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楔子

七月的台北正是颱風肆虐的季節。今天氣象台通過廣播發佈了颱風警報,才下午五點,臨街的店鋪都已早早打烊;街上路人稀稀落落,行色匆匆;街邊栽種的樹木已被颱風吹得東倒西歪,卻又無奈地等著颱風再次蹂躪。颱風季節是台北普通市民理直氣壯的偷懶季節,非但不用加班而且在有颱風警報的時候可以提早收工。

位於台北海南路上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受颱風影響,一連幾天遊人蕭條,今天一整天只在快下班的時候來了一位年輕人。

接待員小姐十分不滿,正不耐煩地勸著年輕人。

「先生,我們快下班了,請明天再來吧!」

「我不是來參觀的,我有事找你們館長!」年輕人小心地說。

接待員小姐加重了語氣:「先生,颱風快到了,我們要馬上閉館,有什麼事明天再說吧,好嗎?!」

「我剛剛從英國趕來,確實有重要的事情找館長,請幫忙找一下!」年輕人固執地說。

接待員小姐感到這個年輕人不達到目的會繼續糾纏下去,為了能及時下班,只好說道:「好吧!你在這裏等等!」

不一會兒,接待員小姐從辦公區出來,對年輕人說:「館長很忙,你只有五分鐘的時間,請跟我來!」

年輕人跟着接待員小姐來到館長辦公室,在辦公室門前的接待台後面,疑似老**的館長秘書指了指自己手腕上的表,告誡年輕人不要超時。

館長辦公室面積不大,四壁除了門窗皆是頂到屋頂的書架,書架上碼滿了各種書籍,有些是嶄新的,有些是古舊的線裝書,正對門口有一台大大的辦公桌,桌子上也堆滿了大部頭的書,桌子後面的牆上掛着一張「終身總統」蔣中正威嚴的半身像。

畫像下,身材高大但體態偏瘦,略微禿頂的老館長正伏案寫着什麼,聽到有人進來,頭也不抬地說:「找我有什麼事嗎?」

年輕人從隨身背着的雙肩旅行包里取出一摞厚厚的複印紙,輕輕放到辦公桌上。

「我剛剛從英國來,到台北出差,過幾天就要回去,時間確實緊張,所以在這個時間來冒昧的打擾您。」年輕人見館長依舊沒有抬頭,接着說:「我父親過世時在他書房找到一本內容類似自傳的手寫本,看樣子有些年頭,這是手寫本的影印件,想請您幫助鑒定一下。」

館長抬起頭,推了推鼻樑上的眼鏡,面無表情的看着年輕人,說:「你可以去鑒定科請他們給你做鑒定,他們很專業。」

「您誤會了,我想請您鑒定的是書中內容的價值。」年輕人禮貌地說,「您是中國近代史的權威,我相信您會對書里的內容感興趣的。」

「好吧,放到這吧,過兩天來拿。」館長低下頭繼續手裏的工作。

「謝謝您!」年輕人說完有些窘迫地退出了辦公室。

過了兩天,年輕人如約而至,當他進到館長辦公室時便猜到那本手寫本是相當有價值的。

「你好!請坐!」館長熱情的和年輕人握過手后又吩咐秘書去沏茶。

「請問這本自傳的作者是你家族裏的人嗎?」館長沒有客套,開門見山地說。

「不,家父生前曾與我說過,這本書是一位收藏家贈送他的,但他沒有說是誰。」年輕人又迫不及待地問道:「自傳里的內容是真實的嗎?」

女秘書將香茶送來,悄身退出。館長對年輕人做了個請用茶的動作,緩緩說道:

「歷史是勝利者和統治者書寫的,歷史沒有蕪菁之分只有真偽之辯,歷史學者的責任是去偽存真。慚愧的是,我們歷史學者只能研究屬於『過去時』的東西,『現在時』是社會學者的研究範疇。」

年輕人聽得有些糊塗,問道:「您指的是這本自傳里的內容仍然對當今社會有影響?」

館長沉吟片刻,說道:「據我所查,自傳的作者在中國近代史上確有其人,他所記敘的事情都與其他史實能夠一一佐證……但是,不論台灣還是大陸對中國近代史已蓋棺定論,並獲得世界史學界的承認,這本書不會改變什麼。」

