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問題和聲音、文字

語言問題和聲音、文字

語言問題和聲音、文字

1

如果我在世俗的沉淪中仍沒丟棄我的想像,如果我仍執拗而不乏真誠地說,在這一個世界上,我真正迷戀的是思索與感覺,是聲音和文字,那麼我走向他人、走向世界的一個可能的方式,就是將自我構成的「聽——說」,作為既是走向他人、世界,又不迷失自己的單純之點。這裏自我構成的「聽——說」首先是「聽」的敞開與接納,而「說」,只不過是更強調著個人傾聽中的「語言言說」的「說」的生動性、當下性和神秘性。

2

人被拋入世界,就是被拋入一般的語境,拋入他人的語言。語言對於當下的人總是一個先在的東西。

如果人只是生活在語境的完全無意識里,甚至用不着開口說話,只要一進入思索、進入感覺,語言的陷阱就在你臨近表達的第一個閃念中。或者更準確地說,語言是人何以能思維、能感覺的條件,甚至它就是思維本身的存在樣式,但在通常的情況下,這種存在樣式對於人的思維,簡直是一種非存在,所以我們「沒思」乃成為我們的生存常態。在這個意義上,淪為套語的語言本身就是存在的陷阱。它無處不在。

3

關注語言問題對於我來說與其說是一種學術,不如說是一種反省,是一種力圖獲得的在審視世界中自我審視的眼界。在這限度上,任何狂妄自大都只能讓位給神秘的「它」,「它」本身就是限度。

4

在語言轉換的問題上,超驗既是一個維度的打開,又是一種真正的限制。

5

無語並不是逃避語言,無語只不過是把自己逼到語言的邊緣,為着重新進入語言罷了。而重新進入語言的尋找,往往就是為了尋找那個詞、那個句子,那個隱喻着你的整個生活的獨特的表達。

它很遠也很近。

當你習慣的全部語言脫落時才有它,或當它浮現出來時,你的習慣的全部語言才彷彿在那一刻、那一個瞬間的統統褪去了。

它不是原初詞,不是最接近存在的那個詞——彷彿存在就在那裏似的,你與它有着可以克服的距離和可以排除的障礙——並不,那個詞、那個句子只存在於個人語言事件的端倪,是個人的臨界狀態即悖論經驗,它並不一般地具有意義,具有貼近存在的優先性。

6

我甚至以為「感覺語詞」這個提法本身就是矛盾的,是一個陷阱。任何當下的感覺都是個體經驗的或個體經驗的描述,它不可能先語言而在,語言也不可能先它而在。在個體經驗的描述或表達中,歸根結底要突破的是語言的同一性,即觀念。

比如說痛苦。

當有人說不輕言痛苦而用難過、不好受這樣更具體的字眼來代替痛苦,甚至是以無言這放棄語言表達的方式來表達痛苦時,痛苦不僅在淡化的表達中淡化了,而且也真正地表達了。它並不是一個可以實指的、有着堅硬的確定性的對象。毋寧說,「痛苦」本身也是一個符號、一個觀念。一個自我意識著痛苦的人,一個已經被痛苦的觀念「升華」了其實是固置了的人,痛苦於他幾乎是無法跨越也無法真的表達的。但對於一個不輕易使用「痛苦」字服的人,他更多地就只是在某時、某刻,因某事、某種原因難過、不好受罷了。他的表達總是具體的、經驗性的。

7

在語言的困境中,我求助於身體性,一個純粹的自我設定。它至少對於我是真實的。

人無法迴避自己的身體。它並不能冷靜為純然客觀的對象化世界,也不能抽象為一個普遍的觀念的存在。以身心二元為前提的「身心一體」只是人的虛設,更不用說「心心相印」了。

「身心一體」實際總有一個歸結到身還是歸結到心的問題。一旦這樣歸結,人們不難發現,身心一體仍然掩藏了致命的一跳,那麼與其說身心一體,不如說身心斷裂。而這身心斷裂早就在語言的悖論形式——說不可說,表達不可表達——中直觀著。

8

我經常不是看到完整的思路把它記住,而往往只是記住了一個詞語,賦予它自己理解的意義,從直觀把握到的這個詞語去建立某種聯繫。

我從別人建立的聯繫、別人賦予它的意義中遊離出來,我的可能性是在這遊離中捕捉的。

也許任何一個詞語都蘊含着無法界定的生存空間。

9

獨自躺在床上,頭痛,心裏有一種無法言說的沉重。說無法言說甚至都不準確,因為什麼都沒有想,思索與感覺都彷彿深深垂下了翅膀,沒有飛翔的興奮,也沒有留下影子的目標可追逐。一切都在黃昏的晦暗中。

10

那種在平凡中或隱匿或跳動、閃爍的神秘感,或許它就是一片光影,稍稍錯過,轉身就失去。

而抓住它,除了語詞還有什麼呢?

