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八章何去何從二十六

第九百六十八章何去何從二十六

蕭美娘咬了咬牙,像是下了很大的決心,說道:「陛下!就是因為這韋青玄深通媚術,熟諳各種床第之道,她不僅自己把阿孩迷得神魂顛倒,還派阿孩身邊的那些近臣子弟們,四處為阿孩物色美女和名馬,本來樂平長公主(楊廣的姐姐,前北周太后楊麗華)給您準備了一名柳氏的美女,結果韋青玄趁您不在,生生從樂平長公主那裏把人要過去了,獻給了阿孩。」

如果剛才他只是惱火,可是這一番話,就是已經將楊廣氣得渾身的每個毛孔里都在噴火,吼道:「反了反了,連朕的女人都敢搶,這小子,這小子!」

蕭美娘連忙跪了下來,懇求道:「陛下,您可是答應過臣妾的,千萬要息怒啊!」

楊廣三步並兩步地躥到御案前,連着四大碗冰鎮烏梅湯下肚,才算又讓腦子冷靜了下來,他轉過身來,輕輕地扶起了蕭美娘,安慰道:「皇后,這些事不怪你,出了這樣的逆子,朕能體會到你的心情,都怪我們從小沒有好好地管教阿孩,讓這小子一開始就走了歪路,朕知道,他是你唯一的兒子,你對他有所維護,朕不會怪罪。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什麼朕不知道的事情嗎?」

蕭美娘輕輕地抬起袖子,抹了抹眼淚,接着說道:「還有就是阿孩的那些左右,聽說也是成天打着阿孩的名頭,胡作非為,搶來的美女和好馬,有很多也是他們自己得了去,卻讓阿孩壞了名頭。」

楊廣咬了咬牙,冷聲道:「好了,朕都知道了,還好這回把阿孩給帶了出來,沒讓他在東都胡作非為,朕在這裏他都敢搶奪別人妻女,朕若是不在了,還不知道他要做出什麼事情來!皇后,雖然他是朕現在唯一成年的皇子,但朕也不能這樣姑息和縱容他,不然,國法人人不遵守,朕還如何治理天下?」

蕭美娘低頭嘆道:「臣妾遵旨,臣妾會永遠支持陛下的任何決定!」

楊廣點了點頭,又道:「皇后,現在大軍在外,朕不會對阿孩怎麼樣,但等朕回東都之後,一定會徹底地清查他所犯下的罪行,那個韋青玄,是已故的民部尚書韋世沖的女兒吧。」

蕭美娘點了點頭,說道:「陛下好記性,正是韋世沖之女。」

楊廣的眼中閃過一絲殺機的應道:「很好,朕一定會處理好這件事,韋家的勢力在關隴那幫軍漢中,也算得上是首屈一指了,當年韋孝寬的子侄族人遍佈軍中,連先皇都對其頗為忌憚,這回正好借這機會,把他們的勢力從軍中趕出去。」

蕭美娘的嘴角勾了勾,連忙說道:「陛下真是聖明,若是能就此打擊韋氏,也算是可以因禍得福了。」

楊廣想了想,說道:「好了,皇后,這件事朕來處理,你先退下吧,記住,此事一定要守口如瓶,千萬不能向任何人泄露,包括你的弟弟,明白了嗎?」

蕭美娘連連點頭答應道:「臣妾會讓此事爛在臣妾的肚子裏的,請陛下放心」

楊廣揮了揮手,下逐客令道:「好了,朕有點累了,你讓宇文述將軍和虞侍郎過來一下。」

小半個時辰之後,一身盔甲的宇文述和穿着紫色緊身勁裝的虞世基站在楊廣的御帳之內,低着頭,心裏忐忑不安,不知道那個坐在御座后,沉默不語的當今天子,深夜喚二人前來,又是為了什麼。

楊廣幽幽地嘆了口氣,問道:「虞侍郎,前些年朕出巡江都的時候,記得當時你還在東都留守,那時候的你,是不是曾去過齊王的府上朝拜過他?」

虞世基一聽這風聲,就有些不對勁,聽到楊廣說到此事,馬上就意識到楊柬要倒霉了,楊廣主動地問及某個人,即使是自己的兒子,也意味着要對他動手了,在這個時候,只有堅定不移地和楊廣保持一致,才是保自己榮華富貴,乃至身家性命之道。

