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潛龍勿用 第50章 大醫治國

第一卷 潛龍勿用 第50章 大醫治國

一大早,公孫凌雲就被自己的女王姑姑召見,他原本以為交今天又將有一些美妙的事情發生,可在進公宮的路上遇到了公孫景陽。叔父彷彿就是特地在等他的,看來,那些美妙的事情又要泡湯了。

叔父見他走上前,直奔主題,「軒轅牧一死,他的兩個兒子平分了其領地。公叔頡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權勢,一定會分化瓦解兄弟這兩倆。屆時,就是攻取金鰲湖北岸三塊領地的最好時機。」

「如日中天的軒轅牧,怎麼會突然就暴斃了呢?」公孫凌雲疑問道。

「軒轅牧雖擁立了公叔頡為王,可作為一個實力雄厚的大諸侯,那遍便是功高震主。公叔頡又豈會容他?更何況軒轅牧擁立他的目的就是為了取代他。」

「所以,軒轅牧倒台,也是叔父的手筆了?」

叔父頗有些得意地回答道:「老夫只是點火之人,真正讓軒轅牧崩塌的,還是他與公叔頡的微妙的關係。人與人之間,一旦有了嫌隙,就會出現矛盾;一旦有了矛盾,就好被人利用了。我們要做的就是給敵人製造嫌隙和矛盾,然後澆油點火去激化矛盾,從而達到坐收漁利。」

「還記得小時候,叔父教我的全是是仁義道德;長大后,叔父卻教的全是陰謀詭計!」

「仁義道德是標準,陰謀詭計才是本能;治標不治本,終歸會功虧一簣。」公孫景陽在宮殿門口停了下來,看着公孫凌雲,「治國如同醫者治病治!治病,有些時候需要用一劑猛葯才來藥到病除;治國,就要用些手段才能剪除敵人。」

公孫凌雲有些不服氣地說道:「叔父既然把自己比作是醫者,都說醫者仁心,可叔父卻盡用陰謀詭計殺人!這難免有違醫道了吧!」

「小醫治病,中醫治人,大醫治國。」叔父說,「天下紛紛擾擾,上到貴族,下到庶民,都不得安寧。長此以往下去,又有多少人會在戰亂中死去呢?你可知?」

「這……」公孫凌雲無法作答。

「答不出就對了!」叔父說,「天下大亂,本就是一場生靈塗炭的大病,那些居心叵測之人就是這場大病的惡瘤!不剪除這些為禍人間的惡瘤……一統天下,貴族和庶民能有安寧之日嗎?所以,有些仁義表面上是仁義,實則是婦人之仁罷了;而真正的大仁大義,就是將紛亂的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讓貴族的權利有所保障,讓庶民安分守己。要實現這一目標,沒有一點手段怎麼行?」

公孫凌雲低頭作揖,「侄兒受教了!」

公孫景陽指著王宮廣場上的三辰大纛旗,「瞧見那大纛旗上的日月星了沒?」

三辰大纛上,佈滿了星星,最顯眼的就是北斗七星。而太陽遮住了一般月亮,剛好形成了一輪彎月和一輪烈日。

公孫凌雲點點頭,「那是昶教的聖旗,是昶王室的徽章。」

「日,月,星,乃是三辰。」叔父說,「三辰,意為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如今天下諸侯都高舉反旗,唯有我公孫氏舉著這三辰大纛,這三辰大纛不倒,天下一統之時,便是我公孫氏位居九五之日。」

公孫景陽拍了拍公孫凌雲的肩膀,「老夫終究會老去,凌風這孩子一向都不務正業,凌雷這孩子戾氣又太重。我公孫氏的兒郎之中,唯有你公孫凌雲可擔當大任。這次進宮,就是要跟你姑姑商議,讓她立你為繼承人。」