11

有多少天了,我幾乎不斷地在「想」的狀態中,但並沒有真的想,因為沒有字、詞、句子——字、詞、句子沒有活躍起來。

與其說是「想」,不如說是一種警覺著、唯恐一想就掉進語言陷阱的心態。

這種邊緣性本身就是一種生命的緊張。

12

多少文字流暢得使人飄浮。

但文字真的能使人駐足回首,能造成斷裂使人如臨深淵嗎?

13

對文字的不信任埋沒了多少個人的珍藏。

應該感謝那些用文字寫出自身經歷和秘密的人,哪怕這文字本身有不可避免的誇張、變形。

14

有一些字眼總使我激動:墜落,錯位,間隔,喘息,突兀,陌生,拒絕……

它們天然地在斷裂中。

而對於諸如期待這樣一些字眼卻需要做許多的剝離,才能使它們掙脫連續性垂直起來。

虛無,悖論,邊界,限度——是這些字眼真實的背景,沒有這背景,這些字眼只可能落俗,或者無法形成豐富的展開。

15

在掙扎的意義,一個偉大的人和一個平凡的人沒有什麼區別,都只是一片沒有詩意的黯淡。

讀《維特根斯坦回憶錄》,不是思想的璀璨,而是這片黯淡深深地吸引了我。尋求區別的表達是從這黯淡中掙扎出來的。在上一個表達和下一個表達之間沒有邏輯必然性,因而沒有因果鏈。造成偏離和區別的似乎是一種可以直觀到的神秘。它什麼都不是,卻在什麼都不是中建立起了差別的確定性。

換一個角度說,語境似乎是在掙扎中聚攏的,人力圖抓住每一個浮現的意義卻不能窮盡語境中那無法窮盡的一點神秘。

16

有時候被一些文字所吸引、並不是因為這些文字指稱的或隱含的意義,即那些可以叫作思想的東西,而就是在文字之中使人似乎可以直接觸摸到的動機、記憶和嚮往,是文字本身夢幻般燃燒的激情。

17

人是不能忘懷自己的經歷的,表達也不能。無論它怎樣純凈了再純凈,經歷也會透過情緒問題透射出來。

在一種表達中,經歷就是表達的直呈;

在一種表達中,經歷卻成為表達的背景。

我習慣於後一種。

18

我沒有語言,甚至沒有情緒,因為情緒也是語言,是擁擠著、生動着一時沒法形成表達的語言。

無語,是尖銳地直觀著這種難堪的境地,彷彿一個人陡然地阻塞在那裏,既沒有表達的流暢,也沒有無表達的流暢。

19

在一切終將被時間剝蝕的世界上,只有訴諸文字的表達可能成為消逝著的蹤跡。這才是我的情緒,它從無意識的混沌中掙扎出來,為着抓住一個蹤跡,以尖銳地展示自己的消失。

20

死亡帶走了多少沒有表達的秘密。

但表達了又怎麼樣呢?在同一詞語下,多少人經驗的差異丟失得如同死亡的陪葬。

21

在剛剛過去的那一刻,「語言」誇大著或縮小着我的難過,我應感激還是警惕我的「語言」的瘋狂呢?

每當「語言」走過了頭,「語言」把事情推到了極限,使人直觀到想像的痛苦的直觀時,人就清醒了。

人能像「語言」一樣為所欲為嗎?人能讓「語言」為所欲為嗎?

