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還有什麼資格叫我憂傷

這世界還有什麼資格叫我憂傷

以下為截取的《耶穌受難記》的分析感受節選,取自豆瓣評論,不是我寫的,尊重原作者,該片屬於R級的,暴力血腥,如果心理承受能力不夠的話,建議選擇性觀看該片。

當時我想,這片兒一般,血腥得過分,簡直像個噱頭,連個聯想餘地都沒了,不高級,荷里活場面啊,看了就算了吧。

退碟時眼淚卻流了下來。

那一刻我算是真正明白了,為什麼祂叫我們不要憂傷——不僅是不要,也是不該,不能。

有什麼傷痛大得過那第一個背十字架的人呢?難道那只是皮肉之痛嗎?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對門徒說,你們就不能警醒片刻嗎?是怎樣的憂傷和孤單啊

。祂知道他們要睡去,逃跑,背叛,祂知道因為深深了解他們的軟弱。

客西馬尼園之夜是前所未有的黑夜,耶穌一旦軟弱屈服,世界即會隨之沉淪。

Gibson拍撒旦在耶穌周圍遊走,我能體會他想拍出暗夜的苦心。

耶穌以人的肉身來經受這一切,是人痛苦的極限,憂傷的極限,孤單的極限,恐懼的極限。

而祂是個無辜者。好比一顆晶瑩剔透的水珠,其上有整個世界的血和土傾瀉下來。

以前我不能切身體會,主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的恩典有多麼大。我知道祂是毫無罪愆,我知道所謂擔罪是所有人類的罪,正如路德說,祂就是那小偷,盜賊,殺人的,姦淫的,但我不能感受這罪有多麼浩大。

當祂被掛在十字架上緩緩豎起,那一刻驚心動魄。在一顆並不比任何人更大更強壯的心臟里,匯聚了最深、最黑、最苦、最可怖的東西。殺人者和被殺者的血和靈魂在那裏;搶奪者和被搶奪者的失喪之痛在那裏;死了兒子的母親的淚在那裏;因愛而碎的心在那裏;被撕裂的處女的子宮在那裏;甚至,一個不懷好意的眼神、一句惡言、一個腳印、一道最小的傷痕——都在那裏。我也在那裏。最後耶穌的心房破裂,是被自己的血衝破的嗎——你知道是被什麼衝破的嗎?

主啊,請原諒我以前根本無法想像。

起初我掩眼不看祂被鞭打的段落,不僅因為太血腥,還因為覺得沒有必要。血腥不就是為了刺激人的感觀嗎?寫實能真正表達出主的痛楚嗎?

可一鞭一鞭下去,一鞭,是一鞭。一步一步朝受難的山上走去,一步,是一步。十字架很沉,真的很沉,沉到我的背靠在牆上,都不能直起來。

馬太福音寫耶穌誕生,說祂是頭生的兒子。什麼叫頭生的兒子?那就是,祂親身經過了每一道鞭打,祂親身經受了每一塊肌肉的破裂,祂親身背起那架子,從山底走到了山頂,被掛,被鐵釘穿透手掌和腳掌,被虐待、恥笑、背叛、傷害、殺死。

每一個鞭打他的人都是祂的孩子,每一個朝祂吐唾沫的人都是祂親手造的,每一個離棄祂的人都是祂的摯愛。

而他為他們禱告說:

父啊求你赦免,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

最後祂心臟迸裂死在十字架上,三日後復活,從陰間深處勝了撒旦和死亡的權柄,帶着永生的靈魂回到父的身邊。

——而祂是所有被生者中,頭生的兒子,祂勝了,也就再沒有什麼東西能叫其他的孩子被虐待、恥笑、背叛、傷害,

沒有什麼能成為撒旦的謊言說——「你不能擔當」;

沒有什麼能叫人中途跌倒;沒有什麼能叫人被陰間吞噬與永生隔絕。祂是頭生的兒子,我是其後的,主啊,我跟隨禰。

《耶穌受難記》描述的正是一名決心追隨主路的信徒,他個人的受難記。他那樣實在地描畫鞭打,因為這些鞭子也曾落在他身上;他毫不避諱地拍一場又一場皮開肉綻體無完膚的畫面,因為他的心也曾像這樣被撕裂;他從底下遠遠地拍各各他,每一步都艱難,因為那正是每一個信徒的信仰之路。那麼十字架是什麼?

