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長安

第276章 長安

雖然有一些小波折,不過劉蕁一行並沒有在令居停留多久的時間。

由於張奐老將軍所帶的騎兵留在了令居,所以縻銅等眾算是當了光腚軍司馬。

和段熲將軍商議,然後處理了一些事情后,劉蕁便帶著兵士準備返京畿了。

雖然有戰損的,不過堪堪帶回去的人也不少,七八成往上也是有的。

再另外就是謀求好處了,因為大戰之後,繳獲的羌馬無數,這讓劉蕁一直很眼熱,畢竟劉蕁這種性格,入了寶山豈會空手而歸?

反正不需要耗費真金白銀,所以劉蕁便只能動用自己的口才了,最後一兩天的軟磨硬泡,廢了不少嘴皮子,才說動了段熲。

之後承受不了的段熲將軍為了耳根清凈,只差人給選了一千多匹良駒,而且還是只有兩三歲的健碩馬匹。

這下自然是讓劉蕁滿意了,畢竟有了馬匹,便有了只以後給縻銅組建真正的麒麟營的資本。

其實說軟磨硬泡,自然其中過程並沒有那麼爽利,只請段熲將軍吃了回酒,送了些禮物,這才願意割捨千餘匹良駒給劉蕁,而且其中只有一二十匹配了馬鞍的,其餘的馬匹最多就給上了嚼頭,方便趕馬。

所以,真正把馬投入實用,還要劉蕁費不少的心血才行,怪不得段熲將軍之後鬆口之後他還暗暗有笑意。

當然,劉蕁豈是那麼好糊弄的,最後還是段熲也是怕劉蕁再煩他,或許還是賈詡和他說了些什麼,最後他爽利的給了三百套馬鞍,這樣才堪堪將劉蕁的貪婪給止住。

如此,令居的事情便自此告一段落了。

最後由鬆了一口氣的段熲親自送別,然後劉蕁帶著軍隊正式南下了。

對於這一行程,初來時帶著無盡的未知,而歸去時,勝利的喜悅感足以讓所有將士的步伐變得輕快。

腳程的加快,在路途上要吃些苦頭的便是郭嘯和呼延離了,他們二人吃了那幾十杖,短時間怎麼能好利索,所以騎馬是不可能了,最多跟隨家眷的馬車前行。

至於這漢代坐馬車,坐的人都知道,這時代可沒有什麼彈簧減震,所以那滋味也不好受到哪裡去。

沿著絲綢之路一路前行,倒是十分順利,沒有什麼大事發生,劉蕁一行在九月上旬便感到了長安城。

當臨近長安城時,劉蕁還是十分喜悅的,說起來,上次偏離了路線,未曾得進長安城,劉蕁多多少少有些遺憾,所以這次歸來怎麼也得進城一次,領略一番前漢舊都的風采。

當然,這次不光是見世面來了,更多的是要將剩餘部隊還回,還要表達一些謝意。

畢竟呈了馮緄老將軍的麵皮,人家借給了兵力,這最後折損了這麼多,多多少少也得給人家一個交代不是。

另外還得將所部立功的文案轉交,只如何升遷得交待清楚,讓他們自己解決。

終於進了長安城,喜悅感爆棚的卻不是劉蕁,轉變成了縻銅和張斗和於廷,他們成了嚮導,一路給劉蕁做著簡單的介紹。

只因上次他們到過一次,倒是有些輕車熟路的意味,本來這一眾還有郭嘯的份,只是劉蕁一路上便沒有搭理過他,這時候不知道劉蕁的意思,他也不好去多事,只忍著余痛在車架中的暗自鬱悶。

