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軍紀!

第三章 軍紀!

王歷一邊考慮著,一邊來到了百人精銳前。

給大方做親衛,其實願意應徵的人是很多的,遠不止這百人。因此這些被推舉出來的士卒,有的就顯得很驕傲,認為自己是個勇士;也有的不以為意,甚至有個別的見王歷年少,微微流露出輕視的神色。

王歷神色如常,望着集中起來的百人精銳,心情有些激動。他清楚,自己的武藝不錯,也有計謀,但弱點是以前沒在軍中歷練過,如今直管百人,已經算是極限了。而且自己作為領,關鍵的是將將,而不是將兵。

至於眼前的百人中,有些武藝未必強過那五千人隊,王歷並不在意。只要他們自認為是精銳就行了。

將百人分成四隊,每隊二十多個,排隊站好。王歷站在隊伍前面正中,大聲道,「先我要恭喜你們。因為你們是從八千人里選出來的,每個人都算得上百里挑一!」

士卒們的臉上都浮現出了笑容。不管是誰,被大方誇作勇士都會心情愉快的。

王歷的臉上也佈滿笑容,「我要告訴你們兩件事。一,是你們今後的伙食會比正兵要好;二,是你們的訓練會大增,我對你們的要求也更高。而且進了這裏,就不允許退出。你們中不能完成訓練要求的,會受到嚴厲的懲罰。現在,軍職為隊率的出列!」

這一百零六人,職位最高的就是隊率,不過出乎王歷的意料,他的話音剛落,隊伍中就走出了八個人,王歷一驚,這八人居然全是隊率?那些軍司馬們居然推舉了這麼多隊率進來!

這倒給王歷出了難題了。八個隊率,按編製就應該是四百人了,現在只是四分之一出頭。

「好吧。」王歷只好改變主意。這麼多的隊率,就必須設置屯長了,否則自己哪有那麼多時間管理?「既然隊率有八個人,那我們選個屯長,不知誰有信心做好這個屯長?可以站出來自我推薦!只要讓我和大家都認可,就可以立即成為屯長。」王歷鼓勵道。

這種陞官的方式很少見,人群面面相視。不一會,隊率中站出一個漢子來,看起來是鼓起了勇氣,臉色漲紅,「我!」他有些緊張,局促地喊道,「我願意!」

王歷點點頭,溫和地笑道,「以後說話之前,先舉手。說說你的名字,還有你做屯長的理由。」

王歷的笑容,讓這漢子放鬆了些,說道,「我叫杜勤,我作戰勇敢,還有,我有武藝,一般十來個人都不是我對手。」

王歷向隊伍中看去,從眾人的眼神來看,這叫杜勤的漢子沒說謊,而且這人看起來也憨厚,王歷有些滿意,大聲道,「杜勤做得很好,我看,他是個真正的勇士!我現在就宣佈,杜勤是親衛屯長了。」說着,王歷帶頭鼓掌,眾人一愣,也跟着鼓掌,氣氛有些熱烈起來。

等掌聲稍停,王歷又道,「不過我們現在隊率還較多,我準備再設一個屯長,還有誰願意的,這是最後一個名額。」王歷的話還沒說完,在後面的隊伍中有一人舉手喊道,「不知我可以嗎?」

王歷見這人站在隊伍後方,知道這不是隊率,不過這不重要。王歷問道,「你叫什麼名字?也說說理由?」

這人表情嚴肅,但並不緊張,說道,「我叫衛平,現在只是什長。我的武藝不如杜勤屯長,但我也作戰勇敢,而且我識文斷字,學過兵書,會排兵佈陣。」

這人應該是個寒門學子,王歷暗自判斷。卻也不能僅憑着這麼一句話就任命。王歷說道,「那我考考你,現在我們與盧植軍對峙,你說我軍勝在何處?盧植軍又勝在何處?」

衛平想了一下,很清晰地說道,「我軍勝在人多,但缺乏操練,而且武器鎧甲不足,有些人還用着農具和菜刀,戰鬥力不如官軍,不過目前我軍在城中,處於不敗之地;盧植軍都是精兵,各種物質不缺,而且供給不斷,戰鬥力很強,屬於勁敵。他們目前孤懸城外,我軍當以奇謀破之,否則久必有變。」

王歷仔細看了一眼這衛平。難得這人肯認真思考,而且屬於知識分子,在黃巾之中也屬少見,論才幹,起碼屯長是肯定勝任的。

看着剩下的七個隊率,王歷暗自搖頭,這個機會,他們就算錯過了,其實這時,只要他們肯站出來,王歷是一定會認真觀察,得個屯長的職位,難度真不大。但錯過這個機會,以後就難了。

