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晁蓋遺言看梁山泊內部權力鬥爭(原創)

從晁蓋遺言看梁山泊內部權力鬥爭(原創)

-歡迎您的到來。

梁山泊托塔天王晁蓋曾頭市中箭身亡,是《水滸傳》中的一個重要情節。晁蓋是梁山泊的第二任領導人,他在臨死前的一段遺言是十分耐人尋味的。晁蓋在彌留之際對宋江說:「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在《水滸傳》中,晁蓋和當時坐第二把交椅宋江的感情是十分深厚融洽的,宋江在潯陽樓上因為酒醉后提了反詩要被殺頭,晁蓋率領着梁山眾好漢下山,鬧江州、劫法場,這才救了宋江一命,那為什麼晁蓋在臨死之前不將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的位置直接傳給宋江呢?而要說那一段在邏輯上講不通的遺言呢?

按找我們的正常思維,晁蓋的遺言應該是這樣說:「賢弟啊,愚兄這次看來了玩完了,你就接我的班吧,你一定要給我報仇啊!」或者是:「賢弟啊,愚兄這次看來了玩完了,你就接我的班,當梁山老大吧!」

因為無論晁蓋怎麼說,他一死後,梁山之上是沒有人可以攔住宋江蹬上第一把交椅這個位置的腳步的,宋江在蹬上了梁山權利的頂峰后,他為了安撫「晁蓋系」的頭領,和為鞏固自己在梁山的地位,也為顯示自己是如何如何的講義氣,他都會率兵去攻打曾頭市,捉拿射死晁蓋的仇人史文恭來給晁蓋報仇。如此看了,那晁蓋的遺言就幾乎成了廢話。

那晁蓋為什麼要說這一段看似沒有實際意義的遺言呢?他是不是臨死之際,頭腦不清而說的胡話?或者是私心作祟,在臨死的時候都不忘要行使自己在梁山發號施令的權利呢?依我看來,都不是,晁蓋說這段遺言的目的很清楚,他就是不想讓宋江接任梁山領導人的位置。他自己清楚,他死了之後,宋江一定會接他的班,他也知道在梁山上沒有人可以阻擋宋江接班的步伐,所以他就說了這段看似廢話的遺言。因為他清楚,兩軍臨陣,宋江是絕對不會衝鋒陷陣的,宋江不衝鋒陷陣,那就絕對不會有機會親手捉得那個史文恭。

那新的問題就出來了,晁蓋為什麼不願意讓宋江來做梁山之主?因為晁蓋知道,他在和宋江的內部鬥爭中輸了,他被宋江架空了,但是他輸得不服氣,他希望能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以自己的一番遺言來阻饒宋江前進的腳步。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得出,晁蓋在政治上是十分幼稚的。

那晁蓋在與宋江的鬥爭中是怎麼輸的呢?他又是怎樣被宋江架空的呢?說到這個問題,那就要從宋江上梁山的時候說起了。

自從宋江上山的那一天起,梁山內部其實就已經分為了兩個派系。宋江上山之後,名義上居「第二位」,實際上他已經開始迫不及待的行使老大的權利了。他剛上山,屁股還沒有坐熱就發號了一個命令:「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位上坐,新到頭領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

細細揣摩,宋江剛上山,這話貌似不該宋江說吧!就算晁蓋不表態,也應該是吳用代言啊?宋江說這話不是僭越嗎?

宋江說罷,於是眾人齊道:「哥哥言之極當。」這裏的「眾人」指的是什麼人?有多少人?看看書中描寫的座位就明白了:

左邊一帶,是林沖、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遷、宋萬、朱貴、白勝,加上吳用公孫勝,也就十一人;

右邊一帶,是花榮、秦明、黃信、戴宗、李逵、李俊、穆弘、張橫、張順、燕順、呂方、郭盛、蕭讓、王矮虎、薛永、金大堅、穆春、李立、歐鵬、蔣敬、童威、童猛、馬麟、石勇、侯健、鄭天壽、陶宗旺,共二十七人。

從這個座位上看出兩個問題:第一,梁山泊已經分為了兩派了,左邊一派是以晁蓋為首的,右邊一派是以宋江為首的。

第二,從這兩派的人數比例上就看得出,宋江手下的人要比晁蓋手下的人多,幾乎*潢色小說是晁蓋的三倍。所以宋江在上山之初就敢當着晁蓋的面發號施令,他彷彿是在告訴晁蓋以及晁蓋系統的人,當然也包括梁山泊的兩位參謀長:智多星吳用和入雲龍公孫勝:現在我在梁山泊這個公司裏面,雖然屈居第二,但是我才是大股東。

這是宋江架空晁蓋,陰謀奪權的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建立軍功。

中國曆朝歷代中所謂的奸雄,所謂的亂臣賊子,為了能夠通過暴力政變,或者是和平演變的方式來奪取最高權利,都會建立當世無匹的軍功。曹操是這樣、桓溫是這樣、劉裕是這樣、趙匡胤也是這樣。因為只有建立了當世無匹的軍功,他本人才能得到軍隊的支持和擁護,「槍杆子裏面出政權」,在封建社會裏面,只有控制了軍隊,才能得到在政治中所想得到的一切。

