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小發明

第2章 小發明

裕源村樂家,有三子,都是由老太太一人所生。

祖父過世后,老太太喜歡在大伯家住,大伯父和大伯母都是宅心仁厚的老實人,每天都去田間務農。

大伯名樂浩楓,大伯母李氏,兩人只有一女,名叫樂琪,年齡比樂文大四歲,此女卻與她的父母性格截然相反。

本來女孩子家家是不會起什麼名字的,一般都叫小妞,小丫頭,閨女什麼的。

可是樂琪從懂事起就吵著鬧着要樂父給她取名字,樂父好歹也是個童生,在樂家算是最有學問的了。

不過樂父卻很古板,自古來女子無才便是德,而且古代重男輕女,取名字都是大家閨秀的事,一個鄉下小丫頭取什麼名字嘛,就拒絕了小丫頭的要求。

後來小丫頭請來救兵,就是自己的祖母,祖母對樂琪的疼愛,使得她也不管那麼多規矩了,命令樂父一定要給小丫頭取個名字。

樂父無奈之下,只得硬著頭皮給小丫頭取了個樂琪,惹的小丫頭高興了好幾天呢。

不過就因為樂琪身為一個鄉下女孩子,卻有了名字,村裏的長舌婦沒事就議論了起來,搞的村長都跑到樂家來了。

村長很愛管閑事,村裏的大小事,他都愛摻和一下,他來到樂家的院子,就對開門的樂父講:「你們怎麼能讓咱窮人家的閨女取名字呢,你們又不是什麼名門望族。」

樂父被村長訓斥竟的無言以對,只能低着頭一言不發。

可是屋裏的老太太卻聽到村長訓斥人的聲音,就拄著拐杖從屋裏踮著小腳走到院子裏,跟村長講道理,可是村長卻根本不聽。

無奈一大家人只能在家裏叫樂琪的名字,有外人的時候只能叫樂丫頭。

樂家沒有太多的旁支親戚,一大家人同住在一個大宅院裏,宅院裏的三座大瓦房和村口處的三畝良田便是樂家的所有財產。

樂文的父親排行老二。

排行老三的是樂文的三叔父,三叔父名樂浩景,娶有一妻,吳氏,五年前生有一子,名樂逸。

說起樂文的三叔可是個能人,在唐縣開了一間卜卦算命的卦鋪,主要靠給大戶人家觀風水、相墳地來賺錢。

聽說三叔小時候曾得過一位道人親傳的《易經八卦》,從而學得一身本領,為人卻小氣的緊,要他的錢財就像要的他命一樣,不過只要不問他借錢,其他一切都好說。

而大伯家的這個小丫頭樂琪,可是祖母的的貼心小棉襖,祖母喜歡跟大伯一家住就是因為這個小丫頭,她就是祖母的開心果。

自從祖父過世后,祖母一直都悶悶不樂,樂琪每天都依偎在祖母的懷裏撒嬌,不時講個笑話,翻個鬼臉逗老太太開心,老太太也是樂此不疲。

時間久了,老太太也沒有那麼傷心了,反而對樂琪的調皮可愛很是依賴,一天不見自己的孫女樂琪就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

次日,吃過午飯,龍超又跑出去和他的小夥伴們一起玩去了,樂文卻在搗鼓一個木頭樁子。

這是一個縷空的木樁,是在後面的廢柴堆里撿的,樂文靈機一動,覺得這個木樁很像現代的抽水馬桶,便在鏤空的木樁後面街上一個木頭製成的長方形水箱。

搗鼓了大半天,樂文才整出個抽水馬桶所需的物件,然後一個廢棄的破舊羊皮褥子拿針線縫合成了一根皮管子,把這根皮管子把縷空的木樁和木製水箱連接起來,在這個木製水箱的出水口處用一個小餅似得石塊堵住。

再用一根繩子繫上另一頭延伸到木製水箱外面的一個粗製木頭把手上系好,一個簡陋的木質馬桶便大功告成了。

黃昏時分,夕陽將將偏斜,父親來到後院看到樂文製作的抽水馬桶,很是好奇,便走過來問道:「小文,你做的這是何物?」

「這叫抽水馬桶,你看……」

樂文說着,乘來一盆水,往木製水箱裏一倒,木製水箱裏立刻盛滿了水,在父親的疑惑的眼神中,樂文拉了一下水箱外的把手,那個圓餅石頭便立刻鬆開了堵住的出水口,嘩嘩的水流沖向縷空的木質馬桶。

「文兒,你……你做的這是什麼古怪玩意,你這要是讓外人看到了,還以為你鬼上身了……快走,你娘把晚飯做了好了,就等你了……」古板的父親,一把抱起樂文,還唯恐這古怪玩意被人看到了,連忙推到牆角旮旯處。

「……唉,爹,你聽孩兒……唔」樂文話還沒說完,就被父親給捂住了嘴,心裏那個氣啊,翻了個白眼,卻無可奈何,猶如騎馬般被父親給抱回了自家的堂屋,還小聲叮囑樂文這件事一定不要張揚出去。

樂文一臉無奈,只能以後再說了,他這個年紀高騰出現代才有的玩意,搞不好真的要被當成鬼上身給捉起來燒死,還是老老實實讀書,趕快長大吧。

次日下午,樂文睡了午覺,剛剛醒來,一縷清新的的空氣從窗外飄過,帶着淡淡的茶花香氣。

樂文揉了揉睡眼朦朧的眼睛,從床上爬起來,來到父母住的屋子,見屋裏沒人,便拿起父親床頭邊的一本《論語》,坐在床邊看了起來。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洛不出書,吾已矣夫!」

