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南京喲,再見!

第十七章 南京喲,再見!

清早起來檢點行李,乃超和我各各流了一身大汗。

我們空起身子到南京來,哪裏會鑽出來行李呢?那是翦伯贊和杜守素的書籍,託人從重慶運到了南京,現在我們又受委託,要由南京運往上海。杜老兩件,翦老一件。

杜老的兩件實在把我們難為着了。一件是竹篾包,用極細的棕繩,單線地捆成原稿用紙形式。另一件是破舊的洋鐵皮公文箱,也只將就著箱上的細棕絆繩隨便拴扎了一下。這怎樣能夠上火車呢?經不得兩提兩擲便要完全垮掉。時間也來不及了,另行包裝固然不可能,就要再買繩子來加上也沒有那樣的餘裕。怎麼辦呢?留下,等下一次的機會嗎?

但是,我們要代替杜老,多謝翦老。

翦老的一件,那老實的程度可以說是處在另一端的地極。本來是皮箱,外面還有布套。布套外面,兩頭又都捆紮着極老實的麻繩。對不住,翦老,我們只好把你的麻繩偷用了。

把兩條麻繩解下來,綁在杜老的身上,於是問題便得到解決。汗水流了,心裏正感覺著愉快。就在這感覺著愉快的時候,周公突然走進我們的房間里來了,接着又是李維漢,范長江。他們是來送行的,這樣濃厚的情誼使我吃了一驚。

——哦,這麼早?吃驚發出了聲來。

——我們昨晚一夜都沒有睡。

我明白了,今天不是說「蘇北難民」要示威遊行嗎?為了預防萬一,有些重要的東西當然不能不檢點。今天的梅園新村必然是演的「空城計」吧?

要說話都感覺著是多餘的,然而也沒有多談話的機會了。參政會的汽車夫也來了。我們便立即動身。

周公們把我們送到旅館門口,用力地握了手,大家都意味深長地說了一聲「保重」。我們上了車,車子也就開動了。

南京城依然和七天前初來時那樣,白眼地看着我們來,又白眼地看着我們去。

到了下關車站,人是相當嘈雜的。乃超把幾件大行李帶去打行李票,我站在車站的當中守着幾件小行李。

不期然地碰著李仲公和他的夫人,他們是要往蘇州去的,也在守着小行李等行李票。

這位北伐時代的老朋友,當時的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的秘書長,年來只充當着一位立法委員,處在賦閑的境遇。他的身體不大好,把南京城裏的一座公館賣掉了,要移家到蘇州去養病。這突然的邂逅,打破了我的孤獨感,就好像在黑夜的海洋里望見了一隻同樣在海上行船的桅燈。但沒有好一會兒,仲公的行李票打好了,他們便先進月台里去了。

行李票打好了的人都匆匆忙忙地趕進月台,嘈雜的車站上疏疏落落地沒有剩下多少人了。乃超進了票房之後,老是不見轉來。行李的檢查顯然是很嚴格的,我老遠望見有好幾名憲兵在那兒監視着,有的更親手翻箱倒篋地檢查,就好像通過國境時稅關上的人怕人漏稅的那樣。

等得焦躁來做伴了。它向我說:怕會趕脫火車吧。焦躁也等得不耐煩,又各自走了,接着來的是無可奈何的鎮定。第一趟趕脫就趕第二趟吧,走不成,索性留在南京,倒也可以再看熱鬧。心境一鎮定,思慮蘇活了起來,有了些迴旋的餘地了。

首先想到的,是企圖發現幾位「蘇北難民」。無疑,在車站上一定是有好些「難民」英雄的,但卻辨別不出誰就是誰。英雄們或許已經集中到別的地方,準備遊行去了吧。

這兒在三天前正是大打出手的地方而今天卻是太平無事了。三天前的血跡什麼也看不出。究竟代表和記者們是在什麼地方挨的打呢?人可以懷疑根本不曾有過那件事。

忽然覺悟到一個真理。大家都在渴望和平,就好像和平已經飛到天外去了。人民代表來為的是找回它,美國的五星元帥來幫忙找了半年,我這一次來也糊裏糊塗地摸索了七天,然而和平不就在眼前嗎?沒有大打出手的人就是和平了!這是多麼簡單的一個真理!

中國的軌道,擺在眼面前的就只有這麼兩條:一條是消滅大打出手的人,另一條是實現民主政治。不照着這樣做,一切的一切都是軌外行動,那必然要鬧出亂子。

火車出了軌,唯一的步驟自然就是把它搬上軌道來。這一工作或許也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但我敢於相信,頂多讓「英雄」們再擾攘幾年吧,迂迴曲折或甚至頭破血流的結果,終歸於走上消滅大打出手和實現民主政治的兩條軌道。……

乃超到頭也把行李票打來了,他連連地說:好不麻煩!好不麻煩!

我們也就只好埋着頭,喘著氣,提着小行李,匆匆忙忙地趕進月台,幸好火車還沒有跑掉。

頭等車裏面已經坐滿了人,而且還有站着的。我發現車廂的右前隅有兩列座位空在那兒。

那兒為什麼不好去坐?——那是憲兵座位呢!乃超告訴了我。我才看見窗欞上果然有「憲兵座」幾個紅字。這對於我倒是一個新鮮的東西。這在戰前沒有看見過,在國外也沒有看見過,無疑是可以稱為新國粹了。

只好站着。但不一會兒開車的哨子響了,車上又下去了好些送客的人。於是我們兩個人又才隔離著找到了兩個座位。李仲公夫婦卻不在這個車廂里。

火車畢竟在軌道上跑起來了,軌外的一切無情地被留在我們的後面。

中國的前途,我相信就是這樣。

——南京喲,再見!

(本書參考《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14卷註釋,個別條目有修改增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郭沫若自傳.第四卷,洪波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郭沫若自傳.第四卷,洪波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七章 南京喲,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