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拉法耶特

第三章 拉法耶特

1789年7月1日上午,吃完早點后,路易。查理又習慣性的站在窗前對着凡爾賽宮的美景發獃。不知道昨天自己親愛的父母親大人路易十六夫婦到底討論的怎麼樣了,要不要去國王的書房看看情況,路易。查理心中這麼想。隨即路易。查理又想到昨晚尚未回憶完的法國大革命的起因。通過之前幾日對這個時代法國背景的一些了解,1789年的法國大約有2450萬左右的人口,其中第一等級教士階層約10萬人佔據10%的法國土地,第二等級貴族階層大約40萬人佔據25%的法國土地,而第三等級包括其他所有的法國人——2000多萬農民、約400萬城市商人和工匠。擁有了法國65%的土地。

如果把法國比作一間股份公司,也就是佔據35%的少數股東,把持了法國這間公司多年,不但侵吞了公司多年的利潤,反而還給公司帶來了40億里佛爾的欠債。1789年的法國貨幣由銅幣,銀幣,金幣組成,100個銅幣相當一個一法郎銀幣,叫做「利佛爾」,價值為一磅白銀。正常年份里一個4磅麵包為8蘇而到了今天則為12蘇,在1788年法國貧戶的家庭一半收入花費在麵包上,到了1789年則達到80%。尼瑪要是自己是法國平民也得起來革命,在慢慢餓死和革命而死中,正常人都知道怎麼選。

1785年,英國人發明了動力織布機,並且在1791年建造了第一座動力織布機工廠。隨後其他紡織機器相繼發明,實現了紡織行業的機械化生產。1782年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機。蒸汽機的出現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自此英國的紡織工業獲得了幾何級數的跳躍發展。我心中默述著英國的工業革命發展史。而顯然法國人並未察覺工業時代的來臨,而英國人憑藉英法通商條約把法國當做了英國工業品的傾銷地,導致大量的手工業者破產。1788年春的旱災和冬天的雹災,導致大量歉收的農民破產。而為了活下去無地的農民和破產的手工業者紛紛湧入巴黎,可以說在法國大革命之前,法國人民的腦海中只有飢餓兩個字。這就是後世法國文豪雨果先生寫的悲慘世界的主角冉·阿讓的原型。

而很顯然自己親愛的父母路易十六夫婦對法國目前的困境束手無策,而他們想出的唯一絕招就是加稅。這尼瑪是赤裸裸的在學1942年國民政府對河南災民的政策翻版啊。但是很明顯,路易十六夫婦沒有學會常凱申將軍腳底抹油的神功,結果成功的被法國人民送上了斷頭台。

一名宮廷侍從打斷了路易。查理的遐想,「殿下,拉法耶特侯爵吉爾伯特?德?莫蒂勒希望覲見殿下。」拉法耶特侯爵是誰?路易。查理有點暈。看着路易。查理莫名其妙的樣子,侍從再次說道「就是國民議會議員,殿下。」艾瑪第一次有國民議員和我接觸,必須得見啊,混個臉熟也好「我應該在哪接見這位拉法耶特侯爵?」路易。查理問道。「在會客室,殿下。」「那你帶我過去吧。」

進入會客室后,稍等了一會一位侍從帶着一位青年紳士走了進來。這是一位很英俊的紳士,身材高瘦但看上去一點都不單薄,眼神堅定,臉上雖沒有笑容,但未讓人覺得僵硬。「您好,侯爵閣下。」路易。查理主動向前走去和拉法耶特握手。隨即拉法耶特就禮節性的向路易。查理致以敬意。這件會客室並不大,只是在壁爐前擺了兩張沙發而已,看來並非什麼正式的會客廳,也是自己才是一個7歲的孩子罷了,私人會客室什麼的還是別做夢了。路易。查理邀請拉法耶特在沙發上坐了下來,「拉法耶特閣下,今天您來是?」「昨天我聽了殿下在議會的發言,對殿下所說的伏爾泰名言深感興趣,雖然我所讀過的伏爾泰先生的著作中沒見過,但這一名言顯然是伏爾泰先生思想的真實寫照。所以想請教殿下記錄這句名言的書籍,以便我能拜讀我所不知道的伏爾泰先生的著作。」

那本著作?艾瑪伏爾泰的書自己都沒怎麼看過啊,不知道俺們21世紀的天朝學生都是只看名人名言不看書的嗎?你個18世紀的法國土著也太愛較真了吧。忽然路易。查理想起自己曾經在論壇上看過的一個帖子。

「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據說是伏爾泰的「名言」。最早提出這句「名言」的,是英國女作家伊夫林·比阿特麗斯·霍爾。她在出版於1906年的一本題為《伏爾泰之友》的書中引用了這句話。後來又在另一本書《書信中的伏爾泰》中再次引用。但此後霍爾明確表示,她「綜述」了伏爾泰的思想。她的依據是「愛爾維修事件」。伏爾泰並不喜歡克洛德·阿德里安·愛爾維修所寫的《論精神》一書,稱之為「一堆毫無條理的思想」;但當這位百科全書派哲學家的書出版后倍受教會和當局攻擊之時,伏爾泰又為之辯護。於是霍爾在評論這件事時寫道:「『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從此便成了他的一貫態度。」,她「錯誤」地將這句她自己的評語加上了「引號」,結果使後人以為這是轉引自伏爾泰本人的話。霍爾自己後來在1939年5月9日的一封信中承認是她「誤」將這句話放在引號內而導致讀者誤解的。她在信中寫道:「您在我的著作《書信中的伏爾泰》中讀到的這句話,『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是我本人的話,我不應將它用引號引起來。我無意中犯下的錯誤誤導了您,使您以為這是伏爾泰的一句話。請接受我的道歉。」霍爾的這封信後來被收入1943年出版的一本書中。日內瓦伏爾泰博物館館長夏爾·維爾茲曾在1994年在一次電視採訪中重提這件事,以證明伏爾泰確實從來沒有說過、寫過這句「名言」。