得聽劉蕁帶兵而歸,長安城中便熱鬧了,雖然沒有什麼簞食壺漿,夾道歡迎,不過倒是有主政的京兆尹袁牡帶領諸位屬官迎接。

這官面上的迎接場面倒是做的不錯,反正很照顧到這大勝而回的軍隊,雖然劉蕁不是很喜歡,但是也少不得說上一些官話。

所幸京兆尹也比較爽利,只稍做客套之後,便說已命人擺了宴席接風,只請了眾人前去赴宴。

劉蕁自然不能推諉,只請袁牡派人安置了他手下軍士,便帶著一眾將領前去赴宴。

宴席之事無需贅述,無非便是誇讚此次大勝的消息,然後官話套話互相祭出,倒是沒有什麼稀奇的。

不過這宴席倒是比較便利的,只因為司隸校尉張融也在場,故而劉蕁正好把將兵權交接的事情與他陳明了。

張融對於劉蕁交接的事情並不奇怪,畢竟之前他是和楊懷玉說過的,所以也在預料之中了,所以十分配合。

就這樣,一場宴席倒是便在比較愉快的氛圍中度過了,不必贅述。

而其中關鍵是京兆尹和這司隸校尉倒是都比較好說話。

只因袁牡是袁氏一族的家門,坐上京兆尹的位置是基於皇帝劉志對袁家的信任,所以此人對於皇室還是比較忠心的。

而司隸校尉張融雖然名聲不太顯,但是其族內的長輩也是有人任過司隸校尉的,那人名喚張彪。

張彪這人雖然名字也是有些讓人陌生,畢竟其人乃是十數年前的為官的,不過他曾助桓帝劉志殲滅梁冀一黨,算是功勞很大,而張融如今的地位如何得來,這其中奧秘自不必多說。

大漢中的風俗,因為老子的身份,子女受益,這不消多說,都是有目共睹的。

因為桓帝才有的他們如今的地位,故而他們對劉蕁這個桓帝長女身份還是很尊敬的,對待劉蕁一行也是有足夠重視的。

一方面,京兆尹負責與劉蕁討論一些官話,讓劉蕁知道這人的忠誠,然後準備長安城上好的旅店,解決劉蕁等人在長安城的吃住等問題。

甚至還派有幾位嚮導,若是劉蕁在停留期間要遊歷長安城的話便用的著了。

而司隸校尉也是十分務實的,他便是發揮了自己的實幹精神,將軍隊交接的事情沒多久便處理了。

當然之前那些馮緄老將軍的舊部答應借兵給劉蕁也是請示過張融了的,也作過相關的記錄,所以這交接回來只注意戰損以及立功的記錄等等事宜,不需要多大的功夫。

正因如此,到了長安城的第三日,一切事宜便已經算交接完了。

自昨日最後一次請所有參與西羌戰事的將士吃了頓好的,然後和借兵的將領表達了謝意,劉蕁堪堪是卸下了自己身上的擔子。

難得放鬆的劉蕁自然想出去領略一下長安城的風采,本來是準備拉著所有將領前去放鬆一下的,不過最後卻是不能成行了。

先是許如向劉蕁告假,只說以後跟著劉蕁混了,這祋祤自然是沒有什麼機會返回了,所以要準備帶上妻兒回祋祤祭奠父母,算是自己多年以來的交代。

這個乃是人之常情,劉蕁自然准了,便讓他帶著妻兒前去,由於祋祤縣在長安城東北部,所以劉蕁便讓許如去了之後,不用回了,只往洛陽方向去。

許如對劉蕁的諒解示意感謝,只說時間不會太久,化了裝束去父母墓前稍做祭拜用不了多少時間。

劉倒是爽利一些,只讓他帶上剛剛組建了雛形的黑域前去護衛周全,這才放心,順便還能在沿路吸納一些人也說不定。

這許如都告假了,遇到大事的楊懷玉自然也來請示劉蕁想提前出發返回華陰。

理由有二,一來探望父母,二來看望妻子穆良玉。

當然,知道內情的也難怪楊懷玉這麼著急了,只因祋祤一戰後,為了和家裡面保密,楊懷玉便和他們說他們只在京兆尹公幹,然後告訴他們若是有信件便寄到長安,然後昨日他收到了寄放在長安城中一個多月的家中來信,說穆良玉已經有了身孕,這消息對於楊懷玉來說可是大喜過望的。

這件事情當告訴諸人時,自然所有人都是為他高興的,畢竟楊懷玉經歷了戰陣的洗禮,然後一回來便得知了這麼一個消息,戰場大勝的喜悅,還有即將要為人父的喜悅感,都讓傷還沒有痊癒的楊懷玉有理由去和劉蕁申請先行。