佈道者常說:追隨主的,各人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

然而何為十字架,許多信徒並不真正明白。

有人以為是要摒棄一切擁有的,有人以為是要在生活中苦行,有人以為是要在患難中不棄善道——這都不是根本。

十字架上掛着的,是我們自己,我的「自我」。耶穌說:「若可以,叫這杯離開我。」

一旁的撒旦簡直要眼前一亮。而從「只要照父的旨意,不要照我的旨意」起,祂就將自己完全地交給了上帝【作者註:原本的我,真我,清凈自在光明的本我】。

每一道鞭子都是在抽打自我,體無完膚指的是——主要拆毀我們自築的城牆,從新造一個完美的殿。

因為真正的信仰之路是——那充滿了惡毒、嫉妒、紛爭、淫蕩、謊言、死亡和黑暗的「自我」,被一塊一塊地拆開,被掛、被釘、血流盡而死,我們得以從陰間脫離,帶着永生的靈魂回到父的身邊。

這條路是漫長的,艱難的,充滿了血和淚。人心的黑暗比一切的暗更大,人心的痛比一切的痛更大,人靈魂的活和死,比一切**的活和死更沉重。

影片的結尾非常簡潔,沒有一句廢話。基督脫去纏在舊體上的裹屍布,完好潔凈一如初生。有光像溫柔的吻落在祂身上,又像無邊的水。祂安靜、沉着、有力,就站了起來。過往的一切磨難毫無痕迹,就像未曾發生,因為祂是全新的了。祂從墳墓里走出去。

我的長兄,祂痛過最痛的,走過最艱難的,勝了最可怖的,從此往後祂與我同在了。祂背十字架時,與祂同背的是一個戰兢、無力、不知情並且隨時要逃跑的人;然而我背上的十字架祂親自托在手裏。那落在墳墓里的吻和光也同樣落在我身上。

從此往後,這世界還有什麼資格叫我憂傷?

作者最後插說一句:寫此文或者插入這段豆瓣的評價,並非為了宣揚某種宗教,不是說跑到教堂跪着或者跑去山裏剃度人就解脫了,看文的朋友們千萬別陷入誤區,覺得這樣就是解脫。

這叫做自欺欺人,逃避度日,還覺得自己解脫了,其實就是變相的麻木。

讓自己的心靈更加堅強,更加柔軟,更加光明,從平時一點一滴的小事落實下去,不再總是從自我的角度考慮,不要被**左右,用真正的愛與慈悲對待周圍的人,最終得到心靈的凈化。

這是一部極具紀實性與表現力的影片。同樣因為信仰、文化等的緣故,同時要求中國觀眾具有相當的聖經知識背景以及文化、藝術鑒賞能力。具體故事情節由《馬太福音》26章36節開始,耶穌預知了自己將死、在花園Gethsemane向天父禱告起,依照《馬太福音》26、27章、《路加福音》22、23章和《約翰福音》18、19章的記載,止於耶穌死後三天的復活。片中對話文字基本依照NewKingJames版本的英文記錄。相信熟悉耶穌事迹的教友、朋友對影片描述的整個故事不會陌生。

簡單收錄如下:

1)開始預言【以賽亞書53章5節】。

2)耶穌預知自己將被捕、受鞭刑和被釘十字架,他在花園向天父禱告--這些都是依照天父的意願。片中還安排了撒旦不斷誘惑耶穌、放棄拯救世人使命的劇情,但耶穌抵制住魔鬼的欺騙;隨後被捕。【馬太26章】【約翰17章】。

