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章

雨砸在官道上噼啪作響,一名伍長將青唯與崔芝芸帶到官道上。

衛玦高坐於馬上,淡淡掃了她們一眼,慢聲開口:

「只這二人嗎?」

「回大人,卑職找遍了山間,只找到了這兩名女子。」伍長拱手道,「她們似乎是在山間的矮洞裏避雨,卑職見她們行蹤可疑,將她們帶了過來。」

可疑?

衛玦一雙鷹眼微生波瀾,前行五里就有驛站,後退十里還有客舍,深更半夜,兩名弱質女子,好好的官道不走,偏生要到這山間避雨,豈止可疑,簡直古怪至極。

他垂目仔細看向這二人。

雨比方才稍細了些,被火光照着,猶如霞霧。

這層霞霧籠在崔芝芸身遭,襯得她明艷嬌柔,衛玦的目光在她身上一掠而過,停留在另一人身上。

她穿着寬大的黑衣斗篷,兜帽遮住大半張臉,即便如此,身後竟然還背了個擋臉的帷帽,彷彿她這張臉,必然不能被人看到似的。

「你二人為何夜半隱於山中?」

「回大人的話,」青唯道,「民女的叔父獲罪,民女帶妹妹一起上京投奔親人,夜裏忽逢急雨,所以避于山間矮洞之下。」

衛玦聽了這話,看了眼來路的方向。

南邊來的,獲罪?

「你們姓崔?」

「……是。」

衛玦揚了揚韁繩,驅馬來到她身側,語氣冷下來:「崔弘義所犯重罪,朝廷下旨嚴查,一家上下蓋不能倖免,你既是他親人,不伏法也就罷了,還幫着罪犯之女脫逃,你可知罪?」

「大人明查,民女與表妹不是脫逃。」

「不是脫逃?」

「只因妹妹與京城江家有婚約,辦案的欽差才准允我們姐妹二人上京。」

衛玦緊盯着青唯斗篷下的半張臉,忽地朝一旁伸出手,「刀。」

一名玄鷹衛應「是」,呈上一柄身長三尺,鏤刻着玄鷹展翅暗紋的雲頭刀。

衛玦將刀握在手裏略微一掂,慢聲問道:「近來京中生了大案,你二人可曾聽聞?」

「大人說的大案,」青唯掩在斗篷下的聲音稍稍遲疑,「是指我叔父的案子么?」

「矯言善辯。」衛玦冷哼一聲。

他注視着青唯,握著刀的手腕倏然一振。

刀刃出鞘,寒芒如水,在雨夜裏一閃,當頭就朝青唯劈去。

崔芝芸被這急變嚇得驚叫出聲,一下子跌坐在泥濘的地上。

刀鋒爭鳴襲來,在離青唯頭骨的毫釐處堪堪停住,兜帽被斬成兩半,伴着數根斷了的青絲,朝兩側滑去,露出一張臉來。

「這……」

相隔最近的伍長驟然退了一步。

其餘玄鷹衛饒是訓練有素,見了青唯的樣子,也不由目露驚異之色。

她的左眼至眉骨上方,覆著一片紅斑,皮膚薄極了,透膚而下,可以看見淺青血紋。

她垂眸立在雨里,不知是紅斑太可怖,還是夜色太深,掩去了她目中的狼狽,就這麼一眼望去,倒像是刀斧加身亦能巋然不動的妖魅似的。

衛玦眉頭緊蹙,目光從她的臉上移開,順着斗篷的領襟,一路往下,落到她垂在身側的手。

手指一直在微微發顫。

衛玦見了這手指,緊抿的嘴角才鬆弛下來。

深更半夜,一個女子遇到這麼一大幫官兵,非但不怕,面對質問還能對答如流,原以為是什麼了不得的人物,只肖稍稍一試,才知是強裝鎮定罷了。

這是多事之秋,朝廷章何二黨鬧得不可開交,陳年舊案牽涉了一大票人,昨日關在暗牢裏的一名重犯又被劫了,他受聖命徹查劫獄案,一路循蹤而來,可惜除了這兩名女子,未發現任何可疑之人。

「京城江家。」衛玦咂摸著這四個字,語氣平靜無波,彷彿方才劈刀斬青絲的一幕沒有發生過。

他看向崔芝芸,「與你定親的人是江辭舟?」

「是……」

「那麼你們此行是要前往江家。」

「不、不是……」崔芝芸還是怕,幾乎是囁嚅著道,「先行……前往高家。」

衛玦沒有再問,玄鷹司耳目靈通,這其中的緣由他知道。

高家是刑部髙郁蒼的府邸,他的娘子羅氏與崔芝芸的母親是親姐妹,後來各自嫁了人,兩家同住陵川那幾年,府邸門對門,院接院,簡直親如一家。

反觀江家,江逐年老來脾氣愈發古怪,連年來凈生惡事,他的兒子江辭舟更是臭名昭著一介紈絝,若不是有太后庇護,門楣只怕早就衰敗了。

崔芝芸上京應當是為她父親的案子,去高家才是正途。

衛玦勒轉馬頭:「走吧。」

雨水稍止,青唯扶著崔芝芸從泥地里站起,看她濺了一身泥漿,脫了斗篷給她。

還沒戴帷帽,一名的玄鷹衛就拿着銅銬過來了——玄鷹司夤夜出行捉拿要犯,這兩名女子行蹤可疑,被當作嫌犯處置。

此地距京城十多里路,到了城門口,已是天色微明。大周以文立國,民風開化,城裏雖設宵禁,但是並不嚴謹,若有城民漏夜出行,達旦暢飲,巡衛的至多申斥幾句,尤其流水巷一帶,有些樓館通宵掛牌,上燈點火,巡檢司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然而今日不知怎麼,晨光尚是熹微,要進城的百姓就在城門外排起長龍,城門處設了禁障,武德司增派人手,正在一個一個排查。

