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熱血(3)

第3章:熱血(3)

黃縣城陷落前,副民政長王叔鶴寫了一封急電,通報全國,堪稱泣血之作。電文中說,黃縣自1月21日以來,「無日不在戰爭狀態」。連承基說部隊剛從大連來,兵少械單,於是在城內緊急籌款兩次,錢交專人往大連購買槍械,不料超過一個月,「槍不至而人亦杳然」,最近才聽說去的人逍遙大連,縱情煙花,購買槍械彈藥的款項完全打了水漂,這只是城破的原因之一。

劉基炎率軍來援,黃縣父老感激涕零,供給備至。原以為同是革命軍,理應同仇敵愾,誰料劉連二人,大生分歧,劉軍竟就此班師。「以三軍之司令,等群兒之拋惰,擲全城之生靈,睹二人之閑氣!」王叔鶴走筆至此,悲從中來。

更有第三樁可恨之事。藍天蔚率領三艘軍艦抵煙台,登州軍政府電請支援。艦隊回復說需要犒賞費三萬元。海琛艦已經到了龍口灣,因為犒賞費一時湊不齊,艦隊並不登陸。徐鏡心曾乘舢板出海,希望能說明原由,因為風大無法靠近軍艦,寫了信想射上艦去,又被風吹到海里。等到六七天後,款項籌足,風平浪靜,海琛艦已經悄然駛回煙台,所有的支援成了泡影,民軍絕望,鬥志全無。

2月11日,黃縣在困守廿二日後,終於全面陷落。連承基與徐鏡心候援不至,被迫退走。清軍進城,打得紅了眼睛的清軍開始洗劫這座城市,他們幾乎見人就殺,擔任掩護的民軍處境更慘,躲也沒處躲,藏也沒處藏,市民們都知道清軍的殘暴,根本就沒有人敢收留他們,以免引來殺身之禍。副民政長王叔鶴上天不成,入地無門,情急之中避往「西悅來」丁家花園,被丁家一個小夥計看見了。王叔鶴給了這個小夥計一塊大洋,叫他不要聲張,以求在此得到藏身。王叔鶴本以為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怎麼沒有想到還會節外生枝。晚上,小夥計回家,父親發現兒子的身上有大洋,逼問出實情,小夥計的父親不敢隱瞞,覺得事情特別重大,就急忙報告丁家。丁家為了脫離干係,怕給自己招來不幸,就更不敢隱瞞,派人報告了清軍。清兵包圍了丁家花園。在丁家花園輕鬆搜出了王叔鶴,黃縣城最後的掩護者王叔鶴,被綁在城西圩子門外一棵松樹上,凌遲臠割、剖心剮膽而死,被橫屍街頭。

2月14日,也就在黃縣縣城陷落的第二天,劉基炎帶領滬軍從煙台增援趕來,已成了雨後送傘,但會合后的革命大軍不甘心就此失敗,連承基和徐鏡心籠絡敗軍重整旗鼓,與劉基炎兵匯一處又向黃縣殺回來,剛剛佔領黃縣的清軍棄城而逃,臨走前將俘虜的民軍盡數處死,讓他們橫死街頭。黃縣城裏的老百姓也被殺無數。革命黨人再次奪回黃縣縣城,這個時候合兵一處的革命黨大軍好像空前團結,士氣高昂,正準備乘勝一鼓作氣西進再奪掖縣,給退守哪裏的清兵予以痛擊,雪恥陷落黃縣之仇。

退守掖縣的清軍是首領玉振帶領的那個混成協,玉振自持自己的武器裝備好,又有掖縣厚實高聳的城牆做依託,根本就不把近萬人的革命黨大軍看在眼裏,玉振也算是藝高膽大,準備再給烏合之眾的革命黨大軍予以教訓。

這一次,劉基炎和徐鏡心配合默契,革命大軍空前團結,他們排兵佈陣,將掖縣的四城門圍住堵死,只等一聲令下,攻防雙方的一場血戰隨即將在古老的掖縣城內外展開。也就在這個時候,一匹快馬趕到劉基炎和徐鏡心的營帳,快馬送來了一封電報,劉基炎和徐鏡心打開電文一看,徐鏡心他們這個時候才知道早在兩天前,也就是在2月12日這天,大清朝的宣統皇帝發佈了退位詔書,大清帝國宣告終結,辛亥革命大功告成,南北政府也實行了共和,國民政府大總統孫中山下令所有北伐軍停止軍事行動。劉基炎的滬軍和徐鏡心帶領的民軍只好罷戰,奉命撤回煙台待命。

又過了幾天,由於立憲派與其他勢力對袁世凱的支持及革命黨人的無底線地妥協,孫中山被迫辭去了臨時大總統職務,袁世凱被選為臨時大總統,這樣以來袁世凱就開始放手收拾革命黨人。在山東,袁世凱派來了新的山東都督周自齊,周自齊很賣力,周自齊一到山東就根據袁世凱的旨意,首先將煙台軍政府撤銷,給在煙台海面上一直都虎視眈眈的各國列強吃了一顆定心丸,圍觀的列強也就各自散去,找地方涼快去了。