樂文看到這段,用手托著下巴思索了起來。

現在是弘治十五年,明孝宗朱祐樘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勤於政事,也算是歷史上有名的好皇帝。

不過可惜,再過三年就要駕崩了,也就是弘治十八年五月初七。

接下來就是明武宗朱厚照,一個嬉遊玩樂,卻有戰功的皇帝,就是親手殺掉了一個韃靼。

可是朱厚照卻鍾情於一些稀奇古怪的玩具和表演,還養了好多妃子,歌手用於玩樂,最後搞的沉溺其中,終日無所事事,荒廢朝政,最後因為終因荒唐無度,身體日益虛虧,病死豹房。

樂文正在思考這些事情的時候,恍惚間,好像聽到有人在喊他。

「嗯?文兒,你沒學過認字,又在胡亂翻看何物?」

這時父親走來到屋內,用一副很奇怪的眼神看着樂文。

樂文扭頭一看是自己的父親,連忙把書放回床頭說道:「爹爹,孩兒想去鄉塾讀書。」

鄉塾是鄉村裏建的學堂,明朝對文人是很重視的,就算是鄉村貧壤也建設有學堂,以供貧寒子弟能夠得到教育。

「可文兒你才七歲啊,還不夠年齡呢,鄉塾里的孩子莫不是八歲才入學呢。」父親樂浩軒走到床邊抱起小樂文低聲道。

「爹爹,話是如此說沒錯,可是孩兒真的想上學啊。」樂文在父親懷裏撒嬌道。

其實他對四書五經都是通讀過的,只是他不想讓家人覺得他無師自通,那樣他豈不是會被村裏人懷疑成妖怪?

鄉村的封建思想在古代可是很厲害的,而且一些長舌婦人沒事就愛坐在一起談東家長,道西家短,事情會越傳越玄乎,所謂人言可畏,樂文可不想被當成妖怪打死。

樂父看着樂文不依不饒的樣子,撫了撫樂文的額頭,眼中露出一絲慈祥,「好,好,好,既然文兒想學,為父教文兒如何?」

樂文從父親懷裏掙脫出來,拿起床頭那本《論語》遞給父親,連忙點頭道:「嗯,爹爹快教孩兒。」

「呦,小文在學識字呢?」

這時一名嬌美可愛的少女歡快的跑了進來,看到樂文的父親正在教樂文學識字,笑嘻嘻的打趣道。

樂文回頭一看,來人正是大伯家的女兒,樂琪。

樂文見姐姐逗他玩,便跑到姐姐身邊,拉着姐姐的芊芊小手,假裝撒嬌道:「小文的好姐姐,愚弟想要上學,你就幫愚弟說兩句話吧。」

琪姐見弟弟要她幫腔,對樂文眨了下明亮的雙眸,對坐在床榻邊的樂父撒嬌道:「二叔,您就讓小文去鄉塾讀書吧,不要再顧及那些死板的規矩了。」

樂父現在看到這個小丫頭撒嬌就受不了,不答應這個小丫頭吧,搞不好她又要搬出老太太,讓他無端端被老太太訓斥一頓。

只好嘆了口氣,無奈道:「也罷,那便如此吧,……不過此事,你等還須請示老太太。」

樂文一看自己的父親答應了,稚嫩的小手拉着姐姐的手便往東屋裏跑去。

「祖母,文兒想秋收后就去鄉塾讀書。」樂文剛踏入東屋的門檻就期盼的喊道。

大伯和大伯母都去田裏務農了,只有老太太一人半依在床榻上,手裏端著還在往上冒着淡淡熱氣的白瓷碗,老太太不到50歲,卻已滿頭白髮,但身體看上去卻很硬朗。

老太太一聽樂文想要去鄉塾讀書,把白瓷碗往桌子旁一放,淡綠色茶水都灑了出來,不悅道:「傻孩子,你才這麼點大,讀甚書,等你長大些再說也不遲咧!」

樂文一看祖母不樂意的樣子,抬眼看了看琪姐。

琪姐心有神會點了點頭,坐到床榻邊輕錘著老太太的肩膀,撒嬌道:「琪兒的好祖母,您就答應小文吧,他是真的想上學讀書呢。」

老太太端起白瓷碗,喝了一口淡綠色茶水,嘆了口氣,有些無奈的緩緩道:「讓小文上鄉塾也不是不可,不過家裏無錢啊,有點錢都讓他爹給拿去考秀才了,哎。」

「祖母,……琪兒可以去山上采些野蘑菇到城裏賣錢啊,這個是小問題嘛。」樂琪不依不饒的繼續撒嬌道。

老太太猛的睜開褶皺的眼皮,小聲訓斥道:「女孩子家家,怎可去山上采蘑菇咧,這事祖母不答應。」

琪姐見老太太真的有些生氣了,從沒被祖母訓斥過的她,眼角竟然紅潤了起來,緊接着幾點淚水從眼角流出,順着臉頰滴到了老太太褶皺的手背上。

「哎,你這個小妮子,也罷,祖母答應了,不過你們在日落之前定要歸來!」

老太太不忍她的貼心小棉襖傷心流淚,無奈的搖了搖頭,只能答應了。

樂文在一旁看的直翻白眼,心道:「呃,會撒嬌就是好啊。」

小丫頭剛才還哭的跟個淚人似得,一轉眼卻變的笑逐顏開,拉着樂文便往屋外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寒門皇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寒門皇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小發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