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開皇臣將——釋法泰 元諧等

第16章 開皇臣將——釋法泰 元諧等

元諧,字仲和,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北周到隋朝時期大臣,北魏皇室後代。少與楊堅同窗,頗有交情,初仕北周,建立軍功,累遷大將軍。平定尉遲迥之亂,支持隋文帝即位,進位上大將軍,冊封樂安郡公,奉詔參修律令。授涼州總管,打退吐谷渾,贏得豐利山之戰,拜柱國、寧州刺史,坐罪免職,終以謀反罪伏誅。

釋法泰,眉州隆山縣人也,俗姓呂氏,他先作道士十多年,後來有所覺悟,回心向善,皈依佛門,剃髮出家於象耳寺,享年八十壽終。

陳佛智,他的先輩是鄢陵人,他父親為梁新、石二州刺史,落籍居瀧水世襲郡公。陳佛智初為羅州刺史,任南靖太守。

楊文紀,字溫范,弘農華陰人,大司徒楊素的從叔父,北周時襲爵華山郡公。初任右侍上士,后歷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安州總管長史等職。在迎接陳朝降將李瑗時,與陳將周法尚相遇,兩軍交戰,楊文紀擊退周法尚軍,以功進為開府,升虞部下大夫。楊堅任丞相,楊文紀為汾陰縣公,曾隨梁睿討伐過王謙叛亂,授上大將軍。後任資州刺史,宗正少卿,不久坐事除名免官,幾年後恢復了爵位,拜為熊州刺史、改封上明郡公,由於楊素在朝日漸貴寵,楊文紀由此官位高升,先後升為宗正卿兼給事黃門侍郎,行禮部尚書事,遷為荊州總管,一年後病卒。

楊武通,弘農華陰人,性情剛烈,善長馳射,是隋朝初年的名將之一。曾多次以行軍總管銜領兵討伐西南少數民族,每次都榮立戰功,被加封為白水郡公,拜左武衛大將軍。党項羌屢次在邊境襲擾,朝廷因楊武通曆來有戍邊威名,任命他為岷蘭二州總管,以鎮邊關,其後又同周法尚一起出討嘉州叛軍。周法尚出師不利,楊武通親自率領幾千人馬切斷了叛軍退路,出其不意,大破叛軍,由於他孤軍作戰,后無援兵,叛軍得知,又傾其人馬來圍剿楊武通,楊武通揮舞戰刀,與敵鏖戰到幾百里之外,最後被圍困。在身陷重圍的境地,楊武通仍奮力激戰,毫無懼色。后終因墜馬,被俘,叛軍將楊武通殺而啖之。

楊異,字文殊,弘農華陰人,祖父楊鈞,父楊儉,任過侍中。楊異相貌俊美,天資聰穎,9歲喪父,閉門不出,發奮苦讀,涉獵群籍,博採眾長。周閔帝聞知,讓他做了寧都太守,在任甚有能名,不久受爵昌樂縣子,后因立軍功升為侯爵。楊堅稱帝,拜他為宗正少卿,加上開府。當時,蜀王楊秀鎮守益州,朝廷選拔賢能,楊異因博學多才,遷為益州總管長史,文帝又賞他20萬錢,300匹縑,50匹馬。此後,又擔任過西南道行台兵部尚書、宗正少卿等職,出任吳州總管。晉王楊廣鎮守揚州時,每年都叫楊異前去拜見,一起探究國事,評論得失,后卒於吳州總管任上。

蕭該,隋朝學者,祖籍南蘭陵,梁鄱陽王蕭恢之孫。通《詩》、《書》、《春秋》、《禮記》大義,尤精《漢書》,開皇初,任國子博士,著有《漢書音義》、《文選音義》,為當時所重。

辛彥之,隋學官,隴西狄道人。九歲而孤,博涉經史,與天水牛弘同志好學。後人關,遷居京長安,北周太祖見其才而器重,引為中外府禮曹,時國家草創,朝臣多為武夫,各種儀注均由彥之修定。北周閔帝即位,由彥之與少宗伯盧辯專掌朝中的儀制。后歷任典把、太祝、樂部、御史等四曹大夫,封爵五原郡公、拜少宗伯。楊堅稱帝,任太常少卿、國子祭酒,禮部尚書,與秘書監牛弘撰《新禮》。楊堅命吳興碩儒沈重與彥之論議,重不能以學識對抗,於是避席曰:「辛君所學謂金城湯池,無可攻之勢。后拜隨州刺史,砥身力行、舉止效仿古人所為,多有惠政。隋統一后,辛彥之在制朝廷禮典和修定儀註上頗有貢獻。

