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新大帥

第八十五章 、新大帥

當北海城外浩浩蕩蕩得出現了大部隊得時候,裏面得人才知道這樣的好日子到頭了,他們是不可能跟這些人硬碰硬去打一仗得,真的就是一觸即潰,看到對方得陣容就已經心裏決定不抵抗了,於是光頭得大軍很快便入駐了北海城,並且成為了這座山城新得主人。

經歷過任百城還有屠源兩任之後,北海城得這些鄉紳多半都對於這個新來得不知道是什麼脾氣秉性,前面也不敢貿然去拜訪送禮,這就導致很尷尬得一個局面就是大家都翹首以待,沒有人敢做第一個出頭鳥。不過不管怎麼說還是讓北海城恢復到了往日得寧靜狀態,並且何三也被關入了死牢裏面。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只是還沒有到那麼久,林七已經成為了大隊長,並且是光頭身邊得紅人,而何三則成為了一個階下囚。想起當初,林七跟林天生在裏頭,而何三在外頭,這個時候換過來了,何三在裏頭,而林七他們在外頭。

只是這個時候得林七跟當時得何三心態並不一樣,此時得他並不想做什麼大隊長,只是想要回到山林之中做一名獵人。

光頭作為新大帥,為了在北海城裏面豎立威名,於是採納狗頭軍師得建議,決定拉着何三巡街,等巡街完成以後就在菜市口直接槍斃這樣的話,就算是為北海城得百姓剷除了一個禍患,並且也算是為了北海城立了一個大功勞了。這個辦法不得不說確實是很不錯得,並且這個辦法可以起到一舉多得得效果。

這個時候得林天生已經在趙靈兒得家裏每天替她熬制湯藥照顧李氏,並且還挑水做飯,而李氏也很欣慰,時常囑咐趙靈兒道:「人家不嫌棄你嫁給過任府得少爺,你就要好好得對待他。」

這個叮囑被林天生知道了,他摸著趙靈兒得頭笑道:「當時你們也是無奈之舉,我又怎麼會在意,當時你也是沒有辦法得事情,不過當時鱷魚出現的時候,你哥哥趙世丞得舉動確實讓我刮目相看,對於他以往得種種懦弱之舉,我都覺得可以原諒,他在面對鱷魚得時候能夠勇敢得撲上去救你母親,我覺得這一點就無愧於他這個舉人得稱號。」

趙靈兒聽到林天生提起趙世丞也有點感傷,說起來也到了去給趙世丞掃墓得時候了,於是她便叫着林天生帶着她一起去後山埋葬趙世丞得地方祭奠。趙世丞因為沒有做過什麼官職,雖然是一個舉人得功名,墳墓卻還是略顯寒酸,並沒有什麼風水先生來替他點葬墓穴,也沒有什麼特別得貢品。對於趙世丞能夠得到得就是一些由趙靈兒帶來得饅頭。

林天生看到趙世丞得墓葬得時候,不由得一陣感傷,摟着趙靈兒對趙世丞得墳墓說道:「趙舉人,你放心吧,靈兒我會照顧好得,以後沒有人能欺負她,我會盡我所能得對她好,照顧好她得。」

說着他接過趙靈兒遞過來得酒水,慢慢得灑在了趙世丞得墳墓前,然後對趙靈兒說道:「天寒露重,我們回去吧。」

「等等,我們跟你們山裏還不一樣,我們得祭奠習俗沒有這簡單。」趙靈兒一本正經得說道。

清明節祭祀掃墓的習俗和喪葬禮俗的演變有着重要的關係。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即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也就沒有辦法進行掃墓祭祀,也就沒有相關的記載。後來「墓而且墳」,即埋葬之後在築起墳丘,使祭祖掃墓的習俗有了依託。到了秦漢時代,掃墓祭祖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地區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清明節紀念祖先有多種形式:掃墓是清明節最早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延續到今天,已隨着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掃墓當天,子孫們先將先人的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然後供上食品鮮花等。由於火化遺體越來越普遍,其結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漸取代掃墓的習俗。

不論以何種形式紀念,清明節最基本的儀式是到墳前、骨灰放置處或靈位前追念祖先。為了使紀念祖先的儀式更有意義,我們應讓年輕一代的家庭成員了解先人過去的奮鬥歷史。

按照習俗,祭掃的順序是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乾淨。

其次是祭祀,這一程序很關鍵,一是寄託哀思,二是與先人相感,因為山有靈而無主,先人有主而無靈,與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靈氣。

掃墓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此後圍坐聚餐飲酒;也可放風箏,甚至互相比賽,進行相關活動。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有的則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謂「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

