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進七分,退三分

第23章 進七分,退三分

諸位看官,於此聚,不論貧賤,官職,成功與否,皆為二字緣法,在下於此問安著。

今日煩憂,進不知如何相與,退不知如何開解自身,心中鬱結,再為患。

遂體察此前諸事,非吾與此斤斤計較,顧往事回首,而着實不解,吾究錯何,得旁人此待。

難免嘆息,一聲聲長,眺眼遠望,百轉思量在胸膛。

察他人之此對待之法,因有何故,不解,人卻不可執著一事在心繚繞,雖不解,仍有意會。

不瞞諸君言,鄙人不敢自誇,卻此生從未欠人。

憶往昔,與生人口角,那人問「汝欠吾為何不說,只言吾愧儒汝」

吾微笑致意「吾何時欠汝,何來此言?」那人未言語,方默。

鄙人不敢誇大,所言非虛皆實,立於世,從未虧某欠某,奈何世事總違人願,事不與人兮同心,人自道,世間難。

孰今世之人,不知何為進退有度,躬身持己,於人端方,於己不愧,此乃為人之道。

嘆,人難懂此話中之意,鄙人笑,此表面意,無需意會便可體察,有幾度難也?

行於今世,學古人治世立身之言論,嬌於成人,養之慣之,卻未體解何為為人處事之道。

今之人,今之世,今之諸生,皆懂掠奪,何人嘗處世之苦,為父母親人庇護其下,未解事端,貪圖享樂,不知何為事之有度。

凡事者,好壞不論,前因後果皆推,總有章法。

古人言道:「舉頭三尺有神明」便信之,三尺神明有眼,可知事事,有對否,有過否,從未招人點化,雖至而立不惑之年,也為稚童。

依鄙人拙見,凡事有章法,可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之程度,一否二認三順四承五進,而後六懂七悔八淡。

先始非肯定,繼而不否之,三者卻順承,四者同其意,五者進求之,再而六為懂,七言相悔之,八尾斷諸事。

為人者,為正解處世事,當知可否為,何為可為,可否不為,何為不可為。

人說凡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當於此。

行於世,當思量深,考究行事滿時有幾分憂慮,尚可知曉進退,此乃智者之為。

辦於事,若可為,便應知曉,凡事進幾分退幾分,進一步為何,退一步為何。

若進之則為萬丈天塹,退之可得海闊天空,且問,如何行事?

萬物皆當自有緣法,須通達此意,默言端量,心中天地中自有杆子秤砣為之量度,凡有所求必有所還,有所失必有所得。

進得幾分顏色,退思之如何還人,當如是。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先修己,悟為人之道,后成家,為家操度操勞,再為國,出己力,后可平之天下。

現於時,當知,凡事講求二字緣法,有因有果,從未知曉誰人能逃過。

你待我如何,我待你如何,此吾體解交友之道,再而進之,是為人處世之道。

凡可稱之為事者,可評二三好壞,進之何退之何。

當且姑認進七分退三分,好相與之,留之三分底線,不可進之無度,若如此,總嘗因之果哉。

佛家講求因果之論,講求報應,所言非虛且乃大智之慧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願你歷盡滄桑仍覺人間值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願你歷盡滄桑仍覺人間值得
上一章下一章

第23章 進七分,退三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