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廣播 分地

第166章 廣播 分地

人口日漸增多,方玉把大家召集起來開了一個會,建立穩固的基層管理單位。

「為方便管理,設立保甲編組,以戶為單位,設戶長;十戶為甲,設甲長;十甲為保,設保長。戶長、甲長、保長等職由各家推薦,縣衙任命。新軍士兵不得擔任上述職位。」

「保甲組織的基本工作是清查戶口、查驗民兵槍支、組織訓練民兵、參加生產勞動、清潔衛生、巡查、警戒等工作。一會兒各家各戶回去后把自家的戶長定下來,之後各戶的戶長到縣衙推選甲長。」

李唯忠忙碌著組織各家各戶舉薦保長甲長,張擒虎忙着組建民兵等事務。

人不能只吃肉、吃米,還得吃各種蔬菜。

海南四季都可種植蔬菜,方玉將各種蔬菜種子分給選舉出來的兩位保長,讓他們將蔬菜種子分配下去,明天開始種植蔬菜。

縣城的糧倉已經被「生黎」燒毀,方玉和張擒虎領着新組建的民兵在縣衙西牆外的民宅臨時搭建了一個簡陋的糧倉,將糧食搬運進糧倉。

搬運糧食的時候,來了很多人幫忙,看着一袋一袋透明包裝的糧食不斷被搬進糧倉。

在金陵的時候大家就見過這種20斤一包的糧食。糧食存放在這種袋子裏,保存期不僅時間長,而且不怕有人偷梁換柱,因為這種透明的袋子只要破了就不能復原回去。

有心人提醒大家數一數到底有多少袋糧食。一些人偷偷數了數,3123袋,和李管事說的數目相符。

有糧、有槍,眾人的心安穩下來。

劉利是磚廠的一名工人,每日裏雖然辛苦,但過得很充實。今天磚廠工頭去將軍府開會,廠里提前下班。

夜校的上課時間還早,他溜溜達達回到家,家裏一個人都不再。

大兒子在昌化小學讀書,小兒子被送到了昌化保育院。

當初他是反對將小兒子送到保育院的,一個月二百文的收費可不低,能買五六十斤糧食。

自家婆娘帶帶孩子,伺候家裏的菜地不也挺好。不過自家婆娘堅持將小兒子送進保育院。

在爹娘眼裏,兒媳婦娶得不容易,還生了兩個大胖孫子,他們對自家兒媳婦的想法既不支持也不反對。

自家婆娘在紡織廠做工賺了錢,劉利的腰桿也沒那麼硬了。

娘在環衛隊上工,掃掃街道一個月也有不少工錢。

只有自家老爹無所事事,一天東遊西逛,伺候完家裏的菜地,就在外面的大樹下和鄰居聊些家長里短。

老爹是保長,雖然沒有工錢,但在街坊里也算是有臉面的人。劉利里裏外外轉了一圈,自家老爹也沒了蹤影。

昌化沒有賭場和青樓之類的娛樂場所,劉利雖然有些閑錢,也無處可去。

劉利正打算睡一會兒養養精神,就聽見外面自家老爹在院子外面嚷嚷,「各家各戶都趕緊出來,出大事了!」

劉利聽到出大事了,打了個機靈。

好日子要過到頭了?

招兵災了還是方刺史要走了?!

他衝出院子,已經出來的街坊鄰里正圍着自家老頭七嘴八舌地問個不停。

劉老頭大喊一聲:「都別吵吵!」

街坊鄰里安靜下來,劉老頭說道:「方刺史剛才給俺們開了會,讓俺們按時收聽廣播。」

「廣播?」

「啥是廣播?」

「怎麼聽?」

街坊們又開始七嘴八舌地打聽。

劉利湊了過去,站在人群外聽着。

劉老頭從搭理里拿出一個黑色的盒子,拉開天線,「用這個聽。」

「這是啥?」

「這叫收音機,一會兒能說話!」

「啥?能說話?裏面有人嗎?」

「都靜靜!方刺史說了,裏面沒人,不過能說話。他說的道理某也不懂,一會兒聽着就行了,大驚小怪。」劉老頭大聲說道,忘記了自己剛剛聽到收音機時嚇得癱軟到椅子上的情形。

劉老頭看了看剛剛發的電子錶,沒看懂......

