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邪念(三)

第112章 ,邪念(三)

呂布沒日沒夜的和妻妾交歡,不再給貂嬋請安,不再去董府女眷們的住所處走動,為的是徹底忘了貂嬋。不去請安有失禮節,可他威名天下,誰敢說什麼。董卓不但不責怪,反而欣慰,你呂布不去給貂嬋請安豈不更好,免得倆人聯絡感情。

事不遂願。呂布越是不想貂嬋,她的影子越往腦海里鑽,揮之不去,忘卻不掉,而且還是徹骨銘心的思念,鑽心徹肺的苦惱。更多的時候,心裏慌亂無主,空虛焦灼,感覺活着太受罪,生不如死。

呂布為了擺脫這樣的痛苦,找借口離開長安,到最遠的邊關巡視,可奇了怪了,就如貂嬋跟隨在身邊,纏住他不放,不論是獨處,還是和將士們在一起,貂嬋的影子總在眼前晃悠,更多時候鑽進腦海,闖進心裏,把他折磨的苦不堪言,痛不欲生。這一切比呆在長安更甚,而且還多了幾分牽掛,貂嬋的安危,貂嬋和董卓的關係如何?如果貂嬋走頭無路,是否自盡……?

事實上,呂布感覺自己走頭無路,慌慌不可終日。既然比呆在長安還要痛苦煩惱,還有必要巡視邊關嗎?再說,呆在長安和貂嬋相距近,就算不見面,感覺就在身邊,心裏比較踏實,便於保護。他打道回府。

監視貂嬋的心腹小廝向呂布彙報,貂嬋仍然一日兩次去董老夫人的住所。董卓沒有去過貂嬋住所。

呂布不禁對貂嬋生出幾分憐憫,很快歡喜代替憐憫。種種跡象表明董卓不再喜歡貂嬋,另有了新歡。很多男人都是這樣,喜新厭舊。如此以來,他的願望很有可能實現。

呂佈滿懷期望,迫不及待地來到貂嬋住所。

早有小丫環望見呂布,傳話進去。

朵娜立在客廳門前,見呂布到來,施了一禮,輕柔地說:「溫候早。夫人身體不適,不能見客。」

呂布稍一呆,不悅地問:「我是客嗎?」

朵娜道歉道:「溫候別見怪,奴婢一時失言。」

呂布有點惱怒地說:「你去傳話,就說我非要見她。」

朵娜低眉垂眼,勉強道:「夫人吩咐,誰都不見。」

呂布失望之下「哼」了一聲。

朵娜寬慰道:「溫候別生氣,你過幾日再來吧。」

呂布那還有心思處理公務,小跑到馬廄,騎上馬一溜煙回到府邸,直奔小妾寢室,見了小妾二話不說,如餓狼撲食,一把掀倒在床榻……。

經過幾個方面的核實,呂布認定貂嬋是裝病。他索性也跟着裝病,派人到太師府告了假,然後日夜和妻妾廝混。

不管是妻還是妾,呂布魚水交歡時,閉上雙眼,腦海里浮現的是貂嬋,嘴裏輕微呼叫的也是貂嬋。

妻妾們只能裝糊塗,不敢打問,不敢吃醋,只能把委屈和不滿強壓在心間。馬中赤兔,人中呂布。能得到他的寵幸,不被他拋棄,就已經萬幸。別說呂布愛着一個貂嬋,就是愛着十個八個貂嬋,又能奈何?

呂布和妻妾們頻繁交歡,為的就是拋棄思念貂嬋的煩惱,漸漸忘掉貂嬋,但事與願違,他對貂嬋的思念越加撕心裂肺,刻苦銘心,除次以外,他還有一分擔驚受怕,那就是如果貂嬋一時想不開,吞食了那個『鐵棒槌』……。

當務之急,呂布要把貂嬋從苦難中救出,要制止她自殺,然後逐步實現自己的願望。他定要面見貂嬋,試探她的心思。他打定主意,再次登門請安。

朵娜一見呂布,面露難色,有點為難地說:「奴婢給溫候請安。」

呂布察著朵娜神色異常,心頭隱隱不快,語氣有點強硬:「我要給夫人請安。」

朵娜尷尬地說:「夫人有病在身,不能見溫候。」

呂布有點氣極敗壞地說:「多少天過去了,她的病還沒好啊?太醫呢?太醫是幹什麼的?」嘴上這樣說,心裏不相信貂嬋有病。

朵娜吱吱唔唔,道不出理由。

呂布大步走進客廳,往椅子上一坐,堅定地說:「今天我非要見夫人,如若不見,我坐在這裏不走。」

朵娜大驚,道:「溫候,這如何使得?」

呂布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架式,語氣堅定有力:「管它使得使不得,我就這樣,誰也不怕?」言下之意,就算太師來了我也不怕。

朵娜感到事態嚴重,慌忙離去。

呂布反到輕鬆,他端坐着閉目養神,認定貂嬋會出現。

貂嬋身穿家鄉的服飾,挺直腰板,目不斜視,緩緩走進客廳。

呂布大喜,慌忙從椅子離身,退到一旁。

貂嬋端坐在客廳中央椅子上,雙手放在腿上,面無表情,目不斜視,如處無人之境。

呂布上前一步,雙手抱在胸前,激動得語氣有點顫抖:「給夫人請安。」

貂嬋不望呂布一眼,乾巴巴地「哦」了一聲。

呂布望着日思夜想的心上人,愛憐地說:「夫人,你受苦了。」

貂嬋凄然道:「溫候此言差矣,我何苦之有?」

呂布障目結舌。你失寵了,你受到太師冷落。這樣的話怎麼能說出口呢?他只能吐出兩字:「夫人。」

貂嬋緩緩地說:「我貴為太師夫人,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出門有車輿,屋內僕人成群,何苦之有?」

話到如此,呂布還能說什麼呢?思忖片刻,違心地說:「夫人沒有受苦就好,我心安了。」

貂嬋怕呂布還要說出令自己難堪的話,對朵娜使了個眼色。

朵娜會意,婉言道:「溫候,夫人要歇息了。」

呂布心裏不甘,覺得還有很多話要說,又不便直說,不得不離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的鄉親董卓貂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我的鄉親董卓貂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2章 ,邪念(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