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后,還下令山東軍政府遣散連承基帶過來的關外民軍,將魯軍縮編為旅,連承基擔任魯軍旅長,所有的借口都是那麼冠冕堂皇。

1913年春天,連承基應詔進京議事,連承基當行至天津時,袁世凱派親信將他的已經縮編為旅的魯軍部隊遣散。連承基聞訊后悲痛萬分,對袁世凱的險惡用心有了警覺,他有一種十分不好的感覺,覺得自己這次進京恐怕是有去無回,為了謹慎期間,連承基沒有敢馬上進京,他決定駐足天津,以觀後事發展。

3月20日,辛亥革命元勛人物宋教仁被袁世凱派人暗殺,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鈍初,號漁父,漢族,湖南常德市桃源人。中國「憲政之父「,與黃興、孫中山並稱,主持第一次改組國民黨。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華民國的主要締造者,民國初期第一位倡導內閣制的政治家。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唐紹儀內閣的農林部總長,國民黨的主要籌建人之一。袁世凱喪心病狂連宋教仁這麼重量級的人物都敢殺害,殺害他連承基還不像捏死一隻螞蟻容易?

連承基這個時候徹底地看明白了,袁世凱招自己進京議事是假,除掉自己才是真,連承基認清了袁世凱「叛共和「的真面目,秘邀國民黨天津交通部長鄒耀廷及任重、鄭天楚、侯振東等人,聯絡已被遣散的魯軍、關外民軍和津軍,購置軍火,重組武裝,準備再舉義旗,興師討袁。不幸事泄,1913年8月,在天津被逮捕。在軍法處,他受盡折磨,堅貞不屈,痛斥袁世凱為民賊,決意戮此國賊,以拯共和。9月18日凌晨,連承基在北京城外小河沿被處死,時年36歲。

袁世凱該抓該殺做完了,自以為給自己稱帝掃清了障礙,1915年12月,在他的國會、招募的妓女請願團、乞丐請願團拼湊起來的所謂民眾請願團,還有傀儡的籌安會和各省國民代表的鬧劇般推戴下,大張旗鼓地地恢復了君主制。袁世凱還扭捏作態故作多次揖讓,最終「無奈」接受皇帝之尊號,建立中華帝國,以1916年為洪憲元年,行君主立憲政體,把總統府改為新華宮。12月23日,袁世凱身着袞冕在天壇祭天,1916年1月1日舉行登基大典。袁世凱即位后,擬定《新皇室規範》,其中包括「親王、郡王可以為海陸軍官,但不得組織政黨並擔任重要政治官員;永廢太監製度;永廢宮女採選制度;永廢各方進呈貢品制度;凡皇室親屬不得經營商業,與庶民爭利。」

袁世凱頒佈的所有的新政,貌似公平正義,想以此來蒙蔽全國人民的眼睛,然而,孫中山、梁啟超等人都不買賬,堅決反對帝制。作為袁世凱的左膀右臂北洋將領段祺瑞、馮國璋等也深為不滿,段祺瑞致電袁世凱:「恢復國會,退位自全」。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等在雲南宣佈起義,發動護國戰爭,討伐袁世凱。貴州、廣西相繼響應,3月份袁世凱被迫宣佈退位,恢復「中華民國」年號,起用段祺瑞為國務卿兼陸軍總長,企圖依靠段團結北洋勢力,壓制南方起義力量,但起義各省並沒有因此停止北伐軍事行動。5月下旬袁世凱憂憤成疾,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時年57歲。同年8月24日正式歸葬於河南安陽。袁世凱88天的皇帝夢終於拉下帷幕!

袁世凱死後,國民政府的大總統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換得中國老百姓頭昏眼暈,什麼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等,在老百姓的感覺里只是一個亂,軍閥混戰,南北對陣,苦不堪言,辛亥革命的勝利沒有給老百姓帶來一點好處,兵荒馬亂的是常態,甚至還缺少了先前一份平靜,民不聊生!

中國革命的問題說到底就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根本就是土地問題,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帝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土地問題,也就是說沒有找到開啟中國革命勝利大門的鑰匙,地主豪紳軍閥官僚佔有着大量土地,少數人霸佔著社會幾乎所有的財富,對農民群眾進行高額地租剝削,無地或少地的農民,生活極其困苦。軍閥混戰,聚斂無度,苛捐雜稅,層出不窮,農民負擔異常沉重;又加上自然災害頻繁,土匪橫行,兵荒馬亂,廣大農民群眾再也不能生活下去,便不可避免揭竿而起,自發地團結起來同反動軍閥和封建地主統治展開了血與火的戰鬥。

1928年4月,在山東的沂水農民自發地成立了第一個農民協會,農民協會成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逼地主開倉借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烽火紅軍旗(上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烽火紅軍旗(上部)
上一章下一章

第3章:熱血(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