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話 陰陽域內有人間

第1話 陰陽域內有人間

陰陽初開,始分九色,陰陽域除最中間的陽辰星外,其餘九顆星辰各占其一。

陽辰星最為神秘,也無人知曉它有何種力量,只知它被稱為「太陽」,日出而升,日落而息。

水辰星離太陽最近,萬物得太陽初升時太陰之力,舍本心成妖,妖以「魅術」、「幻術」、「噬術」、「元術」作為提升實力的主要手段。妖力作為超脫自然的力量之一,五行屬水,主「黃」色。

金辰星次之,仙家府邸多數坐落在此而稱仙界,也是人界凡人傳說中的「天外天」。仙以「煉器」、「煉丹」、「煉金」、「煉神」聞名陰陽域,在凡人眼中,更是光環加身,超然物外。「金」色是仙的標誌,更是榮耀、身份的象徵,仙力同為超脫自然的力量之一,五行屬金。

地辰星也稱人界或凡間,因其被海水覆蓋的面積廣闊,而主「藍」色。地辰星上凡人身軀羸弱,絕大部分人遵循自然法則生老病死,只有少數人,閱盡飛禽走獸花鳥魚蟲,看遍江河湖海名山大川,在這一過程中觸摸自然之道,脫穎而出,被稱之為「道人」或「道士」。然而作為人自身,無法拋開七情六慾,無法掙脫野心束縛,便有了不少人,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念化妖一念作鬼。於是,這地辰界也就成了妖魔鬼怪人道仙等諸多勢力滲透,明爭暗鬥之地。不過地辰星凡人,仍然以「道」、「陣」、「符」、「命」作為捍衛人間、預測吉凶的依仗。儘管凡人肉體凡胎,可卻能依靠命格的特殊之處,兼具金木水火土五行。

火辰星,因「佛」揚名,故而稱「佛界」。其上寺廟數不勝數,亦或者說「眼中無寺寺中有寺,心中無佛佛外皆佛」。高僧無數的火辰星,因袈裟顏色多為橙鑲金,而主「橙」色。佛家普度眾生,依靠「咒」、「經」、「法」、「印」驅鬼降魔教化世人。火辰星,不言而喻是屬「火」的。

木辰星如世外桃源一般,無妖無仙,無佛無魔,完全是花草樹木所構成的世界,如果僅僅如此,卻也不會讓木辰星自成天地。這裏花非花,木非木,草本無心已有情,樹本無眼已有靈。每過一個周期,便會有新生的花草經過洗禮開啟靈智,再經過漫長的時間蛻變。或許也只有在這裏,同類之間才會以「靈」為名,以「靈」相稱,但在木辰星以外的地方,他們都被叫做「精」。靈以族群初衷為安身之本,不善殺伐,以「縛」、「毒」、「愈」、「念」作為自保之法。木辰星五行屬「木」,主「綠」色。

土辰星上只有獸,凶獸、仙獸、魔獸以及普通的一切獸類都源自這裏,甚至傳言此處最早出現的是上古之獸。多數獸類智慧並不高,但隨着自身成長,以及對血液里所傳承本能的喚醒,進而脫胎換骨一樣出現返祖。因此獸以「血」、「體」、「骨」「契」作為強大的資本。土辰星五行屬「土」,主「赤」色。

天辰星、海辰星、冥辰星,位於陰陽域最外側,「跳出三界,不入五行」。天辰星以「屍」為尊,屍氣瀰漫天地,一片「灰」色;海辰星以「鬼」為主,魂怨遮天蔽日,盡顯「黑」色,並且海辰星上並無海,只有無數「骨骸」,因此也叫「骸辰星」;冥辰星離太陽最遠,太陰之力最盛,猶如實質般的魔氣混著太陰之力,顯「紫」色。不論是鬼、屍還是魔,都有對殺戮、佔據、掌控的無限渴望,因此,他們用相似的手段,實現「祭」、「控」、「魁」、「詛」。

金、火、木、土以太陽之力為基,取天地造化為己用;

水、天、海、冥以太陰之力為源,奪天地精華為自身;

陰與陽之間冥冥中似有某種聯繫,卻又爭鋒相對,於是,陰陽域大大小小的爭鬥總是不可避免。幾乎每隔千年,必生亂世。或許是地辰星凡人不具備一爭天地的資格,又或許是地辰星本就弱的如芻狗一般不在其眼中,使得幾次陰陽域大戰,地辰星都可以明哲保身,積蓄力量。

第一次,陰陽域以仙魔大戰為開端,以人間道教興起結束;

第二次,陰陽域以妖禍人間開始,以人間崇尚佛教結束;

第三次,陰陽域以百鬼夜行人間開始,以青月宮橫空出世平息結束;

