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曹操

第85章 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

許都,曹操府邸,有蒼涼的歌詠聲在庭院上空回蕩,伴隨着絲竹聲,以及漫天雪花飛舞落下的沙沙聲,久久不絕。

堂上,曹操緩緩踱步,單手持着長槊,仰頭眯眼,高聲吟誦。

這首詩,後世名為龜雖壽,是組詩《步出夏門行》的最後一首,在這首組詩中,還有一首同樣名氣很大的觀滄海,是曹操率軍從烏桓返回中原,在碣石觀滄海有感所作,回到許都之後,又經過一番雕琢,如此,有着步出夏門行。

龜雖壽是其最後一首。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最後一句詩說得很清楚,所謂詩歌,無非是抒發情緒,展現志向,對於龜雖壽,後人有着很多詮釋,然而,對現在的曹操來說,這首詩着重在於他的心情,那就是他並不服老,哪怕看重的幕僚私下的好友郭嘉死在了行軍途中,哪怕經歷缺水的危險差點全軍覆沒,曹操仍然不曾有一絲頹廢,依舊心懷壯志。

就像在這首詩中所說的那樣……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或許,所有的英雄都有一個共通之處,那就是不服輸,不管面對的是強大的敵人,還是令人絕望的命運,劉備如此,曹操也是如此,你可以殺死我,但是,絕不能讓我向你低頭,俯首認輸,即便你是那無所不能的賊老天。

曹操在堂上緩緩踱步,歌以詠志,兩側,一干文臣武將分坐在案幾之後,鴉雀無聲,靜靜地注視着他們的主公,表情各異,卻都帶着恰到好處的尊崇。

此時,他的心態有些複雜。

二十多年前,他並不能知道自己會走到眼下這一步。

青年時,曹操的志向只有一個,那就是當他死去的時候,墓碑上會刻着幾個字,漢故征西將軍之墓,那時候,他只想成為大漢將軍,為大漢征伐四方,開疆闢土,絕不會想到會像今天一般來到了人臣之首,某種程度上,已然騎虎難下。

他瞧了瞧左手第一位的案幾。

那裏的位置空着,原本,這裏是荀彧的位置。

「文若啊!」

此次聚會,荀彧抱病,也就不曾出現在席間,這一位乃是曹操稱之為吾之子房的存在,也就是張良,實際上,他也有着蕭何的能力,當曹操率軍在前方征戰的時候,荀彧在後方負責後勤輜重糧草供應,總是做到井井有條。

曹操一生中有着數次危機。

第一次,他率領招募而來的軍士響應關東群雄討董的的呼聲,在滎陽出戰,被徐榮率領的西涼軍打得丟盔卸甲,全軍覆沒,僅以身免。

多虧他曹家有着雄厚的根基,返回老家譙郡之後,有着曹家和夏侯家的支持,很快,又招募了數千部曲,東山再起。

換成劉備,也就會蹉跎沉淪。

當初,劉備為高唐令,遭遇黃巾軍攻城,家眷盡失,他身受重傷,從死人堆里爬出來,從此之後,也就過上了寄人籬下的日子。

若非便宜師兄公孫瓚相助,劉備根本就沒有辦法東山再起。

他這一生,屢次遭受背叛,也屢遇貴人,公孫瓚,陶謙,劉表這些都是他的貴人,哪怕是生死大敵曹操有段時間也做過他的貴人,當他被呂布背刺的時候,忍辱負重,最後引來曹操,將呂布包圍在下邳,生擒於白門樓。

曹操雖然屢遇絕境,有宛城被張綉背刺,落荒而逃的境地,也有在官渡和袁紹對峙,眾多手下人心惶惶的局面,然而,他最危險的時候,還是當初東征徐州,呂布被兗州大族引入,各地紛紛叛亂,讓他失去了根據地。

當時,若非荀彧應對得力,保住了甄城,讓曹操在兗州有着立足之地,得以率軍撤離徐州,返回兗州和呂布交戰,最終,將呂布趕出了兗州。

若是甄城也失,曹操恐怕只能像劉備那樣投奔袁紹,寄人籬下。

沒有糧草輜重,縱有幾萬大軍又有何用,不過是土雞瓦溝罷了!

文若啊!

曹操在心中發出一聲長嘆。

曾經志同道合的戰友同志,現如今,卻隱隱有着隔閡。

征戰烏桓,誅殺二袁,西涼那邊,馬騰率領宗族進京,相當於向他曹操俯首低頭,如此,北方也就徹底平定。

當初,四世三公的袁紹,白馬將軍公孫瓚,那時候,他們威風八面,如今,又何在?