於是寧靜在瑣瑣碎碎中悄然升起。一切溫馨的、溫暖的、像淚珠兒一樣閃亮的又成為可觸摸的。

22

表達。

表達下隱含的存在陳述才是重要的。

否則文字就太輕飄了,它繞過了太多的困惑。

23

真正的平靜是一種蘊含。它藏得很深,並不期待顯露,它一旦被觸動,那一定是超出常識、超出經常被觸動的。

在常識中,那一些經常被觸動的東西,包括字、詞、句子,已因疲倦而麻木了。

24

日常生活是擺脫不掉的,因而公共語言也是擺脫不掉的。尋找語言本身就是一個尖銳的悖論。

誰能呈現出一個人們無法迴避的悖論,誰就是某種意義上的成功者。因為人不至於被無聲無息地淹沒。

寂靜或喧鬧都是淹沒。

25

每當讀著自語的、自我「聽——說」的文字,我總是會驚奇地發現,一旦事實與意義之間松解了非如此不可的必然性后,不同的人有多麼不同的邂逅與姻緣。

26

我只知道人有時候是得大聲地說出心中閃過的字、詞、句子,為了讓自己聽見。彷彿,那一刻,我不在自我的聽——說中抓住表達的機遇,一個彌足珍貴的記憶就會僵死在頹然的自我沉寂中。

27

「聽」是一種接納、開啟,在許多人的生命中,它或許是比「看」「說」「寫」更原始的經驗,雖然只有到「寫」,聽的接納與敞開的邊緣性,才還原到自在的生成狀態。

28

一個「聽」字,喚起了我怎樣的記憶。

在我還沒有出生,還在溫暖的黑暗中,我就聽到「聽」了;在我迷沒有意識,還在結實的襁褓中,我就聽到「聲音」了;在我還只能咿呀學語,還剛剛感覺到堅硬而搖晃的地面時,我就聽到了父親問我的「話」和為我朗誦的「詩」了。而在我可以頑皮自得地爬到高高的桌子上捧著比我頭還大的書裝模作樣地讀時,父親突然被迫離開家,我開始聽我的未曾分隔但已永遠分隔的記憶……

「聽」,是我父親留給我的童年的主要事件。

直到有一天,我專註地回到「聽」自身時,才恍然明白——原來「聽」,是這樣的一種遺傳的品格。

29

有一種記憶,刻骨銘心的記憶,它不是面向過去的,即它並不必然地同眷戀、恐懼、懊悔、哀怨、仇恨乃至復仇相聯繫,它並不生活在過去時中;也不簡單地指向將來,成為設定的目的的期待,亦即它也並非生活在未來時中,使將來的期待成為當下的麻痹,如同理想對苦難的麻痹一樣。這記憶成為我當下的存在,成為我的、需要我傾聽的物性。換句話說,只要我傾聽這記憶就是敞開着的——一種當下的、在語言界面上的敞開。因而記憶就是記憶自身,如同期待是期待自身、祈禱是祈禱自身、傾聽是傾聽自身一樣。

在超出實指的意義上,沒有任何記憶可以確定、固置人的感覺經驗,無論這感覺經驗用什麼樣的諳言召喚過、指引過。

因而記憶不只是語詞,而且是句子,不只是句子而且是語境,不只是語境,而且是聲調、氛圍……語言不能逃避記憶,雖然記憶本身就是語言——真正的記憶瓦解了確定語言的確定性,並由此以其超出的神秘成為個人的語言事件。

30

當心寧靜的時候,當寧靜成為心靈窗口的時候,自然才是可親近的。這時從玻璃上反射著滑落的一抹夕陽,一枝跳入視線的吐蕊的新綠,甚至小路上不知名的雜草,甚至不期然地打濕衣襟的雨滴,都能成為不是風景的「風景」。它們以單純的姿態打動你,使你驚異於自然的和平、寧靜,它們沒有外在於人的觀賞的距離,毋寧說,它們都是靈性的,就棲息於你心靈的窗下。你難道不應該靜下心來聽它們無言的訴說嗎?

31

在一位詩人的詩中,兩種走向不同的句式無意識地混淆著:一種是主動式;一種是被動式。

主動式——手是觸覺、感覺、把握、渴望、表達和祈禱。

被動式——有誰在傳遞、撫摸、牽引、掌燈?

這兩種句式是兩種不同的感覺,不僅僅是句式給人截然不同的兩種感覺,而且是感覺自身的區分——所謂主動式和被動式,也可以說是主動式的感覺和被動式的感覺的區分。當然,無論是主動式還是被動式,在這裏,「手」本身都是作為感覺的隱喻而隱喻著的。

主動的感覺,即感覺感覺,即傾聽;

被動的感覺,即感覺什麼,亦即傾聽什麼。

32

一位詩人區分了兩類詩人,一類詩人熱愛生命中的自我,認為生命可能只是自我的官能的抽搐和內分泌;而另一類詩人從「熱愛自我」進入「熱愛景色」,把景色當成「大宇宙神秘」的一部分來熱愛。詩人強調說「熱愛景色」顯然還不夠,因為還「必須從景色進入元素,在景色中熱愛元素的呼吸和言語」。這位詩人是我熱愛的海子。