年輕人剛要開口說話,館長揮手制止,輕聲說道:「你可以找一個中立的歷史學家來評判這些事,比如美國或英國的史學家……」

館長秘書推門進來為茶杯續了些熱水,問道:「還需要些什麼嗎?」

館長微微皺起眉頭說:「沒什麼了,謝謝你!」

看着秘書掩上門,館長看着她的背影,苦笑着說:「這是『黨國』給我派的秘書,我只能按照統治者的意圖書寫他們認為滿意的歷史。所以,你不可能從我這裏得到什麼真實的歷史。」

「歷史就是歷史,是任何人更改不了的,可是您為什麼這麼說呢?」年輕人不解地問。

「拿《史記•秦始皇本紀》來說,裏面寫『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大陸說這是醜八怪的模樣,可是我們則解釋成嚴肅又英俊的樣子。可見,所謂歷史是隨着社會環境的變化,而隨心所欲的做出解釋。」老館長接着說:「還有一點,書寫歷史的人,讓歷史事件流傳下來的人,也會根據社會環境或是上層統治的需要—更有甚者,根據自己的好惡,來進行添加、刪改。」

年輕人鍥而不捨地問:「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您的話,自傳里的事情都是真實的,只是台灣當局出於種種顧慮不願承認進而刻意掩蓋?」

老館長沒有正面回答,拿起辦公桌上當天的「中央日報」,指著一條消息嘲弄似的說:「又要戒嚴了,這個『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比憲法都要厲害唷!哪個還敢亂說亂動?!」

年輕人看到報紙上的內容是尼克遜訪華和日本準備與大陸建交的消息,這些消息足以刺激台灣當局敏感的神經,一戒嚴,監獄里的政治犯就人滿為患。

這個生長在歐洲社會中的年輕人對中國式的婉轉暗示似懂非懂,對館長說的話不十分明白,只能帶着遺憾的心情離開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轉天便飛回了倫敦。

年輕人回到倫敦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一九七四年,英國劍橋大學歷史學院的歷史學家約翰•埃爾弗教授發表了一篇名為《歷史不應選擇性遺漏》的調查報告。

約翰•埃爾弗教授根據一本手寫體自傳進行了兩年多的調查研究,對發生在中國清末民初時期的一些歷史事件提出了新的看法,一位在中國近代史上不應被忽略的人物逐漸浮現出來。這位險些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人被台灣當局刻意隱瞞長達四十餘年。

此篇報告一經刊出,舉世嘩然。面對歷史學家和記者的詰問,台灣當局一反常態,沒有進行回擊、辯解,而是以沉默來應對,文中涉及到的相關人員也噤若寒蟬三緘其口。而大陸的史學家們正在牛棚和幹校里以重體力勞動的方式凈化心靈,無暇顧及這段與新中國毫不相干的歷史,同樣不能做出有價值的回答。這更加深了世人的疑問,這位被選擇性遺漏的歷史人物是否真的存在?他或他的後人還活在世上嗎?他現在在哪裏?他的歷史價值真如埃爾弗所言的那般值得大書特書嗎?做為一位能夠影響中國社會發展進程的強者為何毫無痕迹的消失於歷史舞台?

遺憾的是,這一年中國大陸與越南打響了一場收復西沙群島的海戰;太陽般的偉人提出了「三個世界」的理論,世界的目光被轉移到了一片紅色海洋般的中國大陸。不久,美國總統查德•尼克遜因水門醜聞引咎辭職,世界人民的娛樂精神被完全調動起來,懷着各種心態跟着美國人民一同起鬨,熱熱鬧鬧地渡過了一九七四年。

而後,一九七五年,目不暇接的事情紛至沓來:蔣總統病故、中國大陸發射返回型遙感衛星成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美、英、法、德、意、日等國首腦舉行第一次西方主要工業國家經濟最高級會議確定了世界經濟走向,黎巴嫩爆發大規模內戰,埃及重新開放蘇伊士運河,第一次全球性南北對話會議在巴黎召開,美國阿波羅號飛船與蘇聯聯盟號飛船首次對接,美國的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創辦了微軟公司……

