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回家

第二章 回家

順著奉天至北京的官道往西走是錦州府,錦州府再向南是一座靠海的小城,此城是通聯關內外的咽喉要道。沙俄和日本皆對東北虎視眈眈之際,朝廷對這裡也逐漸重視起來,三年前剛剛被設成縣制,取名『綏中』,是永遠安寧的中后所之意。綏中成了「關外第一縣」。

綏中北靠燕山、南臨為渤海海岸,自古便盛產蟹貝魚蝦,特別是『渤海對蝦』和『梭子蟹』更是朝廷御膳之物。在北京居住的王公貴族、八旗子弟對此類海鮮也是趨之若鶩,北京不靠海,海產品不容易運進來,除了朝廷快馬運進宮廷的,其他普通運輸即使運到北京也多半不新鮮了。北京市面上的少量海鮮產品被這些有錢人炒得價格昂貴,尋常百姓則是望『鮮』興嘆。

綏中販運海鮮的大戶當屬王家。王家是外來戶,到此定居不過三代。剛到此地時,王家主人只是購了條漁船隨當地漁民出海捕撈海鮮,所獲並不豐厚。第二代時,王家男主人王懿雖然身子骨弱,不宜出海捕撈,卻心思靈敏,頗有生意人的精明頭腦。

綏中沿海的海鮮品四季不斷,但五月和十月是即將產卵或越冬的蝦蟹最肥美最易捕獲的時節,王懿在這兩個月份平價收購本地海鮮產品,裝在數個盛滿海水的大木桶中用冬天窖藏的冰圍在四周,然後用幾輛馬車快運到北京。雖然路途遙遠,要走上數天,運到北京魚蝦會死掉大半,但即使這鮮活的一小半就能賣出收購價幾倍的銀錢,死的魚蝦再稍稍便宜些也能很快出手。一年之中這幾趟販運便能賺得缽滿盆盈。王家經過幾年的經營,生意越做越大,家業也漸漸豐滿起來。不僅蓋了一處大院子,而且還購置了百十畝良田,成了綏中為數不多的有錢人。

到達綏中城內已近午時,鄭師傅和王梓竣牽著馬,對街道旁的熟人微笑著打招呼。雖然人們對王家這個不苟言笑的老師頗多微詞,但對聰明乖巧的小梓竣還是蠻喜歡的。

「竣兒!」王家運輸隊里葉老二的媳婦叫著王梓竣的乳名,「出去兩年,長得越發壯實了!成了大小夥子!」

「二嬸好!二嬸沒見老,也是越來越漂亮了!」王梓竣喜歡這個小時候經常給他上樹摘果子吃的二嬸。

「竣兒,你娘今天還念叨你呢,你回來她就放心了!」葉二嬸被王梓竣說得有些飄飄然,但見四周的街坊都看著她發笑,慌忙轉移話題,又順手抓了一把山果塞到王梓竣手中。

「謝謝二嬸!」王梓竣笑著答禮。

已是五月初,正是蟹肥蝦鮮的季節,近海的人們都在海邊忙碌著,一年的家用全在五、十兩個月。王懿帶人去海邊收購海鮮,外觀樸素雅緻的王家大院顯得十分靜謐。

兩人來到王家大院門前,早有靈通的人告訴了王梓竣的繼母-王李氏,王李氏站在院子門前正等著他們。梓竣的生母生下梓竣不久便過世了,父親王懿是王家的單傳,為了興旺家族、為朱家保留足夠的復國力量就續弦娶了年輕美貌的李氏為妻,大概因王懿體質欠佳的緣故,李氏始終沒有懷上孩子。李氏便對梓竣視同己出,愛護備至。

李氏見師徒兩人的身影出現在視線里,忙趨步上前,先是恭恭敬敬地對鄭師傅施禮,在鄭師傅還禮后才將風塵僕僕的王梓竣抱入懷中。

「兒啊!」李氏抱著梓竣眼淚大顆大顆的滴落「想死娘了!」

「娘,別哭,竣兒這不是回來了嗎!」王梓竣鼻子一酸,帶著哭腔說道。

鄭師傅以臣下之禮,俯身輕聲勸慰道:「夫人保重身體,竣兒完成祖訓平安歸來,應是歡喜才對!」

李氏擦了擦淚,說:「鄭師傅說得對,我剛才是歡喜的!本書轉載ㄧбk文學網wαр.①⑥κ.сΝ」

王梓竣聽說父親王懿去海邊收貨,稍顯失落。李氏拉著他的手回到王家大院,直說竣兒長得高了,身體壯實了。李氏歡喜地催著后廚做梓竣愛吃的飯菜,又吩咐傭人燒洗澡水。一番洗涮后,王梓竣和鄭師傅來到後院一所看似儲藏室的小房子里,這裡供著潞王朱常淓的牌位,朱家潞王一脈被清廷追殺時,在逃亡途中立下規矩,若無要緊事情,每日當參拜一次潞王靈位,以示沒有忘記國恨家仇。

