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仁義治郡:先用鮮血開路

第35章 仁義治郡:先用鮮血開路

劉表干過的這件事,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事,我們上面一直都有提到,就是和太學生們一起反對宦官,這件事在東漢很有名,和明末東林黨與宦官陣營的對抗非常類似。

太學生和一些朝廷文官結成黨對抗宦官,揭發宦官的醜惡,說起來,其實就是學生.運動,很多人因此遭到宦官的打擊報復,但也因此獲得了名聲,像王允、張邈、臧洪都是其中的僥僥者。

但是請注意,劉表和王允、張邈、臧洪這些人不一樣,他參加學生.運動,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原因很簡單:王允、張邈、臧洪這些人,他們要通過參加反對宦官的運動,才能擺明自己的立場,才能博得名聲,然後入朝為官。

但是劉表不一樣,他是皇室宗親。

只要他老老實實地呆著,不惹出什麼大亂子,隨便搞搞人際關係,自然少不了他的錦繡前程。

身為皇族一員,卻捲入了學生.運動,其實這樣的事情並不多見,從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看出,劉表在早年並沒有因為自己是皇室宗親而洋洋得意不思進取,相反,他是一個很有理想的有志青年。

但是在宦官當權的東漢末年,劉表這樣做,顯然也非常危險,於是在一次朝廷下詔逮捕學生黨的時候,劉表跑路了。

跑到哪裡不知道,一直等到風頭過了之後,劉表才又回來,這次他和王允一樣,找到了一個東家:何進。

何進死了,董卓來了。

於是和王允一樣,劉表現在也成了董卓的部下,而且劉表和袁紹、曹操一樣,還有軍職,在董卓手下做到了北軍中候。

這個北軍中侯是個監軍的性質,地位比袁紹和曹操的校尉職要低一些,但是職權很大。從這個位置,可以隱隱約約地看出,董卓和劉表的關係似乎不錯。

我們上文提到過,孫堅在關東諸侯會盟之前,就連殺兩名地方高官:荊州刺史王睿和南陽太守張咨。

既然人被殺了,官位也就空出來了。

我們知道,南陽太守這個位子後來被袁術自己佔據了,造成了既成事實,而董卓之所以批准袁術做南陽太守,是有安撫袁術的意思,同時他自己也想退回關中。

但是即使想回長安,董卓也還是想給諸侯軍製造一些麻煩,於是荊州刺史這個位子,他沒有讓關東諸侯去搶,而是派了一個人來。

這個人就是官居北軍中侯的劉表。

雖然現在的史料很難找到董卓和劉表到底是什麼關係,但是認為,在如此敏感的時期,董卓的這次人事任命彷彿沒有任何預兆,也沒有任何來由,一紙詔命便讓劉表成了漢末的大軍閥之一。

事實真有那麼簡單嗎?

從劉表到了荊州之後的表現來看,他顯然是董卓派到中原的代理人,也就是說,劉表很可能不是袁紹的小.弟,而是董卓的小.弟。

這個推論諸位可能還有懷疑,那麼我們來看看劉表進了中原之後,都幹了哪些事。

對那些會盟的十三路諸侯來說,在會盟時,他們都在反董的旗幟下稱兄道弟,如果想要搶奪對方地盤,或者說撕破臉的話,還要找點借口,不然就會受到道義的譴責。

而劉表不同,他是朝廷光明正大任命的官員,他要得到荊州地盤合情合理還合法。

而現在在荊州的地盤上,有幾股勢力。

第一,袁術駐紮在魯陽(今河南魯山縣),他已經佔據了河南南陽,勢力非常雄厚,這也是劉表最擔心和主要要對付的敵人。

當然,他這次被董卓任命,很可能就是專門來對付袁氏集團的兩位大佬之一袁術的。

既然他與袁術為敵,自然就少不了要對付袁術的部下兼盟友孫堅,而孫堅也是董卓一直非常忌憚的人。

第二,吳人蘇代為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長,各據民兵而於當地稱霸,稱為「宗賊」,像這樣的地方豪強勢力在當時的荊州彼彼皆是。

正因為荊州的形勢非常複雜,所以劉表根本就沒有辦法到達荊州的首府襄陽,而是單槍匹馬到了荊州境內的宜城,找來三個人來商量對策,這三個人因為《三國演義》的關係,都很有名,分別是蒯良、蒯越和蔡瑁。

但是和劉備、曹操,哪怕是袁紹的部下謀士相比,蒯良和蒯越似乎知名度很低,也沒有什麼傳奇的故事,而蔡瑁後來更是成了赤壁之戰中的小丑。

但是這三個人還是有一些不同。

那個蔡瑁私心比較重,先不說他。

蒯良和蒯越據說是兄弟,但是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所以非常可疑,當然,既然是同姓,而且在同一個地方,即使不是親兄弟,也可能是親戚,這個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

