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經理人:既然浮生就如遊戲

職業經理人:既然浮生就如遊戲

人物:讀sir

職業:CEO

1.

講真,寫下這篇文字的時候還是蠻忐忑的,因為畢竟這篇故事的主角是自己的老闆,真心覺得沒那麼好寫,但是我這種混不吝的員工,就是總敢幹一些別人不敢做的事兒。所以當我在微信上對老闆說,我要寫一篇關於他的文章時,他並沒有感到多意外,而是回了一個呵呵的表情,再無回復其它。

於是第二天等他一來公司,我就興沖沖的跑到他辦公室,再次跟他確認是否可以,他欣然應允,並且一貫迷之微笑的說:「把我的故事寫帥點哦。」我淡淡的回復道:「老闆,你已經很帥了。」

於是便有了這篇故事,先聲明故事裏可能存在我大量的YY,老闆本人未必這樣,就當個故事聽吧,不必太過於當真,希望老闆看完之後不要把我開除吧。

2.

我的老闆在江湖上被稱為讀sir,是一家閱讀類APP的創業公司的CEO。提起創業者,你可能腦海中第一印象出現的是那種「腦袋沒毛必定非凡」的形象,但還真不是,我們CEO是個90后,比較瘦、戴着個眼鏡、話不多、偶爾露出謎之微笑,整體形象是很容吸引廣大妹子的那種。

當然我第一次對CEO的刻板印象到不是外在,是他竟然是與我同齡的90后,這讓我有點小羨慕更有點小失落,之所以產生這種雙重情緒,是因為我才發現與我同齡人憑藉自己的奮鬥,已經能在幾年內擁有自己的公司,這些都是我想要的並且也一直努力卻仍舊沒有達到的。

先說說我和我CEO的相識,那是在2016年年初,那時我辭去了在北京的工作,提着一個行李箱就飛去了上海,住在我當時的女朋友的家裏。也沒有繼續上班,而是白天睡到自然醒,然後考試寫《讓你喜歡這世界》一書,晚上等女友下班回來就給她做好吃的,大概到了3月中旬吧,我的那本書也早就定稿交給出版社,我和女友同居了幾個月,發現異地戀再美好,生活在一起會有很多價值觀和生活習慣並不一樣,所以和平分手了。

所以當時就有一個問題出現了,我是留着上海找份工作,還是繼續回北京。當時打算是回北京,因為畢竟在北京呆了五年多,已經習慣了一種生活狀態,而且自己從業的行業圈子裏的公司大多也在北京。不過就在這個時候,我當時一個也在讀sir上班的朋友就叫我去喝酒,他也拉來了讀sir,我們在酒桌上喝得很愉快聊得更愉快,所以一拍即合,我就加盟了讀sir的公司,開始了我事業生涯從來沒想到的一個選擇,也開始了我以一個創業者的身份開始工作之旅。

初來創業團隊,發現跟之前的工作狀態並不一樣,當然忙碌依舊是一樣的,但是來創業團隊會更有激情,所有的小夥伴們會以CEO為圓心凝聚成一個點,沒有那麼多辦公室的勾心鬥角,大家都單純的為同一個夢想去奮鬥,那就是怎樣把這麼一個小團隊做成行業大牛。需要最重要調節的狀態還是心態,一個創業者都懂的心態,要有奔向明確大方向的急迫感,更要有從容應對任何突發情況發生的謀大局者的心理素質,其實做到這些蠻難的,我只是初出茅廬,但是我的CEO在這一點上真的要比我做得好。

3.

這個世界任何有想法的人在一起都不是和平共處的狀態,如果是,只能說都不是有想法的人,或者在一起配合做了一件平庸的事兒,偉大的創業故事都是從理念不同的撕逼開始,我和我的CEO也難逃魔咒。

我入職之後,擺在眼前的第一課題就是怎樣把一個閱讀類APP的版權開發做起來,如果只是提供作者寫作、讀者瀏覽的閱讀器工具,就把這件事做小了,任何好文章、好作者都是一個好IP,可以在圖書、有聲、影視、遊戲等多維度的產品形態上進行版權開發,而我們這個APP是有大量這樣優質的作者的,但是並沒有在版權開發上得到一個更大的資源匹配,所以我想把我這些年做版權的經驗和行業人脈帶到這個團隊,從而讓這個團隊在版權業務上可以開花結果,在未來的某一天在這個行業聲譽滿載。

不過想法是好,行動起來確實九九八一難,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我和CEO大概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把業務的上游的框架做出來,無外乎解決兩個問題:怎麼樣發現好作者和怎麼讓好作者寫出好作品,根據這兩個問題我們從篩選優質作者制度、各項簽約協議文件、整體服務的流程進行反覆的推敲和打磨。又用了大概兩個月的時間做業務的下游,即可以展開及潛在能合作客戶的關係網。

期間就長遠戰略和短期打法,我們會經常出現爭執,那會兒我們經常在黃昏的時候,倆人在辦公室里討論,甚至討論過猛的時候也會一言不合就撕逼。在創業公司就這樣,真的有時是沒有上下級之分的,只有做事的和混日子的,我很慶幸我加盟了一個都是做事人的團隊。不過我個人屬於在工作中特彆強勢、脾氣特別沖的那種,我可能所有出發點都是為了公司,但是會有非常挑釁甚至諷刺的方式去闡述觀點,會讓別人覺得我在發泄情緒,而不是冷靜的闡述觀點。

