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審美力

一個人的審美力

一個人的審美力

今天聊一件在我身上變化最大的事,現在的我特別擅長看見美好,輕易就能與大自然、文字、音樂、電影之中的美,產生強烈的共鳴,以至於讓熱淚盈眶成了家常便飯。剛寫完這幾句,抬頭便看見兩天前從山上折回來的梅花,正在花瓶里盯着我笑呢……

「熱淚盈眶」在自己身上發生的次數多了,出現在我寫的文章里也多了,先摘出幾段隨筆,來做接下來要寫的文字的父母親。

「這個世界什麼都可以調侃,生與死都可以拿來調侃,唯獨美好不能,遇見了就會熱淚盈眶。」

「笑容指引我們的生命,眼淚也同樣,能穿越時空照亮我們的,似乎從來也沒有被改變過,還是那些真誠的歡笑,還是那些動情時的熱淚盈眶,還是那些無可言喻的、被暫時遺忘的、永恆的歡愉和悲傷。」

「生活會把人推往各種各樣的位置,我不喜歡擠在人群里看風景,掙扎無用,要徹底掙脫,要讓自己在僻靜處熱淚盈眶。」

最近看到很多情感文章都在說要「聊得來」,可我更喜歡:不需要聊就可以得來的——傾慕境界。

我們不需要說話,偶爾抬頭相視一笑,繼續各自美各自的。最美好的東西,並不在語言裏,即使是在最美的風景里,最美的表達仍是:我轉過頭看見你正和我一樣的熱淚盈眶。

你們看,「熱淚盈眶」四個字已經被我放在了怎樣的高度,堪比愛情,我甚至想過要成為這個世上熱淚盈眶次數最多的人,這樣自己肯定就是這個世界上見過最多美好風景的人。

來到這座大山裏,自己熱淚盈眶的次數多了,也就不太記得清每一次了,最近的一次是在電視上看第91屆奧斯卡頒獎禮,被裏面三首電影主題曲感動到三次熱淚盈眶,實在是太美了。再往前回憶,眼淚綻放得比較極致的,是看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拍的《海街日記》,兩天裏把這部電影重複看了三遍,每一遍都熱淚盈眶。

記得最清楚的,還是到山裏來后熱淚盈眶的第一次,那應該是四年前了。

深秋,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清晨開車下山,車在山路上行駛,陽光透過樹冠變成瑰麗的光斑在車內上下跳躍,公路兩旁的梧桐樹是無比盛大的金黃,不時地有樹葉飄落下來。緩緩地掠過車頂,路邊的蘆葦叢像是女子柔美的手指,在風中伸展彈奏著陽光,車內放着張學友深情的頌唱。這帶着韻律動感的一切給予我超乎尋常的神聖感,美得如夢似幻,我突然就流淚了,是淚流滿面的那種,根本停不下來,然後被自己嚇壞了,一是被這麼奇怪的眼淚嚇壞,二是差一點與對面的來車相撞,還有一次差一點撞上右邊的公路護欄,不得不趕緊停下車來,整理有點失控的情緒。

「天啊!我究竟有一個怎樣的靈魂?」這是在那一刻我問自己的問題,為什麼可以被人們熟視無睹的風景,感動成這樣,我真的是在山裏住久了,泉水喝多了,與大自然的神靈們息息相通了?我甚至懷疑自己確實有精神疾病。

就是這樣,熱淚盈眶就這樣回歸到我的生命,像是重新開了一個頭,然後一發不可收拾,但我卻沒有病,時至今日,我肯定自己越來越正常。

故事講完,回到我今天想聊的主題上來,既然我越來越能感受到美好的事物,這種能力是怎麼得到的?究竟什麼是一個人的審美力?