至此,埃爾弗教授的調查報告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埃爾弗本人於一九七五年因病去世,調查報告和手書的自傳再次蒙上了厚厚的灰塵。

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的館長辦公室中,老館長拿着行政院《對埃爾弗報告不做回應、不予解密、不許透露》的批示跌坐在沙發上,喃喃自語:「歷史學者不還原真實歷史,要我們又有何用……」

捧起辦公桌上厚厚的自傳影印本,老館長長嘆一聲,緊閉的雙眼滲出了淚滴。眼淚打在自傳上,洇濕了封面上的字跡,那是一首詞,字跡漸漸模糊,漸漸擴散開來,彷彿有了靈性,訴說着那些被刻意遺忘的英雄歲月……

●江城子·醉飲●

遙想前朝歲歲寒,

酒微酣,人黯然,

擎盞問天,皓月驚無言。

持戈逐鹿行漸遠,平生願,定中原。

曾憶揮劍斬敵頑,

黃沙穿,破樓蘭,

血染江山,群雄遮羞顏。

箭厲弓韌旌旗掩,狼煙散,人未還。

-王梓竣

七月的台北正是颱風肆虐的季節。今天氣象台通過廣播發佈了颱風警報,才下午五點,臨街的店鋪都已早早打烊;街上路人稀稀落落,行色匆匆;街邊栽種的樹木已被颱風吹得東倒西歪,卻又無奈地等著颱風再次蹂躪。颱風季節是台北普通市民理直氣壯的偷懶季節,非但不用加班而且在有颱風警報的時候可以提早收工。

位於台北海南路上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受颱風影響,一連幾天遊人蕭條,今天一整天只在快下班的時候來了一位年輕人。

接待員小姐十分不滿,正不耐煩地勸著年輕人。

「先生,我們快下班了,請明天再來吧!」

「我不是來參觀的,我有事找你們館長!」年輕人小心地說。

接待員小姐加重了語氣:「先生,颱風快到了,我們要馬上閉館,有什麼事明天再說吧,好嗎?!」

「我剛剛從英國趕來,確實有重要的事情找館長,請幫忙找一下!」年輕人固執地說。

接待員小姐感到這個年輕人不達到目的會繼續糾纏下去,為了能及時下班,只好說道:「好吧!你在這裏等等!」

不一會兒,接待員小姐從辦公區出來,對年輕人說:「館長很忙,你只有五分鐘的時間,請跟我來!」

年輕人跟着接待員小姐來到館長辦公室,在辦公室門前的接待台後面,疑似老**的館長秘書指了指自己手腕上的表,告誡年輕人不要超時。

館長辦公室面積不大,四壁除了門窗皆是頂到屋頂的書架,書架上碼滿了各種書籍,有些是嶄新的,有些是古舊的線裝書,正對門口有一台大大的辦公桌,桌子上也堆滿了大部頭的書,桌子後面的牆上掛着一張「終身總統」蔣中正威嚴的半身像。

畫像下,身材高大但體態偏瘦,略微禿頂的老館長正伏案寫着什麼,聽到有人進來,頭也不抬地說:「找我有什麼事嗎?」

年輕人從隨身背着的雙肩旅行包里取出一摞厚厚的複印紙,輕輕放到辦公桌上。

「我剛剛從英國來,到台北出差,過幾天就要回去,時間確實緊張,所以在這個時間來冒昧的打擾您。」年輕人見館長依舊沒有抬頭,接着說:「我父親過世時在他書房找到一本內容類似自傳的手寫本,看樣子有些年頭,這是手寫本的影印件,想請您幫助鑒定一下。」

