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評職稱

第六十八章 評職稱

1986年,上級關心知識分子,決定給知識分子評職稱、加工資。這對於知識分子來說,真是個大好事。是年秋,文山縣成立了「職稱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知識分子比較多的部門各調派一到兩人參加,我被抽調到「職改辦」工作。「職改辦」由科委呂主任負責,另加一位秘書。大家先認真學習上級職稱改革文件,領會精神,指導全縣開展職改工作。

我們先下發文件,指導基層學校統計摸底。按照工作年限、文化程度、所從事專業等內容分別統計歸類,為下一步職稱評定做準備。這工作細緻又繁瑣,我們幹了好幾個月。在正式評定之前,先要落實知識分子政策,以便在職稱評定時不錯評、漏評。

我們接待了不少教師反映工資待遇問題,屬政策範圍內的我們都給予落實。有二位教師的問題引起了我的注意。

有一位老師叫王印明,解放前天原師範畢業后就當老師,家庭出身地主,戴上地主的帽子,挨批挨斗,最後被清除出教育部門,回家勞動改造。他找到落知辦,向我們傾訴了他的境遇,我們要他寫一份情況說明材料。

材料交來后,我和胡醫師到他所在的蘆下村及鄰村進行了調查,向原來與他同過事的教師作了深入了解。具體情況是:他解放前天原師範畢業,后從事教育工作,因為他出身地主,被揪出來批鬥,直至被開除公職、回鄉勞動改造。我們又到縣教育局查閱了他的檔案,情況屬實,沒有發現他有違法行為。經組織審查研究,符合落實政策對象,決定恢復他的教師身份,安排工作、補發工資。

這時他已到退休年齡,教育局為他辦理了離休手續。這位老人,如今摘了帽子,有了工資(已是一個獨身人),人也精神多了,他後來向我們深深道謝。

另一位老師因為不能人盡其才,人生不得志,處處受到人為的排擠,很是鬱悶。

他向我們反映:他叫李貴瑩,是老牌大學生,在烏江小學教書,因為加工資,我符合條件,但是教師都不評給我,還把他調到一所村小教一二年級,這使他受到很大的刺激。感覺自己被排擠、受壓制,心裏很委屈,說着說着,眼眶裏流出了眼淚,他請求組織上幫他調動一下工作。

我們先到烏在小學了解情況,聽取了校長、老師的反映,結果他們看法各異:校長說,此人教學能力太差,連課堂紀律都無法維持,教什麼書;有的教師說他有神經病,教不成書;有的說他不會教書,學生聽不懂,教學質量差;有的說他不合群,自高自大……。

總之,大家對這個大學生不「感冒」。回來后,我們到教育局找人事股了解情況。人事股的同志說,聽說這個人教學效果不太好,不受歡迎。

我說:「他是60年代的大學生,教小學太可惜了,現在教初中的大學生很少,能不能讓他去教初中,一個大學生去教小學,可能難適應小學生的口味。」

我又以我為例:「如果讓我去教小學,肯定不如我老伴,但讓我教中學,老伴不如我,應該人盡其才嘛。」

我們建議教育局把他調到初中去教書試試看,如果不行再調回小學。

後來這位老師又來諮詢情況,我們說:「調你去中學好不好?」

他一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連聲說:「行、行、行!」

我問:你到中學能勝任什麼科目?他說,除了外語,其它什麼科目都不在話下。我們指出了他存在的缺點,並提出了希望。

我們又再三對他說:「如果真的把你調去教初中,你一定得好好努力,做出點成績給大家看看。」

他連連點頭:「一定!一定!」

不久他被調到烏江中學任教。

我們給他落實了重視知識分子的政策,根據他的學歷和任職年限,給他評定中教二級並加了幾檔工資。

一次,我去農村學校調查職稱評定情況,在烏江中學我隨便過問了這位教師教書情況,校長說:「他工作還不錯,教學認真負責,學生反映較好,人也開朗……」

知識分子本身也要努力改造,不要消沉,要經得起考驗,所謂百折不撓,是要有點精神的。

評技術職稱是對知識分子一項非常重要的政策。給專業技術人員評職稱,能使知識分子人盡其才,物有所值,提高知識分子的政治、經濟地位,能極大地調動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利國利民,使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科學的社會風尚。

