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理學研究的對象與任務

二、心理學研究的對象與任務

二、心理學研究的對象與任務任何一門科學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對象和探索的領域。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和動物心理現象的發生、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其中以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為主。

圖1-1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人的心理現象就是心理活動,無論在學習、工作中,還是在娛樂、休息中,每個人都會有種種心理活動產生。正是在心理活動的支配與調節下,我們才能進行各種活動,實現活動的目的。因此,在一定意義上,心理活動是我們第一個直接接觸、認識和體驗的現象。但是,心理又是宇宙間最複雜而又最奧妙的現象之一,恩格斯曾把它譽為「物質的最高的精華」。心理現象豐富多彩,絢麗多姿,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一般把它分為心理過程與個性心理兩大方面。

1.心理過程

心理過程是指人對現實的反映過程,是一個人心理現象的動態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

(1)認識過程。認識過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它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屬性及其規律的認識,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等。例如,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早晨,你來到戶外鍛煉,當微風拂面時,你會感到涼爽,陽光照在身上又感覺很溫暖。此時空氣中不時送來陣陣清香;環顧四周看到五顏六色的東西,還可聽到各種聲音……涼爽、清香、五顏六色、各種聲音都是外部世界作用於我們眼、耳、鼻、舌、身各感覺器官所產生的感覺。感覺是人最簡單的認識活動,但卻是我們認識的起點和基礎。感覺所提供的是對事物個別屬性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當你進一步感覺到周圍事物的意義時,辨認出風的涼爽、空氣中花草的清香、鳥的鳴唱、汽車的轟鳴聲等,這時你對事物個別屬性的感覺就轉化為對事物整體的知覺。當你回到家中,戶外感受到的一切還會「歷歷在目」,這就是記憶。記憶是人在頭腦中保留對以前感知過的對象或現象的映象。人不僅能直接感知事物的表面特徵,還能間接概括地反映事物內在的、本質的特徵。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外部表現和言行,了解其內心世界;人們可以通過對古代化石的研究,進而推知遠古時代動物和人類的生活情景,這是憑藉思維實現的,思維是認識的高級形式。人不僅能再現親身經歷過事物的形象,而且還能在此基礎上創造新事物的形象,這就是想像。通過想像,我們不僅能設計未來發展的宏圖,也可以在頭腦中重構幾千年前人類生活的圖景,還可以進行文學藝術上美的創造。總之,以上提到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都屬於認識過程。認識過程就是人腦接受、儲存、加工各種信息的過程。

(2)情感過程。情感過程是個體在實踐過程中對事物的態度體驗。人在認識客觀世界的時候,並不是無動於衷、冷漠無情的,總是要對之採取一定的態度,產生某種主觀體驗,如獲得學習成功的喜悅,失去親人的悲傷,對不道德行為的憎恨等等。據說,1824年5月,貝多芬的《D調彌撒曲》和《第九交響曲》在維也納第一次演奏,當這兩首充滿愛國之情的交響曲演奏一結束,全場就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在場的許多人都感動得淚流滿面。巨大的成功、震撼人心的場面,使貝多芬激動得不省人事。這種強烈的激情就是情感的體現。2016年8月21日,巴西里約奧運會女排決賽,當中國隊在先輸一局的情況下,連扳三局逆轉取勝,后三局的比分分別是2517、2522、2523,很是艱難和激烈,時隔12年後再次獲得奧運會冠軍。現場的和電視機、電腦、手機屏幕前許多中國人激動、感動地大聲呼喊,70年代前出生的老女排的球迷們淚流滿面。

(3)意志過程。意志過程是個體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根據目的調節支配自身的行動,克服困難去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人對客觀事物不僅要感受它,認識它,同時還要處理它並改造它。人們在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必須有明確的目標,還要制定計劃,選擇方法,克服種種困難,最終才能實現預定目標。在我們的學習和工作中,通常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但我們不能半途而廢,要迎著困難上,不達目的決不罷休,這就要啟動人的意志過程。

認識、情感與意志這三者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一方面,認識是情感和意志的基礎,只有正確與深刻的認識,才能產生強烈的情感和堅強的意志,所謂「知之深,則愛之切」;另一方面,情感和意志又會影響認識活動的進行與發展,因為情感和意志既在人的認識中起過濾和動力的作用,又是衡量人的認識水平的一個重要標誌。同樣,情感也會對意志行為產生推動作用,而意志行為又會有利於豐富和升華情感。因此,各種心理過程及其相互關係是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