館長抬起頭,推了推鼻樑上的眼鏡,面無表情的看着年輕人,說:「你可以去鑒定科請他們給你做鑒定,他們很專業。」

「您誤會了,我想請您鑒定的是書中內容的價值。」年輕人禮貌地說,「您是中國近代史的權威,我相信您會對書里的內容感興趣的。」

「好吧,放到這吧,過兩天來拿。」館長低下頭繼續手裏的工作。

「謝謝您!」年輕人說完有些窘迫地退出了辦公室。

過了兩天,年輕人如約而至,當他進到館長辦公室時便猜到那本手寫本是相當有價值的。

「你好!請坐!」館長熱情的和年輕人握過手后又吩咐秘書去沏茶。

「請問這本自傳的作者是你家族裏的人嗎?」館長沒有客套,開門見山地說。

「不,家父生前曾與我說過,這本書是一位收藏家贈送他的,但他沒有說是誰。」年輕人又迫不及待地問道:「自傳里的內容是真實的嗎?」

女秘書將香茶送來,悄身退出。館長對年輕人做了個請用茶的動作,緩緩說道:

「歷史是勝利者和統治者書寫的,歷史沒有蕪菁之分只有真偽之辯,歷史學者的責任是去偽存真。慚愧的是,我們歷史學者只能研究屬於『過去時』的東西,『現在時』是社會學者的研究範疇。」

年輕人聽得有些糊塗,問道:「您指的是這本自傳里的內容仍然對當今社會有影響?」

館長沉吟片刻,說道:「據我所查,自傳的作者在中國近代史上確有其人,他所記敘的事情都與其他史實能夠一一佐證……但是,不論台灣還是大陸對中國近代史已蓋棺定論,並獲得世界史學界的承認,這本書不會改變什麼。」

年輕人剛要開口說話,館長揮手制止,輕聲說道:「你可以找一個中立的歷史學家來評判這些事,比如美國或英國的史學家……」

館長秘書推門進來為茶杯續了些熱水,問道:「還需要些什麼嗎?」

館長微微皺起眉頭說:「沒什麼了,謝謝你!」

看着秘書掩上門,館長看着她的背影,苦笑着說:「這是『黨國』給我派的秘書,我只能按照統治者的意圖書寫他們認為滿意的歷史。所以,你不可能從我這裏得到什麼真實的歷史。」

「歷史就是歷史,是任何人更改不了的,可是您為什麼這麼說呢?」年輕人不解地問。

「拿《史記•秦始皇本紀》來說,裏面寫『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大陸說這是醜八怪的模樣,可是我們則解釋成嚴肅又英俊的樣子。可見,所謂歷史是隨着社會環境的變化,而隨心所欲的做出解釋。」老館長接着說:「還有一點,書寫歷史的人,讓歷史事件流傳下來的人,也會根據社會環境或是上層統治的需要—更有甚者,根據自己的好惡,來進行添加、刪改。」

年輕人鍥而不捨地問:「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您的話,自傳里的事情都是真實的,只是台灣當局出於種種顧慮不願承認進而刻意掩蓋?」

老館長沒有正面回答,拿起辦公桌上當天的「中央日報」,指著一條消息嘲弄似的說:「又要戒嚴了,這個『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比憲法都要厲害唷!哪個還敢亂說亂動?!」

年輕人看到報紙上的內容是尼克遜訪華和日本準備與大陸建交的消息,這些消息足以刺激台灣當局敏感的神經,一戒嚴,監獄里的政治犯就人滿為患。

這個生長在歐洲社會中的年輕人對中國式的婉轉暗示似懂非懂,對館長說的話不十分明白,只能帶着遺憾的心情離開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轉天便飛回了倫敦。

年輕人回到倫敦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一九七四年,英國劍橋大學歷史學院的歷史學家約翰•埃爾弗教授發表了一篇名為《歷史不應選擇性遺漏》的調查報告。

約翰•埃爾弗教授根據一本手寫體自傳進行了兩年多的調查研究,對發生在中國清末民初時期的一些歷史事件提出了新的看法,一位在中國近代史上不應被忽略的人物逐漸浮現出來。這位險些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人被台灣當局刻意隱瞞長達四十餘年。