看來自己又被美分刷了一道,「奧,出自那本書嗎?」路易。查理支支吾吾道「拉法耶特閣下,我之前騎馬的時候出了點事故,有些事情記得不是很清楚了,雖然我知道這句名言是伏爾泰先生所說,但具體到那本書,我一時也記不起來了,等我想起來再告訴你好嗎?」路易。查理支吾著糊弄過這個話題后,開始打探這位拉法耶特侯爵的故事。開始這位侯爵先生在路易。查理的回答下有點失望,似乎有點失去了談話的興趣了。直到路易。查理知道他去過美洲,「拉法耶特閣下,您去過美洲嗎?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您知道美國獨立戰爭嗎?現在的美國是個怎麼樣的國家?」在路易。查理連續的追問下,這位侯爵似乎來了談話興趣,他不但知道美國獨立戰爭,而且還親自參加了美國獨立戰爭。路易。查理一邊聽着他本人在美洲的經歷,一邊在想,尼瑪國民議會如果都是充斥着這種共和派逆賊,加上遍佈巴黎的飢餓市民,只要有一個火種,革命焉能不爆發。國民議會替大革命提供了思想和指導,而遍佈法國的飢餓平民們為大革命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士兵,這不是七、八百名國民議會議員對抗法國國王的統治,而是2400萬法國人民對抗50萬法國封建貴族的革命戰爭,很顯然自己親愛的父母根本看不清這力量的對比,反而貿貿然的站在了維護貴族階層權力的一邊,這一刻斷頭台在路易。查理的眼中顯得格外清晰。

在和拉法耶特侯爵的交談中,路易。查理終於了解了這位拉法耶特侯爵也是歷史上的猛人啊。1776年4月他得知英屬北美殖民地反抗英國統治、發表《獨立宣言》的消息后,19歲的年輕人立即熱血沸騰,他要到北美洲去,要幫助美國人打仗。拉法耶特侯爵上尉很有錢,買了一條軍艦,招募了一群人,準備揚帆渡海。19歲的拉法耶特年紀不大、官不大,錢多,名氣很大,他的舉動被英國人發現了。當時法國還沒有向英國宣戰,英國大使立即向法國交涉,要求制止拉法耶特前往北美洲。我的父親路易十六,礙著英國人的面子,下令禁止拉法耶特離開港口。當時,美國那邊華盛頓有點抗不住了,情況不妙,法國也有人勸拉法耶特算了別去了,省得到那邊,美國不爭氣,自己變成英國人的俘虜,但是,拉法耶特不願聽這話。為了讓英國人放心,路易十六命人將拉法耶特抓起來。但是拉法耶特坐着船跑了。英國派了兩條軍艦追捕,沒追上。在兩個月的航行后,1777年6月,拉法耶特的船在美國登陸。由此參加北美獨立戰爭。

一個月後1777年7月31日,費城大陸會議做出決定:「根據他光輝的家族歷史,他被授予大陸軍少將軍銜。」。這應該是當時美軍的最高軍銜。喬治-華盛頓作為大陸軍總司令,直到1798年才被授予中將軍銜。顯然,美國人還是很看重拉法耶特光彩照人的貴族身份,當然,美國人也需要拉法耶特在歐洲大陸廣泛的社會關係。拉法耶特以貴族身份加入美國一邊,顯然提高了美國獨立戰爭、美國革命的檔次。第二天,拉塔耶特遇到了他的終身朋友——喬治·華盛頓。同樣,他也和華盛頓的副官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將軍成了好朋友。

他參加過1777年9月11日的白蘭地酒戰役。領兵參加了賓西法尼亞和新澤西的戰役。在那裏他因為在巴倫山戰役中鎮定的指揮部隊撤退,以及在蒙茅斯以中的表現而倍受稱讚。在1778年八月指揮遠征羅德島期間,拉法耶特收到了大陸會議發來的正式表揚信。

在1781年的四月到十月他負責指揮弗吉尼亞的美軍,他用自己的存款來支付士兵日常生活需要(註:當時大陸會議發行的紙幣貶值很厲害)他巧妙地把英國查爾斯·康沃利斯將軍的部隊引入約克鎮陷阱,受到華盛頓大陸軍和羅尚博伯爵海軍上將指揮的法國援軍的包圍,結果英軍被迫投降,英國腓特烈·諾斯勛爵的內閣倒台。從而勝利地結束了北美獨立戰爭。華盛頓稱讚他在約克鎮戰役圍城時的表現「即使不是完美,至少也是榮耀的。」

這尼瑪根本就是荷里活大片里的主角模式啊,但是即便是這種猛人,在位面之子拿破崙。波拿巴的面前也一樣是戰五渣。難不成自己始終是上斷頭台的命嗎?這一刻路易。查理無比痛恨讓自己穿越的命運之神。尼瑪被車撞死也就算了,還非得送自己回18世紀再被法國文盲砍一次腦袋,命運之神你跟我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革命1792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革命1792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拉法耶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