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日俄兩國戰前之形勢

第四章 日俄兩國戰前之形勢

第四章

日俄兩國戰前之形勢

語曰:「善陳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亡。」至哉言乎!天下無論何事,其成其敗,皆決於未着手之先。一着手,即已無可挽回矣。兵,兇器也;戰,危事也;以人之死爭勝,蹶而不振,則悔之無及也。故今世戰役,無不其難其慎,力求知彼知己者。不獨當事之國,即旁觀之比較其強弱,而逆度其勝負者,亦無微不至也。今試比較日俄兩國,戰前之形勢如下。

戰事之勝敗,不獨兵也;然戰固不能無用兵,故言戰爭之勝敗者,兵事必首及焉。日本之軍,為徵兵制。民年17至40,皆有服兵役之義務。先充常備兵,其中又分現役及預備;現役,陸軍3年,海軍4年。預備役,陸軍4年又4個月,海軍3年。常備役滿,退為後備兵5年。再退為補充兵,再退為國民兵。其組織,以師團為最大,合步兵2旅團一旅團分兩聯隊,一聯隊分三大隊,騎兵3中隊,炮兵6中隊,工兵、輜重兵各2中隊而成師團。一師團1.25萬人。有近衛師團1,第一至第十二師團12,凡13。共合兩師團而稱軍團,則戰時之編製也。13師團之外,有騎兵2旅團,戰時為騎兵獨立師團;又有野戰炮兵六聯隊,此日本之常備兵也。其數約16萬。預備兵:步兵52大隊,騎兵17中隊,炮兵19中隊,其數約5萬。後備兵及國民兵,數皆倍於預備兵。故日本全國陸軍之數,在40萬左右。其政令,掌於陸軍大臣。司作戰之計劃者,則參謀本部也。於東京置中、東、西三部都督。東部都督,轄第一、第二、第七、第八師管區。中部都督,轄第三、第四、第九、第十師管區。西部都督,轄第五、第六、第十一、第十二師管區。

其海軍:有一等戰艦6,二等戰艦3。一等巡洋艦6,二等巡洋艦9,三等巡洋艦7。三等海防艦10。一等炮艦2,二等炮艦14。通報艦4。驅逐艦19。水雷母艦1。水雷艇62。海軍現役3.1萬餘人。其中在各艦者1.6萬餘人,余在鎮守府及各要塞。預備4000餘人。後備約2000人。海軍之政令,掌於海軍大臣。作戰之計劃,定於海軍司令部。海軍區分為五:曰橫須賀,曰吳,曰佐世保,曰舞鶴,皆設鎮守府。惟室蘭一區未設。

俄國之制:國民服兵役之期限為23年,自21歲至43歲。其在歐俄,充常備5年,預備役13年,後備5年。在亞洲,則常備7年,預備10年,後備6年。在高加索,則常備3年,預備5年,後備15年。在哥薩克,則常備3年,預備15年,後備5年。陸軍編製,以軍團為最大。1軍團有步兵2師團1師團有2旅團,1旅團有2聯隊,1聯隊有4大隊,1大隊有4中隊,1中隊有4小隊,騎兵1師團,加以炮兵、工兵、築城兵、電信隊、架橋隊、鐵道隊、馬匹補給隊,合計士官1030人,兵士47653人,馬16965匹,炮120門。全國有師團52,分為29軍團故有不足2師團之軍團,而在東西伯利亞者二。此外又有近衛兵、芬蘭兵、哥薩克兵、高加索兵,皆為特別編製。又有補充隊、要塞守兵、鐵路守備兵等。故俄陸軍之數,實甲宇內雲戰時可擴充至400萬。全國分軍區53,皆有司令,而直轄於陸軍大臣。陸軍大臣下有六部:(一)高等軍事會議。(二)高等軍法會議。(三)參謀本部俄之參謀本部,隸屬陸軍省,不獨立。(四)七監部1.炮兵監,2.工兵監,3.監督監,4.醫務監,5.教育監,6.法官監,7.哥薩克兵監。(五)陸軍省經理局。(六)監軍部。此外騎兵監、射擊監,亦隸陸軍省。