2.個性心理

個性心理指一個人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各種心理現象的總和。包括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徵兩方面。

(1)個性傾向性。個性傾向性是關於人的行為活動動力方面的心理特徵,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世界觀、自我意識等。個性傾向性決定着人對現實的態度,決定着人對認識和活動對象的趨向和選擇,是個性結構中最活躍的因素。它制約著個體所有的心理活動,表現出個性的積極性和個性的社會實質。

(2)個性心理特徵。個性心理特徵是指個人身上經常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徵。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動的獨特性,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如有的人觀察細緻入微,有的人想像力奇特,有的人擅長語言表達,有的人音樂上顯露才華,這是能力上的差異;在性情、脾氣方面,有的人活潑好動,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反應敏捷,有的人反應緩慢,有的人暴躁,有的人溫柔,這都是氣質上的差異;在對人對事上,有的人樸實肯干,有的人懶散拖拉,有的人大公無私,有的人斤斤計較,等等,這是性格上的差異。性格是個性心理特徵中的核心,它反映一個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心理現象雖然分為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兩個方面,但它們是密切聯繫不可分割的:一方面,個性心理是通過心理過程形成的,如果沒有對客觀現實的認識,沒有對外界事物的情感體驗,沒有對客觀事物的積極改造的意志行動,人的性格、能力、信念、世界觀是不可能實現的;另一方面,已形成的個性又影響着心理過程,並在心理過程中得以表現,使人的各種心理過程總帶有個人的色彩。事實上,既沒有不帶個性特徵的心理過程,也沒有不表現在心理過程中的個性特徵,二者是同一現象的兩個方面。

3.心理學的任務

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行為,應用心理學家們還有第五個目標——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

心理學的第一個任務是描述發生的事情。也就是對行為進行精確的觀察,心理學家們把這個稱為他們的數據。行為數據(behavioraldate)是關於機體的行為與行為發生時環境的觀察報告。當觀察者進行數據收集時,他們必須選擇一個適宜的分析水平,並且設計出能保證客觀性的度量行為的方法。心理學家們從最寬泛最概括的水平到最細緻的水平來收集數據,在每個水平上的分析都產生他們希望最終得到的有關人性的複雜肖像的基本信息。如今,心理學家們已經發展出許多技術以保證研究的客觀性。

心理學的第二個任務是解釋發生的事情。在許多心理學的領域中,中心任務都是找到行為和心理過程的常規模式,心理學家希望發現行為是如何工作的。心理學的解釋通常承認大多數行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響。一些因素在個體內部起作用,比如基因構成、自尊、動機。這些內部決定因素叫做機體變數(organismicvariables)或秉性變數(dispositionalvariables)。有一些因素在外部起作用,如當我們陷入交通堵塞時變得憤怒。這些行為很大程度上被個人之外的事情影響。對行為的外部影響是環境變數(environmentalvariables)或情境變數(situationalvariables)。心理學家們在解釋人的行為時,幾乎總是同時考慮這兩種因素的影響。

心理學的第三個任務是預測將要發生的事情。心理學中預測是對一個特定的行為將要發生的可能性和一種特定的關係將被發現的可能性的陳述。比如,如果我們相信一個人是內向沉默的人,那麼我們就可以預測這個人被要求和一個陌生人共處時會感到不舒服。一個科學的預測是基於對事件互相關聯方式的理解,它指出是什麼樣的機制把那些事件與特定的預測物聯繫起來。一個因果預測詳細地說明在什麼樣的條件下行為將會改變。

心理學的第四個任務是控制發生的事情。控制意味着使行為發生或不發生——引發它,維持它,停止它,並影響它的形式、強度或發生率。對於許多心理學家來說,控制是最核心的、最激動人心和成就感的目標,因為它為心理學提供了幫助人們改進生活質量的途徑。從這個角度看,心理學家是相當樂觀的群體,他們認為任何不受讚賞的行為模式都可以通過適宜的干預而得到修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情商與生產率:給管理者的心理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情商與生產率:給管理者的心理課
上一章下一章

二、心理學研究的對象與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