這一點讀sir要比我做得好,每次與意見不和看我發飆的時候,他都會冷靜的看着我,不會火上澆油跟我爭辯,哪怕我說了些不是很尊重他的話,他還是原諒了我。待我怒氣消了之後,他先是對我提出一些犀利的觀點讚許有加,但他才是真正的高手,我的脾氣可以忍讓,但是有些理念他覺得自己是更對的,他絕不會退後,還是要跟我反覆闡述他的觀點,直到所有論據表示他的論點是對的,讓我心服口服。

其實有的時候大方向是對的,爭議點都是細節,而細節更多的時候是體現每個人做事風格不一樣造成的,同樣一件事,急躁和平穩這兩種方式都可以解決問題,重點或許只在於用平穩的方式解決問題,會更優雅從容些。而有的時候,一切戰略要打快准狠的仗,劇需要用急躁的方式,這樣可以在最快的時間佔領高地,尤其我們所從事這樣一個「移動互聯網+泛娛樂」的大行業,找到一個市場爆點很容易,但是誰先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可就難說了。

讀sir對我確實真心不錯,在遇到他之前,我所有的老大有比我超二十歲以上的都有,但是我心裏都不服,無論能力還是德行,但是讀sir讓真心佩服,這兩點他都用自己的行動做到了讓我足夠尊敬。我們在一起配合真正做到的互相尊敬,小理念可以存異,但是大方向絕對求同。

我曾對他說,如果我是李逵,你就是宋江。

他笑着回,那你把我們說小了,他們都是草寇。

我又說,如果我是程咬金,你就是秦瓊。

他又笑着回,你又把我們說小了,他們都是民兵。

我再說,如果我是張飛,你就是劉備。

他嚴肅的說,我可不想我們做偏安一隅的蜀國。

我鬱悶的問,那我們是什麼?

他笑哈哈的說,我們是舒克與貝塔啊,我們要一起改變這個世界。

我當時並不是太明白這個比喻,後來百度搜了下,突然會心的笑了。這個比喻還真好,舒克的性格成熟穩重、目光長遠、善解人意,就像讀sir。而貝塔冒失義氣、豪爽灑脫、做事果敢,就像我。

當然這也可能是我的意淫,不必當真。

4.

大概從去年八月開始,我們團隊的版權業務開始逐漸成熟,簽約優質的作者以及可以輸出的書越來越可以成規模化,我們開始更系統的深耕業務,那陣子工作量也慢慢變得越來越大,經常需要加班,所以我和讀sir經常睡公司。

我們經常都各自加班到十一點左右,然後兩個人坐在辦公室,喝着茶抽著煙,討論未來的業務佈局和團隊建設,那一刻自豪感很強,從未有過的自豪感。因為之前的工作經歷,哪怕已經做到一個所謂的主管,可以帶着幾個人,依舊沒有自豪感,因為你只是被定義成打工的,尤其在那種超級公司,你只需要完成這一個點的工作就好,其它事兒不歸你過問和討論的範圍。

所以對於我這種特別有野心的人,顯然創業團隊更適合我,它可以讓我更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一個團隊,也讓我有更多機會去體驗草創一個團隊到把盤子做大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那種體驗的感覺太奇妙了,對於一個有事業心的人來說,非常非常的享受。

去年的整個夏天和秋天,讀sir上班的五天,三天在公司陪我加班、抽煙、聊天,兩天下班就早早回去陪女友。雖然我沒過問讀sir的私事,但我猜讀sir的女友都會一直在問他,到底你是我的男人還是小江的男人了。現在回想那段晚上抽煙聊戰略,偶爾也談心互相學習的時光,真的太美好太令人懷念了,我想這種美好的記憶度絲毫不比我曾經跟自己心愛的女人每一個溫馨的瞬間要差多少的。

也是因為那段時光,我更加了解讀sir,我發現他讓我明白很重要一點,做大事者需要的成熟真的與年齡沒關,但是與閱歷有關,雖然跟我同齡,讀sir的經歷挺豐富也挺坎坷的,所以他特別的早熟,責任感也非常重,於公,對投資方、合作方、簽約作者、團隊每個小夥伴都不差,逢節假日和生日不會忘記任何一個重要人的禮物和問候。於私,也是對女友和自己兩隻狗狗非常寵愛的好爺們,我相信他所愛的人都會被他照顧的無微不至的。

失敗者可能有一萬種理由,但成功者只有一個理由,就是人家注重每一個細節。這些細節上積累的優秀,是最終人和人最大差別,當然知識儲備、拼搏努力、虛心求教燈素質是必須具備的。這世界沒有人會簡簡單單的成功,就像沒有人可以把失敗歸結到自己命運不好一樣,我曾經就有這種自暴自棄的狀態,但是遇到讀sir之後他讓我真正的改變了,變得更陽光更溫柔,也變得更沉穩更擔當,

遇到一個優秀的人,並且能與之做成一件優秀的事兒,大概是人生一世很重要的愉悅了。就像sir很喜歡陳奕迅的歌曲,或者更準確的說,喜歡林夕作詞的那些陳奕迅的歌曲。我從來沒問過他為什麼喜歡,但是我猜可能是因為陳奕迅、林夕的因為作品都做到了足夠平衡,無論節奏、情緒、素養,我想做人或者做企業也大致如此吧。他特別喜歡《黑擇明》這首歌曲,這個我問過為什麼,他說喜歡裏面「既然浮生就如遊戲」的歌詞。很敬佩這種態度,把人生和事業當中一個遊戲做看待,這樣話對自己的要求就簡單一些,以一個職業玩家的素養來要求自己就好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每個人都是一個星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每個人都是一個星系
上一章下一章

職業經理人:既然浮生就如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