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陽方施金氏族源芻議

浦陽方施金氏族源芻議

一、引言

《浦陽方施金氏宗譜》(光緒戊寅版1878年)記載了浦江塘嶺金、金宅、蘆溪金、金冠樣、金獅嶺、大嶺金、湖塘、盈塘、全塘、合溪、水竹灣、后大塘、馬墅、七塢、東市、市目、小西門外、蘭溪橫溪金村、里董金等金氏族居的遷徙史。在《蘭溪文史文獻》(2019年第2期P52~53)中一篇由施福山撰寫《里董金的民俗文化》就提到了這些金氏族群的共同先祖金國俊,文中說:「唐元和年間(806-820),漢代名將金日磾之後金國俊任江南東道觀訪使,隱居天台孟岸,乃入浙籍。」這與網文《浦江鄭宅鎮蘆溪村居住著一群匈奴後裔》(2011年)的觀點如出一轍。

《浦陽方施金氏宗譜》、《浦陽蘆溪金氏宗譜》與《浦陽厚山金氏宗譜》中外紀世系圖上均有「金國俊,字志英,漢光祿大夫欽之裔,世居河南鄢陵。」的記載,但筆者並不敢苟同其為漢武帝賜姓匈奴金日磾之後的說法。

二、文獻史證

為了釐正浦陽方施金氏諸族的族源,筆者查閱了相關史料典籍,下錄《漢書?霍光金日磾傳》:

金日磾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武帝元狩中,票騎將軍霍去病將兵擊匈奴右地,多斬首,虜獲休屠王祭天金人。其夏,票騎復西過居延,攻祁連山,大克獲。於是單于怨昆邪、休屠居西方多為漢所破,召其王欲誅之。昆邪、休屠恐,謀降漢。休屠王後悔,昆邪王殺之,並將其眾降漢。封昆邪王為列侯。日磾以父不降見殺,與母閼氏、弟倫俱沒入官,輸黃門養馬,時年十四矣。

久之,武帝游宴見馬,後宮滿側。日磾等數十人牽馬過殿下,莫不竊視,至日磾獨不敢。日磾長八尺二寸,容貌甚嚴,馬又肥好,上異而問之,具以本狀對。上奇焉,即日賜湯沐衣冠,拜為馬監,遷侍中、駙馬都尉、光祿大夫。日磾既親近,未嘗有過失,上甚信愛之,賞賜累千金,出則驂乘,入侍左右。貴戚多竊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兒,反貴重之!」上聞,愈厚焉。

日磾母教誨兩子,甚有法度,上聞而嘉之。病死,詔圖畫於甘泉宮,署曰「休屠王閼氏」。日磾每見畫常拜,鄉之涕泣,然後乃去。日磾子二人皆愛,為帝弄兒,常在旁側。弄兒或自后擁上項,日磾在前,見而目之。弄兒走且啼曰:「翁怒。」上謂日磾「何怒吾兒為?」其後弄兒壯大,不謹,自殿下與宮人戲,日磾適見之,惡其淫亂,遂殺弄兒。弄兒即日磾長子也。上聞之大怒,日磾頓首謝,具言所以殺弄兒狀。上甚哀,為之泣,已而心敬日磾。

初,莽何羅與江充相善,及充敗衛太子,何羅弟通用誅太子時力戰得封。後上知太子冤,乃夷滅充宗族黨與。何羅兄弟懼及,遂謀為逆。日磾視其志意有非常,心疑之,陰獨察其動靜,與俱上下。何羅亦覺日磾意,以故久不得發。是時,上行幸林光宮,日磾小疾卧廬。何羅與通及小弟安成矯制夜出,共殺使者,發兵。明旦,上未起,何羅亡何從外入。日磾奏廁心動,立入坐內戶下。須臾,何羅袖白刃從東箱上,見日磾,色變,走趨卧內欲入,行觸寶瑟,僵。日磾得抱何羅,因傳曰:「莽何羅反!」上驚起,左右拔刃欲格之,上恐並中日磾,止勿格。日磾捽胡投何羅殿下,得禽縛之,窮治,皆伏辜。由是著忠孝節。

日磾自在左右,目不忤視者數十年。賜出宮女,不敢近。上欲內其女後宮,不肯。其篤慎如此,上尤奇異之。及上病,屬霍光以輔少主,光讓日磾。日磾曰:「臣外國人,且使匈奴輕漢。」於是遂為光副。光以女妻日磾嗣子賞。初,武帝遺詔以討莽何羅功封日磾為秺侯,日磾以帝少不受封。輔政歲余,病困,大將軍光白封日磾,卧授印綬。一日,薨,賜葬具冢地,送以輕車介士,軍陳至茂陵,謚曰敬侯。