韋洸,隋朝將領,字世穆,京兆杜陵人。性剛毅,善弓馬,在作戰時中流矢卒。

韋壽,字世齡,京兆杜陵人,北周到隋朝時期大臣,太傅鄖國公韋孝寬第四子。出自京兆韋氏,起家太子千牛備身,歷任雍州主簿、少御伯下大夫、京兆尹,封為永安縣開國侯。隨父平定尉遲迥叛亂,授儀同三司,封滑國公。隋朝建立,歷任恆毛二州刺史,頗有政績,卒於家中,時年四十二歲,追贈雍州刺史,謚號為定。

元孝矩,字孝矩,河南洛陽人,西魏到隋朝時期大臣,北魏景穆皇帝拓跋晃玄孫,西魏尚書僕射元子均之子。初仕西魏,襲爵始平縣公,拜南豐州刺史。北周時期,遷益州司馬、司憲大夫。嫁女於丞相楊堅之子、房陵王楊勇,拜小冢宰,進位柱國,封洵陽郡公。隋朝建立后,先後治理洛陽、壽州和涇州,鎮守邊疆,卒於涇州,時年五十九,謚號為簡。

明克讓,本名明遜,字弘道,平原郡鬲縣人,隋朝時期大臣,梁朝侍中明山賓之子。博覽書史,尤精「三禮」。門蔭入仕梁朝,官至中書侍郎。進入北周,擔任麟趾殿學士,負責勘定新的曆法,出任南陳郡守。隋朝建立后,授禮部侍郎,聯合太常牛弘修定禮樂,裁定典章制度。擔任太子中舍人,得到廢太子楊勇尊崇,冊封平原侯,以疾辭官。后卒於家中,時年七十歲,贈太常卿,著有《孝經義疏》《古今帝代記》《明克讓文集》,至今已佚。

孫尚子,一作尚孜,吳人,工畫人物,師法顧愷之、陸探微,骨氣有餘。長於畫鬼神,畫婦人亦具風儀。鞍馬樹石,幾勝鄭法士。曾於長安西禪寺、洛陽敬愛寺作壁畫。唐代李嗣真評孫尚子與鄭法士畫云:。鄭則人物樓台,當雄霸伯,孫則魑魅魍魎,參靈酌妙」。畫跡有隋官本《美人詩意圖》、《雜鬼神像》、《屋宇樣》等五卷,著錄於《貞觀公私畫史》。

閻毗,榆林盛樂人,居雍州萬年,北周上柱國寧州刺史閻慶之子。毗七歲襲爵石保縣公,武帝時選為駙馬,尚清郡公主。拜儀同三司。好研經史,諳熟技藝,善書畫,工草隸,時稱妙手。隋文帝愛其才藝,拜車騎將軍。煬帝時受命修輦輅,繪製工程圖樣,畫筆極精,併合古代制度,多有改進。官至朝散大夫,將作少監。長城、運河等工程皆總其事。后從煬帝征遼東,死於道,時年五十。子閻立德、閻立本皆唐代大畫家。

鄭法士,吳人,北朝及隋初著名畫家,在北周任建中將軍,封長社縣子,入隋授散官。善畫人物,師法南朝梁畫家張僧繇。也善畫雲、水,尤工樓台,每於其間,襯以喬木嘉樹,群英芳草,形成早期山水畫形式。當時壁畫盛行,長安許多寺院均有法士畫《神》、《滅度變相》等壁畫。畫跡有隋官本《擒盧明月像》、《阿育王像》,《北齊畋游像》等十卷,著錄於《貞觀公私畫史》;又《游春苑圖》《讀碑圖》等十件,著錄於《宣和畫譜》。

杜台卿,字少山,中山曲陽人,杜弼之子。仕北齊,始為奉朝請,后歷任司空西閣祭酒,中書黃門郎兼尚書左丞等職,修國史。北齊亡,歸鄉里,為子弟講授《禮記》、《春秋》。是年應徵入隋。杜台卿博學善文,出任廣州長史,經淮陽赴鎮,因感於古來江、河、湖、海都有詩賦讚頌,唯淮水無人作賦,遂撰《淮賦》。曾著《玉燭寶典》十二卷、《齊記》二十卷、又有文集十五卷,皆佚。今僅存殘《淮賦》。