在海邊指揮夥計過秤裝貨的王懿聽人說梓竣回來了,父子分別兩年,骨肉之情催發的想念本就強烈,得到消息便急忙從海邊趕回家中。

王懿身著藍棉袍、緞子馬甲、頭戴熊皮帽、撐著一把象徵身份的洋布傘,一副商人打扮,但眉宇間卻閃隱著令人敬畏的威嚴,這種說不出的氣勢也讓他做生意時更多地得到別人信任。他急匆匆地趕到家,見過鄭師傅,噓寒問暖一番,見鄭師傅面露疲態,便讓鄭師傅先回房休息,畢竟是六十多歲的人了,為朱家的復國夢操心費力、任勞任怨,王懿心中一直敬他為父輩。

雖說心中對愛子疼愛有加,但為了使孩子能夠服從家族的意志,王懿的管教向來嚴厲,與梓竣從不嬉笑玩鬧。

此刻王懿表情嚴肅,端坐在正堂上,將傭人退下后,向坐在下首的王梓竣問道:「出行前我曾對你說過『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你此次外出遠行,可長了什麼見識?」

王梓竣心知父親絕不是問他遊覽了什麼名勝風景,起身站在父親面前,規規矩矩地回答:「兒此次遠遊,得悉廣州附近革命黨猖獗,黨首孫文宣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成為清廷禍患,此人在廣東影響頗大,百姓支持者甚眾。」

「清廷在全國推行新政、編練新軍,各地都有軍事講堂,大些的地方聘洋人授課,教習洋槍洋炮和西洋戰法……江南的新軍及新派人物、留洋回來的學生大部已不再留辮子……兒與鄭師傅由煙台登船自海路出關到達大連,恰逢日俄在東北交戰,戰區民聲鼎沸,怨聲載道,國人俱是咒罵大清國的荒唐無能。以兒之見,滿清經過數次民眾激變和列強的欺凌,國運日衰,氣數將盡,亡國已在須臾之間。」

王懿露出少有的笑容,讚許地點點頭「嗯,不錯,接著說!」

……

父子二人直聊到傍晚掌燈時分,急得李氏幾次欲推門而入但終是不敢,做好的飯菜翻熱了幾次,只好賞予下人。李氏不知兩人還要說到什麼時候,情急之下請出了鄭師傅,這才結束了問詢,一家人吃上一頓團圓飯。

餐桌上是豐盛的時令海鮮,王梓竣從小喜歡吃蒸螃蟹,李氏特意到王懿收到的海貨里挑選了一些最肥最大的母蟹。母蟹的蟹黃最宜蒸食,蟹黃滿滿登登的會將蟹殼頂開。蒸好后掰下蟹足將蟹黃挑到碗里,不能用筷子,與螃蟹接觸的除了手什麼都不可以,怕出了雜味。喜歡鮮味的直接吃,喜歡味重的可以放些薑末和醋,味道很是鮮靚。蒸海蟹時,剛上灶不能用快火,只用文火慢慢蒸。如用快火,螃蟹受熱拚命掙扎,蟹足會掉下來,光禿禿的螃蟹端上餐桌影響食慾。

李氏今日親自下廚為梓竣做了一道聽到菜名都會流口水的「芙蓉蟹丸」。這道菜梓竣從小到大就是吃不夠,而且認定只有李氏做的才地道、才對味。「芙蓉蟹丸」是挑選稍小些的母蟹殼,那種帶著滿滿蟹黃的蟹殼,在每隻蟹殼裡放上一個肉丸子,丸子是用豬肉和雞蛋清打出來的,只能放少許鹽,其他作料一概不加,這樣蒸出來的丸子味道不僅有肉的口感更有蟹黃的鮮味。王梓竣忽視了桌上其他美味佳肴,一口氣吃了五個蟹丸才稍稍放慢了吃速。

