用鋤頭鏟着什麼,看到宋獻策來了趕緊躬身行禮道:「見過宋管事!」

宋獻策揮手讓他們繼續幹活,他伸手從地上撿起一株二尺長的作物,這個作物根部長滿了瘤狀果實,趙和接過一看,正是自己夢寐以求的土豆。不過這土豆最大的也就堪比雞蛋大小,小的還不如鵪鶉蛋大,遠遠沒有後世土豆長的大。

趙和知道這也是沒辦法,後世的土豆經過上百年的人工培養,早已經變得與美洲的老祖宗面目全非,現在面前這種雞蛋大小的土豆,估計還是使用了農家肥才能長的這麼大。

趙和看了看這株土豆,根部的果實林林總總共有二十多個,趙和用手掂了掂,估計有三四斤重,趙和問道:「宋獻策,這東西一畝地能產多少?」

「回東家,這畝番薯還沒有收完,但根據一株的產量,估計能有兩千多斤的畝產!」

宋獻策剛說完,范文程驚道:「什麼?宋獻策你沒算錯嗎?一畝地兩千斤?這樣豈不是小麥產量的十倍還多?」

明代小麥產量很低,在河南等溫暖產區,畝產大概二百多斤,但在遼東等寒帶,畝產只能達到八九十斤。范文程雖然是秀才出身,但因為家中就是種地的,自然對糧食產量熟悉的很。

趙和對土豆的恐怖產量到沒什麼意外,他皺眉說道:「現在產量還不夠,明天擴大規模種植,還有我能在這裏居住半年有餘,我教你們如何種植番薯,按照我的估計,這東西產量應該能達到三四千斤左右!」

趙和說的已經將後世土豆畝產量減半了,後世一些良種土豆可以達到目前八千斤的恐怖產量,就是清朝末年,在山西河北一帶的土豆也有四五千斤的產量,當然那時候土豆經過幾百年的人工選種,產量自然要比明代剛引進的時候高。

但就這種三四千斤的產量也讓宋獻策嚇了一跳,他支支吾吾的問道:「東家,這東西真有這麼高的產量?」

趙和一笑:「這是自然,不過你們種植不得法,土地也不行!」趙和指了指種土豆的地說道:「種這東西不要用這種肥地,要用那種沙漏地!」

趙和後世的老家就在東北白城,那裏一望無際的都是鹽鹼地,這種地經過水土改造后,最適合的就是種土豆,趙和記得老家的土豆都是上萬公頃的種,每到秋收的季節,大街小巷上都瀰漫着一種土豆氣味。

邊上一個老農民聽趙和這麼說有些意外,他說道:「這位老爺,老漢種了一輩子的地,向來都是肥地高產,從來沒聽過那種沙地還能種莊稼的道理!」

趙和哈哈一笑:「明年就讓你看看,時代變了,以前你們種地的知識都不適合了!」

趙和又問道:「宋獻策,那些番麥產量怎麼樣?」

「回東家,那些番麥與番薯一比就不行了,不過畝產也能達到四五百斤!」

在見識到土豆的恐怖后,宋獻策對玉米的產量也就見怪不怪了,趙和笑道:「這種番麥雖然產量低些,但裏面含有的澱粉可遠比小麥高!」

宋獻策不知道澱粉是什麼東西,所以聽趙和說完只能裝作聽懂了點頭附和。

趙和知道這傢伙沒聽懂,不過這不是什麼大問題,只要自己能將這種作物推廣開來,那未來就會在天下爭霸中佔據主動權,畢竟在亂世中,誰有糧食才是大爺!