正因為有着平定北方的功績,曹操準備廢除太尉司空等官職,改為西漢的那種兩元政體,也就是說,他準備恢復丞相一職。

而他,當然是當之無愧的丞相之選。

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能夠代替國君執掌朝政,能夠自行頒佈政令,能夠決定大小官員的任免,他只對皇帝一個人負責。

皇權若是威嚴,丞相便是行政官員,就如總統制政體下的總理。

皇權若是式微,丞相就能大權獨攬,就如總理制政體下的總理。

后一種,總統不過是吉祥物,不過是擺設,就如現在皇帝寶座上的劉協,經過好幾次血雨腥風的清洗之後,所謂的保皇黨已經不復存在。

文若啊!

莫非你要逆勢而為?

當初,荀彧捨棄了袁紹,前來輔助曹操。

在後人看來,這是因為荀彧看出了袁紹優柔寡斷,外寬內忌,不是能夠成事的人才,所以才來投奔曹操。

其實,這方面的因素並不重要。

最主要的是荀彧看穿了袁紹的本性,這是一個野心家,這位一心想要取代劉氏建立新朝,只是,他沒有表現得像他的弟弟袁術那般露骨,那一位,盡然敢在勢力緊縮實力孱弱的時候主動稱帝,然後,被曹操以摧枯拉朽之勢殲滅。

只是,袁紹的各種操作,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比如不承認關西的朝廷,想要讓劉虞稱帝之類的,後來,公然率領大軍南下攻打許都朝廷,若是真的擊敗了曹操,劉協能否還能坐現在這個位置也就難說了。

荀彧是這個時代士子的標準。

雖然,他也一心想要壯大自己所在的家族,要想讓潁川荀家成為一流的世家,然而,他心中卻把自己當成漢臣。

這一點,他並不否認。

對於大漢朝廷,他是有着感情的。

哪怕對皇帝這個人,他沒有私人情感,但是,對皇帝代表着的大漢,他有着寄託。

曹操青年時的志向是成為大漢的征西將軍,他荀彧的志向也不遑多讓,在朝堂難免想要位列三公,在地方則想牧民一方。

最初,他和曹操的志向是一樣的,就是改變亂世,振興皇權,從而讓自己的家族更上一層樓,成為四世三公一般的門閥。

現在,他的志向並未改變,然而……

當曹操準備廢除三公,改為丞相,以便大權獨攬,作為一個聰明人,荀彧也就知道曹操想要做什麼,他的所作所為和袁紹已然並無區別。

於是,他有了心結。

這次聚會,荀彧的確是抱病,只是,這個病情其實並不影響他參加,畢竟,在這個聚會上,曹操要統一思想。

在這個聚會上,曹操要提出廢除三公獨尊丞相的計劃。

當然,他自己是不會出面提出的,那樣未免太LOW,他手底下那麼多人,總有心腹會主動提出這個建議,然後,絕大多數都會隨聲附和,即便內心不願,在此時,也不會多事出言阻止,畢竟,能夠參加這次聚會的都是他曹操的人,並無保皇黨。

荀彧知道這件事,所以,他沒來參加。

一方面,他不想公然和曹操對抗,另一方面,他也不想違心地點頭同意。

所以,他選擇了掩耳盜鈴。

曹操知道荀彧的心結,也理解他的作為,只是,他對此仍然有着憤怒。

走到現在這個地步,曹操已然並非一個人,而是代表着許多人的利益,就像是一條不歸路,只能前進不能後退,進則有着生機,退則死路一條。

曹操相信荀彧是個聰明人,不會看不出自己的處境。

是自己!

是自己平定了北方,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不至於流離失所,不會朝不保夕,是自己建立了如此大的功勛,宮中的那一位毫無功績可言。

自己若是退讓,下面的那些人又如何?

如果非要有人退讓的話?

為什麼是自己?

為什麼不能是那一位?

難道就因為他姓劉。

不過,曹操不會把自己的憤怒表現出來。

是的,他統一了北方,然而,天下並未平定,江東還有孫家叛賊,荊州有劉表,益州有劉璋,漢中有張魯,這些人都並不聽從中央朝廷的政令,所以,他必須奉天執法,討伐不臣,成為丞相之後,下一步便是南下攻擊荊州劉表。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郭嘉死後,曹操痛心不已,同時,他也能感覺到自己身體在變得衰弱,頭疼越來越厲害,嚴重的時候,到了夜間無法入睡。

某種程度上,他也有着時間匆匆,身不由己的感覺。

若不是要等著夏收方才有着糧草後勤,他不會歇息這大半年,而是會選擇馬不停蹄,即刻南下,歲月匆匆,時不我待啊!

唯有統一天下,建立了無上功勛。

如此,方才會有着下一步。

若不然,功不配位,勉強上去,也有後患啊!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漢再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漢再起
上一章下一章

第85章 曹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