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引子

接下來的故事,是發生在我的故鄉東北,這個地域廣大、歷史悠久的黑土地上。

東北有三個省,也就是被稱為東北三省,分別是遼寧、吉林和黑龍江。遼寧的省會是瀋陽市,吉林的省會是長春市,黑龍江的省會是哈爾濱市。

東北的歷史極為悠久,上古之時,舜帝曾將中國分為了十二個州,閭山被封為東北幽州,這個地望就在今天的遼寧省內。

舜築柳城,東北遼寧曾經是聖人大舜駐足過的地方。

商代最後一個國王紂的叔父箕子,在武王伐紂后,帶着商代的禮儀和制度來到了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裏的人民推舉為國君,並得到了周朝的認可,史稱「箕子朝鮮」。

箕子在遼西一帶,建立了箕子侯國(就是《易經》中的箕子明夷),為周王所冊封。周朝典籍明確記載有「肅慎吾北土也」,表明了東北就是周朝的北土。

後來的大清朝,更是從東北走出去,進而統治了整個的中國。

自古及今,這裏都是豪傑倍出,有治世之能臣,也有亂世之奸雄。

遼寧省的省會是瀋陽市,在清朝時,滿人還沒有入主中原時,曾在這裏建都,至今還留存有完整的故宮,就在今瀋河區。

滿清遷都於北京,瀋陽就不再是政治文化的中心了,後來又逢上日本入侵東北,更加是沒有了當年的氣象。

我們下面,就要表一表一位東北的奇人,這是他少年揚名的一個故事,一戰封神。

第一章火

第一節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抗日戰爭才剛剛結束,百廢待興,這一年的夏天,酷熱。

農曆五月的天氣,十分的酷熱難當。東北遼寧省這裏,冬天雖然會很冷,可是到了夏天卻也是很熱的,沒有一絲風,悶熱中......

瀋陽市某地的一間平房,不太大,門前有一棵杏樹,一位少年坐在樹下的木板凳上乘涼。

少年雖然只是穿着一身薄薄的布衣,可是還是覺得有一些熱,他一面搖著紙扇,一面看着手中的書。

五月初五,端午節。

火。

很大的火。

又是一場莫名其妙的失火案件。

繼去年的某個家中一場大火之後,這已經是第二次發生這種事情了。

負責這個案件的人是姚影,他長得很秀氣,文質彬彬的,戴着一副深度的近視眼鏡,厚得像是酒瓶底似的。

此刻,他正愁眉緊鎖,已經發生兩起類似的案件了,上頭讓他來負責調查,可是都已經查了兩年了,到現在是一點眉目都沒有。

這又發生了一起,民間是怨聲載道,上頭受到了輿論壓力,立即就將這個壓力轉移給了他,限他一個月破案,否則就做停職處理,哪裏涼快上哪待着去。

毫無頭緒之下,他想起了他的一位朋友,這位朋友不要看年紀不大,可是卻博覽群書,心思細膩。

他要去請朋友出山,幫忙查案。

警備局中有人一聽說要請此人,大搖其頭,「這是一個怪人,平日裏少言寡語,好像從來不願意和人多說一句話,幾乎是沒有什麼朋友,請他......」

恰好,姚影就是他的朋友,而且是為數不多的人中之一。

太陽已經西斜,少年還在津津有味的看着那本線裝書,這是一本已經發黃的《易經》。

他很少和人交流,因為他認為他們不值得他浪費時間,只好將時間都用在了和書中的聖賢交流。

樹上有幾隻蟬,在葉瓣間不斷的發出煩躁的聲音,「知了」、「知了」的叫着,也不知道它們究竟知道了些什麼?

此刻,雖然不再是那麼的熱了,可是還是很悶,少年並沒有被那聲音所打斷,他看得很認真,好像是老僧入定一般的待着。

這是一種境界,在《易傳·繫辭》中有:《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他很專心,這讓他對事物的觀察就十分的仔細,很多別人沒有留心的細節,都逃不過他的那雙慧眼。

可是,還是有一件事打斷了他的專心。

本來悶熱的天氣,忽然變得涼爽起來,平地里颳起了一股風。風捲動了他手中的書,一頁頁的翻動着,這讓他不自覺的停了下來。

這風有點怪!

頭上的杏樹葉子被風吹得一陣亂動,竟然有一個枝子斷了,「咔擦」一聲,掉落在了地上。

這引起了他的注意,因為夏天的樹枝並不是乾枯的,濕潤的枝條也不可能那麼容易斷落的。

風為信之使者,枝條落地,這是要有人到來。

「奧!原來是這樣。」

他泡好了一壺茶,等待着。

不出五分鐘,姚影就趕過來了。

少年拿起了茶壺,給他倒上了一杯,然後淡淡的道,「喝茶。」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這正是少年一貫的處事風格。

姚影急匆匆的趕路,真的是有一些口渴了。可是,他看到面前就只有一個杯子,雖然他和少年的關係很好,可是還沒有好到共用一個杯子吧?

他們都是同樣戴着眼鏡,同樣喜歡看書,有着一些共同的話題,僅此而已,又不是同性戀。

少年看出了他的心思,還是淡淡的道:「這是專門為你準備的。」

「你知道我要來?」姚影有一些詫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戰封神,少年東方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偵探推理 一戰封神,少年東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