於是虞世基馬上回道:「陛下,確有此事,不過不是朝拜,而是去向當時身為東都留守的齊王彙報公事。」

聽了這話,楊廣也沒有生氣,只是平靜地問道:「既然是公事,他為何不在河南府處理,而要你們去他的齊王府?還有,當時齊王接受官員和宗室貴族們的朝拜,甚至是賄賂,可有此事?」

虞世基的臉上,立馬換上了一副忠心耿耿的神色,然後繼續說道:「陛下聖明,確有此事,當時每天前往齊王府上的達官貴人,把道路都給堵上了,連齊王府的那些門府小人,都要收賄賂才讓人能提前見到齊王殿下,這些事情當時留守東都的官員人人皆知,陛下若是不信,可以找當時在東都的其他人過來,一問便知。」

楊廣的眉毛挑了挑,再次問道:「即使齊王是朕的兒子,你們又有什麼必要這樣巴結他?這不是在縱容他觸犯國法嗎?」

虞世基嘆了口氣,應答道:「陛下,自從元德太子楊昭早逝之後,朝野上下都認定了您會立齊王為太子,所以即使齊王做得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也是無人敢舉報他,再說教導齊王行事的。自有他的王府長史與幕僚,微臣是陛下的臣子,無權去規勸齊王殿下啊!」

楊廣的眼神變得黯然,嘆了口氣,說道:「虞愛卿,還是你對朕忠心啊,朕謝謝你,宇文將軍,現在阿孩手上的軍隊,還有多少?」

宇文述的眼中閃過一絲慌亂,只見他連忙拱手回道:「陛下,齊王屬下現在有三萬番上部隊,加上調給他的二萬原太子東宮的兵馬,這回他帶了五萬大軍,就跟在御營的後面,離陛下大概是三十里地的距離,這會兒是在涿郡的北城駐紮。」

楊廣從御案之上拿起了半枚虎符,遞給宇文述,沉聲道:「宇文將軍,你持此虎符去北城的齊王大營,就說離開大興之後,馬上要跟高句麗人作戰,所以各營的將領,都需要有經驗的將軍,你宇文將軍親自掌握這五萬大軍,讓齊王來御營,不得有誤。」

宇文述接過了虎符,勾了勾嘴角,問道:「陛下,那我去了之後,這御營的守衛?」

楊廣冷冷地說道:「御營守衛,暫時交給內史令元壽,你在去北大營前跟他交割一下,去吧。」

宇文述不敢在怠慢,奉了虎符後轉身而出。

虞世基看着宇文述轉身出帳之後,方才說道:「陛下,元內史並不是很懂打仗,讓他指揮御營兵馬,只怕!」

楊廣哈哈一笑,反駁道:「元壽確實不會打仗,但他足夠忠誠,現在朕是要奪了阿孩的兵權,需要宇文述這樣的宿將,鎮住那五萬大軍,至於這御營的守衛嘛,哼,在大隋的境內,朕就不相信會有什麼問題!」

虞世基知道這時候不能再多說什麼,連忙換上了一臉的諂笑的回道:「陛下聖明,非我等凡人所及也!」

楊廣看了一眼虞世基,再次說道:「虞愛卿,你可知道,齊王除了這些事情以外,還有什麼不法行為嗎?」

虞世基剛才在心裏仔細盤算了好幾遍,要不要就此黑掉齊王,但思來想去,覺得還是風險太大,雖然楊廣是個六親不認的狠角色,當年楊昭死後他連眼淚都沒掉一滴,但畢竟楊柬是他現在唯一的成年兒子,也是維繫他和蕭皇后關係的唯一渠道,即使楊廣有意動楊柬,蕭皇后也一定會死保這個獨子的,所謂母以子貴,若是齊王被廢,那她這個皇后的位置,也是大大堪憂了。

楊廣今天心中一時的惱怒,想要找機會教訓一下楊柬的可能很大,但若是說他真的因此廢了楊柬,虞世基覺得還是不太可能,到時候自己沖得太急,沒搞死楊柬,以後等他翻了身,自己的末日可就為時不遠了,對於翻臉速度比翻書還快的楊廣,他是從來不會認為取自己性命時會有半點猶豫的。

