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茶是一味

禪茶是一味

禪茶是一味

平生用不盡,拂子時時豎;

萬語與千言,不外吃茶去。

——趙朴初

據《景德錄》卷十所載,趙州禪師在南泉和尚那裏徹悟以後,曾杖錫雲遊,「芒鞋踏破嶺頭雲」,直至晚年方駐杖趙州觀音院。

有一天,一位禪僧來向趙州參學,趙州問他:「曾到過這裏沒有?」

僧云:「到過。」

趙州說:「吃茶去。」

又問另一位禪僧:「到過這裏沒有?」

這位新到禪僧說:「不曾到。」

趙州同樣說:「吃茶去。」

院主聽見后便疑惑不解,他問趙州:「為什麼曾到這裏的吃茶,不曾到這裏的也吃茶?」

趙州立即叫院主,院主應諾,趙州說:「吃茶去!」

禪師的「吃茶去」成了禪宗千古話頭,也成了千古美談。因了趙州禪師「吃茶去」的這則公案,前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老居士作詩偈:

平生用不盡,拂子時時豎;

萬語與千言,不外吃茶去。

趙州禪師的「吃茶去」,雖然平常之極,卻是其對佛陀的證悟。禪不是表象化的穿着僧袍,熟習儀式,會用法器,而是一種心的證悟。僧袍、法器等有形東西只是形式,不是結果。但真諦本身,既不是僧袍,更不是廟宇。如飲茶,茶杯再好,但外人也只能看到那茶杯,杯中的天地,其中由甘苦、清幽,只有飲者自知,不足為外人道。

趙州禪師以極平常的一杯茶,消除了眾人心中對佛陀所執的儀式化、程式化,從而使他們的心靈超越僧袍、法器、焚香,超越自我凡身,進入出離榮辱、憎愛、悲歡等對立觀念的禪悅之中。

趙州禪師的「吃茶去」,更包涵了對證悟方法的解說。所謂「禪茶一味」,茶道中隱含了參禪的法門:

一為苦。佛陀說人生有八苦,參禪即是為參破「苦諦」,然後大徹大悟。好茶,入口有苦,然後回甘。品茶即是品人生。

二為「靜」。佛家所謂的「戒、定、慧」都是以靜為基礎的。在靜坐靜思中,能提神聚思的茶便成了禪者最好的「朋友」。日本茶道更是把「和敬清寂」被稱為茶道的四諦、四規、四則。

三為「平常心」。參禪修行認為「佛法無用功處,只是平常無事」,日常生活的一切皆是修行,吃茶即是平常事。

可見,吃茶也是一場靜心清魂的佛事。日本茶道更認為茶人即在家的僧人。在日本,幾乎所有的茶人都要進禪院參禪,從禪師那裏獲得居士號后再回到茶室中進行修行。茶人即為在家的僧人,茶室可比作寺院的佛堂。

禪茶一味,在於茶與禪所共同追求的古雅澹泊,如山寺之肅穆,田園之寧靜,秋菊之淡雅,修竹之疏影,月色之柔美,白雲之飄逸,鐘鼎之古樸,翰墨之流香,詩文之雅緻,詞藻之流麗。

曾經有人這樣說:「凡來眼前的,就是人生,就是我們的世界,就是我們的生活。要勇於面對,善於面對。每當煩惱來擾,便請『吃茶去』,人生若遇無奈,請『吃茶去』。借吃茶感受禪那玄妙瀟灑的風度,淡泊寧靜的情趣,超然物外的行徑,苦樂一如的心境,得現世法樂,無地獄之苦。千言萬語,一句話,『吃茶去』。」

趙州禪師那沉靜和緩的聲音正穿透千年的歷史迷霧,直抵眾生耳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清心禪:心是蓮花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清心禪:心是蓮花開
上一章下一章

禪茶是一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