司門郎中遙遙見了衛玦,提着袍,上來拱手道:「衛大人夤夜辦案,辛苦了。」

衛玦問:「查到可疑之人了嗎?」

「抓獲了幾個,尚未細審。」

衛玦吩咐一旁的伍長:「你去看看。」

一夜雨水過去,晨光雖稀薄,卻有初晴的敞亮,城門口排隊的百姓等得聊賴,見到一列氣勢煊赫的官兵,紛紛朝這邊望過來。

最引人註明的還是其中兩名女子,她們的手被銅鎖銬著,一人嬌美,另一人左眼上覆有紅斑,十分古怪。

這些百姓的目光在青唯的臉上停留片刻,竊竊私語起來。

「大人。」青唯垂目立在衛玦馬後,待他與司門郎中說完話,喚道,「大人能否准允草民把帷帽戴上?」

衛玦聽了這話,勒轉馬頭,看了青唯一眼。

她的斗篷早脫給她的小姊妹了,渾身上下只裹着素衣,顯得十分單薄。問出這話,她自己也困窘,緊抿著唇,低垂著頭,尤其是那雙被銬在身前的手,似乎覺察到他的目光,手指還微微蜷曲了一下。

但那紅斑還是扎眼,真是丑,想不注意都難。

衛玦收回目光,並不理會她。

過了一會兒,適才去城門口問話的伍長回來了,稱是已將嫌犯悉數送去了玄鷹司,又說:「高府的當家主母也來了,所說的與崔氏二人交代的無二,她稱崔氏上京前,給高府去過信,卑職查看過信函,並無疑處,崔氏二人應當與劫獄案無關。」

衛玦頷首:「放人吧。」

銅銬一解開,青唯很快戴上帷帽。衛玦念及崔氏與高家的關係,一起跟了過去。

城門內臨時搭建了茶水棚,羅氏等在裏頭頻頻張望,待看清崔芝芸憔悴的樣子,眼眶瞬間盈滿了淚:「怎麼、怎麼就弄成了這副模樣?」

她與崔芝芸的母親姐妹情深,當年在陵川,是把崔芝芸當親女兒疼愛的。

玄鷹司夤夜出城,為的竟不是袁文光的命案。

崔芝芸想明白這一點,一見到羅氏,這一路行來的坎坷與艱辛、父親的案子、家人的落難,包括袁文光的死,通通拋諸腦後,她的淚亦滾落而出:「姨母,芝芸總算見到您了。」

「有姨母在,一切都會沒事的。」羅氏輕拍了拍崔芝芸的後背,她知道她上京的目的,但眼下衛玦就在一旁,不好多說,於是溫言勸道:「你我姨女闊別多年,如今重逢,這是好事,該高興才是。」

又笑說:「你表哥聽聞你來京里,日日都與我到城門口等你,也是不巧,今日衙門有案子,他走不開。

崔芝芸聽了這話,目中浮上一絲悱然。

她垂下眸,輕聲道:「等回到家中,終歸……終歸是要見的。」

羅氏的目光移向一旁的青唯:「你就是青唯?」

青唯欠了欠身,跟着崔芝芸喊:「姨母。」

羅氏上下打量她一番,單看身量,倒也亭亭,「早年崔家大哥趕工事,帶着你天南海北地走,同是陵川人,我竟沒有見過你。怎麼還遮著臉?讓姨母看看。

羅氏說着,就要去揭青唯帽檐下的遮面。

青唯陡然退了一步。

她自知此舉無禮,稍穩了穩心神,賠罪道:「晚輩患有面疾,只怕會嚇著姨母。」

城門口的武德司還在排查,幾人不好在此多敘話,正好家中廝役套了馬車過來,衛玦見羅氏要走,賠罪道:「適才在野外,衛某見府上二位姑娘行蹤可疑,多有得罪,還望羅大娘子莫怪。」

「大人多禮了。」羅氏溫聲道,「她們兩個姑娘遺落野外,妾身還該多謝大人將她們送回才是。」

-

高府的馬車朝街口駛去,衛玦立在茶水棚外,注視着馬車消失的方向。

「大人。」一名玄鷹衛過來請示,「可是要回宮復命?」

「那個伍長走了?」衛玦問。

「走了。」說話的玄鷹衛喚作章祿之,乃是玄鷹司鴞部校尉,本事不小,辦事雷厲風行,就是脾氣有些急躁。

衛玦問的伍長,乃今日一路跟着他們找人,查獲嫌犯的巡檢司部從。

章祿之提起此人就是不忿,脫口道:「官家交給玄鷹司的案子,區區一個巡檢司下行走的部從也敢來參一腳,還是被姓曹的閹黨硬插進來,是當旁人都沒長眼,不知道他們是西坤宮養的——」

「狗」之一字未出,衛玦一個眼風掃來,章祿之頃刻息了聲,拱手賠罪:「卑職失言,請大人責罰。」

衛玦沒多說什麼,只道:「派些人,這幾日盯着高家,再沿着崔氏二人上京的路上查過去,看能不能找到蛛絲馬跡。」

「大人還是懷疑劫囚的案子與她們有關?」章祿之詫異道。

他們循着逃犯的蹤跡一路追來,只找到了此二人,可暗牢重重把守,這樣的弱質女子,怎麼可能劫走重犯?

衛玦沒有回答。

「回宮吧。」他只是道。

※※※※※※※※※※※※※※※※※※※※

男主是江辭舟。

按照女主定律,青唯其實長得挺好看的。

今天的評論也發紅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青雲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青雲台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