於是虞世基裝着苦思冥想了一陣,搖了搖頭,回道:「陛下,齊王雖然在東都平時的名聲不是太好,但那些事情多數是他手下和左右所做,並非齊王親自所為,臣以為,陛下應該重重地申斥齊王,收回他的一部分權力,但更重要的是查辦他身邊的那些近臣和小人。」

楊廣的心中極度不爽,他上下打量了虞世基兩眼,說道:「虞愛卿,若是查處齊王的話,只怕需要級別足夠高的重臣,才能鎮得住他,現在是出征高句麗的關鍵時期,不知虞愛卿能否為朕分憂,幫朕這一回呢?」

虞世基的心裏暗叫一聲「壞菜」,這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居然落到了自己的頭上,但是看着楊廣那冷冷的眼神,他的背上一陣發涼,知道這事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只好深深地行了個禮,應道:「微臣粉身碎骨,萬死不辭!」

虞世基此人的為官之道就是小心翼翼,他的特長就是仔細揣摩楊廣的心思,只要楊廣不想聽的事情他絕對不會說,而且影響楊廣情緒的奏摺,他也會想方設法不報,直接在他這一關就會找一點小問題打回去,比如一個錯別字,或者用詞不當,或者語氣不夠恭敬等等,這一來二去,事情就會拖得不了了之。

比如清河郡官兵剿匪吃了敗仗,兵部上報得含含糊糊,用詞閃爍,在傷亡人數上模稜兩可,前後矛盾,虞世基便直接以事實不清而駁回,對於兵部而言,他們已經上報,對於虞世基而言,他是在嚴格審批,雙方都沒有問題,最後的結果就是不了了之,兵部再從別郡調一名都尉了事,而楊廣壓根就不知道這件事,等他想起來尋問時,虞世基的回答便是將士用命,剿匪甚急。

正是這種極富技巧的官場手段,使虞世基日漸受寵,楊廣對他極為信任,很多奏摺楊廣甚至都不看,只聽虞世基口述彙報。

可是這一次,他卻是沒有選擇的能力,半柱香的功夫之後,虞世基自己的營帳內,燈燭映出兩個長長的人影,投射在帷幕之上,其中一個負着雙手,來回焦躁不安地在踱步的,正是虞世基,而另一名垂手而立,雙目微閉,時不時撫須深思的,則是一身青色布衣打扮,已經做了他幕僚半年多時間的封倫。

營帳外三十步內已經沒有士兵在值守,虞世基今天一回帳就把所有人支得遠遠的,只留下封倫給自己出主意,可是好一會兒功夫了,封倫仍然是這樣沉默不語,急得他不停地在帳內走來走去,連空氣也似乎因為他的這種舉動變得溫度上升了不少。

虞世基終於停下了腳步,看向了封倫,嘆了口氣,問道:「封先生,難不成這回真的要遵從陛下的旨意,去抓齊王的把柄了嗎?萬一這回整不倒齊王,以後我們可就危險了啊。」

封倫緩緩地睜開了眼睛,平靜地回道:「主公,你真的認為至尊要對齊王下手了嗎?是要徹底打倒,還只是教訓他一下,出一口氣?」

虞世基咬了咬牙,反問道:「封先生,你想想看,如果只是想小小地教訓一下齊王,還用得着陛下親自找我嗎?今天他氣的那個樣子你是沒看到啊,雖然我去的時候已經好了許多,但我看那一大缸冰鎮烏梅湯給他喝了一半多,還不知道前面氣成啥樣呢,至尊這個人,發作起來可是六親不認的,再說他現在並不止齊王一個兒子,齊王對他不敬,尤其是私會百官,這觸到了他的底線!」

封倫微微一笑,回道:「主公言之有理,但你也得想想,齊王現在是陛下唯一的成年兒子,若是真的趕盡殺絕,那江山就有可能會落入幼主之手,繼而被權臣所擺佈,這也是至尊自從元德太子死後,就一直加強齊王權勢,而朝中文武百官,明知齊王無大才,也要爭相巴結的原因。」

虞世基的雙眼中神光炯炯的問道:「那你的意思是,陛下這回不一定會對齊王下死手,只是略為懲戒一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混在隋末當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混在隋末當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百六十八章何去何從二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