此篇報告一經刊出,舉世嘩然。面對歷史學家和記者的詰問,台灣當局一反常態,沒有進行回擊、辯解,而是以沉默來應對,文中涉及到的相關人員也噤若寒蟬三緘其口。而大陸的史學家們正在牛棚和幹校里以重體力勞動的方式凈化心靈,無暇顧及這段與新中國毫不相干的歷史,同樣不能做出有價值的回答。這更加深了世人的疑問,這位被選擇性遺漏的歷史人物是否真的存在?他或他的後人還活在世上嗎?他現在在哪裏?他的歷史價值真如埃爾弗所言的那般值得大書特書嗎?做為一位能夠影響中國社會發展進程的強者為何毫無痕迹的消失於歷史舞台?

遺憾的是,這一年中國大陸與越南打響了一場收復西沙群島的海戰;太陽般的偉人提出了「三個世界」的理論,世界的目光被轉移到了一片紅色海洋般的中國大陸。不久,美國總統查德•尼克遜因水門醜聞引咎辭職,世界人民的娛樂精神被完全調動起來,懷着各種心態跟着美國人民一同起鬨,熱熱鬧鬧地渡過了一九七四年。

而後,一九七五年,目不暇接的事情紛至沓來:蔣總統病故、中國大陸發射返回型遙感衛星成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美、英、法、德、意、日等國首腦舉行第一次西方主要工業國家經濟最高級會議確定了世界經濟走向,黎巴嫩爆發大規模內戰,埃及重新開放蘇伊士運河,第一次全球性南北對話會議在巴黎召開,美國阿波羅號飛船與蘇聯聯盟號飛船首次對接,美國的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創辦了微軟公司……

至此,埃爾弗教授的調查報告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埃爾弗本人於一九七五年因病去世,調查報告和手書的自傳再次蒙上了厚厚的灰塵。

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的館長辦公室中,老館長拿着行政院《對埃爾弗報告不做回應、不予解密、不許透露》的批示跌坐在沙發上,喃喃自語:「歷史學者不還原真實歷史,要我們又有何用……」

捧起辦公桌上厚厚的自傳影印本,老館長長嘆一聲,緊閉的雙眼滲出了淚滴。眼淚打在自傳上,洇濕了封面上的字跡,那是一首詞,字跡漸漸模糊,漸漸擴散開來,彷彿有了靈性,訴說着那些被刻意遺忘的英雄歲月……

●江城子·醉飲●

遙想前朝歲歲寒,

酒微酣,人黯然,

擎盞問天,皓月驚無言。

持戈逐鹿行漸遠,平生願,定中原。

曾憶揮劍斬敵頑,

黃沙穿,破樓蘭,

血染江山,群雄遮羞顏。

箭厲弓韌旌旗掩,狼煙散,人未還。

-王梓竣

七月的台北正是颱風肆虐的季節。今天氣象台通過廣播發佈了颱風警報,才下午五點,臨街的店鋪都已早早打烊;街上路人稀稀落落,行色匆匆;街邊栽種的樹木已被颱風吹得東倒西歪,卻又無奈地等著颱風再次蹂躪。颱風季節是台北普通市民理直氣壯的偷懶季節,非但不用加班而且在有颱風警報的時候可以提早收工。

位於台北海南路上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受颱風影響,一連幾天遊人蕭條,今天一整天只在快下班的時候來了一位年輕人。

接待員小姐十分不滿,正不耐煩地勸著年輕人。

「先生,我們快下班了,請明天再來吧!」

「我不是來參觀的,我有事找你們館長!」年輕人小心地說。

接待員小姐加重了語氣:「先生,颱風快到了,我們要馬上閉館,有什麼事明天再說吧,好嗎?!」

「我剛剛從英國趕來,確實有重要的事情找館長,請幫忙找一下!」年輕人固執地說。

接待員小姐感到這個年輕人不達到目的會繼續糾纏下去,為了能及時下班,只好說道:「好吧!你在這裏等等!」

不一會兒,接待員小姐從辦公區出來,對年輕人說:「館長很忙,你只有五分鐘的時間,請跟我來!」

年輕人跟着接待員小姐來到館長辦公室,在辦公室門前的接待台後面,疑似老**的館長秘書指了指自己手腕上的表,告誡年輕人不要超時。

館長辦公室面積不大,四壁除了門窗皆是頂到屋頂的書架,書架上碼滿了各種書籍,有些是嶄新的,有些是古舊的線裝書,正對門口有一台大大的辦公桌,桌子上也堆滿了大部頭的書,桌子後面的牆上掛着一張「終身總統」蔣中正威嚴的半身像。