這個劉蕁還能說什麼?人倫之事,人之常情,沒有多說什麼便准了。

然後呢,見到兩人都告假了,然後在輜重營負責後勤的馬放也出來接機行事了,說是要回茂陵一趟。

本來說劉蕁一行返回長安的時候是途徑茂陵附近的,不過這傢伙那時候不敢說是要回家一趟。

這一見有了先行者,馬放的膽子也是大了起來,對臉色比較好的劉蕁提出了要求。

只說要去把自己的家眷接上,與劉蕁共同去往洛陽,家眷都帶上了,表面了其人的決心,也是表明了自己對劉蕁的忠誠。

遇到這樣的部下,劉蕁也是沒有話說了,這許了一個,其餘兩個怎麼也得答應,索性就都許了,也讓馬放帶人回人返回茂陵取家眷。

既然都如此了,劉蕁思考了一番,乾脆安排了陳豐陪著許如,回祋祤看看還有沒有需要處理所遺留的一些問題,然後他們二人和楊懷玉共同出發,分道各去辦自己的事情,辦好之後最後去往華陰縣匯合。

這樣的安排,讓所有將領都把自己的想法道了出來,一來二去,良哲和滇猛也在忙活讓剩餘的族員熟悉漢文化,最後方貴也要去處理一些自己在長安城的事情,所以劉蕁的部眾就這樣差不多去了一半,這全體出遊長安城的計劃便泡湯了。

索性,還算大方的劉蕁打發了這一眾人,然後只讓縻銅和田虎督促已經休整了兩三天的平頭軍的練兵,還有涼州招募的那些新兵則交給林啟和王守負責,然後稍帶訓練一下輜重營,至於袁商乾脆也放去帶著親衛營訓練去了。

至於她自己自然不能一直待在旅店中,便帶著玲瓏還有幾個侍女自己遊覽長安城去了。

。。。

九月,暑氣早已流逝,不過這暮秋時節的長安其實還是有些悶熱的,畢竟長安城中人並不少。

由嚮導帶領,劉蕁便迎著這抹夾雜微涼的悶熱走在了青磚之上,腳踏著前漢風流人物曾經踏過的長街。

隨即便是遊覽建章,未央,長樂宮,拜訪著長安城中的前漢建築,感受著曾經輝煌天下的長安遺風。

依舊如同洛陽城的高牆,青磚黛瓦,行走其間,雖然寂靜,只有鳥雀啼鳴能夠點綴幽靜,不過劉蕁還是感受到了自己心中所想的東西。

未央宮中,感受著當初漢武大帝是如何在這宮城之中做出讓大漢崛起的決策,而出安門時,她思考著當年長平侯衛青以及冠軍侯霍去病,還有那難封的李廣是如何從這宮城中領大軍出發,去往漠北,最後封狼居胥。

一陣一陣的空想,感慨,劉蕁似乎品略到了前漢的風采,不過腹中空空的劉蕁返回了人間。興盛在前漢的美食還在街邊叫賣著,不少的店面還有不少前漢手藝的工藝品在賣著,凡此種種,絡繹不絕,這是東漢時長安的熱鬧。

劉蕁自然帶著玲瓏等人真正的吃遍了一條街,甚至還不要錢似的剁手買了很多東西,從中午到落日最後照在長安城的外牆上,劉蕁才堪堪而回。

其實長安城已經沒有什麼可以瀏覽的,畢竟經歷了王莽之亂后,劉秀依靠著世族的力量建起大漢的祖廟,建立東漢后,洛陽為都,而殘破的長安便註定要暫退,淪為陪都。

雖然經過這麼多年的修繕,長安城始終恢復不了往日的風采,畢竟皇帝不住在長安,所以陪都再怎麼地位重要,其繁華也是回復不到從前的。

或許唯一剩下讓人回味的,便只剩下這積攢了前漢兩百多年的歷史沉澱,屬於大漢人心中的那份輝煌一直埋藏在這裡吧。

所以劉蕁還是比較喜歡現在的長安的,至少是一種不像洛陽奢靡的那般熱鬧,而這種熱鬧一直是劉蕁所尋求的那種繁華,屬於長安城的繁華。

前漢的凋零,守不住一座繁華的長安城,只讓它最後繁華落盡,雖然最後綻放了生機,但是終究不在嬌艷如初。

長安城如此,大漢又何嘗不是呢,前漢的凋零,後漢再續大漢的強盛,甚至出了雖遠必誅之豪氣名言,只是東漢最後還是將要滾入歷史的塵埃中。

與其說因為大漢復國所以長安依舊在,不如說長安見證著大漢的興盛,還有凋零。

時光荏苒,劉蕁步入這個大漢命運的轉角,她很想說。

「大漢,誰許你一世長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漢時明月何時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漢時明月何時歸
上一章下一章

第276章 長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