李氏不停地給梓竣剝蟹殼,將裡面的蟹黃放到梓竣的碗里,疼惜地勸梓竣多吃些。王懿和鄭師傅兩人推杯換盞聊著一路的見聞趣事,一家人其樂融融。

清國越是多事,王懿心中越是歡喜,對鄭師傅說:「竣兒說如今關內已是紛紛攘攘,清國妖后的龍椅怕是坐不住了,朱家做何打算請鄭師傅指點。」

鄭師傅放下酒杯,輕攏了一下銀白的鬍鬚,清咳一聲,緩緩說道:「清國早非『十全武功』的帝國,妖后將清帝囚禁,自攬朝政,此是內亂;外則漢臣的權勢逐漸增大,已能左右朝綱。加之洋人的欺壓,清廷割地賠款,更是變本加厲地掠奪民間財富,國人早已怨氣衝天……」

說到這兒鄭師傅忽然劇烈地咳嗽起來,王懿和王梓竣連忙起身幫鄭師傅揉胸捶背,鄭師傅畢竟年紀大了,又陪著梓竣遊歷兩年多,一路上風餐露宿、起伏顛簸,還要照顧梓竣的衣食住行,已是操勞過度。

鄭師傅呷了一口酒,強自壓了下去,接著說:「老夫也認為……咳、咳……清國傾覆在即,只是……只是清廷結怨甚多,多股勢力都虎視眈眈,不知會毀於誰手,是朝中漢官還是草民英雄尚不明晰……唉,如果沒有新君定鼎中原,天下將四分五裂,紛爭必起……可惜我們大明後裔竟頹弱至此,沒有能力與群雄逐鹿中原……」

鄭師傅暗暗自責,越說越低沉。王懿心中更是沉痛,眼瞅著反清復明的機會到來,卻只能做個旁觀者,十幾代人的努力終是鏡花水月。盼著天下紛亂時振臂一呼「我是大明朱家皇嗣」應者雲集,鼎力相助的事簡直是不可能的。清朝奴役漢民二百六十年中,朱家人只是前四十年還能高舉漢旗抵抗滿人。被滿清剿滅后,滿清開始了對漢人血腥鎮壓和殘酷統治,朱姓皇族後裔東躲西藏隱沒民間沒有了音訊,此瓜熟蒂落的時候誰能讓你白白占這天大的便宜?

餐桌上的氣氛很壓抑,一家人都停了手裡的碗筷,不言不語,只有鄭師傅間或咳嗽幾聲。過了片刻,王懿打破了沉悶:「這些年來,我一直來往於綏中與北京間,販運海鮮倒是其次,主要是在北京結交一些有識之士,並且資助他們開辦了一家書院,人數只有十幾人,這些人也是文弱書生流,怕是當不起重任……」

王梓竣幾次欲開口說話,但家規森嚴,張了張口沒出聲。這時鄭師傅搖搖頭說:「這些人靠不住的……咳、咳……這次遠行,我也感觸良多。當今天下之變化大部是拜洋人所賜,所謂『天朝大國』在洋槍洋炮前不堪一擊,清廷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只是自欺欺人……咳……現在各地都在選派留洋學生去東洋學習戰法技能,要想辦法讓竣兒也出去學,學些洋人的真本領,效法他們打敗清廷!」

順著奉天至北京的官道往西走是錦州府,錦州府再向南是一座靠海的小城,此城是通聯關內外的咽喉要道。沙俄和日本皆對東北虎視眈眈之際,朝廷對這裡也逐漸重視起來,三年前剛剛被設成縣制,取名『綏中』,是永遠安寧的中后所之意。綏中成了「關外第一縣」。

綏中北靠燕山、南臨為渤海海岸,自古便盛產蟹貝魚蝦,特別是『渤海對蝦』和『梭子蟹』更是朝廷御膳之物。在北京居住的王公貴族、八旗子弟對此類海鮮也是趨之若鶩,北京不靠海,海產品不容易運進來,除了朝廷快馬運進宮廷的,其他普通運輸即使運到北京也多半不新鮮了。北京市面上的少量海鮮產品被這些有錢人炒得價格昂貴,尋常百姓則是望『鮮』興嘆。

綏中販運海鮮的大戶當屬王家。王家是外來戶,到此定居不過三代。剛到此地時,王家主人只是購了條漁船隨當地漁民出海捕撈海鮮,所獲並不豐厚。第二代時,王家男主人王懿雖然身子骨弱,不宜出海捕撈,卻心思靈敏,頗有生意人的精明頭腦。