畫像下,身材高大但體態偏瘦,略微禿頂的老館長正伏案寫着什麼,聽到有人進來,頭也不抬地說:「找我有什麼事嗎?」

年輕人從隨身背着的雙肩旅行包里取出一摞厚厚的複印紙,輕輕放到辦公桌上。

「我剛剛從英國來,到台北出差,過幾天就要回去,時間確實緊張,所以在這個時間來冒昧的打擾您。」年輕人見館長依舊沒有抬頭,接着說:「我父親過世時在他書房找到一本內容類似自傳的手寫本,看樣子有些年頭,這是手寫本的影印件,想請您幫助鑒定一下。」

館長抬起頭,推了推鼻樑上的眼鏡,面無表情的看着年輕人,說:「你可以去鑒定科請他們給你做鑒定,他們很專業。」

「您誤會了,我想請您鑒定的是書中內容的價值。」年輕人禮貌地說,「您是中國近代史的權威,我相信您會對書里的內容感興趣的。」

「好吧,放到這吧,過兩天來拿。」館長低下頭繼續手裏的工作。

「謝謝您!」年輕人說完有些窘迫地退出了辦公室。

過了兩天,年輕人如約而至,當他進到館長辦公室時便猜到那本手寫本是相當有價值的。

「你好!請坐!」館長熱情的和年輕人握過手后又吩咐秘書去沏茶。

「請問這本自傳的作者是你家族裏的人嗎?」館長沒有客套,開門見山地說。

「不,家父生前曾與我說過,這本書是一位收藏家贈送他的,但他沒有說是誰。」年輕人又迫不及待地問道:「自傳里的內容是真實的嗎?」

女秘書將香茶送來,悄身退出。館長對年輕人做了個請用茶的動作,緩緩說道:

「歷史是勝利者和統治者書寫的,歷史沒有蕪菁之分只有真偽之辯,歷史學者的責任是去偽存真。慚愧的是,我們歷史學者只能研究屬於『過去時』的東西,『現在時』是社會學者的研究範疇。」

年輕人聽得有些糊塗,問道:「您指的是這本自傳里的內容仍然對當今社會有影響?」

館長沉吟片刻,說道:「據我所查,自傳的作者在中國近代史上確有其人,他所記敘的事情都與其他史實能夠一一佐證……但是,不論台灣還是大陸對中國近代史已蓋棺定論,並獲得世界史學界的承認,這本書不會改變什麼。」

年輕人剛要開口說話,館長揮手制止,輕聲說道:「你可以找一個中立的歷史學家來評判這些事,比如美國或英國的史學家……」

館長秘書推門進來為茶杯續了些熱水,問道:「還需要些什麼嗎?」

館長微微皺起眉頭說:「沒什麼了,謝謝你!」

看着秘書掩上門,館長看着她的背影,苦笑着說:「這是『黨國』給我派的秘書,我只能按照統治者的意圖書寫他們認為滿意的歷史。所以,你不可能從我這裏得到什麼真實的歷史。」

「歷史就是歷史,是任何人更改不了的,可是您為什麼這麼說呢?」年輕人不解地問。

「拿《史記•秦始皇本紀》來說,裏面寫『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大陸說這是醜八怪的模樣,可是我們則解釋成嚴肅又英俊的樣子。可見,所謂歷史是隨着社會環境的變化,而隨心所欲的做出解釋。」老館長接着說:「還有一點,書寫歷史的人,讓歷史事件流傳下來的人,也會根據社會環境或是上層統治的需要—更有甚者,根據自己的好惡,來進行添加、刪改。」