這次評職稱,我們嚴格按政策辦事,既要堅持原則,又要區別對待。一要看文憑,二要看任專業技術職務年限,三要看本人業績。

先由各單位職評小組按相關政策認真審定,初評上報,縣職改辦每月舉行兩次例會進行評審,按照各單位知識分子人數及申報指標,審查各單位申報人員資格,並按高級、中級、初級職稱給予評定。全部通過後下發文件,落實加薪、轉商品糧等待遇。

第一批批准通過的是1961年以前大、中專畢業的專業技術人員。我是第一批被批准為中學高級教師職稱之一。第二批是1962年至1966年畢業的大、中專畢業的專業技術人員。第三批是1967年以後畢業的大、中專畢業的專業技術人員。

大家認為,對那些只有文憑,沒有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又沒什麼突出業績的人,也不能評。如果硬要評,就不公平,就不能調動廣大知識分子的工作積極性,有悖於評職稱的重大意義。這類人只有擱淺了。

按上級規定:凡是被評為中學高級、小學高級及其它系列高級以上的專業技術職稱人員,家屬可轉商品糧。

那些獲得高級職稱人員經歷可謂坎坷,大都是六十年代前參加工作的大學生,都到了四、五十歲年齡,工作時間長,業績顯著,今天國家給他們以特別的待遇,是當之無愧的。

「商品糧」指「商品糧戶口」,是計劃經濟條件下,物質實行定額分配製度的產物。它在當時商品非常缺乏的年代,有着特殊意義,是人們心中最羨慕的政治、經濟待遇之一,牽扯到許多切身利益,所以老百姓對商品糧戶口重視有加。

獲得高級職稱的人員,一聽到家屬可以轉商品糧戶口,都蜂擁而來,諮詢有關政策。政策規定:轉商品糧只能是18歲以下人員(含18歲)。為了方便群眾,提高工作效率,職改辦、公安、糧食三家集中在一起一條龍辦公。先由職改辦辦好職評手續,然後憑相關證件由公安局辦理轉戶口手續,最後到糧食部門辦理商品糧證。

但也有些人想弄虛作假。有的人把小孩年齡改小,有的通過關係偽造證明。但派出所以老戶口為準,其它的資料證明都不算數,這樣,這些「聰明」的人無法矇混過關。

有的人當時大學停辦,沒有拿到文憑,就到原學校找原來的老師作證明,但原來教過的教師都退了休,有的學校已不復存在,又怕評職稱、轉商品糧過期,急得亂竄,幾乎哭鼻子。

說實在的,六十年代誰也不把那張畢業證當回事,今天要見「現貨」,你拿不出就不行。對材料上報不齊的人員,我們還得去查看他的人事檔案,看看有無「畢業生登記表」等相關材料,經職改辦核實無誤后,給予評定相應職稱,這是對他們個人和對組織負責。

我評高級職稱時,才想起軍大畢業證。過去填學歷只敢填高中畢業,哪裏敢填大學畢業,現在要見畢業證評職稱、加工資,畢業證驟然身價倍增,已經三十多年不用了,誰知放到哪裏去了。

回家翻箱倒櫃到處亂找,多虧老伴有遠見,幫我把畢業證保存了下來。60年代,老伴把我的畢業證、軍銜證、肩章、獎章等藏匿在牆壁里,才沒有被人抄了去。想不到這張只有把掌大蓋着陳校長大印的畢業證還派上了大用場,我深深感謝老伴的細心。

這次評職稱,我們夫婦倆都評上了高級職稱。上級沒有忘記我們這些知識分子,要永遠感恩。

在職改辦我一直干到89年10月才辦理離休手續,我超期「服役」一年,已六十一歲了。由於我是建國前參加革命的,離休后工資與在職時一樣,工資不減,每逢加工資時按在職人員加薪,每年還多發一個月工資,特別是住院醫療費全部報銷。感謝上級沒忘我們這些打天下的人。

1958年我轉業到邊疆時工資為行政19級79元,當時一般職工月工資只有28元,我是他們的三倍,這個級別一拿就是20多年,在南詔省有兩次我把加薪機會讓給了別人。職改以前,我原是行政十八級幹部,按當時政策屬副縣級待遇,後來為了理順編製,我轉到事業編製。

這次評職稱能晉陞為中學高級(副教授級)也就心滿意足了。有人說:副縣級名聲好,你為什麼不要?我說:「還是實在點吧,不圖那個虛名。」如今徹底退了下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嘛,安度晚年,享受人生,願足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這七十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我這七十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八章 評職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