綏中沿海的海鮮品四季不斷,但五月和十月是即將產卵或越冬的蝦蟹最肥美最易捕獲的時節,王懿在這兩個月份平價收購本地海鮮產品,裝在數個盛滿海水的大木桶中用冬天窖藏的冰圍在四周,然後用幾輛馬車快運到北京。雖然路途遙遠,要走上數天,運到北京魚蝦會死掉大半,但即使這鮮活的一小半就能賣出收購價幾倍的銀錢,死的魚蝦再稍稍便宜些也能很快出手。一年之中這幾趟販運便能賺得缽滿盆盈。王家經過幾年的經營,生意越做越大,家業也漸漸豐滿起來。不僅蓋了一處大院子,而且還購置了百十畝良田,成了綏中為數不多的有錢人。

到達綏中城內已近午時,鄭師傅和王梓竣牽著馬,對街道旁的熟人微笑著打招呼。雖然人們對王家這個不苟言笑的老師頗多微詞,但對聰明乖巧的小梓竣還是蠻喜歡的。

「竣兒!」王家運輸隊里葉老二的媳婦叫著王梓竣的乳名,「出去兩年,長得越發壯實了!成了大小夥子!」

「二嬸好!二嬸沒見老,也是越來越漂亮了!」王梓竣喜歡這個小時候經常給他上樹摘果子吃的二嬸。

「竣兒,你娘今天還念叨你呢,你回來她就放心了!」葉二嬸被王梓竣說得有些飄飄然,但見四周的街坊都看著她發笑,慌忙轉移話題,又順手抓了一把山果塞到王梓竣手中。

「謝謝二嬸!」王梓竣笑著答禮。

已是五月初,正是蟹肥蝦鮮的季節,近海的人們都在海邊忙碌著,一年的家用全在五、十兩個月。王懿帶人去海邊收購海鮮,外觀樸素雅緻的王家大院顯得十分靜謐。

兩人來到王家大院門前,早有靈通的人告訴了王梓竣的繼母-王李氏,王李氏站在院子門前正等著他們。梓竣的生母生下梓竣不久便過世了,父親王懿是王家的單傳,為了興旺家族、為朱家保留足夠的復國力量就續弦娶了年輕美貌的李氏為妻,大概因王懿體質欠佳的緣故,李氏始終沒有懷上孩子。李氏便對梓竣視同己出,愛護備至。

李氏見師徒兩人的身影出現在視線里,忙趨步上前,先是恭恭敬敬地對鄭師傅施禮,在鄭師傅還禮后才將風塵僕僕的王梓竣抱入懷中。

「兒啊!」李氏抱著梓竣眼淚大顆大顆的滴落「想死娘了!」

「娘,別哭,竣兒這不是回來了嗎!」王梓竣鼻子一酸,帶著哭腔說道。

鄭師傅以臣下之禮,俯身輕聲勸慰道:「夫人保重身體,竣兒完成祖訓平安歸來,應是歡喜才對!」

李氏擦了擦淚,說:「鄭師傅說得對,我剛才是歡喜的!本書轉載ㄧбk文學網wαр.①⑥κ.сΝ」

王梓竣聽說父親王懿去海邊收貨,稍顯失落。李氏拉著他的手回到王家大院,直說竣兒長得高了,身體壯實了。李氏歡喜地催著后廚做梓竣愛吃的飯菜,又吩咐傭人燒洗澡水。一番洗涮后,王梓竣和鄭師傅來到後院一所看似儲藏室的小房子里,這裡供著潞王朱常淓的牌位,朱家潞王一脈被清廷追殺時,在逃亡途中立下規矩,若無要緊事情,每日當參拜一次潞王靈位,以示沒有忘記國恨家仇。

在海邊指揮夥計過秤裝貨的王懿聽人說梓竣回來了,父子分別兩年,骨肉之情催發的想念本就強烈,得到消息便急忙從海邊趕回家中。

王懿身著藍棉袍、緞子馬甲、頭戴熊皮帽、撐著一把象徵身份的洋布傘,一副商人打扮,但眉宇間卻閃隱著令人敬畏的威嚴,這種說不出的氣勢也讓他做生意時更多地得到別人信任。他急匆匆地趕到家,見過鄭師傅,噓寒問暖一番,見鄭師傅面露疲態,便讓鄭師傅先回房休息,畢竟是六十多歲的人了,為朱家的復國夢操心費力、任勞任怨,王懿心中一直敬他為父輩。

雖說心中對愛子疼愛有加,但為了使孩子能夠服從家族的意志,王懿的管教向來嚴厲,與梓竣從不嬉笑玩鬧。

此刻王懿表情嚴肅,端坐在正堂上,將傭人退下后,向坐在下首的王梓竣問道:「出行前我曾對你說過『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你此次外出遠行,可長了什麼見識?」