「這……萬萬不可!」公孫凌雲低頭作揖道,「兩位弟弟都比我更適合!無論叔父選他們之中誰做繼承人,我都願做一名征戰天下的將領,竭盡全力輔佐他。」

「都是我公孫家的孩子!」公孫景陽看着公孫凌雲的眼神突然慈祥得像一個父親,「老夫只考慮誰更適合,誰有能力,誰能讓公孫氏傳承千秋萬代。」

「可姑姑會同意嗎?」公孫凌雲不敢直視叔父的眼睛。

「這時是公孫家族的大事,由不得她不同意!」

「可……」

「好啦!一會進去后,一切全聽我的。」

叔侄二人進入大殿後,只見有個英俊的小太監站在公孫明月的身旁。公孫景陽說道:「今天要與明月商議的是公孫家族的家事,閑雜人等速速退下。」

得寵的小太監安寧毫不畏懼公孫景陽,陰陽怪氣的說道:「既然是家事,就應該在家裏商議,大人可別忘了這裏可是朝堂。」

公孫景陽的眼睛裏充滿了殺意,「小閹人,你要搞清楚,如今的朝堂,是誰撐起來的?」

安寧回道:「公孫大人說這朝堂是自己一手撐起來的,難道公孫大人是想要告訴天下人,這光明之主的天下是你公孫氏的不成?請問公孫大人有那主宰天下的天命嗎?暗夜天子雖墮入了黑暗,可身體流淌著光明之主血液的可大有人在。這光明之主的天下,還輪不到公孫氏來指點江山吧!」

公孫明月將這個英俊的小太監賜名安寧,或許就有她自己的用意。而此刻,安寧敢直接跟公孫景陽叫板,而公孫明月卻泰然自若,其中的關係不言而明。

公孫景陽看着公孫明月,「你就養了這麼一條狗?不但眼瞎,還喜歡亂咬人。」

公孫明月面帶微笑,「既然兄長都認為他是我養的一條狗而已,一些家事狗聽了又何妨?」

安寧有恃無恐地說道:「狗只忠於主人,咬的可都是強盜和小偷。如果公孫大人不想從陛下這裏偷走一些東西,狗又怎麼會亂咬人呢?何況,大人想要偷走的不是別的,而是權力。」

公孫景陽暴怒,「大膽閹狗,竟敢口出狂言!」隨後看向公孫凌雲,「凌雲,拔出劍砍掉他的狗頭。」

「我看你們誰敢輕舉妄動!將以弒君罪拿下!」

安寧話音剛落,大殿的門都被侍衛給關閉了,十幾個手持劍盾的侍衛衝出來擋在公孫明月和英俊太監的面前。難怪一個小小的太監,竟敢如此囂張,原來是公孫明月早有預謀。

公孫明月站起來說道:「兄長既然要議立儲君之事,那便是朝政。」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宮女領着一個十一二歲的男孩出現在了公孫明月的身旁。公孫明月說道:「這個孩子,是昶曜王嫡孫,是昶王朝新的太陽。」

「不可能,昶明篡位奪權時,已經將昶曜王一脈斬草除根……」

「哈哈哈哈!」公孫明月大笑,「暗夜天子登基時,對昶明的子嗣一樣實現斬盡殺絕,可最後還不是出現了一個叫南宮子的人。」

「一個連姓氏都不配擁有的私生子,怎麼配坐上王位?」公孫景陽說,「看來,你是鐵了心的要跟我作對!」

「公孫景陽!」公孫明月直呼其名,「當你殺死我兒子的時候,你有想過我的感受嗎?」

公孫景陽厲聲道:「那就是個見不得光的孽種,難道不該死嗎?」

「可他是我生下來的孩子,她讓我成為了一個母親。而你卻說他是個怪胎,強行不把他給掐死了!是你剝奪了我做一個母親的權力!」

「哼!你也不想想,一個二十多年都沒能讓女人懷孕的暗夜天子,怎麼可能會在日食之後給你留下一個正常的孩子?」公孫景陽話鋒一轉,「如果這個孩子真是昶曜王之孫,把他扶上王位,就得名正言順,就得讓天下人信服。」

「只要公孫大人願意輔佐他,在下自然能證明他就是昶曜王的嫡孫。」安寧說着,拿出了一份血字帛書,「這是二十多年前,昶曜王寫的血書。書上的內容是,他已被二王子昶明軟禁,他深知太子昆不是昶明的對手,讓太子昆早作打算,不用輕舉妄動。」

