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吐蕃來使!

第121章 吐蕃來使!

玉兔西墜,金烏東升,新的一天開始了!

辰時一刻,御鞭三響,興慶宮內鼓號齊鳴,聲震九霄雲外……而後在上千名內侍、宮女、龍武軍的簇擁下,李隆基乘坐龍輦,駕臨興慶殿,端坐在了寶座之上。

只見這位大唐天子,頭戴通天冠、身穿明黃色袞龍袍、腰系十三環白玉帶……居高臨下,俯視四方,真好似天帝臨凡一般威風!

大內總管—高力士,龍武將軍—陳玄禮分侍左右,如影隨形。

太子—李亨站在御階旁邊,距離寶座足有一丈多遠,目光低垂、沉默無語,就像是木頭人一樣,基本上沒啥存在感。

……

辰時二刻,在右相—李林甫、左相-李適之的帶領下,皇親國戚、文武群臣三百餘人,排著整齊的隊形,按序進入興慶殿中。

李昭只是個承奉郎,從八品的芝麻小官,按理來說,是沒有資格參加這種大朝會的。

不過天子開恩,特許他參加朝會,跟在文武群臣的隊尾處,一起進了興慶殿。

「臣等恭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進殿之後,文武群臣三跪九叩,山呼萬歲,而後站起身來,一個個又蹦又跳、真猶如群魔亂舞一般。

什麼情況,集體中羊羔瘋了嗎?

非也,這是大唐朝特有的一種禮節——拜舞,即用舞蹈的方式向皇帝表示敬意。

入鄉隨俗,李昭跟在文武群臣後面,也胡亂的蹦噠了幾下,而後儀式結束、各歸各位。

接下來,就是今天大朝會的重頭戲了。

「聖上有旨,召吐蕃使者-扎桑布及其隨從覲見!」

……

在小宦官們的傳喚聲中,幾名身披長襖的吐蕃人走進了大殿,為首者四十歲左右,身材粗壯、大頭圓臉,兩側顴骨凸起、眼睛又細又長,臉上還帶着明顯的高原紅,正是吐蕃使者—扎桑布!

身後跟着三名隨從,手中各捧著一個黑木盒子,卻不知裏面裝着什麼東西。

四人來到大殿中央,整齊的以拳捶胸、單膝下跪行禮:「吐蕃貢使—扎桑布叩見大唐皇帝陛下,並恭祝陛下龍體安康、萬壽無疆!」

「免禮,平身吧!」

「謝陛下!」

李隆基端坐寶座之上,看似面帶微笑、態度溫和,其實心中很不痛快,甚至有一些惱怒。

因為四個吐蕃人沒有雙膝下跪,而是單膝下跪,這是不願完全臣服的意思……而且稱呼上也不妥當!

要知道,歷代大唐天子召見外番使者之時,最希望聽到的不是什麼天子、皇帝、陛下……而是另一個更響亮的稱號:天可汗!

貞觀四年,大唐十萬鐵騎北伐,一戰滅東突厥汗國,斬首十餘萬,俘虜頡利可汗。

一時間,四夷君長為之震撼,連忙的入朝拜見,擁護太宗皇帝為天下共主,並奉上尊號:天可汗!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羣趨,

咸稱天子神,往古不得俱,

獻號天可汗,以覆我國都!

那個時候,吐蕃、吐谷渾、薛延陀、南詔、扶桑……無論是那一國的君主、使者前來覲見天可汗,在大殿之外百步距離、就會乖乖的雙膝跪下,而後一點一點的爬進來,以示百分之百的臣服之心!

有些使者,為了表示忠心,還會行『捧足嗅靴』之禮。

就是跪在地上,捧住天可汗的腳,用自己的鼻子碰觸靴尖,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崇拜,就像是崇拜神明一般!

太宗皇帝之後,高宗、則天女皇、中宗、睿宗……雖然繼承了天可汗的尊號,卻沒有得到四夷君長的真正認可,派來的使者也越來越顯的無禮了。

這也是李隆基下定決心,不惜調動傾國之力,也要和突厥人打一仗的重要原因之一。

『看着吧,朕一定要像太宗皇帝一樣,成為真正的天可汗,要讓四夷君長乖乖的雙膝跪地臣服,歌頌朕的英明與偉大』……李隆基暗暗發誓!