「好,今年將番麥番薯的種子收好,明年開始在咱們的土地上全面種植!」

趙和話音剛落,邊上那個老農說道:「這位老爺,這些東西雖然產量高,但並不適合人吃!如果都種了這東西,我們豈不餓死?」

趙和哈哈一笑:「放心,我就是你們的東家,豈能讓你們餓死?我答應你們,用上好的小麥,十比一收購你們手中的番薯番麥,怎麼樣?」

這種番薯畝產能達到兩千多斤,如果按照五比一的數量兌換小麥,豈不能換到二百多斤小麥?番薯基本上不用怎麼侍弄,種這東西可比小麥省事多了,那些農民聽到趙和竟然傻到想用小麥來換這種豬食,一個個都連連點頭答應。

這些土豆將來有大用處,當然目前趙和並不想拿這種東西當主食,畢竟不符合明朝人的飲食習慣,用土豆發酵制酒,用玉米製作麥芽糖才是趙和心中所想。看到這些農民自以為佔了便宜的樣子,趙和不在理他們,扔了手中的土豆然後問道:「宋先生,沈麟他的兵工廠在那裏,帶我去看看!」

宋獻策看向身後的沈麟,沈麟趕緊上前一步說道:「東家,作坊在庄外,這種東西危險的很,所以小人當時與宋管事商量,將作坊建在了農莊外面!」

趙和一想倒也是,兵工廠跟火藥打交道,還是放在外面穩妥些。趙和並沒有發現沈麟說的作坊一詞有什麼不多,笑道:「好,咱們就出去看看!」

沈麟帶着趙和出了農莊,在距離農莊半里遠有一處獨立的院子,這裏就是沈麟口中的作坊。

走進去看清情況后,趙和沉着臉問道:「沈麟,這就是你說的兵工廠?」

趙和面前的那裏是什麼武器兵工廠,不大的院子裏有一棟四處漏風的窩棚,裏面有兩個鐵匠在打鐵,不遠處就是一個土坯房,趙和站在門口看了看裏面,兩個十二三的小孩子在幹活。趙和這才想起沈麟剛才問什麼說是作坊,看樣子這規模也就是個作坊。

沈麟知道趙和生氣了,趕緊解釋道:「東家,這也是沒辦法,鐵匠還好些,但會配置火藥的工匠實在太難找,沒辦法小人只要招了兩個學徒自己配置!」

宋獻策在邊上也解釋道:「東家,沈麟說的都是實情,火器向來都是朝廷管制武器,火藥更是如此,民間製作鞭炮那些火藥師父手藝不行,前半月我們剛發生一起事故,請來的火藥師父被炸死了,沒辦法沈麟只要親力親為!」

趙和聽宋獻策說的也合情合理,不管什麼朝代這種軍事技術都是受到管制的,火藥的配方更是如此。趙和以前與管理兵仗局的李永貞交好,跟他參觀過國家的兵工廠,趙和發現明代火藥已經發展到顆粒化,這可是民間那些火藥師父不會的,所以沈麟碰到問題也算正常。

趙和邊上的范文程與宋獻策不對付,現在看到出了問題,范文程趕緊敲邊鼓說道:「主子,這個農莊一年花了主子上萬兩白銀,就弄出這麼個東西糊弄主子,肯定是宋獻策與沈麟貪墨了銀子!」

范文程在趙和身邊負責管賬,自然知道這個農莊去年花了多少銀子。宋獻策聽范文程告自己的黑狀,趕緊辯解道:「東家,銀子都有賬可查,小人絕對不會亂花一文錢的!」

這個農莊花了趙和不少錢,但趙和知道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想要手下盡心幹活,就不能在過斤斤計較。

趙和不想聽范文程與宋獻策狗咬狗,他揮手打斷了二人的扯皮,說道:「我相信宋先生,也知道沈麟幹得不錯,兵工廠先這樣,沈麟你多招幾個學徒,兵工廠這裏不以產出為主,要以培養人才為主,知道嗎?」

宋獻策與沈麟聽趙和不在追查錢的問題,心中都暗鬆了口氣,一個個趕緊保證一定按照趙和的吩咐盡心工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宰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宰相
上一章下一章

第513章 四合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