其海軍:有戰艦28。一等巡洋艦14,二等巡洋艦13,三等巡洋艦10。海防艦10。一等炮艦4,二等炮艦27。驅逐艦39。水雷母艦10。水雷艇207。將卒凡4萬人。海區分為四:曰波羅的海,曰黑海,曰裏海,曰太平洋。海軍艦隊有四:曰波羅的海艦隊,曰黑海艦隊,曰地中海艦隊以屬於波羅的海之艦編成,曰太平洋艦隊。除黑海艦隊,以達達尼爾海峽被封鎖,無出海之望外,余皆可作戰於東洋者也。海軍最高之官曰海軍元帥,以皇族任之。海軍大臣為之佐。其下有(一)海軍本部會議,(二)海軍軍令部,(三)水路處,(四)艦政處,(五)技術會議,(六)海軍高等軍法會議,(七)司法處執行高等軍法會議議決之事,(八)衛生處,(九)官報房掌理簿冊。呈奏之報告書,由其編輯。法令裁可,由其執行,(十)紀錄局,(十一)恩給局,(十二)印行局等。各海區皆有軍港。分一、二等。一等有司令長官,二等有司令官太平洋海區有軍港二:一海參崴,一旅順也。皆為二等。俄國海軍,又分海戰、陸戰二部。在海稱艦隊,在陸稱海軍團。1海軍團,自7至15中隊1中隊150人。1戰艦4中隊。余各以艦之大小為差。

以上就兵數及兵制言之也。若以兵之優劣論,則據當時之評論,日俄兩國,亦互有短長。日兵所受教育較深,其訓練亦較勤。故其軍隊整齊嚴肅,實不愧為訓練節制之師。俄國則軍政頗為腐敗。軍餉既薄,上官又從而剋扣之,且役使之。當時駐紮滿洲之兵,多有聽其自營生業,名在伍而實不在伍者。此等既各自營生,多不願歸營,更無鬥志。而軍中將卒,亦多不輯。此日之所長,俄之所短一也。日人種族單純,舉國一致。其國民,既富於忠君愛國之心,又承武士道之流風餘韻,國小而迫,人人皆有危亡之懼,以故上下一心,軍人皆有死不旋踵之概。俄人則種族錯雜,國民教育之程度亦較低,多不知國家與己之關係。又以種族之惡感,政治思想之不同,有不願為國家效力者。故其師多而鬥志不逮。此日之所長,俄之所短二也。日人舉動,類多敏捷活潑。俄兵則較重滯。此日之所長,俄之所短三也。日人生活程度較低,行軍時求得供給較易。俄人則非麵包不食,非肉不飽,行軍時求供給較難。此日之所長,俄之所短四也。然俄人體格魁梧,膂力強健;又生長大陸,不畏酷寒。日人則軀幹較小,體力亦不逮俄人,島國之氣候較優,使與俄軍周旋於滿韓,殊覺其相形而見絀。此俄之所長,而日之所短一也。俄國馬隊,多而且良,以之馳驅於大陸,實為一種特色。日兵則遠弗逮。此俄之所長,日之所短二也。日人雖敏捷活潑,而以性情粗朴,慾望簡單論,則不如俄人。凡性情粗朴,慾望簡單之兵,最易騙使。脫遭挫折,但能以術鼓勵之,使之再振亦易。兵之智者,則與是相反。此俄之所長,日之所短三也。若以兵數論,則俄十倍於日而不止,其優劣尤不待言也。

