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1.第1171章 友人

1171.第1171章 友人

第1171章友人

建興四年,冬至。

長安。

未央宮東闕以外,丞相府。

冬至的時候,百官絕事不聽政,原本喧囂熱鬧的長安城頓時顯得有些冷清。各處官署門口值守的士卒還在,卻少了往日川流不息的辦事官吏。

唯獨丞相府是個例外。哪怕丞相諸葛亮並不常駐在長安,也是一樣。

這幾年來,丞相諸葛亮往返於雒陽、長安兩地處置公務。他在雒陽也有一座丞相府,作為處置政務的臨時中樞。這是先帝在遺詔中專門明確的。

當年曹魏瓦解的速度實在太快,一年之內,漢軍的旗幟雖然已經遍佈疆域,可曹魏的龐大政務體系猶在,依附於曹魏的無數官員猶在,因為曹魏的縱容而愈發盤根錯節的無數地方豪強大姓仍在。

由此一來,漢家的疆域雖然幾乎恢復到了極盛時,可實際上,朝廷政令在關東數州上百郡國始終難以通暢。朝廷派出的大批吏員用盡手段,也難以徹底控制住轄區內的士族豪強,反而因此生出許多事端。

去年初,朝廷開始推進度田,尤其着重清查河北、中原等地的田畝、戶口,搜檢隱匿人丁,限制地方大姓控制依附農民的數量。此舉不啻於挖掘各地強宗豪族的根基,度田政策施行之初,便引起了不少地方的躁動。

丞相立即召回負責度田的幾名相關官員,告誡他們治政當以仁德柔撫,豈能妄作威刑鎮壓?

這件事發生在雒陽的丞相府,很快又被傳到各地。於是無數人心中大喜,立即推波助瀾。原本還勉強維持局面的地方都發生了騷動,原本騷動的地方,進而激化成了叛亂。

一時間,各地群盜蜂起,有的打着擁曹的旗號攻略郡縣,有的自立名目聚嘯山林,也有的純為流寇,縱橫劫掠。亂事瞬間波及兗、豫、青、徐、冀、並六州。

孰料這場叛亂擴散的雖然快,漢家朝廷平亂的速度更快。就在當月,鎮守各地的漢軍大舉出動,只用了不到四十天,就如湯沃雪的剿平了叛亂。

而在叛亂被平定之後,大規模的清算毫不留情地到來。

尋常盜匪,大都罰為刑徒,遣往各地的鐵官、工場處以勞役;而主導叛亂的首領人物不僅皆遭斬首,連帶着與其有婚婭、親屬關係的地方豪族,大都被連根拔起,闔族遷徙到它郡,重新賦田受稟。

更有大批被認定為包庇、縱容判斷的地方官吏被免官禁錮在家。雖說這批人日後遲早會有復敘的機會,但兩三年裏,對基層政務的影響力必定被壓到最低了。

當然,所謂清算,乃是地方上無知之人的胡亂指稱。大漢治政以公平,從來沒有清算這種操作,只不過由丞相親自負責,對六州的官吏進行完整而細密的考課、誅賞、選舉、任用。

古語云,欲致魚者先通水,欲致鳥者先樹木,欲致良政而先整頓吏治,此乃自然之理也。

此後一年多的時間裏,各地的叛亂都徹底剿平,地方上的政務也漸漸梳理通暢。原本在雒陽承令辦事的許多丞相府僚屬、尚書台官員陸陸續續都折返長安。冬至的幾天,恰好被他們用來安頓。

官署免費供給的住處不一定讓人滿意,何況很多人還得額外安頓親眷、族人、賓客。那就至少得租賃個像樣的院落才行。

這事情不那麼容易辦,因為還有許多從成都陸續遷來長安的官員,也在這幾天忙着租賃宅院。有時候一處宅院被兩名官員同時看中了,難免就掀起價格戰,雖令人長嘆居大不易,倒也有趣。

早幾個月前,長安城裏的氣氛要嚴肅些,官員們未必有這個心思。皆因某些嗅覺敏銳的官員,因為關東事平,反而生出些別的擔心。

畢竟皇帝漸漸成年,他雖然性格寬厚,卻不是完全沒有主意。此前數年,丞相常駐雒陽全權負責關東政務,如今折返回長安……他與皇帝之間的關係,是否一如往常?宮中與府中的協調,會不會出問題?

好在冬至當日,朝廷舉辦賀冬儀式,皇帝與丞相談笑甚歡,絕無隔閡。

到了冬至的第二天,皇帝還親自去往丞相府拜訪,在丞相面前表演了劍術,又陪着丞相釣魚和下棋,直到晚間還流連忘返。

據說,侍中董允冷著臉勸了皇帝好幾回,反而是丞相出面求情。看來這位相父不僅是嚴父,也是慈父。

聽說了這情形后,所有人都喜笑顏開,完全放了心。有些聰明人原本稍稍減少了去往丞相府的頻率,這會兒連忙繼續湊過去奉承。

諸葛亮是閑不住的,在府中接待了皇帝以後,第二天便離開長安,啟程去北地郡的泥陽、富平一帶巡視軍屯。但留府長史蔣琬和全套的班子一個不缺地留駐長安,中樞政務仍在此中運作。

丞相權傾朝野,其屬吏也各掌職權,總有人會登門拜訪。何況許多人既要辦事,也想阿諛……就算見不到丞相,能在蔣公琰面前混個臉熟也是好的。

不過,相府有相府的規矩,公務上的流程更從來都一絲不苟。有正經公務的倒也罷了,那些只是尋個理由來拜謁的人,通常都等不到蔣琬的接見,很多時候會在相府冰冷的門房悻悻坐上一日,再無奈而走。這時候,如果哪位訪客竟能被府中官吏直接迎入,難免就讓人嫉恨。