年輕人鍥而不捨地問:「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您的話,自傳里的事情都是真實的,只是台灣當局出於種種顧慮不願承認進而刻意掩蓋?」

老館長沒有正面回答,拿起辦公桌上當天的「中央日報」,指著一條消息嘲弄似的說:「又要戒嚴了,這個『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比憲法都要厲害唷!哪個還敢亂說亂動?!」

年輕人看到報紙上的內容是尼克遜訪華和日本準備與大陸建交的消息,這些消息足以刺激台灣當局敏感的神經,一戒嚴,監獄里的政治犯就人滿為患。

這個生長在歐洲社會中的年輕人對中國式的婉轉暗示似懂非懂,對館長說的話不十分明白,只能帶着遺憾的心情離開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轉天便飛回了倫敦。

年輕人回到倫敦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一九七四年,英國劍橋大學歷史學院的歷史學家約翰•埃爾弗教授發表了一篇名為《歷史不應選擇性遺漏》的調查報告。

約翰•埃爾弗教授根據一本手寫體自傳進行了兩年多的調查研究,對發生在中國清末民初時期的一些歷史事件提出了新的看法,一位在中國近代史上不應被忽略的人物逐漸浮現出來。這位險些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人被台灣當局刻意隱瞞長達四十餘年。

此篇報告一經刊出,舉世嘩然。面對歷史學家和記者的詰問,台灣當局一反常態,沒有進行回擊、辯解,而是以沉默來應對,文中涉及到的相關人員也噤若寒蟬三緘其口。而大陸的史學家們正在牛棚和幹校里以重體力勞動的方式凈化心靈,無暇顧及這段與新中國毫不相干的歷史,同樣不能做出有價值的回答。這更加深了世人的疑問,這位被選擇性遺漏的歷史人物是否真的存在?他或他的後人還活在世上嗎?他現在在哪裏?他的歷史價值真如埃爾弗所言的那般值得大書特書嗎?做為一位能夠影響中國社會發展進程的強者為何毫無痕迹的消失於歷史舞台?

遺憾的是,這一年中國大陸與越南打響了一場收復西沙群島的海戰;太陽般的偉人提出了「三個世界」的理論,世界的目光被轉移到了一片紅色海洋般的中國大陸。不久,美國總統查德•尼克遜因水門醜聞引咎辭職,世界人民的娛樂精神被完全調動起來,懷着各種心態跟着美國人民一同起鬨,熱熱鬧鬧地渡過了一九七四年。

而後,一九七五年,目不暇接的事情紛至沓來:蔣總統病故、中國大陸發射返回型遙感衛星成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美、英、法、德、意、日等國首腦舉行第一次西方主要工業國家經濟最高級會議確定了世界經濟走向,黎巴嫩爆發大規模內戰,埃及重新開放蘇伊士運河,第一次全球性南北對話會議在巴黎召開,美國阿波羅號飛船與蘇聯聯盟號飛船首次對接,美國的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創辦了微軟公司……

至此,埃爾弗教授的調查報告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埃爾弗本人於一九七五年因病去世,調查報告和手書的自傳再次蒙上了厚厚的灰塵。

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的館長辦公室中,老館長拿着行政院《對埃爾弗報告不做回應、不予解密、不許透露》的批示跌坐在沙發上,喃喃自語:「歷史學者不還原真實歷史,要我們又有何用……」

捧起辦公桌上厚厚的自傳影印本,老館長長嘆一聲,緊閉的雙眼滲出了淚滴。眼淚打在自傳上,洇濕了封面上的字跡,那是一首詞,字跡漸漸模糊,漸漸擴散開來,彷彿有了靈性,訴說着那些被刻意遺忘的英雄歲月……

●江城子·醉飲●

遙想前朝歲歲寒,

酒微酣,人黯然,

擎盞問天,皓月驚無言。

持戈逐鹿行漸遠,平生願,定中原。

曾憶揮劍斬敵頑,

黃沙穿,破樓蘭,

血染江山,群雄遮羞顏。

箭厲弓韌旌旗掩,狼煙散,人未還。

-王梓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民國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民國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