王梓竣心知父親絕不是問他遊覽了什麼名勝風景,起身站在父親面前,規規矩矩地回答:「兒此次遠遊,得悉廣州附近革命黨猖獗,黨首孫文宣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成為清廷禍患,此人在廣東影響頗大,百姓支持者甚眾。」

「清廷在全國推行新政、編練新軍,各地都有軍事講堂,大些的地方聘洋人授課,教習洋槍洋炮和西洋戰法……江南的新軍及新派人物、留洋回來的學生大部已不再留辮子……兒與鄭師傅由煙台登船自海路出關到達大連,恰逢日俄在東北交戰,戰區民聲鼎沸,怨聲載道,國人俱是咒罵大清國的荒唐無能。以兒之見,滿清經過數次民眾激變和列強的欺凌,國運日衰,氣數將盡,亡國已在須臾之間。」

王懿露出少有的笑容,讚許地點點頭「嗯,不錯,接著說!」

……

父子二人直聊到傍晚掌燈時分,急得李氏幾次欲推門而入但終是不敢,做好的飯菜翻熱了幾次,只好賞予下人。李氏不知兩人還要說到什麼時候,情急之下請出了鄭師傅,這才結束了問詢,一家人吃上一頓團圓飯。

餐桌上是豐盛的時令海鮮,王梓竣從小喜歡吃蒸螃蟹,李氏特意到王懿收到的海貨里挑選了一些最肥最大的母蟹。母蟹的蟹黃最宜蒸食,蟹黃滿滿登登的會將蟹殼頂開。蒸好后掰下蟹足將蟹黃挑到碗里,不能用筷子,與螃蟹接觸的除了手什麼都不可以,怕出了雜味。喜歡鮮味的直接吃,喜歡味重的可以放些薑末和醋,味道很是鮮靚。蒸海蟹時,剛上灶不能用快火,只用文火慢慢蒸。如用快火,螃蟹受熱拚命掙扎,蟹足會掉下來,光禿禿的螃蟹端上餐桌影響食慾。

李氏今日親自下廚為梓竣做了一道聽到菜名都會流口水的「芙蓉蟹丸」。這道菜梓竣從小到大就是吃不夠,而且認定只有李氏做的才地道、才對味。「芙蓉蟹丸」是挑選稍小些的母蟹殼,那種帶著滿滿蟹黃的蟹殼,在每隻蟹殼裡放上一個肉丸子,丸子是用豬肉和雞蛋清打出來的,只能放少許鹽,其他作料一概不加,這樣蒸出來的丸子味道不僅有肉的口感更有蟹黃的鮮味。王梓竣忽視了桌上其他美味佳肴,一口氣吃了五個蟹丸才稍稍放慢了吃速。

李氏不停地給梓竣剝蟹殼,將裡面的蟹黃放到梓竣的碗里,疼惜地勸梓竣多吃些。王懿和鄭師傅兩人推杯換盞聊著一路的見聞趣事,一家人其樂融融。

清國越是多事,王懿心中越是歡喜,對鄭師傅說:「竣兒說如今關內已是紛紛攘攘,清國妖后的龍椅怕是坐不住了,朱家做何打算請鄭師傅指點。」

鄭師傅放下酒杯,輕攏了一下銀白的鬍鬚,清咳一聲,緩緩說道:「清國早非『十全武功』的帝國,妖后將清帝囚禁,自攬朝政,此是內亂;外則漢臣的權勢逐漸增大,已能左右朝綱。加之洋人的欺壓,清廷割地賠款,更是變本加厲地掠奪民間財富,國人早已怨氣衝天……」

說到這兒鄭師傅忽然劇烈地咳嗽起來,王懿和王梓竣連忙起身幫鄭師傅揉胸捶背,鄭師傅畢竟年紀大了,又陪著梓竣遊歷兩年多,一路上風餐露宿、起伏顛簸,還要照顧梓竣的衣食住行,已是操勞過度。

鄭師傅呷了一口酒,強自壓了下去,接著說:「老夫也認為……咳、咳……清國傾覆在即,只是……只是清廷結怨甚多,多股勢力都虎視眈眈,不知會毀於誰手,是朝中漢官還是草民英雄尚不明晰……唉,如果沒有新君定鼎中原,天下將四分五裂,紛爭必起……可惜我們大明後裔竟頹弱至此,沒有能力與群雄逐鹿中原……」

鄭師傅暗暗自責,越說越低沉。王懿心中更是沉痛,眼瞅著反清復明的機會到來,卻只能做個旁觀者,十幾代人的努力終是鏡花水月。盼著天下紛亂時振臂一呼「我是大明朱家皇嗣」應者雲集,鼎力相助的事簡直是不可能的。清朝奴役漢民二百六十年中,朱家人只是前四十年還能高舉漢旗抵抗滿人。被滿清剿滅后,滿清開始了對漢人血腥鎮壓和殘酷統治,朱姓皇族後裔東躲西藏隱沒民間沒有了音訊,此瓜熟蒂落的時候誰能讓你白白占這天大的便宜?

