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第482章

在江浙財團的牽制下,東方貿易公司無法動員起琉球、朝鮮及上海地方的力量,對日本民眾的暴動進行鎮壓。

這種狀況下,東方貿易公司不得不向新法蘭西駐中國大使求援,雖然對於東方貿易公司在最危急的時刻背叛了新法蘭西不滿,但是東方貿易公司和北美商會之間還是存在着千絲萬縷的利益聯繫。

因此駐中國大使羅貝爾還是出面向共和國政府提出了請求幫助,共和國政府的大部分高層雖然一貫堅持,新法蘭西同共和國之間的結盟關係。

不過同樣接受了新法蘭西立國教育的這些官員,也一向贊成路易。查理提出的國家安全邊際距離的思想。

至於共和國傳統教育出身的官員,則更為贊同「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這句話。

他們都不願意,一個和新法蘭西政府糾葛如此之深的政治經濟集團,盤踞在東北亞地區。

剛剛接任共和國總理的林則徐,親自同新法蘭西大使進行了一場秘密磋商。

會談結束后,雙方顯得都很滿意。隨後新法蘭西大使白呂德出面壓迫東方貿易公司坐下談判,而共和國也派出了特使要求日本政府協商解決此事。

於此同時,新法蘭西同共和國組成了一隻聯合艦隊,對大阪、江戶、長崎進行了訪問。

在這種看似友好的威脅下,日本政府迅速壓制了陸軍中的反對聲音,鎮壓了各地的排夷運動。

在共和國、新法蘭西的強力壓制下,東方貿易公司在日本各地建立起來的新式工業,以5000萬華元的價格拋售給了共和國及新法蘭西商人。

這個價格大約只有實際價格的五分之一罷了,東方貿易公司的董事們,直到現在方才發覺,一個沒有國家作為後盾的商業帝國,就算擁有了金山銀山,也只能成為別人眼中的獵物。

江浙財團和北美商會瓜分了東方貿易公司在日本財產的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則被日本的幾個商業集團所瓜分。