。。。。。。

第八次,陰陽域以仙魔勾結為起點,以青月宮十二月魂一同御使一塊青銅令牌,將一塊陸地挪移到空中,形成一個青色的陣法封閉地辰星而結束。

傳說自那時起,人間每三十個日出日落為一月,每十二個月為一年,每六十年為一甲子,而多數凡人的壽命都會在一甲子左右的歲月終結;

傳說自那時起,人間不是每個夜晚都是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而是有一輪明鏡,初一至十五漸圓,十六至三十漸消。

世人稱其為「月」,為了消除夜晚心中對於「妖魔鬼怪」的恐懼,在「月」之後加一「亮」。

傳說自那時起,八月十五是一年中月亮最圓的時候。雖然凡人並不知道事因為頭上明月,才有了相對祥和的生活,但出於對美好事物的欣賞,仍然把這一天當作全家團圓的日子,作為了「中秋節」。

傳說自那時起,還有一個凡人不知道的傳說在修道之人中流傳:

「陰陽終有合一日,青月定有重現時。青月令御青月令,乾坤歸位在甲子。」

。。。。。。

地辰星,俗稱人界,自有「人」誕生之時起,便存在男女之分。千萬年來,不論是這人界的男人還是女人,他們身上都有一種陰陽域其他八顆星辰所不具備的神秘光環——「命運」。

而凡人的命運,在仙眼裏,不值一提;在佛眼中,那是循環的因果;在妖、魔、鬼、屍的眼中,那是太陰之力所凝結的「果」;只有在獸和靈的心裏,它好像破開迷霧的咒語。

。。。。。。

陰陽域在第八次大戰中,陷入長達九百多年的沉寂。時間久到人間好像換了光景,久到足夠數代人忘記那些口耳相傳,甚至慘絕人寰的教訓。也許是九百多年前青月宮的大陣,阻擋了那些虎視眈眈、居心叵測之輩,也許是一場醞釀了很久的暴風雨在來臨之前,恩賜給人間的最後一段平靜。

人,總是趨於習慣安逸,對於帶來悲傷、痛苦、挫折的經歷和記憶,通常都會選擇淡忘、迴避。在凡人那紛繁而又短暫的幾十年生命里,經過歲月洗滌后,剩下的只是少數人攢下的經驗而已。多數人,還是自甘平凡,為生活而生活的。

第九百七十年,籠罩人間的陰影,此時已然悄悄臨近了

。。。。。。

南詔國,大陸最南部的濱海小國,一面臨海兩側靠山,人口不足百萬。

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在近數十年中不斷強盛,百姓安居樂業,連年風調雨順,展現在世人眼中的只有太平盛世。

這一切的一切,與兩個私交甚好的人密不可分,一個是南詔國當今國主納蘭傲,另一個,則是朝中棟樑,官拜天策上將,加封「應天王」的少應天。

少應天十六從軍,戎馬三十載,功勛卓越卻無法彌補此生唯一的遺憾。每當夜晚冷清時,偌大的府邸中只有一房正室和四房妾,卻無一兒半女戲耍在旁。

眼看知天命的年紀卻無子嗣,讓擁有着強健體魄的武將少應天,看上去一天比一天憔悴。

直到那次西山叢林的秋獵中,救回一位受傷女子,美妙清冷的容顏,讓少應天心生憐香惜玉之情,遂在其傷愈之後,大擺筵席納為第六位妾。

或許是少應天命中注定,也或許是女子名叫「凡若靈」的緣故,兩個月後,隨着郎中問診后離去,府邸里的下人、家丁、雜侍都知道:六夫人有喜了!

一時間不僅是王府內,就連王府外的百姓也沸騰了,甚至很多人,都忙活着、張羅著,要在幾個月後的八月十五月圓之夜,為應天王慶賀。

。。。。。。

時間一晃而逝,八月十五如期而至。

這一天不僅僅是民間傳統的中秋佳節,也是南詔國臨安城的百姓,發自內心為應天王高興的日子。

臨安城的街道共六條,一君二官三百姓,王者之道只有一條,當然也是最寬的,官員次之,百姓隨後。

今夜這六條街道全都張燈結綵,時有煙花燃放,時有小販吆喝着免費品嘗,很是熱鬧。

皓月當空,光潔如凈。

王府里的燈籠全都提前換成了新的,寬闊的前院擺滿了紅木圓桌,沐浴著猶如實質般的月光,和地上的青磚遙相輝映,加上桌上擺放的瓜果糕點,倒也讓院落多了不少節日氛圍。當文武官員都落座后,少應天扶著凡若靈徐徐地出現在眾人眼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月神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月神冕
上一章下一章

第1話 陰陽域內有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