王誼,字宜君,洛陽人,少有大志,博覽群書,能騎善射,周武帝即位時封楊國公,遷內史大夫。從武帝伐北齊,在并州城奮勇護駕,救出武帝。齊平授相州刺史。討擊汾州稽胡,皇弟宇文盛等皆受節度。宣帝即位,憚王誼剛正,出為襄州總管。楊堅為丞相,以王誼為行軍元帥討擊司馬消難,並擊破巴蠻蘭雒州的叛亂,以功拜大司徒。楊堅受禪,恩遇彌厚。奉使突厥,歸而封郢國公。時上柱國元諧頗失意,王誼與之往來,言語醜惡,被胡僧告發,以致賜死於家,時年四十六歲。

李若,魏郡頓丘人,北齊到隋朝的官員。李平之孫,李諧之子,李蔚之弟。出身魏郡李氏,聰敏,很能傳承家業,風采詞令,在鄴城有名聲。因為兄長之事牽連貶居臨海。乾明初年,追還,后兼散騎常侍。常為北齊武成帝狎弄,加儀同三司。李若性情滑稽,善於諷誦,多次奉旨詠詩,並讓他說外間世事可笑樂的內容。凡所話談,每多會旨。曾在省中,趨而前卻,對答學奏事之象,和士開聽說後奏明皇帝。武成帝以斛律金為開國老臣,每次上朝,賜羊車上殿。斛律金曾派人奉啟,李若為舍人,誤奏在闕下,皇帝下詔命出羊車。李若知到來不了,竊言:「羊車、鹿車迎誰去?」皇帝聽說,也笑而不責。韓長鸞等人說他的壞話,於是免官。不久,恢複本官。隋文帝開皇年間,官至散騎常侍。曾參與討論《切韻》編寫原則。卒於秦王楊俊府諮議任上。

楊整,弘農華陰人,北周時期大臣,隨國公楊忠之子,隋文帝楊堅同母弟。北周明帝時,憑藉父親軍功,任開府儀同三司、車騎大將軍,襲封陳留郡公。隨北周武帝攻打北齊,戰死於并州。追贈柱國大將軍、司徒公、都督冀定瀛相懷衛趙貝八州軍事、冀州刺史。隋朝建立后,追封蔡王,謚號為景。

楊嵩,隋太祖楊忠第四子,隋文帝楊堅異母弟。在北周時以其父的軍功而得封興城郡公,早卒,隋文帝受禪稱帝后追封楊嵩為道王,追謚為「宣「。因為楊嵩身後無子,隋文帝命滕穆王楊瓚之子楊靜過繼並襲封道王。

楊瓚,字恆生,一名慧,宗室,為隋文帝楊堅同母弟。楊瓚在北周時因為其父楊忠的軍功而得封竟陵郡公,並尚北周武帝妹順陽公主,後進封邵國公。隋書稱楊瓚「貴公子,又尚公主,美姿儀,好書愛士,甚有令名於當世,時人號曰楊三郎。」史載楊瓚於隋文帝稱帝前害怕其篡位未成而株連同宗,因此曾數次陰謀圖害隋文帝。隋文帝受禪后,封楊瓚為滕王,后拜為雍州牧。未幾緣事罷官,以滕王就第閑居,在栗園伴隨隋文帝時暴薨,時年四十二。

柳庄,字思敬,河東解人,西梁、隋朝大臣。少有遠量,博覽墳籍,兼善辭令。初仕西梁蕭詧,官至太府卿。西梁滅亡,隋文帝授開府儀同三司,除給事黃門侍郎,賜以田宅。明習舊章,雅達政事。十一年,隨軍討伐徐璒,授饒州刺史,甚有治名。卒於官,年六十二。

王世積,字世積,闡熙郡新渼縣人,北周到隋朝時期將領,開府儀同三司王雅之子。容貌魁岸,腰帶十圍,風神爽拔,有傑人之表。北周時期,屢有軍功,拜上儀同三司,封長子縣公,從大將軍韋孝寬平定尉遲迥叛亂有功,拜上大將軍。隋朝建立后,出任蘄州總管,參加隋滅陳之戰,拜柱國大將軍,拜荊州總管,累進上柱國,轉涼州總管,冊封宜陽郡公,被親信皇甫孝諧誣告謀反,坐罪被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史事講將2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史事講將2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章 開皇臣將——釋法泰 元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