語曰:「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日、俄兵數,相懸若此,而日人竟敢與俄宣戰者,何哉?則恃其運輸之捷,有非俄人之所能逮者在也。俄國西伯利亞鐵路,本系單線。貝加爾湖一段,日俄戰時,尚未竣工。其西伯利亞之駐兵,調至滿洲,據庚子之經驗,為期不過1月許。然在貝加爾湖以東之兵,僅11萬,勢不能與日敵,則必調用歐洲之兵。而歐洲之兵,非六七十日,不能至奉天。日本則與朝鮮僅一葦之隔;幾於朝發而夕至。京釜鐵路,又以日俄戰前,急速竣工。故其調兵至朝鮮甚捷。即赴奉天,至多亦不過40日耳,故以運輸而論,日人實有足彌其兵少之闕憾,而俄之眾,亦有非旦夕所能用之者。此日本所以敢悍然與俄開戰也。雖然,日本此等計劃,固亦有其冒險之處。何者?俄國運輸雖遲,然所經皆國內之地。即入中國境內,直至奉天,亦毫無抵抗。或謂滿洲住民頗惡俄;所謂馬賊,或起而擾其後,亦不過留少數之兵,維護鐵路,則足以防之矣。日本則運兵必由海道,苟非敵人海軍殲滅,或受巨創,全失其活動之力,則時有被襲擊之虞。故其運兵雖捷,而於若干時期內,果能運兵若干至韓,實難確答。若其至奉天,則沿途不能無抵抗,必須且戰且進。既且戰且進,則不能無所損失;而時日亦愈難確定矣。又日俄此次作戰,皆在他國之境。然俄本國距戰地甚遠,其繁榮之區,距戰地尤遠。日人即盡據滿洲,俄國疆土,仍絲毫未動也。況日必不能盡據滿洲乎?日人所能攻擊者,惟東海濱省沿岸。然冰期甚長,攻擊亦不易。故俄之地勢,實可謂進可以戰,退可以守。若日則戰區離本國較近,兵一敗於外,本國即有被迫之虞。而沿海海線甚長,隨處可以攻擊。即能守御,已屬被人封鎖,束手待斃,況守御不易乎?故以地勢論,日本實處於有進無退之地位者也。故日俄此次之作戰,雖恃陸軍以決最後之勝負,而海軍之所擊,實尤巨也。

兩國海軍之優劣,前已略述其概要矣。今所欲言者,即是時之戰爭,以戰艦為中堅,裝甲巡洋艦及裝甲炮艦為之輔,驅逐艦以資活動。尋常巡洋艦作戰之力已小。至舊式之海防艦等,則大而無當,除用以防禦沿海外,幾於無所用之矣。海軍勢力之優劣,實以此等主力艦之多少優劣而決。日俄此次作戰於東洋者,日本戰艦6,俄7。日本裝甲巡洋艦8,俄4。日本裝甲炮艦4,俄2。日本驅逐艦19,俄13。以艦數論,日固優於俄。若論其優劣,則方面甚多,一時殆難斷定。是時軍事學家,有一簡便判決之法,以估計其大略,時曰觀其「艦齡」。艦齡者,各艦造成年代之多少也,艦力之強,在(一)艦體之完固,(二)行動之敏捷,(三)武器之新式。凡是三者,后成之艦,固必視先造之艦為優。是役,日俄在東洋之軍艦,艦齡大抵在10年以下,惟俄有11年者2。又以速率論,則俄皆在17海里以下,而日有一二在18海里以上。故以在東洋之海軍力論,日實優於俄。即以俄人在東洋之艦數而論,亦不如日本當時俄艦調至東洋者:戰艦7,一等巡洋艦4,二等巡洋艦6,海防艦2,一等炮艦2,二等炮艦8,驅逐艦13。惟海參崴冰期長,不慮襲擊,已述如前;旅順亦天險,易防守;故俄軍艦可多派出。日人海戰設不大利,即不能勝。然當時列國論者,多謂日海軍之精練,較勝於俄。日人亦云然。又謂俄儲煤不足;艦渠不完;艦船操縱之術,亦不及日。

以上所述,日俄二國之兵力,殆各有短長,故勝負之數,當時實無人能為之預決。所能勉言者,則曰「日利速戰,俄利持久」而已。此戰前兵事之形勢也。

財政一端,亦為戰事之命脈。財政不足,則不特戰事不能持久,即短時間之戰事,亦有受其牽制,而至於敗績失據者矣。今試再就兩國財政情形比較之如下。

俄國面積,凡56倍於日;其人口,則3倍於日;歲入則7倍於日日本是時之歲入,在2.5億左右。若是乎,日本之財政,殆遠不足與俄敵也。然俄人之財政,實未有以大優於日。以戰時之財政,每視其平時基礎之穩固與否,以及臨時周轉之敏活遲滯,及羅掘之難易以為衡。不能以土地面積、人口多少,及平時收入之數為定也。故二國之國力,貌若相差甚遠,而二國之財政,則實相伯仲。一言以蔽之,平時尚可敷衍,一臨大戰,則皆覺其竭蹶而已矣。