雖然沒有完全的收回外國人在日本的利益,但是從東方貿易公司身上咬下了一大塊肉,暫時滿足了日本高層的胃口。

而共和國同新法蘭西則瓜分了東方貿易公司在東北亞的利益,無法繼續挑起共和國及新法蘭西爭鬥的日本,不得不把目光轉向了外部。

佔據了布里斯班的日本軍隊,很快就窺破了在澳大利亞的英國殖民者的虛弱,他們不斷的沿着海岸線南下,先是悉尼接着是墨爾本。

虛弱的英國殖民者不得不退往內陸,和墨爾本南方240公里的塔斯馬尼亞島。

佔領了墨爾本之後,十河岸次郎從當地的幾名英國殖民者手中繳獲了幾塊天然金塊。這讓他意識到,在這片土地上有一處驚人的金礦。

他一邊下令把這些金塊送回國內,當做對明治天皇的獻禮,另一方面則開始下令拷打這些殖民者,從他們口中探出金礦的地點。

1838年8月,在墨爾本附近的疏芬山日本人終於找到了儲量驚人的金礦,他們稱之為新金山。

當時英國在澳大利亞還沒有成立一個真正的殖民地政府,而只是把這塊大陸當做了天然監獄,因此除了悉尼等幾個小鎮外,基本都沒有進行開發,墨爾本甚至人口不足250人。

但是隨着印度大陸遭遇了中國的攻擊之後,澳大利亞的地位就開始重要起來了。

因為蒸汽動力的出現,從澳大利亞到世界各地的航行變得容易了起來。

當皇家海軍亞洲艦隊從大西洋南下,繞過好望角之後,就分出了一隻小艦隊,去收復澳大利亞,作為當印度無法收復之後,英國皇家艦隊在亞洲的後備基地。

才剛剛前進到風帆戰列艦海軍的日本海軍,雖然數量幾乎是英國這支小艦隊的三倍,但是依然被英國人擊退到了布里斯班。

但是皇家海軍也只能收復墨爾本、悉尼兩地,英國人的兵力不足,導致收回悉尼之後,他們就不得不停止前進了。

英國艦隊司令官弗萊明,認為澳大利亞最適宜人居住的,就是新南威爾斯地區。現在最好的地方已經奪回,就沒必要同人數佔據優勢的日本繼續做戰下去了。

他希望同日本進行談判,把澳大利亞一分為二,從而換取日本撤回那些進入內陸的軍隊及和平。

如果是之前沒有發現黃金的話,日本政府也許就同意了,畢竟半個澳大利亞已經足夠日本人移民了。

但是墨爾本附近發現的金山,讓日本皇室、官僚們都瘋狂了起來。

他們認為,英國人在佔據了上風,還提出了這麼優厚的條件,顯然在澳大利亞南方還有更多的金礦,日本皇室決定就是借錢也要把這場戰爭打下去。

抵達印度大陸的英國皇家海軍印度洋艦隊同東印度公司的艦隊合併,組成了一隻35艘的大艦隊,號稱為皇家海軍印度艦隊。

1838年9月,在斯里蘭卡島同印度大陸之間的馬納爾灣,共和國的印度洋艦隊損失了半數之後,放棄了本地治里、馬德拉斯等地,退回了加爾各答。

在加爾各答,共和國印度遠征軍的幾位將領進行了討論之後,認為海軍不應該繼續同英國皇家艦隊進行正面對決,而是要保存實力,避免英國皇家艦隊完全控制印度洋。

1838年,12月,共和國印度洋艦隊退到了設施更為完善的仰光,同時向國內要求增援,並對海軍軍艦進行更新換代。

和英國人在海上的節節勝利不同,在陸地上依然是共和國的陸軍佔據了優勢。

擊退了英軍的幾次反擊之後,共和軍就收縮了防線,把戰線穩固在了奧薩里邦、中央邦和西面的信德河一帶。

佔據了海上優勢的英國人打算以勝求和,新任英國駐印度總督喬治·艾登派出了使者,建議雙方交換戰俘。

1839年2月,談判在加爾各答進行。在經過了一周時間的激烈談判,以共和國退出奧薩里邦、中央邦為條件,英國人承認其餘地方為中國的特殊利益區域。

同樣,皇家海軍將不再緝捕從印度洋前往歐洲、非洲及中東地區的中國商船。

英國的經濟終於在崩潰之前止步了,路易.查理雖然對於共和國單獨同英國進行媾和感到不滿,但是也知道對於亞洲地區的事務,法國並沒有說話的力量。

1839年4月,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被迫撤離了柏林,再次逃亡於東普魯士。

逃亡途中,他把王位讓給了長子腓特烈·威廉,是為威廉四世。威廉四世提拔了馮·羅恩伯爵作為德國陸軍部長,他一上台就提出了軍事改革方案。把軍隊的服役年限從2年延長為3年;取消國民後備軍;改換常備軍裝備,增加軍費。

與此同時,在馮·羅恩伯爵和弗里德里希·威廉親王的推薦下,39歲的陸軍上校赫爾穆特·卡爾·貝恩哈特·馮·毛奇成為了德國陸軍參謀長。

毛奇提出的設立總參謀部體制,對總參謀部軍官進行教育和訓練,以適應新的戰略和執行新的戰爭計劃。得到了威廉四世及馮·羅恩伯爵的支持。

卡爾·弗里德里希·馮·施泰因梅茨、畢典菲爾特等一批年輕軍官被提拔替換了老邁無能的普魯士將領。

在奧得河整頓之後的普魯士軍隊,終於擋住了法軍的進攻勢頭。

曾經的貝爾納多特元帥,現在的瑞典及挪威國王卡爾·約翰,在英國、俄國的逼迫下,終於宣佈成為反法同盟的一員。

拿破崙建議路易.查理徵發國內的後備兵源,只要把軍隊擴充到30萬,那麼前方就沒有什麼可以擋的住法國人的前進了。

路易.查理仔細衡量了下,認為現在並不是法軍數量不足,而是後勤運輸供應不上。

奧得河一戰,雖然15萬普魯士軍隊依靠數量優勢擋在了5萬法軍的進攻,但是如果當時炮彈並不缺乏的話,那麼對面的普魯士軍隊依舊無法取得勝利。

同時,路易.查理認為在中歐同反法同盟進行作戰,好過跑去俄國邊境同他們作戰。

俄國現在已經開闢了巴爾幹、中亞草原兩個戰場,如果他再派兵參加中歐地區的作戰,法國都不需要取勝,只要把這場戰爭拖延下去,俄國脆弱的經濟就會崩潰了。

路易.查理下令法軍停留在了柏林、易北河、維也納這條防線上,他坐鎮柏林,而拿破崙坐鎮維也納。

並宣佈建設法蘭克福、柏林、維也納之間的鐵路,同時廢除了法軍統治區域內的農奴制度。

從拿破崙戰爭開始,直到德國各大學的設置,德國統一的思潮,已經成為德意志地區知識分子的主流。

法軍雖然連續擊敗了普魯士、奧地利的正規軍,但是德意志境內的游擊隊,已經成為了抗擊法國侵略的主力。

和拿破崙等法國軍人對於這些德國游擊隊的輕視不同,路易.查理卻相當的重視,這些自發的德國人民組成的抗法游擊隊。這也是他停留在柏林不願意再繼續前進的重要原因。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革命1792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革命1792
上一章下一章

第482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