「那是誰?」有人低聲問。

「是個結巴!話都說不清楚!」有人適才試圖搭話,卻沒什麼結果,格外不滿。

也有人聰明的,立即止住他們的胡言亂語:「都住嘴吧!那是東府來人,輔軍將軍鄧范!」

大部分人立即噤口不言。

近年來,先帝遺留的老臣陸續凋零。而章武年間得賜寶劍的六位重臣,如今已經只剩下丞相諸葛亮和驃騎大將軍雷遠、中都護趙雲三人。

建興初年,因為先帝病逝而引起的動蕩,較之於這兩年關東豪強的叛亂也不差了。但頃刻間,丞相控制住了中原、河北,而驃騎大將軍穩住了益州局勢。於是官吏們私底下盛傳,樞府與東府素有默契,早就定下了瓜分皇帝權柄的計劃。

當年驃騎將軍駐在江陵,位於成都之東而權柄極大,故而文武官員暗地裏都稱雷遠的驃騎大將軍府為「東府」,將之與成都的「樞府」並稱。

這幾年裏,雷遠長期忙於邊疆軍政,很少參與中樞事務,他的駐地幾經調整,也並不總在長安之東。不過,這個「東府」的名頭一直沿用了下來,甚至有些官方文書也隨手這麼落筆了。

東府既然來人,便是個尋常小卒,也比在座這些官員加起來還重要些,更別說來的是驃騎大將軍的得力部屬鄧范了。

當然,總會有人故作清高以邀名。門房裏當即有人昂首冷笑道:「東府?我怎麼不知大漢朝廷中有個東府?」

鄧范雖然口吃,聽力沒有問題。他起身往相府內走的時候,這句話恰好落在耳朵里。

他的腳步微微一頓,隨即若無其事地繼續前行,還與引路吏員攀談幾句:「蔣,蔣長史不在么?」

引路的官吏忙道:「長史今日有要事去了宮中,駙馬都尉聽聞將軍來訪,已經趕來相迎。」

「這如何敢當?」鄧范稍稍加快了腳步。

繞過前後兩進正堂,果然見到駙馬都尉諸葛喬滿面春風地出來。

兩人攜手而行,繞過百官朝會的殿堂,經一處圓洞門,直入相府後院,賓主登堂落座。

鄧范代表雷遠拜訪丞相府不止一次兩次了,諸葛喬接待過好幾回,兩人彼此有些交情。此時既然蔣琬不在場,兩人便不談正事,先敘私誼。

鄧范端詳著諸葛喬的面容,覺得氣色尚好,只是雙頰微微有些凹陷。他問道:「年初時我聽,聽說,伯松你在漢中轉運糧秣,過於勞累以致重病。現在看來,似,似乎是痊癒了?」

「尚有些虛弱,不過已無大礙,無非吃些好的,補益元氣。」諸葛喬微笑道:「這得多謝你鄧大將軍在朔方、上郡一帶戰勝攻取。否則戰事遷延,益州的供給一天都不能停,我在那片窮山深谷里還不知要輾轉多久,還不知要吃多大的苦頭!」

鄧范連連搖頭:「哪裏來的鄧,鄧大將軍……」

正說到這裏,堂外有個小童邁著短腿跑了過來,一迭連聲地向著諸葛喬道:「兄長,魚塘又結冰啦!我要抓魚,你快幫我砸冰!」

小童身後原跟着幾名僕婦,卻不防他跑得這麼快。這時候連忙上來,向諸葛喬告罪。

諸葛喬連道:「無妨,無妨。」

他挽著小童,柔聲道:「此時兄長有客人,勞煩阿瞻稍等片刻,可好?」

小童想了想,一本正經地施禮答道:「兄長公事要緊,我可以等的。」

鄧范不禁笑了起來。

「這,這便是丞相的么兒么?實在可愛。」

「正是諸葛瞻。」諸葛喬將小童轉過來,面對着鄧范:「這位乃是為兄的友人,輔軍將軍鄧士則。阿瞻,你且見過。」

諸葛瞻兩個眼珠骨碌碌轉着,看看鄧范,行了一禮。

鄧范看他像個小大人一般,於是端正地回禮。剛直起腰,諸葛瞻箭步跳到他跟前,吐氣開聲,揮拳打在他的膝蓋上。

「我見過好幾個將軍啦!昨天我還見了費將軍,這就是他教我的!你看這一手怎麼樣?」

諸葛喬大笑着將諸葛瞻拉了回來:「阿瞻不要失禮!」

鄧范也笑。過了會兒才問:「費將軍是哪位?

「是費文偉。」諸葛喬抱着諸葛瞻,苦笑道:「阿瞻的性子有點活潑。昨日帶他見了費文偉,以示武人也須有雍容修養。」

費文偉便是費禕了。此君一向是文職,素稱雅性謙素,但去年因為關東叛亂的關係,專門被諸葛亮調任中護軍偏將軍、丞相府參軍,協助平叛過程中許多精細操作。諸葛喬讓諸葛瞻見識這麼一位「武人」,實在頗費心思。

於是鄧范正色對諸葛瞻道:「費將軍乃是名,名將。他教你的手段,自,自然十分厲害。」

諸葛喬實在聽不下去,將諸葛瞻交給僕婦們,讓她們先把孩兒帶出去玩耍。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漢鼎余煙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漢鼎余煙
上一章下一章

1171.第1171章 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