餐桌上的氣氛很壓抑,一家人都停了手裡的碗筷,不言不語,只有鄭師傅間或咳嗽幾聲。過了片刻,王懿打破了沉悶:「這些年來,我一直來往於綏中與北京間,販運海鮮倒是其次,主要是在北京結交一些有識之士,並且資助他們開辦了一家書院,人數只有十幾人,這些人也是文弱書生流,怕是當不起重任……」

王梓竣幾次欲開口說話,但家規森嚴,張了張口沒出聲。這時鄭師傅搖搖頭說:「這些人靠不住的……咳、咳……這次遠行,我也感觸良多。當今天下之變化大部是拜洋人所賜,所謂『天朝大國』在洋槍洋炮前不堪一擊,清廷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只是自欺欺人……咳……現在各地都在選派留洋學生去東洋學習戰法技能,要想辦法讓竣兒也出去學,學些洋人的真本領,效法他們打敗清廷!」

順著奉天至北京的官道往西走是錦州府,錦州府再向南是一座靠海的小城,此城是通聯關內外的咽喉要道。沙俄和日本皆對東北虎視眈眈之際,朝廷對這裡也逐漸重視起來,三年前剛剛被設成縣制,取名『綏中』,是永遠安寧的中后所之意。綏中成了「關外第一縣」。

綏中北靠燕山、南臨為渤海海岸,自古便盛產蟹貝魚蝦,特別是『渤海對蝦』和『梭子蟹』更是朝廷御膳之物。在北京居住的王公貴族、八旗子弟對此類海鮮也是趨之若鶩,北京不靠海,海產品不容易運進來,除了朝廷快馬運進宮廷的,其他普通運輸即使運到北京也多半不新鮮了。北京市面上的少量海鮮產品被這些有錢人炒得價格昂貴,尋常百姓則是望『鮮』興嘆。

綏中販運海鮮的大戶當屬王家。王家是外來戶,到此定居不過三代。剛到此地時,王家主人只是購了條漁船隨當地漁民出海捕撈海鮮,所獲並不豐厚。第二代時,王家男主人王懿雖然身子骨弱,不宜出海捕撈,卻心思靈敏,頗有生意人的精明頭腦。

綏中沿海的海鮮品四季不斷,但五月和十月是即將產卵或越冬的蝦蟹最肥美最易捕獲的時節,王懿在這兩個月份平價收購本地海鮮產品,裝在數個盛滿海水的大木桶中用冬天窖藏的冰圍在四周,然後用幾輛馬車快運到北京。雖然路途遙遠,要走上數天,運到北京魚蝦會死掉大半,但即使這鮮活的一小半就能賣出收購價幾倍的銀錢,死的魚蝦再稍稍便宜些也能很快出手。一年之中這幾趟販運便能賺得缽滿盆盈。王家經過幾年的經營,生意越做越大,家業也漸漸豐滿起來。不僅蓋了一處大院子,而且還購置了百十畝良田,成了綏中為數不多的有錢人。

到達綏中城內已近午時,鄭師傅和王梓竣牽著馬,對街道旁的熟人微笑著打招呼。雖然人們對王家這個不苟言笑的老師頗多微詞,但對聰明乖巧的小梓竣還是蠻喜歡的。

「竣兒!」王家運輸隊里葉老二的媳婦叫著王梓竣的乳名,「出去兩年,長得越發壯實了!成了大小夥子!」

「二嬸好!二嬸沒見老,也是越來越漂亮了!」王梓竣喜歡這個小時候經常給他上樹摘果子吃的二嬸。

「竣兒,你娘今天還念叨你呢,你回來她就放心了!」葉二嬸被王梓竣說得有些飄飄然,但見四周的街坊都看著她發笑,慌忙轉移話題,又順手抓了一把山果塞到王梓竣手中。

「謝謝二嬸!」王梓竣笑著答禮。

已是五月初,正是蟹肥蝦鮮的季節,近海的人們都在海邊忙碌著,一年的家用全在五、十兩個月。王懿帶人去海邊收購海鮮,外觀樸素雅緻的王家大院顯得十分靜謐。

兩人來到王家大院門前,早有靈通的人告訴了王梓竣的繼母-王李氏,王李氏站在院子門前正等著他們。梓竣的生母生下梓竣不久便過世了,父親王懿是王家的單傳,為了興旺家族、為朱家保留足夠的復國力量就續弦娶了年輕美貌的李氏為妻,大概因王懿體質欠佳的緣故,李氏始終沒有懷上孩子。李氏便對梓竣視同己出,愛護備至。