3)猶大以30個銀幣【奴隸的價錢】把耶穌出賣給祭司;其實,猶大倒是把自己出賣了。

4)猶大發現自己的罪而上吊自殺,沒有人敢替他收屍【馬太27章3節】。

5)第1次受審:Annas是前任大祭司,是當時大祭司Caiphas的岳父,撒度該人,【但是,依照傳統,大祭司是終身職位】【約翰18章12-23節】

6)第2次受審:臨時招集的祭司會議(Sanhedrin),因為在Caiphas的家中,所以是非法的法庭,尋找偽證,提出對耶穌的指控;他是當時大祭司,撒度該人;【馬太26章57-68節】。

7)第3次受審:早晨招集的祭司會議,在聖殿內;最後將耶穌送交總督、要求判處死罪【路加22章66-71節】。

8)被捕夜裏人召集會議的時候,有祭司要求對耶穌公正的審判、但被驅逐出會場;猜測他是耶穌榮入耶路撒冷城后,在夜裏拜訪耶穌、耶穌與之談論洗禮與重生的Nicodemus【約翰3章1-21節】。

9)第4次受審:彼拉多總督Pilate第一次審判:指控、調查、辯護、判決:拒絕為耶穌定罪,將耶穌交給希律王HerodAntipas【約翰18章28-38節】【路加23章1-5節】。

10)第5次受審:這個希律王HerodAntipas是耶穌出生時大希律王的三個兒子之一,統治北方加利利地區。【路加23章6-12節】

11)第6次受審:彼拉多總督Pilate第二次審判:試圖解救耶穌,便利用他每年可以赦免、釋放一個囚徒的傳統,將惡名的Barnabas提出來當眾人面與耶穌相比,要眾人決定釋放其中之一;總督預計猶太人會抱着『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心裏【這個成語用在這裏不是很恰當】、他可以順勢釋放耶穌;沒有想到祭司會鼓動猶太人、要求釋放Barnabas。耶穌也是代了Barnabas的死罪【馬太27章15-31節】。

12)最後的晚餐【馬太26章26節】。

13)有女子行淫被捉【依照摩西法典民事部分雙方都將被石頭砸死】、被帶到耶穌面前;其時耶穌正在地上寫字,他指出誰人無罪便可向她投第一塊石頭;眾人只能丟下手中石頭而去【約翰8章1-11節】。

14)耶穌被判釘十字架,在他背負十字架、上骷髏地的途中,羅馬士兵喝令一猶太人為其背負十字架。這是羅馬士兵在整個羅馬帝國的特權【路加23章26節;名字是Simon】。

15)愛仇敵「當愛你們的仇敵,為迫害你們的祈禱」【馬太5章44-48節】。

16)被釘十字架的囚犯,都是因身體重量壓迫肺部、從而逐漸窒息而死;並非死於失血或其他原因。很多囚徒可以在十字架上存活數日。

17)但耶穌在十字架上只活了幾個小時,在他實現了所有關於他自己的預言、在他完成了來這個世界的使命【尤其在舊約里所預言的『上帝應許給世人的救主』】,是他自己把生命放棄、而把靈魂交託給了天父。

18)羅馬士兵用鐵鎚打碎其他兩個囚犯的膝蓋、使其不能抬高身體呼吸、從而窒息。

19)羅馬士兵要驗證耶穌確實已死、但耶穌的骨頭不能被打碎【有相關預言】,便用槍刺穿其肋,有血和水噴出【血與水已經分開】,表示他已經死了。如果人還活着上口處只有血噴出。

20)耶穌死後、一場地震襲擊耶路撒冷,猶太人聖殿裏一道黑布由上而下被撕開。【馬太27章51節】

黑布掩蓋的位置就是聖殿中稱為『聖潔中的聖潔-至聖所』、是猶太人認為上帝所在的地方,每年只有大祭司才能進去一次、獻上犧牲。這塊黑布可以認為是上帝親自撕開的;蒙住黑布是因為上帝的出現都是以極其明亮的光的形式,比如摩西因為見上帝而面目發亮數日,為保護世人而設。

這塊黑布的撕裂,象徵上帝不單單向猶太人祭司、更向所有世人彰顯他的仁愛和救贖;所有人都可以憑着對耶穌的信義而走近上帝。而對祭司最大的打擊就是:他們敬拜的上帝並不在黑布後面!