因為劉表以及他的荊州後來成為了他們搶奪的地盤,所以對劉表手下的謀士記載就相當少,但是從一些蛛絲馬跡上,我們可以看出蒯良和蒯越既然能輔佐劉表在軍閥紛爭的東漢亂世從袁術、孫堅、曹操一干猛人的虎視眈眈下奪得荊州大郡,而且治理得卓有成效,我們可以說,事實上蒯良和蒯越也是一時人傑。

蒯良的出場很少,他在劉表剛入荊州時向他建議要以仁義治理荊州,這一點很難得,因為包括諸葛亮在內,都主張亂世用重典,而蒯良能在漢末大亂時勸劉錶行仁政,是需要相當勇氣的。

蒯越也主張以仁治天下,但是他和蒯良相比,顯然更像一位陰謀家。

為了對付蘇代、貝羽這幫地方豪強,他給劉表出了個主意,其實這個主意也說不上多好,就是設個鴻門宴,把這些地方豪強勢力請來喝酒誘降,然後在酒過三旬之後,伏兵四起,把這些地方豪強一刀兩段,殺完了事。

雖然主意不新鮮,但是蒯越成功了,他居然一下子請來了五十五個人(《後漢書》說是十五個),把他們全部殺光。

在地方豪強的各大頭領被一鍋端了之後,那些地方勢力便群龍無首,而劉表聲威遠播,於是順利收降改編了荊州大部分地方武裝,從此,劉表真正掌握了一支軍隊,成為漢末的著名軍閥。

要說蒯越這個計策不算多高明,但是為什麼一下子就能成功呢?

我們要說,計策和武器一樣,本來無所謂高明不高明,關鍵是誰在用,同樣的鴻門宴,在項羽手上,竟然讓劉邦跑了,而蒯越用起來,一下子就能殺掉五十五個對頭。

如果說蒯越的成功有秘訣,那就在於,那五十五個地方豪強中間,有蒯越的人,一句話,他們中間有的人是蒯越親信,是被蒯越的人忽悠來的,結果就是被騙然後被砍頭,史載「(蒯)越有所素養者,使示之以利,必以眾來。」

所以說,鴻門宴也不是誰都能用的,很多事情我們只看到了結果,事實上早在事情發生之前,就已經被註定了。

劉表用蒯越之謀,佔領了荊州的大部分地區,可以說大局已定,但是荊州的首府襄陽卻還被兩個人佔據著,這兩個人名字叫張虎和陳生。

而對付這兩個人,蒯越又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只帶了一個叫龐季的隨從就匹馬進入襄陽前去勸降。

看到這裡我有些無語。

剛剛用誘降之計殺了五十五顆人頭,現在就敢單身入劉表的對頭佔據的襄陽城,我只能說,蒯越這人太有種了,反正換了我是不敢去的。

當然,對於張虎和陳生來說,在劉表已經佔有強兵的時候,對抗似乎不太理智,而且他們佔據的地方太特殊,如果是一般的小縣城估計劉表還不會一定來打,但是他們佔據的是襄陽,而劉表是朝廷派來的,有天子詔書,如果他們和劉表硬打,那是對抗天子聖旨,再加上蒯越的三寸不爛之舌,於是兵不血刃將襄陽拿下,從此劉表進駐了襄陽,史載「理兵襄陽,以觀時變。」

史書的這八個字很有講究,什麼叫以觀時變呢?

就是劉表在佔據襄陽之後,暫時保持了中立,誰都沒得罪,也沒有去攻打誰,準確地說,是既沒有支持關東聯軍,也沒有說要對董卓下手。

問題就在這裡,當時的關東聯軍已經一致要聲討董卓了,此時劉表卻保持中立,這當然與他的官位是董卓給的有關,同時,我們還不難推測,劉表可能與董卓還有私下裡的交易。

我在前文說過,重用劉表為荊州刺史是董卓非常重要的一步棋。

那麼董卓的高明之處又在哪裡呢?

答案還隱藏在劉表的身份裡面。

我們說過,漢末的軍閥里,大概可以分成幾個派別。

第一種就是他們本來就是地方官,所以董卓的事情一出來,就自立為王割據一方,韓馥、張邈、張超、劉岱這些人都是這種性質。

第二種是以袁紹、袁術、曹操為代表的朝廷流亡分子,他們本來就在朝廷之中擔任高官,因為和董卓不合,所以才流亡到地方率兵起義。

第三種是邊疆豪傑,以韓遂、馬騰、公孫瓚為代表。

這第四種,也是比較特別的一種,是漢室宗親,劉虞、劉表、劉蔫劉璋父子屬於這一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陽謀三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陽謀三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35章 仁義治郡:先用鮮血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