李氏見師徒兩人的身影出現在視線里,忙趨步上前,先是恭恭敬敬地對鄭師傅施禮,在鄭師傅還禮后才將風塵僕僕的王梓竣抱入懷中。

「兒啊!」李氏抱著梓竣眼淚大顆大顆的滴落「想死娘了!」

「娘,別哭,竣兒這不是回來了嗎!」王梓竣鼻子一酸,帶著哭腔說道。

鄭師傅以臣下之禮,俯身輕聲勸慰道:「夫人保重身體,竣兒完成祖訓平安歸來,應是歡喜才對!」

李氏擦了擦淚,說:「鄭師傅說得對,我剛才是歡喜的!本書轉載ㄧбk文學網wαр.①⑥κ.сΝ」

王梓竣聽說父親王懿去海邊收貨,稍顯失落。李氏拉著他的手回到王家大院,直說竣兒長得高了,身體壯實了。李氏歡喜地催著后廚做梓竣愛吃的飯菜,又吩咐傭人燒洗澡水。一番洗涮后,王梓竣和鄭師傅來到後院一所看似儲藏室的小房子里,這裡供著潞王朱常淓的牌位,朱家潞王一脈被清廷追殺時,在逃亡途中立下規矩,若無要緊事情,每日當參拜一次潞王靈位,以示沒有忘記國恨家仇。

在海邊指揮夥計過秤裝貨的王懿聽人說梓竣回來了,父子分別兩年,骨肉之情催發的想念本就強烈,得到消息便急忙從海邊趕回家中。

王懿身著藍棉袍、緞子馬甲、頭戴熊皮帽、撐著一把象徵身份的洋布傘,一副商人打扮,但眉宇間卻閃隱著令人敬畏的威嚴,這種說不出的氣勢也讓他做生意時更多地得到別人信任。他急匆匆地趕到家,見過鄭師傅,噓寒問暖一番,見鄭師傅面露疲態,便讓鄭師傅先回房休息,畢竟是六十多歲的人了,為朱家的復國夢操心費力、任勞任怨,王懿心中一直敬他為父輩。

雖說心中對愛子疼愛有加,但為了使孩子能夠服從家族的意志,王懿的管教向來嚴厲,與梓竣從不嬉笑玩鬧。

此刻王懿表情嚴肅,端坐在正堂上,將傭人退下后,向坐在下首的王梓竣問道:「出行前我曾對你說過『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你此次外出遠行,可長了什麼見識?」

王梓竣心知父親絕不是問他遊覽了什麼名勝風景,起身站在父親面前,規規矩矩地回答:「兒此次遠遊,得悉廣州附近革命黨猖獗,黨首孫文宣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成為清廷禍患,此人在廣東影響頗大,百姓支持者甚眾。」

「清廷在全國推行新政、編練新軍,各地都有軍事講堂,大些的地方聘洋人授課,教習洋槍洋炮和西洋戰法……江南的新軍及新派人物、留洋回來的學生大部已不再留辮子……兒與鄭師傅由煙台登船自海路出關到達大連,恰逢日俄在東北交戰,戰區民聲鼎沸,怨聲載道,國人俱是咒罵大清國的荒唐無能。以兒之見,滿清經過數次民眾激變和列強的欺凌,國運日衰,氣數將盡,亡國已在須臾之間。」

王懿露出少有的笑容,讚許地點點頭「嗯,不錯,接著說!」

……

父子二人直聊到傍晚掌燈時分,急得李氏幾次欲推門而入但終是不敢,做好的飯菜翻熱了幾次,只好賞予下人。李氏不知兩人還要說到什麼時候,情急之下請出了鄭師傅,這才結束了問詢,一家人吃上一頓團圓飯。

