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御書樓

第五章御書樓

王淑儀的家就住在小南街。

三人穿過熱鬧的大東街,轉過小東街,就進入了小南街。

在小東街和小南街交界的這一片地方有着悠久的歷史。

歷朝歷代這裏都是書院,學宮的所在地,附近住的也都是以詩書傳家,科甲蟬聯的當地名門望族,並都以清正的家風家訓傳承成為士人群體的楷模。

尤以張家,席家,楊家,為甚,吳家,王家,都只能排在後面。

現在的縣立小學和縣立男子初級中學就是在以前書院和學宮的基礎上改建的。

在小東街和小南街交界的地方就是張家的御書樓。

御書樓是清雍正元年(1732年),皇帝敕封皇家老師、大學士吏部尚書張鵬翮府宅。

張鵬翮最為突出的政績之一就是治理黃淮。在被委以河道總督重任前兩年,時任左都御史的張鵬翮被康熙帝派去陝西查處川陝總督吳赫等侵蝕挪用百姓錢糧案。張鵬翮對貪污腐敗分子進行嚴懲,令康熙帝十分讚賞,他曾說:「張鵬翮前往陝西,朕留心察訪,果一介不取,天下廉吏無出張鵬翮右者。」

御書樓在寧城小東街,坐北向南,有房屋四重,每重長三間。第一間為正房,門匾「懷冰雪堂「為康熙皇帝手書;第二重為抱廳,門上懸掛康熙皇帝手書「嘉謨偉量「匾額;第三重為廳房;第四重是二門,兩側均有小花園。整個府邸為土木穿斗結構,無附屬的台、榭、亭、閣,所以顯得房屋矮小。

那是因為張家注重清廉家風家教的傳承。

多年在富庶的江南地區為官,都沒有讓張鵬翮放鬆清廉自律,對多餘的財物,他始終保持警惕,分文不取。他抵任浙江巡撫后,立即退還了室內的華麗陳設,保持簡樸的生活方式,並在任上嚴懲貪官污吏。後來他離開浙江時,百姓紛紛攔路挽留,並將其畫像繪於竹閣之上,要子孫後代「勿忘我公之惠政」。

他在家訓中教育子孫「務須屏除惡習,力於勤儉」;當官「不得以賄敗官,貽辱祖宗」,「律己公廉、執事勤恪」。

張家在修建御書樓時,為了節省,同時也為了不過於張揚,沒有修建當時達官顯貴們府邸常常要建成的台、榭、亭、閣,因此用材也一般。

因為康熙皇帝親筆題寫匾額,這座張家老屋一直被稱為「御書樓」。

當時御書樓的大門是開在大東街的,東街是大街。由於皇帝敕封,整個清代的各類官員從這裏經過,都要遵照規矩,文官下轎、武官下馬,這讓一些官員覺得很麻煩。於是為了減少麻煩,清末有人向張家後人建議:「貴府若把大門改在小東街庇佑大發。」而這個時候,張家已經失去了當年的權勢和財富,因而相信這種說法,將大東街大門改成了巷道,在小東街開門。

雖然張家現在已經不像前朝那樣顯赫了,但是寧城的人還是以張家為榮,尤其是這裏的學校老師,他們在教導子弟的時候,每每最愛講的就是張鵬翮的故事。

………16歲時縣州道試皆排第一。因勤學好問,他深得書院先生喜愛。一次,先生外出十天未歸。學子們讀書悶倦了,便放下書本出去玩耍。張鵬翮站在山坡上,遙望涪江問同學:「茫茫世間,人以何為首?」

「人以官為首」,一名同學答道。張鵬翮卻不以為然道:「茫茫世間,為民造福之志為首!」後來,張鵬翮用55年的仕宦生涯踐行了這一回答,身居高位仍堅守廉潔奉公的操守。

很多學生記住了這句話,「茫茫世間,為民造福之志為首」。

而去王淑儀家就要經過張家的門。

三人每次從這裏經過都有一種肅穆感,放慢腳步,不敢大聲喧嘩,這也許就是對書香門第清廉世家的一種敬仰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寧城往事之三朵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寧城往事之三朵花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章御書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