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虛構人物

第141章 虛構人物

吳玠令人開了示威炮之後,不等硝煙散盡便舉起望遠鏡觀察起城內的動靜來。

貌似自從配瞭望遠鏡,他就特別喜歡離遠遠的,用望遠鏡看肉眼看不到的事物,喜歡那種纖毫畢現的清晰,那種快感,有癮。

初時因距離稍遠加之硝煙瀰漫,其實根本看不清楚,即便如此,他的眼睛也沒從望遠鏡上挪開過。

王德、趙立等將領同樣如此,雖然早已見識過紅衣大炮的威力,北伐途中也放過幾炮,卻從未有過一次性擺開二十門炮同時開炮的。

炮營的戰士們卻覺得有些不過癮,因為大帥有令,每門炮只放一炮……

角度、準度都調好了,就放一炮?

一炮就一炮唄,還不讓炸到城牆,有意思嘛?難道一股勁把城牆炸塌了不爽嘛?

可大帥發了話,大家也不能不聽。不聽指揮亂放炮?那可不行,忠勇軍是最講紀律的地方,軍法之嚴可不是鬧着玩的,同時,這也是身為一個忠勇軍戰士最為驕傲的事情。

炮營的統領是徐慶,岳飛的老鄉,原歷史中也算是岳家軍的重量級人物。

如今,軍中再無岳家軍、韓家軍、張家軍之類的說法,成為一名忠勇軍的正式成員,就足以體會到那種可以挺起胸膛的自豪。

徐慶的地位和原歷史中相比也差了些。以他的戰功和資歷,就算不能做都指揮使獨領一路大軍,但當個副手或者指揮使指揮一軍人馬,還是沒問題的。

可這徐慶也不知咋回事兒,偏偏就愛上了打炮,在陸軍學院見識了紅衣大炮的威力之後,說即便將降一級,也要來炮營做個統領。就這還生怕趙構不同意,特意請岳飛出面幫忙說話。

趙構會不同意嘛?武器的設計、更新換代和使用,需要大量有天賦、有興趣的人才參與進去,他巴不得有更多的人喜歡打炮呢。

所以,根本不用岳飛進言,趙構直接就同意了,不僅如此,還授之以雲麾將軍,與楊再興一個級別,從三品,相當於高配使用。

因為有一炮沒響,徐慶便喚過一人來檢修一下:「陸文龍,去查看一下那門啞炮有何故障,儘快處理。」

「遵令!」一個看起來只有十三四歲尚未脫去稚氣的少年匆匆跑來,又匆匆離去。

若是趙構在此,聽到陸文龍的名字,肯定要驚掉下巴了:陸文龍,不是《說岳全傳》虛構的人物嘛?怎麼會出現在這裏了?!

《說岳全傳》中,除卻論資排位的因素,陸文龍的個人武力值在岳家軍中僅次於槍挑滑車的高寵,妥妥的猛將一枚。

看着少年的背影,徐慶的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這小子賊聰明,悟性高,又勤奮,還天生神力。

自從岳飛把他從太原城帶回來之後,這個小傢伙便似乎有着用不完的精力,白日裏跟着岳飛習文練武一點不含糊,夜裏還不思睡眠地琢磨著各種兵書陣法。

他小小年紀不但武藝精湛,居然能以雙槍和岳飛戰個天昏地暗,而且熟諳各種戰陣和攻防戰法,沙盤推演的實力也直追師父岳飛。

這樣的天賦和勤奮,怎能讓人不喜歡?岳府上下對這個陸文龍都是疼愛的很,甚至超過了大公子岳雲。

當然,岳雲最服氣的也是陸文龍。

岳雲雖然才九歲,力氣卻不小,一對鐵鎚舞將起來,很多成年軍士都不是對手。唯獨對陸文龍,岳雲老老實實地自稱小弟,心悅誠服的很,打也打不過,字也不如他,謀略更是不如,不甘拜下風還能怎麼着?

可是,陸文龍這樣的人,又怎麼可能在府里呆得住?岳雲一天到晚地攛掇陸文龍帶他一起去上陣殺敵,弄得陸文龍心裏痒痒的,又不敢偷着跑,只是隔三差五地就在岳飛面前嘀咕。

岳飛因為新婚燕爾,沒有帶兵,禁不住陸文龍的軟磨硬泡,便索性答應了他,將他交於徐慶帶着,卻是出於安全着想讓他盡量遠離最前線。

岳雲也嚷着要跟陸文龍一起去,被岳飛面一沉、眼一瞪嚇得不敢吭氣了。

出乎意料的是,陸文龍對紅衣大炮的興趣竟比徐慶還要濃厚,到了炮營后,一有時間就跑去玩炮,還向幾乎所有人求教關於火炮的知識,很快地,不經意間,他竟儼然成了火炮小專家。

像這次出現了啞炮,就算沒有徐慶吩咐,陸文龍也是要去檢查的。此時得了令,更是屁顛屁顛地執行命令去了。

且說吳玠待硝煙散盡,看到城內沒啥動靜,覺得應該是收到震懾效果了,又見天色漸暗加之雙眼發澀,便收好瞭望遠鏡,安排大軍安營紮寨。

大營距離黃龍府城一里半地,按新的計量單位計算大約七百米,通過剛才的炮擊效果來看,這個數字應該是很精確的。

在這個距離上,只要己方願意,隨時可以輕鬆地發動遠程炮擊和狙擊。

而金兵卻毫無辦法,就算出城來襲,有這個距離作為緩衝,火槍營將之絞殺殆盡也不是什麼難事。

大隊人馬的安置其實是件很麻煩的事,搭建營帳、埋鍋造飯、喂馬擦槍什麼的,等到忙完了,也入了夜。

炮營的位置在大營的居中偏右位置,前方有大片的空地,便於炮營出動。

右側隔了兩排營帳就是軍柵,每隔數米就有一個哨兵。

清冷的夜裏一片寂靜,個別營帳里想着有規律的輕微鼾聲。

陸文龍摸著黑漆漆的炮管,腦子裏想的都是白天眾炮齊放的情景,陷入了沉思。

二十門炮,隨着轟的一聲炮響,齊齊向後震退了一米多,連固定炮架的鐵隼都被帶出了地面。

只是一炮的話倒是沒啥影響,正好還省了拔鐵隼的力氣。

陸文龍現在想的是連續進行炮擊的情況。

黃龍府城交通便利,路面既平坦又寬闊,炮架退回來一些也不怎麼影響後續的炮擊。

如果換作路面狀況不是很好的地方呢?炮位難以固定,變換了角度的話,那就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下一炮的落點在哪裏可就很難說了。

炮架為什麼會自己向後移動呢?陸文龍的小腦袋瓜高速運轉,想到了岳雲和自己空手切磋時,被自己仗着身高力大震退的情況;想到了過新年放爆竹時,二踢腳升上天空卻將濕軟的地面炸了個小坑的情況……

就是說,炮彈發射出去時,同時有一種向後的力量,正是這股力量使得炮架向後移動!

沒錯,就是這樣子的!陸文龍的心裏一陣激動。

這就好辦了,練武之人誰不知道卸力啊?想個法子把這股子向後的力量卸掉不就成了?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這麼經典的定律就這麼被陸文龍給琢磨出來了,比牛頓發現這個定律的時間還早五百多年!

陸文龍可不知道什麼牛頓馬頓的,已經開始想着如何卸去炮彈發射產生的推力了。

這已經算是牛頓第三定律的運用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之大宋明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重生之大宋明君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1章 虛構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