餐桌上是豐盛的時令海鮮,王梓竣從小喜歡吃蒸螃蟹,李氏特意到王懿收到的海貨里挑選了一些最肥最大的母蟹。母蟹的蟹黃最宜蒸食,蟹黃滿滿登登的會將蟹殼頂開。蒸好后掰下蟹足將蟹黃挑到碗里,不能用筷子,與螃蟹接觸的除了手什麼都不可以,怕出了雜味。喜歡鮮味的直接吃,喜歡味重的可以放些薑末和醋,味道很是鮮靚。蒸海蟹時,剛上灶不能用快火,只用文火慢慢蒸。如用快火,螃蟹受熱拚命掙扎,蟹足會掉下來,光禿禿的螃蟹端上餐桌影響食慾。

李氏今日親自下廚為梓竣做了一道聽到菜名都會流口水的「芙蓉蟹丸」。這道菜梓竣從小到大就是吃不夠,而且認定只有李氏做的才地道、才對味。「芙蓉蟹丸」是挑選稍小些的母蟹殼,那種帶著滿滿蟹黃的蟹殼,在每隻蟹殼裡放上一個肉丸子,丸子是用豬肉和雞蛋清打出來的,只能放少許鹽,其他作料一概不加,這樣蒸出來的丸子味道不僅有肉的口感更有蟹黃的鮮味。王梓竣忽視了桌上其他美味佳肴,一口氣吃了五個蟹丸才稍稍放慢了吃速。

李氏不停地給梓竣剝蟹殼,將裡面的蟹黃放到梓竣的碗里,疼惜地勸梓竣多吃些。王懿和鄭師傅兩人推杯換盞聊著一路的見聞趣事,一家人其樂融融。

清國越是多事,王懿心中越是歡喜,對鄭師傅說:「竣兒說如今關內已是紛紛攘攘,清國妖后的龍椅怕是坐不住了,朱家做何打算請鄭師傅指點。」

鄭師傅放下酒杯,輕攏了一下銀白的鬍鬚,清咳一聲,緩緩說道:「清國早非『十全武功』的帝國,妖后將清帝囚禁,自攬朝政,此是內亂;外則漢臣的權勢逐漸增大,已能左右朝綱。加之洋人的欺壓,清廷割地賠款,更是變本加厲地掠奪民間財富,國人早已怨氣衝天……」

說到這兒鄭師傅忽然劇烈地咳嗽起來,王懿和王梓竣連忙起身幫鄭師傅揉胸捶背,鄭師傅畢竟年紀大了,又陪著梓竣遊歷兩年多,一路上風餐露宿、起伏顛簸,還要照顧梓竣的衣食住行,已是操勞過度。

鄭師傅呷了一口酒,強自壓了下去,接著說:「老夫也認為……咳、咳……清國傾覆在即,只是……只是清廷結怨甚多,多股勢力都虎視眈眈,不知會毀於誰手,是朝中漢官還是草民英雄尚不明晰……唉,如果沒有新君定鼎中原,天下將四分五裂,紛爭必起……可惜我們大明後裔竟頹弱至此,沒有能力與群雄逐鹿中原……」

鄭師傅暗暗自責,越說越低沉。王懿心中更是沉痛,眼瞅著反清復明的機會到來,卻只能做個旁觀者,十幾代人的努力終是鏡花水月。盼著天下紛亂時振臂一呼「我是大明朱家皇嗣」應者雲集,鼎力相助的事簡直是不可能的。清朝奴役漢民二百六十年中,朱家人只是前四十年還能高舉漢旗抵抗滿人。被滿清剿滅后,滿清開始了對漢人血腥鎮壓和殘酷統治,朱姓皇族後裔東躲西藏隱沒民間沒有了音訊,此瓜熟蒂落的時候誰能讓你白白占這天大的便宜?

餐桌上的氣氛很壓抑,一家人都停了手裡的碗筷,不言不語,只有鄭師傅間或咳嗽幾聲。過了片刻,王懿打破了沉悶:「這些年來,我一直來往於綏中與北京間,販運海鮮倒是其次,主要是在北京結交一些有識之士,並且資助他們開辦了一家書院,人數只有十幾人,這些人也是文弱書生流,怕是當不起重任……」

王梓竣幾次欲開口說話,但家規森嚴,張了張口沒出聲。這時鄭師傅搖搖頭說:「這些人靠不住的……咳、咳……這次遠行,我也感觸良多。當今天下之變化大部是拜洋人所賜,所謂『天朝大國』在洋槍洋炮前不堪一擊,清廷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只是自欺欺人……咳……現在各地都在選派留洋學生去東洋學習戰法技能,要想辦法讓竣兒也出去學,學些洋人的真本領,效法他們打敗清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民國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民國江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