所有美的感受,都是一種與事物發生共鳴之後的美好情緒,一個人的審美力,決定着這個人能與什麼樣的事物產生關於美的共鳴,而這種共鳴所抵達的高潮,無疑正是無法自抑的熱淚盈眶。

我若是凝望一枝紅梅的花蕾也可以讓自己熱淚盈眶,那麼,黑格爾的《美學》我之所以看不下去,這就很好解釋了,我以為關於美,每一個人只能自己去詮釋。

關於審美,我以為「審」的意思是審視自己的靈魂,「審美」的意思是讓靈魂盡量去靠近美的情緒,「審美」其實是讓自己內在的脈絡,在心靈的深處,與美的脈絡互相臣服,合二為一。

一個人擁有怎樣的內心脈絡,就擁有怎樣的審美力,審美,不過是一個人看待自己和世界的角度。

既然美表達為一種情緒,就應該有着情緒來去的脈絡,並且應該有統領這些脈絡的秩序,而這個秩序就是一個人在內心裏,關於人生的種種觀念和邏輯。

在想要搬進一件新傢具之前,人得先行整理騰挪房間,這是生活中的基本邏輯。一個人想要為美好騰挪出共鳴的空間,首先得要審視和整理自己的生命。

我發現任何人經過內心的破碎之後,審美力都會不同程度地得到提升,這也正是源於,所有的人生痛苦都可以對我們的心靈脈絡進行耕耘。

因為人生實在是太痛苦了,人才不得不去反省各種痛苦的源頭,這樣,心靈便長出脈絡來,讓我們可以逐漸看清楚自己,理解和領悟自己。

被正確領悟的人生經歷,之所以稱為人生的財富,必須表達為能以美好的視角,去重新看待這個世界。而被誤解的人生經歷,會變成物質社會的所謂個人競爭力,戰鬥經驗只會讓人看見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

所有被無視,或是無法轉化為審美力的人生經歷,被人們冠名為「失去」,於是乎,人們才會把人生理解成不斷失去一切的一生。

審美力來源於一個人對自己人生的領悟,一個審美力很差的人,肯定是看不見自己的人,也是不懂得欣賞自己和欣賞這個世界的人。

人類內心的脈絡,就像是我們心靈的神經系統。神經系統以脈絡遍佈我們的身體,對所有的刺激做出最準確的反應,如果說身體上的神經系統最懂我們的身體,那麼我們內心的脈絡就最懂我們的生命。

一顆平靜的心,若沒有塵埃,沒有紊亂,沒有慾望的衝突,只有清晰的靈魂脈絡,人就可以看見更多美好的事物。

這座大山讓我歸於平靜,對自己的審視滌盪掉了太多心靈的塵埃,反省讓我理解和原諒了自己,純粹的生命重建了內心的脈絡,看見了一切因果的源頭,這些都讓我敏感得像是一隻森林裏的松鼠,可以感受到身邊每一絲關乎於美好的風吹草動。

人活着的意義,在於對於美的感受以及對於美的創造,我現在把這句話當人生的信念。

一個人內心的脈絡決定着他能看見怎樣的美好,內心脈絡越清晰的人,越能擁有好的審美力,最平凡的事物也會與之產生關於美的共鳴,這是我給予自己現在常常熱淚盈眶的詮釋。

一個人能看見的最美麗的事物,必須與自己堅信的東西一致,反過來說,凡以信念去看待的事物,才會成為我們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當美好的事物與自己的信念發生重疊之時,沒有什麼可以阻礙我們熱淚盈眶。

我以為,無論是一個人的心靈,還是整個社會,美好才是一切和諧的源頭。

審美力才是一個人的競爭力,審美的疲勞,往往讓人生變得疲憊不堪,不是世界不夠精彩,是自己無法更新自己去感知到這個世界的精彩。

我們若是真要比較誰活得更好的話,就比誰的一生,感受到的美好更多,誰更容易在美面前,熱淚盈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生活無法逃避,但你可以選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生活無法逃避,但你可以選擇
上一章下一章

一個人的審美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