日磾兩子,賞、建,俱侍中,與昭帝略同年,共卧起。賞為奉車,建駙馬都尉。及賞嗣侯,佩兩綬。上謂霍將軍曰:「金氏兄弟兩人不可使俱兩綬邪?」霍光對曰:「賞自嗣父為侯耳。」上笑曰:「侯不在我與將軍乎?」光曰:「先帝之約,有功乃得封侯。」時年俱八九歲。宣帝即位,賞為太僕,霍氏有事萌牙,上書去妻。上亦自哀之,獨得不坐。元帝時為光祿勛,薨,亡子,國除。元始中繼絕世,封建孫當為秺侯,奉日磾后。

初,日磾所將俱降弟倫,字少卿,為黃門郎,早卒。日磾兩子貴,及孫則衰矣。而倫後嗣遂盛,子安上始貴顯封侯。

安上字子侯,少為侍中,惇篤有智,宣帝爰之。頗與發舉楚王廷壽反謀,賜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后霍氏反,安上傳禁門闥,無內霍氏親屬,封為都成侯,至建章衛尉。薨,賜冢塋杜陵,謚曰敬侯。四子,常、敞、岑、明。

岑、明皆為諸曹、中郎將,常光祿大夫。元帝為太子時,敞為中庶子,幸有寵,帝即位,為騎都尉光祿大夫、中郎將侍中。元帝崩,故事,近臣皆隨陵為園郎,敞以世名忠孝,太后詔留侍成帝,為奉車水衡都尉,至衛尉。敞為人正直,敢犯顏色,左右憚之,唯上亦難焉。病甚,上使使者問所欲,以弟岑為托。上召岑,拜為使主客。敞子涉本為左曹,上拜涉為侍中,使待幸綠車載送衛尉舍。須臾卒。敞三子,涉、參、饒。

涉明經儉節,諸儒稱之。成帝時為侍中、騎都尉,領三輔胡、越騎。哀帝即位,為奉車都尉,至長信少府。而參使匈奴,匈奴中郎將、越騎校尉、關內都尉,安定、東海太守。饒為墟騎校尉。

涉兩子,湯、融,皆侍中、諸曹、將、大夫。而涉之從父弟欽舉明經,為太子門大夫,哀帝即位,為太中大夫給事中,欽從父弟遷為尚書令,兄弟用事。帝祖母傅太后崩,欽使護作,職辦,擢為泰山、弘農太守,著威名。平帝即位,征為大司馬司直、京兆尹。帝年幼,選置師友,大司徒孔光以明經高行為孔氏師,京兆尹金欽以家世忠孝為金氏友。徙光祿大夫、侍中,秩中二千石,封都成侯。

時,王莽新誅平帝外家衛氏,召明禮少府宗伯鳳入說為人後之宜,白令公卿、將軍、侍中、朝臣並聽,欲以內厲平帝而外塞百姓之議。欽與族昆弟秺侯當俱封。初,當曾祖父日磾傳子節侯賞,而欽祖父安上傳子夷侯常,皆亡子,國絕,故莽封欽、當奉其後。當母南即莽母功顯君同產弟也。當上南大行為太夫人。欽因緣謂當:「詔書陳日磾功,亡有賞語。當名為以孫繼祖也,自當為父、祖父立廟。賞故國君,使大夫主其祭。」時,甄邯在旁,庭叱欽,因劾奏曰:「欽幸得以通經術,超擢侍帷幄,重蒙厚恩,封襲爵號,知聖朝以世有為人後之誼。前遭故定陶太後背本逆天,孝哀不獲厥福,乃者呂寬、衛寶復造奸謀,至於返逆,咸伏厥辜。太皇太后懲艾悼懼,逆天之咎,非聖誣法,大亂之殃,誠欲奉承天心,遵明聖制,專一為後之誼,以安天下之命,數臨正殿,延見群臣,講習《禮經》。孫繼祖者,謂亡正統持重者也。賞見嗣日磾,后成為君,持大宗重,則《禮》所謂『尊祖故敬宗』,大宗不可以絕者也。欽自知與當俱拜同誼,即數揚言殿省中,教當云云。當即如其言,則欽亦欲為父明立廟而不入夷侯常廟矣。進退異言,頗惑眾心,亂國大綱,開禍亂原,誣祖不孝,罪莫大焉。尤非大臣所宜,大不敬。秺侯當上母南為太夫人,失禮不敬。」莽白太后,下四輔、公卿、大夫、博士、議郎,皆曰:「欽宜以時即罪。」謁者召欽詣詔獄,欽自殺。邯以綱紀國體,亡所阿私,忠孝尤著,益封千戶。更封長信少府涉子右曹湯為都成侯。湯受封日,不敢還歸家,以明為人後之誼。益封為後,莽復用欽弟遵,封侯,歷九卿位。

