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生活的新意·上篇

感官生活的新意·上篇

感官生活的新意·上篇

最近自己很認真地體會了一下純感官生活,收穫頗豐,對於感官享受有了重新的認知。

過去的觀念是人不能貪圖感官享受,現在我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人們對於自己的感官,實在是太辜負了,人總是會辜負天賦所賜的很多東西。

生活即是感受,感受決定心靈,心靈決定大腦,人們心智的成熟和大腦的發展,如何保持感官的敏感和感覺的豐富才是決定因素。

生活真正的樂趣在於感官的敏感度,看見美好的、聽到絕妙的、品到美滋滋的味道、聞到可以入骨的香味、觸摸到溫暖細膩的事物,以上這些美好感覺,你多久沒有體驗過了?

人在聆聽的時候視線就會變得模糊,在聞到美妙的味道時,會不自禁地閉上眼睛,在專註閱讀的時候,世界便失去了聲音……造物主把人的感覺造得這麼精緻,是不會讓感官互相衝突的……

去體驗一下自己的感官是怎麼分工協作的,去聽、去看、去嗅、去觸摸、去品嘗,看看它們怎樣協調一致,帶給你怎樣的平靜和諧,也許可以啟迪到你怎樣去與自己內在的衝突和解。

感官長期受不到刺激,會讓人的感覺能力退化,也會帶來大腦某個區域功能上的退化,心智的發展也會因此受到限制。

比如感官中的觸覺,試一試左手握住右手,然後用大腦去引導自己的觸覺,以左手去感受右手,再以右手去感受左手,最初的感受是不清晰的,但是只要多這樣做幾次,並且重複些日子,你就能感受到明顯的區別,大腦的某個部分又被開啟了,感覺會因此而變得敏感細膩起來。

只是看見一樹的葉子,走近樹木並去觸摸樹葉,你對葉子的認知,就有可能瞬間得到改觀。看只是決定了形狀和顏色的認知,葉子在你的心智里就只有形色,一旦觸摸,葉子就變得更加具體起來,給你的感覺是立體的、質感的、有溫度的。葉子上有何種紋路,已經長成熟的葉子與新葉有何種不同的柔軟度,觸摸感會把這些感覺帶入你的心靈,你會感覺到它們在滋養你,甚至帶着點治癒力,會讓心變得更澄明。

我領悟到這些之後,專門去閱讀了相關科研資料,一些感性上的認知都得到了驗證,最近悟出來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得到科學的印證,這足以證明,智慧與知識、科技是沒有太大關聯的,不然就不可能有老子、莊子、孔子這樣的智者,這是后話。

人若是能經常讓自己平靜下來,專註於感官給自己帶來的各種感受,不同的感官刺激,作用於不同的大腦皮層,豐富的感覺可以益智,讓人變得更具智慧,絕不是妄語。

人們都見過玫瑰花,如果沒有專註地嗅過玫瑰花香味的人,當玫瑰花這個詞出現在腦海里的時候,玫瑰就只有形色,沒有花香。

什麼是完整的心智?嗅過玫瑰花香的人,想起玫瑰便可以聞到花香,這就是心智。更多更完整的心智就是智慧。

生命之所以可以那麼的生動,就在於細節,而生活中的各種細節,是離不開感官體驗的。成年人感覺到人生乏味,往往是由於一些細節被感官忽略或是早已被拋棄。

細節來源於平靜和專註,成年人身體和心靈分離,內心煩躁不安,早已失去了可以專註於感官感覺的能力。

原來以為麻木的是心靈,現在才知道,最先被忽略的是感官,人們不會對熟悉的環境和事物,以及身邊的人打開感官,而人們絕大多數時間都生活在熟悉的環境裏,對周圍的一切,都失去了主動以感官去感覺的能力。

快節奏的時代,封閉的感官,被抹掉了細節的生活,人生乏味且倦怠,以下這些成語是否已經在生命之中泛濫成災了呢?

熟視無睹、食之無味、充耳不聞、不聞其香、渾然不覺……與以上這些辭彙相比,最初與戀人指尖的觸碰都可以點燃靈魂,怎麼現在就再沒有感覺了呢?

我認為,人生每時每刻都在時間和空間上旅行,感受不到這一點的人,不過是關閉了自己的感官罷了,非得要依靠改變環境,依靠長途跋涉,依靠所謂的環境的陌生感,感官才能重新被打開,只能對「新」感受到刺激,卻無法從「舊」里發現新意。

人們無法擁有一顆新鮮易感的心,不過是心混濁了罷了,無法領悟到旅行其實並非看風景,而是去放空一顆敏感豐盛的心,澄明即是旅行,打開感官即是隨時隨地的旅行。

正是因為有了感官,人才會覺得自己的生命可以那麼的豐富,有雲的部分,有花的部分,有流水的部分,有黎明和黃昏的部分,有高潮和低谷的部分,有燃燒和灰燼的部分。

幸運的人從感官到思想,最幸運的人從思想重回感官,以深邃的思想,回歸到自然而然的直觀感受。

音樂是純感官的藝術,人們對於音樂的感受是純粹且順應於天性的,音樂並不需要以大腦思考的方式才能理解和接受,但音樂對於人們靈性的滋養和心靈的愉悅,以及對大腦的開發,其作用都是明顯的。

音樂給人美妙的感官體驗,同樣可以構成人的精神生活。我想說明並非只有思考或是某種思想,才能創造出精神生活的各種體驗。音樂帶來的純感官上的體驗,恰恰是讓感覺直接透過心靈,讓人身心合一,給人精神愉悅的重要因素。

除去音樂之外,智者往往都能抵達其他感官帶來的,不用思考的精神生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生活無法逃避,但你可以選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生活無法逃避,但你可以選擇
上一章下一章

感官生活的新意·上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