他把兒子劉利叫了過來,「幾點了?」

「下午5點20分。」劉利看了看手錶說道。

街坊鄰居羨慕地看了看劉利手上的手錶。

這種電子錶可以在方刺史家的鋪子裏買到,500文一塊,價格不貴。令街坊鄰居羨慕的原因是劉利的工作及享受到的福利待遇。劉利戴的電子錶是磚廠的福利之一,入廠時免費給的。

「等一會兒就知道了,先別問了。」劉老漢喊道。

5點30分,昌化縣5000台收音機同時傳出了清晰的聲音。

「各位聽眾大家好,昌化廣播站開始第一次播音,某是播音員小香。」一個柔美女聲自收音機里傳了出來,「現在,請方刺史講話。」

圍攏在收音機旁的百姓們臉上呈現出各種表情,驚訝、恐慌......

「某是儋州刺史方玉。」

百姓們聽到方玉的聲音,才算安定下來。

他們非常熟悉方刺史,那個四處瞎逛無所事事的年輕人,不少人都和方刺史說過話,對方玉的聲音很熟悉。

「現在發佈一條命令,自今日起一個月內,各保、各甲要組織百姓按時收聽廣播。另外發佈一條廣告,收音機可以在港口方家店鋪中買到,三兩銀子一台。」

「現在開始播報新聞,今天上午,方刺史參觀考察了昌化鐵廠,指示鐵廠職工要大幹快乾,爭取第五座小高爐按期投產。」

「下午,方刺史組織召開了新軍主要將領、各部門、各保甲及廠礦主要負責人參加的會議,會議主要內容為積極組織士兵、官吏百姓等收聽廣播節目。」

「......」

「現在開始播放評書三國演義。」

「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建基立業一統天下......」

方玉捏了捏麝香滑嫩的小臉,「感覺如何?」

「太緊張了,我差點兒說不話來。」麝香把小手放到高聳的胸脯上說道,「現在心還砰砰砰亂跳......。」

「是嗎?我摸摸......。」

為了保證播音安全,昌化廣播電台設立在將軍府後宅,既安全又可靠。播音員這麼重要的工作當然要交給自己的女人才放心。徐雲熙拒絕成為播音員,她的事情很多,忙不過來。

已經成為方玉侍妾的麝香便成了這個世界上第一位播音員。

三兩銀子有些貴,是昌化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錢。

雖然貴,但在業餘生活極其單調的古代,收音機還是以極快的速度風靡整個昌化縣。

晚上收聽廣播節目成了昌化百姓必須做的事情之一。

從節目中,百姓們知道了不久前對岸的交趾國與占婆國之間發生了一場戰爭,死傷無數......

從節目中,百姓們知道了廣州正在鬧飢荒,已經餓死了很多了......

從節目中,百姓們知道了方刺史堅決打擊哄抬物價的奸商,方刺史正在興辦新的牧場,爭取讓百姓早日喝上放心奶......

從節目中,百姓們知道了昌化糧食價格穩定,農副產品供應充足......

從節目中,百姓們知道了方刺史堅決打擊處理了一批哄抬物價的奸商......

從節目中,百姓們知道了方刺史正在興辦新的牧場,為爭取讓百姓早日喝上放心奶而努力......

從節目中,百姓們知道了昌化港的某家店鋪來了新的商品,物美價廉......

從節目中,百姓們知道了某種農作物的種植方法......

政令、新聞、農業技術、評書、戲劇、兒童故事、廣告......

百姓們各有所好......