日本戰事之經驗,惟甲午一役。是時預計戰時之財政者,自當以甲午之役,為計算之根據。而其結果,則有樂觀、悲觀二派。悲觀派之言曰:「中日戰時,日本所費之款,凡2億元。一日支出最多之數,為68萬元。日、俄戰時,戰術已較中日戰時為進步。戰術愈進步,則所費愈多。故昔之支出68萬元者,此時非支出百萬元不可。而日俄戰爭,難期其如中日戰爭之速了。假令延長至3年,則戰費將達10億。外債固不易募;內債縱能發行,而為數過多,亦足擾亂金融,影響於國民之生業。則惟有出於加稅之一途。戰時國民負擔之力,必不如平時,姑置勿論,即能將全國租稅,普加至1倍,只僅得1.3億耳。當一年之戰費,僅及三之一。其將何以支持?」此持悲觀論者之說也。樂觀論者之計算,則大異於是。彼謂「非常準備金,及特別會計資金,可以借用。事業之已經延宕,及可以延宕者,皆可緩辦。又可停還舊債,增募新債。於租稅,則擇其可增者增之。如是,則不慮取之無途。至於支出,則是時戰術,雖較中日戰時為進步,而運輸亦較中日戰時為便利。中日戰時,運輸之費,殆占戰費三之一。運輸既經改良,則戰費可以大省。故此時之軍費,縱不能有減於舊,亦必不致加增。又俄國於戰事,亦非有十分持久之力。假定戰爭期限為1年,軍費3億元,已為無可復加之估計。亦非日本所難辦也」。此為持樂觀論者之說。二說之孰是,誠難斷定。然即為樂觀論者之說,已不免捉襟而見肘矣後來實際之支出,並超出悲觀論者預計之外。可見戰事之不易言。

俄當尼古拉二世時,有一著名之理財家焉。其人為誰?即與李鴻章商定中俄密約之微德是也此約雖訂於喀希尼,微德實多有力。微德之受任為財政大臣也,俄之歲入,僅9.6億盧布。微德加以整理,乃至19億有餘。又發行公債17億。由是資本大增。築鐵路至7萬里。設制鐵、造船、造械及他工廠、礦場尤多。不知其實在情形者,鮮不驚其技之神。然一詳考之。則其所謂籌款之策者,加稅耳,攫茶與糖為官賣耳,民間運輸事業,多改為官營耳。蓋微德以俄偏於農業,以生貨易熟貨為不利;急於振興工業;行之過急,遂忘其力之所能任也。當日俄戰時,俄國債之數,已達120億法郎。一切官營事業,多虞虧損。鐵路尤甚。又紙幣甚多,一旦開戰,易至下落。故收入之數,俄雖遠過於日,而論財政之基礎,俄尚不如日之穩固也。俄人之所恃者,法為俄之大債主;俄人破產,於法不利,法不得不維持之。故俄在歐洲募債,較日為易。然設使累戰累敗,又或戰雖勝而金融紊亂過甚,法人能終可俄助與否,亦屬可疑。而微德顧大言:「日俄若開戰,彼能籌出戰費14億。」識者頗為之隱憂矣。

日俄戰前,兩國軍事財政之情形如此。夫軍事財政,有形者也。戰爭之勝敗,固不純視有形之條件而決。即有形之條件,一經開戰之後,因戰局之利鈍,措置之當否,亦有與估計之情形,大相徑庭者。然此皆無從逆料;而無形之條件,當戰前尤隱伏而不見,而無從預行陳論者也。故此章所論,暫止於此。其餘則於日俄戰事之評論一章詳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咪咕公版·中國近代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咪咕公版·中國近代史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章 日俄兩國戰前之形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