屯長職位定了,衛平之前只是什長,提拔隊率尚可,沒有功勞就直接到屯長,那不符合軍中規矩。王歷說道,「好,那便以杜勤為屯長,以衛平為副屯長,七個隊率職位照舊。不過目前人數少,每個隊率只能分十五人,什長一職就暫時取消。每個隊率管理三個伍長,每個伍長管理四個人。」

這百多人,原本連隊率都有八個,伍長和什長的比例就更高。不過現在幾乎所有的伍長都要降為士卒了,由什長降下來擔任伍長。

人數少,很快這親衛隊的架構便搭好了,王歷便下令開會。全軍所有軍侯以上的軍職,還有親衛隊的正副屯長,都要參加。

這是王歷自大刀闊斧改革軍制之後,又要將自己的思想向軍侯一級傳達的舉措。

中軍大帳。

王歷大馬金刀地坐於上。孔東、宣慶、趙九分列下面兩側。再往下,則是軍司馬、軍侯,以及親衛正副屯長了。共有二十六位,這就是王歷軍中的全部高層管理者了。

軍司馬與軍侯,對自己的了解都不多。他們看着自己的目光,帶着陌生、觀察、不信任等情緒,還隱藏着些許疑慮。軍制剛剛大變,眾人心中都有疑問,只是新官上任,一時沒人說話,場面有些冷清。王歷一笑,說道,「我受父親臨終重託,接任這大方之位,歷年少,且才疏學淺,深恐有負重託,不敢懈怠,惟望諸位共助我一臂之力。」王歷說完,起身做禮。

眾人忙起身,在三位渠帥的帶領下還禮,口稱「大方客氣了。」這一番動作,氣氛寬鬆不少。

眾人坐下,王歷說道,「雖然正兵新立,但他們早就是我黃巾戰士,非是新人。此次調整出三千輔兵,乃是為了提升正兵的戰鬥力,正兵是我們戰鬥的主力,諸位千萬不可懈怠。宣渠帥、孔渠帥,要嚴加操練,這裏不是太平地,我估計戰鬥不會太遠的。」

孔東起身說道,「大方,如今軍隊少了,戰力反而增強。沒了那些老弱的牽制,也能夠加大訓練幅度。而且,我軍的武器缺口小了,現在全方只差四五百的兵器。」

王歷說道,「兵器問題,我來想辦法。下次戰鬥時,沒有兵器的先不要參戰。」

宣慶說道,「今日一場新敗,士氣有些低迷,好在我們在城中,官兵卻在城外,只要我們不去進攻,短時間還是不會有危險的。」

王歷點頭同意,「諸位,現在沒有戰事,正是我們大練兵的好時機。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啊。諸位務要將此話傳給諸戰士,令其認真訓練,不得懈怠。在此,我也想問問諸位,你們說一隻軍隊要有戰鬥力,能打勝仗,最關鍵的是什麼?」

宣慶立即道,「是勇敢。」

孔東不同意,說道,「最重要的是協作,能夠多人配合。」

趙九道,「是地利。先搶佔地利,或者用計謀。」

其他的軍司馬和軍侯也議論紛紛,意見各有不同,有的說是肯拚命,有血性;有的說是要賞罰分明;也有的說是忠誠最重要;有的說是要有猛將沖在前。

聽諸人的議論,沒有一個提到軍紀。王歷暗覺可嘆又可笑,漢朝時還沒有明確提出軍紀這個詞,但孫子等諸多兵法中早已涉及。如:夫戰,勇氣也;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陣,等等。字裏行間,滲透的意思就是軍紀。

孫子三令五申,又陣斬吳王闔閭的兩個愛姬,這時便說軍隊可堪一用了。軍隊前後差別的,僅僅只是森嚴的軍紀罷了。

「諸位說得都很對。」王歷總結道,「勇敢、協作、計謀、賞罰分明、將士用命等,這些都很重要。不過,我認為最關鍵的,要數軍紀第一。」

王歷必須強調這一點。農民起義軍,最差的就是軍紀,勝時一擁而上,敗時一敗塗地,閑時劫掠成性,散時與匪無異。名聲越來越差,不要說豪門士子,就連百姓都畏如蛇蠍,避之惟恐不及,如何能夠成事?難怪只能成為王者先驅。

要想靠黃巾成事,王歷就必須扭轉這種現狀,打造出一隻如同正規軍般,紀律嚴明的部隊。

「無規矩,不成方圓。有功者賞,有過者罰,這是軍中規矩。而軍人,當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這一點,怎麼強調都不過分。」王歷一字字說道,又拿出一頁紙,「這是我方才與三位渠帥共同制定的一份軍規,共四禁八斬十二殺。四禁者適用於將領;八斬通用;十二殺則適用於士卒。」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狼視鷹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狼視鷹顧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軍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