「貴使遠道而來,可有國事啟奏?」

「回稟陛下,外臣此番來到長安城,乃是奉了我家大讚普之命,特向陛下獻上三件寶物,以示兩國睦鄰友好之意。」

「哦,是何寶物?」

「第一件寶物,乃是一匹舉世罕見的寶馬,名曰:赤電火龍駒,就在大殿外面的空地上,還請陛下移步觀看。」

「好,待朕觀之!」

李隆基站起身來,在文武群臣的簇擁下,走出了興慶殿……

在興慶殿不遠處有一塊空地,長八十丈、寬四十丈,周圍砌有八尺多高的璧牆,外面還設有大量的座位,可以容納上千人……這是供皇室成員們打馬球用的。

而在馬球場中央,放着一輛巨大的平板車,上面有個一丈五尺見方的大鐵籠子,鐵條皆有長矛桿粗細,顯然是特別打制的。

「咴兒……噠噠!」

大鐵籠當中,關着一匹赤電火龍駒,從頭至尾長有一丈、從蹄至項高約八尺,渾身上下火炭般赤紅,連一根雜毛都沒有,遠遠的望過去,就像是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

火龍駒很不老實,不時用自己的鐵蹄、猛踢周圍的鐵欄桿,長矛桿粗細的精鐵欄桿,竟然被它踢的有些變形了……嘹亮無比的嘶鳴聲,猶如龍吟虎嘯一般。

「好馬,真是好馬,老夫活了七十多歲了,還沒見過如此神駿的馬兒,今天真是大開眼界了。」

「如此龍駒、舉世罕見,三國第一猛將呂布坐下的赤兔馬,恐怕也不過如此了吧?」

……

對這匹赤電火龍駒,文武群臣皆是交口稱讚,就連李隆基都忍不住頻頻點頭,自己的禁苑中有數千匹御馬,可沒有一匹能與之媲美的。

不過大唐君臣有些疑惑,吐蕃位於高寒地帶,那裏出產的馬匹,身材較矮、體型粗壯、鬃毛極長……十分吃苦耐寒!

而這匹赤電火龍駒,身材高大、皮毛光亮,一看就不是吐蕃馬,倒像是西域一帶的品種。

「扎桑布!」

「外臣在!」

「此馬神駿非凡,莫非是西域的汗血寶馬?」

「哈哈,陛下好眼力,此馬的確和汗血馬有關係,卻不是一個品種,更準確的說,此馬更勝汗血寶馬一籌不止!」

「什麼,更勝汗血寶馬一籌?」

李隆基和文武群臣吃驚之餘,全都凝神思索起來,從古至今,若論馬中最名貴者,非汗血寶馬莫屬了,速度快、耐力好、性格彪悍,乃是無數猛將夢寐以求的坐騎。

汗血寶馬出產自大宛國,也就是現在的昭武九姓(康、安、曹、石、米、何、火尋、戊地、史九個小國家、位於安西都護府西部),又有什麼馬種能勝過汗血馬一籌呢?

突厥馬、烏孫馬、吐蕃馬、大理馬、契丹馬……統統不行。

這個難題,還得由吐蕃使者—扎桑布來解答了。

「哈哈,以陛下之英明睿智,想必知道汗血寶馬的來歷吧?」

「朕自然知道!」

李隆基點了點頭,做為大唐天子,自己平時也是博覽群書的。

《漢書-西域傳》上說:大宛國內有一座聖山,山上有一種野馬,平治如飛、性格兇悍,敢與豺狼虎豹相搏鬥,被當地居民稱之為天馬!

天馬跑的太快了,人力幾乎是無法捕捉的,於是乎,有聰明人想出了一個變通的方法。

每當夏季來臨之時,當地居民就精心挑選出漂亮的五色母馬,放逐到聖山下面,吸引雄性天馬前來交配,而後收回五色母馬,待其產下馬駒,就是大名鼎鼎的汗血寶馬了。

汗血馬繼承了天馬的優秀血統,體魄強壯、平治如飛……故而又稱作:天馬子!

如果說,世上有什麼馬種,比汗血寶馬更盛一籌,那就只有聖山上的天馬了……嗯,等一等,難道說?

想到這裏,李隆基不禁睜大了眼睛,呼吸也急促了起來:「扎桑布使者,難道這匹赤電火龍駒就是傳說中的天馬?」

「哈哈,陛下猜對了,這的確是一匹血統純正、舉世罕見的天馬,真正的馬中之王!」

「嘩……天馬,真的是天馬?」

在場眾人無不大驚失色,而後爭先恐後的探出頭去,死死盯着鐵籠中的赤電火龍駒,就像看到了稀世珍寶一般!

呸,說什麼呢,什麼就像是啊,這本來就是稀世珍寶!

比之夜明珠、祖母綠、貓眼石……還要貴重百倍不止的珍寶!

不過在震驚之餘,大唐君臣都產生了一個疑問:天馬數量稀少,而且平治如飛,人力幾乎不可捕捉,吐蕃人又是如何抓住這匹赤電火龍駒的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盛唐梟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盛唐梟雄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1章 吐蕃來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