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一萬個飛行小時

第336章 一萬個飛行小時

正當李海以為朱煒會順着往下談他的看法時,朱煒話鋒一轉,又問,「你對第五代艦載戰鬥機了解多少?」

「殲-35?」李海詫異說。

朱煒說,「還沒有定型,所以你說的這個武器編號是不正確的。當然,是你所說的那款飛機。」

李海回憶著說,「我了解到情況不比網民多多少。原型機早就出來了,廠家一直在改進,聽說用了不少殲二零的技術。不過,咱們海軍總部對這款飛機不太滿意。」

「的確是不滿意。」朱煒微微點了點頭,算是坐實了這個說法,他說,「前幾年部隊給廠家撥了一筆錢,想看看這個飛機出來之後到底是什麼情況,結果不盡人意。」

李海接上話頭說,「主要是發動機嗎?」

「主要問題是發動機。」朱煒說,「兩台中推,推力加起來比不上F-35的一台,差距太大了。」

李海笑着說道,「那也不是廠家的問題吧,航空動力所的原因。」

「都是一家人,分那麼清楚幹什麼。」朱煒搖了搖頭,繼續說道,「既要大推力,也要超音速巡航。殲-20A上那個型號直徑太大,不適合第五代艦載戰鬥機。那麼,如果把尺寸放大,又有悖於新一代艦載戰鬥機的指標要求。」

航母的空間和飛行甲板面積攏共就那麼大,海軍對新一代艦載戰鬥機的尺寸卡得很死,留給廠家的設計空間非常有限。

朱煒說,「事實上,殲-15系列的尺寸是大過頭了,為了實現依靠自身動力實現滑躍起飛,增大了機翼面積,顯得更大了。以一號艦為例,撐死了放二十四架,再多就轉不過身來了。」

「如果是殲三五那樣的尺寸,可以多放六架,達到了三十架。這可是多了一個加強中隊的戰鬥力了,高下立判。」

李海認可地點頭。

即便從二戰期間,美國海軍與日本帝國主義海軍之間的航母編隊對決戰例來看,多搭載兩三架戰鬥機,可能就是奪得勝利的關鍵。

航母的戰鬥力源自於戰鬥機,載機數量決定着戰鬥力的強弱。

人民海軍對這一點有清醒的認識。

「尺寸卡死了,那就得在這個範圍里做文章。」朱煒沉聲說,「我們沒有想過殲十五B型所搭載的新改發動機能移植到下一代艦載戰鬥機上面,單是尺寸就不合適。」

李海連忙說,「技術可以移植,小型化這塊,咱們的技術還是可以的。」

「你說對了。」朱煒笑着點頭,「前提是要具備超音速巡航的能力,今天就讓我們看到了新改發動機的這個潛力。」

頓了頓,朱煒說,「我想給你增加一項任務。」

李海立即站起來,「請首長指示!」

「坐下。」朱煒壓了壓手,繼續說道,「在試驗訓練的基礎上,你負責通過試飛挖掘新改發動機的潛力。這意味着,你休息的時間會很少,飛行的強度會非常高。」

李海連忙說,「請組長放心,我肯定沒問題!」

「你師父年輕的時候是個小財迷,每逢飛行日肯定是想方設法多飛一些時間的,就為了多弄點拉杆費。」朱煒笑着說。

談到師父這些趣聞,李海不敢接話,只是尷尬笑着,好像朱煒是在說他。

朱煒笑着問,「你知道你師父的飛行小時是多少嗎?」

「六千多個小時。」李海回答,這個數據他是知道的。

誰知,朱煒緩緩搖頭說,「六千多個小時那是老黃曆了,上周六,我參加了他飛行小時突破一萬的慶祝儀式。」

「啥?一萬個小時?」李海的下巴都快掉地上了。

天神爺,那是開戰鬥機嗎,都趕上人家開民航客機的了。民航飛行員通常飛固定航線,客機也有班機之稱。早上幾點從這裏起飛,三個多小時後到那裏,然後再回來,一天兩趟下來就得七八個小時。一些長距離的航線飛行員,一個月下來能飛一兩百個小時,多的人甚至能飛兩三百個小時,幾年下來輕鬆破萬。

問題是,那是按部就班的民航客機啊!

開戰鬥機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個小時的飛行時間裏,能有五分之一是平飛狀態就是不錯的,是對飛行員腦力體力的巨大考驗。

因此,許多老飛停飛時,職業生涯里能有四千多飛行小時,那已經是非常非常棒的了。

好傢夥,師父才多大,三十六歲,飛行生涯十六年,居然幹了一萬個飛行小時,平均每年飛六百二十五個小時,光拉杆費就賺了七八百萬了……

朱煒說,「這還是他當了兼了總教員之後,飛行強度一下子下來的原因,如果一直待在一線,他能幹一萬五千個小時。」

「我師父簡直是戰鬥機飛行員中的戰鬥機啊!傳奇飛行員絕非浪得虛名!」李海感慨著說。

朱煒笑道,「跟你說這個是想告訴你,給你增加了一項任務,這點飛行強度算不了什麼,別有心理壓力。」

「組長,我沒壓力。非要說有,也是對這裏的氣候有些擔心。」李海實事求是地說。

「嗯,正因為這裏的氣候惡劣多變,所以才決定在這裏搞試驗訓練。越惡劣的環境,越能考驗戰機的全面性能。梅花香自苦寒來嘛!」朱煒說。

李海信心滿滿地說,「是的,請組長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務。」

朱煒強調道,「一定要注意,咱們可沒有備份發動機的,干廢一個,飛機就得趴窩。這一點千萬別學你師父。」

李海再一次尷尬地笑了起來。

他能說什麼呢?

他是不擔心的,在這一方面,他是比他師父要理智的。其實也不能說是理智,儘管歲數上只相差了十歲,但卻是人民空軍裝備更新換代頻繁、作戰理念創新、部隊改革集中的十年。他師父當年所處的環境和今天他所在的時代環境,是天差地別的,不能一概而論。

了解了過去十年的情況,李海很清楚,正是因為有着許多像他師父這樣的人,人民空軍、人民海軍的航空兵部隊才能有今天這樣長足的進步,也才有了他們這一代人所站立的高起點以及紮實基礎。(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左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左舷
上一章下一章

第336章 一萬個飛行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