從《漢書?霍光金日磾傳》的記載看,金日磾見長子弄兒壯大不謹,惡其淫亂,遂殺之,只剩兩子金賞、金建;金賞承襲秺侯爵位,元帝時為光祿勛,無子國除,封金建的孫子金當為秺侯。金當生母為王莽生母之妹,故二人為姨表親。又見《後漢書?王莽傳》記載:

二年二月,更始到長安,下詔大赦,非王莽子,他皆除其罪,故王氏宗族得全。三輔悉平,更始都長安,居長樂宮。府藏完具,獨未央宮燒攻莽三日,死則案堵復故。

凡王莽近戚者皆在誅殺之列,謂之「夷三族」。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中秺敬侯金日磾一欄記載:「元始四年,侯常(註釋為『當』),王莽敗絕。」大抵班固之意,一指王莽篡位事敗,秺侯國除;二指因王莽事敗受株連而絕後。故班固在《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記載:「(金)日磾兩子貴,及孫則衰矣。」金炯然彙編的《中華金氏二千年》中卻提到「金日磾有一子金延季,是不見史傳的。」筆者認為此種說法十分乖謬,即使古人惜墨如金,但班固著史再怎麼吝嗇文墨,也不差多寫幾個諸如「少子延季,無仕。」之類的字眼,除非不是親生的。該書還提到彭陽縣新集鄉出土的北魏《金猥墓誌》,自雲金猥為金日磾第二十世孫,以此力證「金日磾有后」論,如是墓誌上鐫刻了「金猥為休屠王子金日磾二十世孫」的文字,那筆者倒是要懷疑這墓誌記載關於族源內容本身的真實性,因為國史、縣誌對宗族源流的記載尚參考家譜,何況一方墓誌呢?如後漢高祖劉淵,本匈奴冒頓單于之後,不也是冒姓劉么?所幸《金猥墓誌》原文只記載了「其先少昊金天氏之世,少帝之胤」以及「(金)延季」,隻字未提「金日磾」,至於什麼「獨步漢庭,蟬聯瞙闕七世侍中」之語,無非是墓誌撰寫者的溢美之詞。以此將金延季及後人金猥與金日磾相聯繫,實在牽強。據《姓韻》記載,金猥乃金王孫家族之後。由此,足見金日磾是無後的。

有人說:「不是金日磾之後,也可能是金日倫之後,家譜上寫明的是金欽之裔。」那麼是不是金欽之裔呢?還是要從史料上找出端倪。依據《漢書?霍光金日磾傳》的記載,金日磾胞弟金日倫子金安上始封都成侯,由此轉盛,卻人丁未必興旺。金安上有四子金常、金敞、金岑、金明,長子金常為夷侯,無子國除。金敞三子:金涉、金參、金饒。金涉的叔父金岑有二子金欽、金遵,而金欽的叔父金明有一子金遷,堂兄弟總計6人。金涉有兩子:金湯、金融。金欽為都成侯,以亂宗法國綱被問罪自殺,更以金湯為都成侯。金湯在受封日,亡走不敢歸家,復封金遵為都成侯。在王莽時加上一個金當,也只有8個在世男丁,而金當以王莽篡位故受連坐,因此只有5戶有后。不過好景不長,延至三國時,有一人為金旋之子名叫金褘,與金尚同族,一身正氣,忠心擁劉,敢於反曹,按曹操睚眥必報的脾性,自然是給家族帶來滅頂之災。

二十三年春正月,漢太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反,攻許,燒丞相長史王必營,必與潁川典農中郎將嚴匡討斬之。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第一》記載了這一橋段,並有《三輔決錄》注曰:「時有京兆金褘,字德褘,自以世為漢臣,自日磾討莽何羅,忠誠顯著,名節累葉。睹漢祚將移,謂可季興,乃喟然發憤,遂與耿紀、韋晃、吉本、本子邈、邈弟穆等結謀。」又有《姓韻?卷四十四》記載:「金旋,字元機,京兆人……為劉備所攻劫死。子褘。褘,字德褘,自以世為漢臣,乃發憤,與耿紀、韋晃欲挾天子,南援劉備,事敗,夷三族。」這在山東文登的《叢氏宗譜》里也有所表述,說明「金褘反曹」給家族帶來滅族之禍是確有其事,有部分族人改姓叢氏隱居文登叢家峴,而與金褘近支族眾則難逃滅族之禍。留居中國境內的金氏絕大多數與金日磾家族無必然關係,且在《浦陽方施金氏宗譜》中提到了金曦、金從鑑這兩個關鍵人物,由是浦陽方施金氏諸族既非金日磾之後,也非金欽之裔,所謂「匈奴之後」更是荒誕不經。