21)結尾耶穌復活:耶穌的死並不是三個整天:周五下午被釘十字架和埋葬、周六、周日復活;

、由於耶穌是猶太歷史上偉大的大衛王的後裔等原因,飽受壓迫之苦的猶太人【其時耶路撒冷被羅馬帝國所統治】認為耶穌將能恢復大衛王的榮耀、視其為自己新一代的君主。基於這個緣故,當耶穌騎驢帶着榮耀、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耶路撒冷時,猶太人依傳統以海棗葉(datepalm,不是棕櫚)為其鋪路。耶穌一次次解釋地非常清楚:他將建立並統治的國不在這個世界上。

影片內出現的撒旦,稍總結其特徵有如下:

,而不是實體;

、相貌,都不能判定他/她的性別;

,而是滑行;

,將毒蛇踩在腳底;

這是神的救贖計劃【這一情節可以追溯到《創世紀》第三章15節,救贖就是從那時候起】;

,很清楚他/她試探的對象是誰:人子;耶穌同樣清楚,他正受到來自誰的試探;

、引誘耶穌和世人的主要手法就是欺騙,讓對方對神和神的意願產生懷疑、逐步動搖其信心:

首先,他/她欺騙耶穌一個人[指耶穌]不能承擔救贖人類這樣一個巨大的責任和重擔;

接着,他/她欺騙耶穌,人類不值得他獻出寶貴的鮮血與生命、從而獲得來自他本人的救贖;

耶穌在其整個生命中無時無刻不受到這樣最大的誘惑:逃避他命中的十字架。

但隨着耶穌戰勝魔鬼的誘惑,最終他勝利了。

看完<耶穌受難記>,會記得結尾部分那顆自天上墜落的眼淚;Amen。

作者附註:很多人把宗教當作迷信,我不能說它對還是錯,因為萬事都有它的根據。

宗教不是迷信,它是在告訴人們方法,做人的方法,該如何做人,而一般宗教的建立,都是因為曾經有個極其偉大的人,他所說,所做,所行,驗證了他的道理是真實不虛的,所以才會被人們認可。

然而人人眼中的世界不同,當人們自己沒有辦法做到,後來就找出來一種寄託與外界,寄託於神像,寄託於他人的救贖的方式。

自己不改進自己,不凈化自己,執著的從神,從佛,從菩薩,從主,從外界得到奇迹,失敗了以後開始抱怨,憎恨,詛咒,這就是迷信,不知道都信了些什麼,教導你為善,教導你不要老考慮自己,你做到了嗎?自己都做不到,還覺得了不起,到頭來詛咒別人,不覺得自己很無知嗎?

或者有的還想,他們做到了因為他們是神,那你怎麼不想想,神以前也是人。

這個世界上肯定有着愛你的人,想要幫助你,以你的苦為苦,悲為悲的人,好比佛,菩薩,耶穌,他們願意代你受苦,他們也願意指引你出來,告訴你正確的路。

但是最終行動的你是你自己,這一點不是其它人所能夠代替的,最終走出來的是自己,散發光明的人也是自己,太陽可以照耀你,讓你感受溫暖,但太陽落了該怎麼辦,沒有柴火該怎麼辦,那就讓自己的心靈散發溫暖和光明。

道理多簡單啊,每個人都散發溫暖光明,這個世界該多美好。

然而人人總是喜歡退卻,總是指望被人,總是抱怨別人,總是想要自己多得到一些,最終誰都不做,究竟有誰還能感受溫暖與光明呢?

最後說點個人觀點,無意間看到阿門的英語,沒想到是amen.

Amen,一個真正的人,很貼切的一個詞語啊。

踏踏實實的把人做好!做一個真正的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絆&amp;#183;知念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絆&amp;#183;知念
上一章下一章

這世界還有什麼資格叫我憂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