等到趙靈兒介紹完以後,林天生才恍然大悟,原來這祭祀掃墓還有這麼多講究,誰知道趙靈兒一陣感傷,低頭說道:「我這一切也是小時候祭奠我那爹爹在街坊鄰居那裏聽來的。」

然後似乎趙靈兒又想起什麼來了,於是給他又順道科普了一下除夕祭祖得相關事情,生怕他以後會忘記了。

除夕祭祖,是漢族流傳至今的傳統風俗之一。一方面是源於「百善孝為先」和「慎終追遠」的傳統觀念,在辭舊迎新之際對祖宗先輩表示孝敬之意和表達懷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於人們深信祖先神靈可以保佑子孫後代,使子孫後代興旺發達。這一傳統習俗代代相傳,人們每逢除夕總要舉行祭祀儀式,感恩追始,祈求保佑。在過去,祭祖儀式一般在除夕下午在族人祠堂舉行,身穿盛裝的同一姓氏宗族參加,儀式較為隆重。老百姓一般都在吃團年飯之前在家中的先祖神龕面前擺起美酒佳肴,進行拜祭。

在東北的農耕地區,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祖活動一般都是在歲末舉行,而且大部分是在臘月二十八至除夕這幾天。祭祀的形式依條件而有所不同。一些祖上做高官而且人丁興旺、財力殷實的家族,往往建有本族的宗祠,俗稱「家廟」,他們祭祖活動則集中在這裏舉行。在祭祖的日子,當地本家各支系的主要男性成員齊集家廟,事先已將應用的供器擦洗乾淨、供品預備齊全,把各代先人的神主(牌位)和畫像(俗稱影像)按輩份順序擺掛。隨後在族長主持下,所有人按輩份高低,分批向各位祖先上香行禮。

各家各戶的祭祖則雖是一番形式。很多地方都是在吃晚飯前進行。先是到自家的墳塋地祭祀,有的只是磕頭,有的還要用炕桌抬一桌酒菜,稱為「給老祖宗送席」。祭祀的順序當然是從墳地中輩份最高者開始。把炕桌擺在墳前,磕頭行禮,再倒一盅酒於地上,照此依次祭完之後,把飯菜埋進土裏,算是給祖宗們「送去」了,同時還要在墳前燒紙,算是孝敬祖先們過年期間的「零花錢」。

主要的祭祀則是在家中進行,時間多是在除夕晚飯前後,民間稱之為「接老祖宗回家過年」。因為傳說死者的魂靈不能在白天行動,所以要等天黑以後進行。先將香爐、香筒、燭台(俗稱五供)或者木香碟,擺放在西炕上或堂箱的箱蓋上,將平時放在「祖宗匣」里的族譜「譜單」(世系表)請出打開掛在西牆上,有的人家因不是長房主枝沒有譜單,則按照譜書的記載把自己各代直系祖先的「名諱」寫在一張長紙條上張掛,俗稱「祖宗」,也有的是擺放木牌位。擺掛好后開始上香擺供,全家大小依次磕頭行禮。所擺的供品一般是麵食和水果之類。許多人家專門為除夕祭祖蒸白面饅頭,每個上面點一個紅色的圓點,每兩個平面相合摞在一起為一組,一般是三至五級,各盛放在白色瓷盤當中。這些供品一直擺到正月初五,而且從初一到初五每天早晚兩次在祖先神位(譜單)前上香,直到初五晚上,才經行禮后把「老祖宗」送走,即將譜單或牌位收歸原處。還有一些地區在除夕晚上為去世不久的祖父母或父母舉行一些祭奠儀式。比較有特點的是將其生前穿過的衣服疊好擺在炕上,然後晚輩們跪下磕頭,嘴裏還要說「xx(對長輩的稱呼)回家來過年吧」。另有在房山頭「落地式」煙筒根處燒紙祭奠,因民間傳說這裏是本家亡故之人魂靈常棲身之處。燒紙時嘴裏還要「叨咕」一些寄託思念和請求保佑的話語,而且相信祖先們一定會聽到,給家裏人帶來幸福和安康。

說完這些,趙靈兒轉頭問林天生道:「記住了沒?」

「記住了。」

「對了,聽說七叔在新大帥那裏當了個大隊長,我們得去看看才行。」趙靈兒說道。

林天生點頭道:「我也正有此意,不如我們回去安頓好就去找七叔。」林天生也很高興,畢竟他已經有一陣子沒有見到林七了。

兩個人一拍即合就準備收拾點細軟去投奔林七而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巨鱷2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巨鱷2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十五章 、新大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