收音機的出現不僅改變了昌化百姓的生活,也增加了方玉對百姓的控制力。

這種信息的傳遞方式,要比邸報甚至報紙的力量還要強大。

無需識字,只要能聽見聲音就行。

當初方玉承諾這些流民百姓雇傭合約結束后可以分田20畝,地租六成。

過了元宵節,第一批自雷州招募的流民百姓雇傭合約還有半個月到期。

不少百姓在四處打聽分地的事情。藉著祝賀的機會,一些保長、甲長上門詢問已經懷孕的徐雲熙分地的事情。

方玉命人將花名冊取了過來,一共712人,178戶。

通過廣播、保長、甲長及告示等渠道,方玉把分地方案公佈出去。

分地的日子到了。

方玉領着人在軍墾田地轉了一圈,在挑選好的178塊田地里插上了木牌子。

木牌子上都寫好了對應的阿拉伯數字。

即將分到田地的百姓集體出動,在田間地頭等著。這些地都是好地,不僅距離水渠近,還是產過糧食的熟地。

不僅分地的百姓來了,還來了很多看熱鬧的百姓。

百姓們普遍認為抽籤選地,公平公正。

就看方刺史做不做假了。

方玉將178支寫着不同數字的竹籤傳給即將分地的百姓看。

這些竹籤除了數字不同,其它的地方一模一樣。

抽籤順序按照姓名筆畫的順序從小到大排列。

即便姓名筆畫多的人不滿,方玉也只能這麼辦。

保安隊和民兵隊維護秩序,官吏開始按照姓名順序喊百姓親自抽籤。

一個人接着一個人,抽籤速度很快。

官吏們登記完對應田地的戶主,方玉便領着人走了。

現在百姓不太願意種地,也不願意成為佃農。方玉將地租調到四成,可以轉租他人耕種。

所能耕種的農作物品種為糧食或蔬菜。

若百姓不願耕種田地,由方家按每畝4兩銀子予以回收。

明白人立即算了一筆賬,占城稻畝產200斤,一年種兩茬,年產400斤。按現在的糧食價格一斤三文錢計算,每畝種糧3年半,所賣的糧食是4兩銀子。

糧食價格很穩定。

要錢還是要地,這是個問題。

分到田地的百姓糾結不已。

好在距離開始播種糧食還有一段時間,可以回去慢慢商量。

方玉回到府邸,開始安排糧食生產基地三期工程。

隨着人力的增加,三期糧食工程預計開荒9萬畝,完成時間為6月底前。三期工程完成後可以開始夏耕工作。

安排完糧食三期工作,方玉便開始忙着新軍春季募兵工作。

按照募兵要求,居住本地一年以上,身世清白,有家眷在本地的百姓可以參加募兵。

年齡在16周歲以上,22周歲以下,身體健康。滿足上述要求的,除了原來的本地百姓,只有最先來的雷州流民能達到本地一年以上的條件。

募兵這件事,要比分地還要轟動。

趙狗子作為新兵連連長,早早就起了床。

他將被媳婦燙得挺括有型的軍常服穿到身上,看了看鏡子裏的自己,整理了一下裏面的襯衣。

緊身、筆挺、風度翩翩,這套軍服幫助他俘獲了自己知書達理的漂亮媳婦。

他是新軍到昌化后第一個成親的人。為此張統領親自提親做媒,方大哥親自主婚。

自己風光無限,羨慕死其他小夥伴。

「看什麼呢?趕緊吃飯,別耽誤了正事。」挺著大肚子的王艷秀挑起門簾問道。

「沒什麼。」趙狗子摸了摸自己的板寸,沖着王艷秀溫柔地笑道。

漢國舊臣的女兒又如何?

要是在以前,見到這樣的官小姐自己連看都不敢看一眼,現在卻懷着自己的娃。

王艷秀扶著肚子,看着趙狗子甜蜜地笑了笑,趙狗子雖然出身低,脾氣也有些執拗,不過勤奮好學,而且對自己百依百順。爹爹簡易曾說,方刺史非池中之物。不過軍國大事自己不懂,趙郎對自己好就行了。

趙狗子吃過早飯,到了新兵營地。

體檢、政審已經完成,合格的新兵們被集中到新建的新兵營地,他們要在這裏完成六個月的新兵訓練。

不僅要完成基本的軍事訓練,還要完成文化課的學習。

看着眼前一名名興奮溢於言表的新兵蛋子,趙狗子冷冷地笑了笑。自己受過的苦,一定要讓這些新兵蛋子好好嘗嘗。

這次新兵一共招募了107人,都是合格的人選。

新兵完成六個月的新兵訓練後會分配給陸軍各班及海軍,不再歸屬趙狗子統領。

現在新軍中徐家兵人數太多,趙家兵人數太少。為了避免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發生,方玉考慮再三,任命趙狗子為新兵連連長,同時任命人新兵班班長,十一個新兵班,七名班長趙家出身,四名班長徐家出身。

新兵訓練如火如荼地展開。

雖然新軍營地在昌化縣附近,但按照規定,新兵除白事外不許回家探親,也禁止家眷探親。

方玉相信在半年的時間裏,可以將這些新兵訓練成純粹、忠誠的士兵。。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國色千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國色千嬌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6章 廣播 分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