宋江為了在梁山中建立軍功,樹立個人威望,在晁蓋活着的時候,他打祝家莊、打高唐州、大破連環馬、又聯繫二龍山、桃花山打青州,在這一場一場戰鬥的勝利中,他不僅擴大了自己在梁山中的威望,更使得自己在梁山中的「股份」越做越大。

在溫水中游泳的青蛙――晁蓋顯然已經感覺到了自己在梁山的威望越來越低,越來越不能夠再和宋江抗衡,所以,他便要親自率軍下山去攻打曾頭市,這次攻打曾頭市是晁蓋第一次率領梁山武裝主動攻打地主武裝,也成了他的最後一次。

宋江除了以上兩個主動奪權的步驟外,還有一點促成他奪權成功的原因就是晁蓋本身在性格上也有缺陷。古語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晁蓋在江湖好漢上山時,對他們的「政審」太嚴苛了。請注意,這裏不是說的「嚴格」,而是「嚴苛」。為了防止姦細打入革命隊伍內部,任何人加入前進行「嚴格」的政審都是必要的,但是「嚴苛」就不對了。

病關索楊雄和拚命三郎石秀在上梁山時,晁蓋是怎麼對待他們的,「晁蓋大怒,喝叫:『孩兒們將這兩個與我斬訖報來!』」並說「『俺梁山泊好漢,自從火併王倫之後,便以忠義為主,全施仁德於民。一個個兄弟下山去,不曾折了銳氣。新舊上山的兄弟們,各各都有豪傑的光彩。這廝兩個,把梁山泊好漢的名目去偷雞吃,因此連累我等受辱。今日先斬了這兩個,將這廝首級去那裏號令,便起軍馬去,就洗盪了那個村坊,不要輸了銳氣。孩兒們快斬了報來。』」從這裏看,晁蓋不是氣量太小,就是不能容得別人有一點「不義氣」「不豪傑」的地方。做為一個領導人,首先便是要眼睛中能夠參沙子,要做到君子小人都能容得下,都能為我所用。

而宋江的態度則不同,他先問明白晁蓋「大怒」的原因,然後說:「哥哥息怒,兩個壯士,不遠千里而來,同心協助,如何卻要斬他?」。當問明原因后,他又勸說:「不然。哥哥不聽這兩位賢弟卻才所說,那個鼓上蚤時遷,他原是此等人,以致惹起祝家那廝來,豈是這二位賢弟要玷辱山寨?我也每每聽得有人說,祝家莊那廝,要和俺山寨敵對。即目山寨人馬數多,錢糧缺少,非是我等要去尋他,那廝倒來吹毛求疵,因而正好乘勢去拿那廝。若打得此庄,倒有三五年糧食。非是我們生事害他,其實那廝無禮。哥哥權且息怒,小可不才,親領一支軍馬,啟請幾位賢弟們下山,去打祝家莊。若不洗盪得那個村坊,誓不還山。一是與山寨報仇,不折了銳氣;二乃免此小輩被他恥辱;三則得許多糧食,以供山寨之用;四者就請李應上山入伙。」。

說到這裏,讓人聯想起楚漢爭霸時候的一個故事:有人向漢王劉邦進言,說漢王的重要謀臣陳平在家的時候和嫂子通姦,而且先投魏,又亡楚,現在又來投奔漢王您,這種人簡直就是反覆無常的小人,來到漢王你這裏他還貪污受賄。劉邦因此也對陳平產生了懷疑,他去責問向自己推薦陳平的魏無知,問他怎麼給自己推薦了一個小人?魏無知說:「臣向大王推薦的是陳平才能,而陛下您所問的卻是他的品行。假使一個人具有尾生、孝己的品行,但對作戰時勝負的勝算卻沒有好處,陛下那有閑情用他呢?」

從這看,宋江在收攬人才,籠絡人心方面,確實要比晁蓋高出一籌。這也是宋江在梁山中「股份」越做越大,而晁蓋越做越小,最終被其架空的原因之一。

晁蓋死後,宋江終於如願以嘗的坐上了梁山第一把交椅,可是同時他也要面對當時晁蓋所面對的問題,那就是要防止第二把交椅再將他這個老大架空。玉麒麟盧俊義在梁山之中,武功不是最厲害的,智謀不是最高明的,人脈就更不要說了,梁山之中除了他的僕人浪子燕青對他俯首帖耳外,再無一個心腹,那就更談不上派系和實力了,就是這些良好的「條件」,讓宋江一眼看中,通過讓他擒獲射死晁蓋的仇人這件履行晁天王遺言的大事,很輕鬆的將他扶上了第二把交椅。靜下心來想想,宋江的手段也確實高明,如果沒有擒拿史文恭的功勞,梁山上誰會服他做二把手?就是這樣無權無勢無派無系的「二把手」,又如何能對宋江構成威脅呢?宋江之後,再無宋江了......

手打小說盡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的梁山我做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我的梁山我做主
上一章下一章

從晁蓋遺言看梁山泊內部權力鬥爭(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