三、家譜與史料的辨證

作為家譜文獻的研究者,都會在尊重老譜歷史的基礎上,秉持「內紀為實,外紀為虛」的原則,並認同「創譜時間晚以創譜時間早為準,遷居地家譜以遷出地家譜為準。」這一理念,同時用國史、方誌、墓誌來加以佐證。筆者通過查閱大量歷史文獻發現《浦陽方施金氏宗譜》、《浦陽蘆溪金氏宗譜》與《浦陽厚山金氏宗譜》關於族源的記載存有謬誤,而浦陽方施金氏諸族老人以傳統記憶向他人口述自然是以訛傳訛。

浦陽方施金氏諸族不是漢武帝賜姓匈奴金日磾之後,如果不釐清族源,那就會讓斯族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末,也就無法向其族人交待。為了查清浦陽方施金氏的遷徙史,還得從光緒戊寅版《浦陽方施金氏宗譜》中尋找答案。

據記載:「金國俊,字志英,漢光祿大夫欽之裔,世居河南鄢陵。唐元和間(806-820)以特科授濟南歷城尹,遷安吉判官,轉紹興路江南東道觀訪使,時罹閹豎之亂,遂隱居天台之孟岸,是入浙始祖。」經查《鄢陵志》、《濟南府歷城志》、《安吉縣誌》並無「金國俊」的相關記載,遂懷疑其記載的真實性。

筆者在查閱相關府縣誌的行政沿革時發現,紹興路是元至正十三年(1276)始置,而江南東道是唐開元二十一(733)以江南道分置,於乾元元年(758)撤銷,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行政區域名稱與金國俊所處時代完全不相符,似有牽強附會的可能。

至於「隱居天台之孟岸」,卻與東陽十三居劉金氏的發源地相關,遂查《天台縣誌》、《天台劉金氏宗譜》(道光乙丑版1829年)和《東陽劉金氏村史志》(1999年)的記載,均指向一個人「劉國賓」。劉國賓,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世居江西弋陽,於唐興元元年(784)蒞任唐興縣(今天台)令,覽山水之勝,卜居孟岸。那麼,「金國俊」與「劉國賓」是不是同一人?筆者卻不敢據此妄斷。

當看到其外紀第五世祖「金曦,由天台孟岸分居東陽白水,為婺始祖。」的記載,方確定「金國俊」與「劉國賓」是同一人。因為從第五世金曦至第九世金和五代人名同東陽十三居劉金氏諸譜的記載完全吻合,這絕非巧合,大抵為浦陽方施金氏先人在創譜之初記憶有誤所致。至於「東陽白水」,實為東陽茶場。據《天台劉金氏宗譜》、《茶場金氏宗譜》及《東陽劉金氏村史志》記載:「金曦,字景明,刺史憲公之子,系漢中山靖王裔孫,後梁貞明三年(917)詣謁海防驃騎將軍總管溫、福、台、慶路副使凌齊雲,系東陽人,見公奇之,即留部下,以女妻之。公遂贅居巍山之南茶場家焉。」另據雍正壬子年(1732)鐫婺東藕塘賢祠藏版《金華征獻略》記載著「東陽人金從鑑並孫(劉)改」的孝友事迹與東陽十三居劉金氏諸譜記載一致,恰恰也是《浦陽方施金氏宗譜》中的第八世祖,且金從鑑捐造的永泰寺就在東陽茶場,其墓便在六塢山。由此可見,浦陽方施金氏諸族與東陽十三居劉金氏是有淵源關係的。