「一份血書,並不能說明什麼!」公孫景陽說。

安寧說:「可這份血書保住了太子昆的命,還留下了一個王太孫。」

「可老夫親眼所見,太子昆和諸王子的人頭。」公孫景陽還是不願相信。

安寧回道:「那只是一個跟太子昆長得幾乎一模一樣的替身,而這個替身就是我的父親。」

「按照這麼說,太子昆還活着?」公孫景陽疑問道。

「不,他已經死在去年的那一場大瘟疫之中。」安寧回答,「和他一起死於瘟疫的,還有他的夫人和三個女兒,只有他的小兒子星兒活了下來。」

「星兒?」公孫景陽驚訝道,「他叫星兒?」

「沒錯,他就是太孫昶星!」安寧回答道,「太子昆說,天有三辰日月星,故而給他取名為昶星。」

「看來,真是天意如此啊!」公孫景陽轉身向公孫凌雲說道,「我們走吧!」

公孫凌雲跟着叔父出了大殿,本來心裏還在反犯嘀咕,只聽叔父說道:「不用再費神去想了!」

「叔父真相信那小白臉的話?」

「早些年,就有人說太子昆沒有死,而是改頭換面成潛藏了起來。」公孫景陽看着廣場中的三辰大纛旗,「前不久,玉衡真人在與我對弈時,隨口說了一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當時還不以為然,認為是他說是在說棋局,可隨後的那一句『天命猶在』,讓我想了很久都沒有參透其中的深意。如此看來,他是在暗指這件事啊!」

「侄兒認為,他若真是王太孫,繼承王位那就是名正言順的事。我們的確應該輔佐他,平定天下之亂。」

「你真是這麼想的?」公孫景陽問。

公孫凌雲說回答:「既然昶教修道士都說光明之主天命猶在,我們身為臣子,目前理所應當盡到臣子的本分。更何況,那些修行者蠱惑人心的本事不是一般的強。就算公孫氏要取天下,也應該完全掌握了天命才是最好的時機。」

「不錯,昶教主自從絕壁天坑回來后就銷聲匿跡了,九大星辰長老都說他已經閉關三十年了。他當年為了光明之主,幾乎屠殺盡了御龍氏。天子墮入了黑暗,卻不知道昶教主為何閉關三十多不出。如今又突然出現了一個王太孫,實屬蹊蹺!」

「昶教主說是閉關修鍊,說不定早就已經走火入魔,或者……已經死掉了!」公孫凌雲隨口一說。

「管他是真是假,就由着你姑姑折騰吧!畢竟,手裏掌握一個天子,比做一個天子要容易得多。」

公孫凌雲指出,「可姑姑已經擺明了要跟您對着干……」

「她們只會在宮闈之中苟且偷安,別忘了……掌握軍政大權的是我們。」公孫景陽說,「派兵嚴守王宮大門,切斷他們與外界的聯繫。以後的朝政議事,也不必到王宮之中了。」

面對要把自己的姑姑封鎖在王宮裏,公孫凌雲雖然有些不忍心,但還是按照叔父的意思派遣親信侍衛隊封鎖了王宮。

然而,就在封鎖王宮后的第七天,就爆發了大規模的叛亂。叛亂的人多數都是金鰲湖盆地的貴族,最重要是是,就連公梁伯和咸寧伯都加入了叛軍。

儘管叛軍打着反對公孫景陽在金鰲城周圍納入公孫氏直轄核心區,但大家的心知肚明。究其根本,還是這個突然出現的王太孫昶星。從最近收集到有關王太孫的情報來看,安寧就已經與那些叛軍有所勾結了。

而當下的情況很糟糕,原本徵討金鰲湖的八萬大軍,最起碼有六萬都跟隨領主們回到了南方。可眼下,叛軍已經高達六萬之多,而公孫凌雲能調動的軍隊卻只有三萬多人。

起初,公孫凌雲打了兩場以少勝多的漂亮仗。可隨着叛軍的兵力越來越集中,公孫凌雲不得不收縮戰線派重兵防守金鰲城,基本上是敗多勝少。

短短半個月的時間,除了金鰲城臨近的幾塊伯爵領地以外,大部分都被叛軍所控制了。因此,公孫景陽不得不向南方的封臣求援。

而那些在三岔河盆地的貴族,再公孫景陽上次北伐是時就沒有撈足好處,所以這次平叛就表現得不是很積極了。畢竟他們也有自己的顧慮,深怕公孫景陽過河拆橋,向他們倒打一耙。

但這一次,公孫景陽給出的條件相當豐厚。他承諾,等平定叛亂以後,將那些反叛者的領地全部沒收,賞賜給那些平叛有功之人。這樣的承諾一出口,那些中原南方的封臣又組織起了五萬大軍向金鰲湖進發。

南方的大軍抵達后,公孫景陽派嫡系軍團防守金鰲城,親率支援的貴族封臣聯軍收腹失地,壓縮叛軍的生存空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御龍利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御龍利亞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卷 潛龍勿用 第50章 大醫治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