我不知道這裏所說的「元素」是否能引申為「物性」。因為元素這個字眼顯然太生硬,太容易使人發生古希臘哲學追尋自然終極本源的誤解。我願意用「物性」代替「元素」。海子的詩使我有充分的理他說的「元素」引申為「物性」,物性才使景色為有生命的、需要傾聽的。能真的發現物性的秘密,哪怕一個秘密,並用獨特的敏感使物性自身的秘密顯現為命名,這樣的詩人,才成其為詩人。

我知道這有多難。

有多少詩人能在大宇宙的神秘中成為一顆星星融入被追尋的神秘?

人多麼需要傾聽,把大自然的所有的神秘的音響神聖地放回大自然紛呈的景色中。傾聽在經驗和超驗的門檻上成為既是痛苦也是歡樂的固守。它才可能是神性的。

我知道傾聽有多難,有幸在神性中同神聖照面有多難。

我是在傾聽的感恩與敬畏中懂得物性同時也懂得神性的。

傾聽也是一種悖論,同蒂利希說祈禱是悖論一樣。祈禱的悖論是沉默的祈禱,傾聽的悖論即從聽什麼返回到聽自身。這聽即無語,即傾聽和聲音的阻斷,即斷裂的可隱匿的聲音本身成為傾聽。或換一句話說,這斷裂的可隱匿的聲音即傾聽中自我顯示的語言的物性。

33

我關注表達,在這裏表達較之一般意義上的語言更帶有私人性,它不僅是文字,還是聲音,是在文字中纏繞不去、使文字不至於淪為工具的間隔着文字的聲音。

這聲音同文字一樣是語言的物性,即是為人的傾聽而存在的、媒介著人對自身超出的語言的物性。它的直觀性、當下性和身體性使它不可能消失在具有普遍意義的既成語言中,哪怕這既成語言是理想追求的真理,或反過來是真理追求的理想。人作為真實個人經歷即是這種傾聽。這種傾聽不是聽什麼,而是聽本身。唯其有聽本身的執著,個人的表達才可能獲得契機,從既成語言的重複鋪陳中脫穎而出,使個人的經歷成其為個人的。

34

這個世界至少還應該有第三種聲音,即斷裂的、可隱匿的聲音。這聲音同文字一樣是語言的物性,是一種自我顯示著的差異性。它詞作為心理印痕的還原了的聲音的根本區別在於,後者來自於、附屬於人的先在的觀念,即個體的語言形式的經驗性來自於、附屬於觀念的先驗性,而前者卻是個體性的人在臨界狀態、悖論經驗中所獲得的表達的可能。

這表達的可能是轉瞬即逝的困境。借用一個表達,即它隨時可能扭頭而去——在表達前或表達中甚至在表達后。

35

無語即傾聽和聲音的阻斷。

個人經驗的無語,即是某種蛻去既成語言又還沒找到自身語言的情緒的衝動或節奏,只能用無意義的聲音去接近它、引導它,帶入意識語言中。

這無意義的聲音是不再同熟悉的一切意義相粘連的聲音,為了留下空洞,使聲音和傾聽在連續性的斷裂中共生,甚至聲音本身成為傾聽。這聲音既藉助你的情緒的涌動、節奏即帶着音響以顯示差別的情緒,又藉助語言的聲音(乃至文字)即語言的物性。

許多年我曾不斷變換角度地試圖表達我個人經驗的無語,表達切入語言的那一刻語言的發生,我曾把它描述為情緒和語言的切中。其實更具體地,這和語言切中的情緒實際是作為語言化開端的、帶着音響以顯示差別的情緒;這和情緒切中的語言實際是作為語言物性的媒介語言。

情緒的作用是對一切已熟悉的意義的厭倦與懷疑,是它使意義與聲音分離,使聲音成為空無的聲音——這成為空無的聲音似乎應該是或接近著語言的本性(無所指、無定向、無中心)。由此,情緒和語言才有切中或轉換的可能。

因而,「聽——說」首先不是一個對象性的關係,而是一個人應該而且可以自我構成的、內在的語言關係。一個真正擁有個體性的人總是一個自我構成的「聽——說」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萌萌集1:升騰與墜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萌萌集1:升騰與墜落
上一章下一章

語言問題和聲音、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