不過,《浦陽方施金氏宗譜》與東陽十三居劉金氏諸譜記載的世系有所出入,卻是值得商榷的。

四、世系核對

為了正本清源、去偽存真,少不了對《浦陽方施金氏宗譜》與東陽十三居劉金氏諸譜記載的世系進行比對,以便釐清浦陽方施金氏族源。

宗譜世次比對錶

世次浦陽譜二居譜三居譜四居譜旁系

名諱生年名諱生年名諱生年名諱生年名諱生年

1曦缺曦886年曦886年曦886年曦886年

2定中缺定中921年定中921年定中921年定中921年

3藻缺藻952年藻952年藻952年藻952年

4從鑑缺從鑑974年從鑑974年從鑑974年從道979年

5和缺和996年和996年和996年

6迪缺翰1024年儼1026年烏1029年

7炎1031年進士亨1060年逢1048年

8鑒缺位1076年奎1069年

9桓1050年恆1096年示1086年

從上表所示,網傳有人將《浦陽方施金氏宗譜》歸入三居條目,或許是因「炎」與「儼」同音之故,但如此編排是不確切的。金儼,官授通直郎,遷居慶元府大誨橋(今寧波三江口一帶),未中進士,其後也無遷居東陽白水的記錄,所以不能與金炎相提並論。然而,二居中「恆」與「桓」字形上相近,在歷次修譜中出現印刷訛誤也說的通,但年齒相去太大,並且在《浦陽方施金氏宗譜》譜序中有「萬五公桓於元豐間(1078-1085)避難自東陽白水遷居浦陽通化方施」的記載,自不能與生於1096年的金恆相攀。那究竟屬哪一支呢?

在《浦陽方施金氏宗譜》中記載了金桓的兒子金奎,生於治平丙午年(1066),這與遷居東陽虎鹿鎮溪口村四居的「奎」相近,但葬地不一,即使溪口村附近有白溪村(即白水村),也不能視同一人。在百思不得其解之際,卻看到《東陽縣誌》中關於行政沿革的記載,解放之初,東陽析巍山鄉地設白溪鄉,於1988年將白溪鄉併入虎鹿鎮。於是想到《水經注》,古人常將「溪」稱作「水」,便翻閱東陽山水志,才知所謂「白水」者,白溪也。在《東陽古道詩話》中就提到了巍山鎮光里湖村(古稱觀里)附近有「白溪埠頭」,是從巍山進縣城的乘船水路碼頭。於是,豁然開朗,原來找不到歸屬哪一居便是最好的結果。

浦陽方施金氏諸族,源出東陽茶場,卻不歸屬東陽十三居,必為其旁支。從《宗譜世次比對錶》中可以按年齒與代際推斷為金從道之後,更符合人口繁衍發展的情理。同時,在《東陽劉金氏村史志》中對金從道的記載,只有「經商在外」四字,不知所終,後代也是不詳。

在外經商,可去汴梁,可去鄢陵,可去錢塘,哪都去得,如此一切皆有可能,而後回到故里,自成一宗。時至元豐間(1078-1085),浦陽方施金氏諸族的祖先金桓,因茶場水患避難流寓白水,繼而徙居浦陽通化方施。殆至嘉靖丙申年(1536)斯族創修宗譜,延聘三衢北野譜匠伍聰彙編,但因前代久遠,記憶模糊,全憑譜匠修造,以致異姓亂宗,胤序不辨,昭穆不明,卻給後人溯源徒增困擾。

五、結論

筆者在尊重浦陽方施金氏老譜的基礎上,通過查閱相關歷史文獻,以及家譜的比對,進行正反思辨與邏輯推理,從而得出最為接近歷史事實的結論。浦陽方施金氏族源,不是漢光祿大夫金欽之後裔,而是東陽十三居劉金氏的旁支,即金從鑑胞弟金從道之後,更符合歷史發展規律。

按《浦陽方施金氏宗譜》所記第五世至第十三世的代際傳承為:「曦——定中——藻——從鑑——和——迪——炎——鑒——桓」,其中「炎」為天聖九年(1031)進士,以此推算其出生當在1012年左右,而「和」在《東陽劉金氏村史志》中記為「生於至道丙申年(996)」,故在短短26年內要繁衍三代人,不符合科學。「迪」作為「和」之子在東陽十三居劉金氏諸譜中並無記載,筆者對此大膽推斷「迪」當為金從鑑胞弟金從道之子,如此從興國己卯年(979)生的金從道至金炎繁衍三代人,是符合人類繁衍科學的。

【參考文獻】

[1](漢)班固.漢書[O].北京:中華書局,2013-2.

[2](劉宋)范曄.後漢書[O].北京:中華書局,2007-8.

[3](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2011-1.

[4]金一初.劉金氏村史志[M].東陽:東陽印刷廠,1999.

[5]金炯然,.中華金氏二千年[O].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8.

[6](清)張澍.姓韻[O].陝西:三秦出版社,2003.

[7](清)金廷壽.浦陽方施金氏宗譜[O].金華:餘慶堂,1878.

?收稿時間:2020-7-28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金襄詩文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金襄詩文集
上一章下一章

浦陽方施金氏族源芻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