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盲從的思維懶漢

不做盲從的思維懶漢

※不做盲從的思維懶漢

盲從是一種很普遍的社會現象。盲從的人誤以為:「看我多機靈,不落後於他人,別人剛這麼做,我也這麼做了。」盲從的人失去了原則,往往給自己帶來損失或傷害。而要想在生活中、事業上有所成就,就必須擺脫盲從眾人的不良習慣,善於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

跟風、隨大流是人類的「通病」和習慣,是思維懶漢的「專利」,是我們內心中難以覺察到的消極幽靈。許多人總認為多數人這樣做了就一定有道理,自己何必多加考慮,隨大流就是了。甚至,有時從眾的習慣明顯存在嚴重缺陷,可人們仍不願批評它,依然盲目跟隨,從而導致無謂的悲哀和失敗。盲從是一種被動的尋求平衡的適應,是在虛榮之風裹挾下的隨大流。它源於從眾,出於無奈,又有不得已而為之的意味。

每年高考報志願時,大家都會看到這樣的場面:莘莘學子拿着報考志願表,在選擇填報哪個學校與專業時卻表現得束手無策。大家紛紛想尋找「熱門」專業,同時對自己能否考上也心存懷疑,所以難免會發出詢問:「老師,他們都填報了計算機系,你看我是不是這塊料?」

在猶豫和懷疑之後,許多優秀學生最終都選擇了大家趨之若鶩的「熱門專業」。然而,到大學臨近畢業時,他們才發現這些「熱門行業」其實並不好就業。

這種現象,是在職業選擇上的典型的從眾心理。此類錯誤普遍存在,說明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社會需求的一條客觀規律:物以稀為貴。

一旦千軍萬馬都去擠一座獨木橋,那麼就會使橋坍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相反,如果你能獨具慧眼,另闢蹊徑,見人之所未見,則往往更能適合社會的需要,也就更容易在社會上生存並取得成功。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跟風、從眾的心理特點和行為取向。

有個人一心一意想陞官發財,可是從年輕熬到白髮斑斑,卻還只是個小公務員。這個人為此極不快樂,每次想起來就掉淚,有一天竟然號啕大哭起來。

一位新同事剛來辦公室工作,覺得很奇怪,便問他因為什麼難過。他說:「我怎麼不難過?年輕的時候,我的上司愛好文學,我便學著作詩、寫文章,想不到剛覺得有點小成績了,卻又換了一位愛好科學的上司。我趕緊又改學數學、研究物理,不料上司嫌我學歷太低,不夠老成,還是不重用我。後來換了現在這位上司,我自認文武兼備,人也老成了,誰知上司喜歡青年才俊。我……我眼看年齡漸高,就要被迫退休了,卻還一事無成,怎麼不難過?」

可見,沒有自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沒有自我的人生是索然無味的,喪失自我是悲哀的。要想擁有美好的生活,自己必須自強自立,擁有良好的生存能力。沒有生存能力又缺乏自信的人,肯定沒有自我。一個人若失去自我,只是一味盲從,就會喪失做人的尊嚴,自然也就與成功無緣了。

前些年的流行事物中最令人驚訝的是人們對於山地自行車的青睞。該車型適宜爬山坡和崎嶇不平的路面,對於平坦的都市馬路毫無用處。山地車骨架異常堅實沉重,車把僵硬彆扭,轉向笨拙遲緩,根本無法對都市複雜的交通做出靈巧的應變。一天折騰下來,腰酸背痛,加上尖銳刺耳的剎車聲,真是一個中看不中用的東西。放着好端端的輕便車不騎,卻要弄上一輛如此蠢拙之物,好像一個人丟下良馬,偏要騎笨牛一樣。時髦先生們頭戴耳機,腰挎「隨身聽」,腳踩山地車,一身牛仔服,表面上自我感覺良好得一塌糊塗,然而,這份瀟灑的背後,卻有許多無奈。

若把時髦比喻成一座令人心搖旌盪的山峰,山地車的功能便昭然若揭了。追趕時尚,大約就像騎那山地車一樣,即便累個半死,也是心甘情願。究其根源:「為什麼這樣?」必答曰:「別人都這樣!」

盲從的人誤以為:「看我多機靈,不落後於他人,別人剛這麼做,我就也這麼做了。」盲從的人失去了原則,往往給自己帶來損失或傷害。而要想在生活中、事業上有所成就,就必須擺脫盲從眾人的不良習慣,善於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你越強大,世界越公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你越強大,世界越公平
上一章下一章

不做盲從的思維懶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