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沐劍聲下書聯周

第535章 沐劍聲下書聯周

昔日的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成名極早,不過而立之年,就追隨鄭成功克定台灣,因為足智多謀,被封為軍師。此後為了在大陸佈局,他一手創立了天地會,極盛時麾下人馬號稱十萬,名滿天下,所謂平生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足見其名氣。

不過隨着沐劍聲的迅速崛起,沐王府奪占呂宋,接着克定閩粵,進而佔領台灣,於是沐劍聲本人很快就取而代之,成為了普羅大眾們新的偶像,其實也把陳近南從虛名之中解放了出來,讓他身上的壓力大大減輕。此後沐劍聲對他信任有加,託付一方要務,讓他重新感受到了壓力,決心一定要做出成績,不負這份信任,而這次統兵出戰,就是他證明自己的絕好機會。

儘管清兵大兵壓境,陳近南卻毫無畏懼,與其餘守將會商之後,隨即劃分區域和職責,定下了守城作戰的方略。此後,面對清兵潮水般的攻勢,陳近南西門雪等人眾志成城,各自帶人把守一邊關牆,浴血拚殺,在十幾天的血戰里,殺傷了大批的清兵,保證了城門不失。陳近南本人更是遭到了敵方高手的重點照顧,屢次被對手圍攻,進而多處負傷,即便他武功大進,晉級絕頂高手,先後手刃敵軍過百,斃傷敵方高手數十人,可是隨着時間推移,也漸漸有些吃不消了。好在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最後終於等到了轉機出現。

再說就在新年之初,也就是明清兩軍幾十萬人馬激戰江浙皖贛之時,大周皇帝吳三桂的身體終於有所好轉。原因就是他派往大昭寺求葯的使者終於返回,帶回了一瓶密宗特製的續命神葯『九轉續命丹』,此葯乃是採集多種奇葯所精鍊而成,一丸可續命一月左右,一瓶也就十二顆而已,可見其珍貴異常。

使者本想多求幾顆,奈何賜葯的活佛告訴他說,賜葯一瓶已經是最大限度,一則存葯已經不多,二則以王爺的身體,藥丸的作用也將很快失效,此乃天意耳,人力豈能違之?

此葯果然神效,吳三桂服用了一粒歇息一夜之後,沉痾的病體立刻輕鬆了許多,精神也漸漸恢復了清明,隨後飯量也漸漸恢復,體力自然逐漸加強,不過幾天之後,就已經可以下床走動,身體情況迅速的好轉,也就在此時,侍衛來報說,有大明一方的使者前來覲見,於是吳三桂立刻宣召。

來使除了奉送了一批優質的軍械之外,還帶來了沐劍聲的書信,吳三桂隨即拆開查閱,但見內容如下:

致大周皇帝陛下:

聞陛下貴體有恙,心甚憂慮,貴我兩家如今共抗北虜,擔負天下興復之重望,故請陛下自珍。孤偶得療傷養身之葯,頗有效用,託人獻於陛下,惟願有所助益耳,望請陛下不以此舉為悖狂,則心有戚戚。自陛下起兵至今,已歷六年有餘,然天下局勢滔滔,勝負猶未明爾。今我方已經多次血戰,方得克服寧杭,底定江南已是指日可待。然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今韃虜康親王所部十餘萬精銳,似有全軍西逃之勢,此決非吾之所願。今我軍水師精銳,已經陸續逆長江而上,攻克安慶即在旬日之間,此後即可直指九江,屆時江南清兵退路盡失,敗亡已成定局。然我軍擴張太速,以致兵力不濟,無法完成合圍江南清兵,而後殲滅敵方之目的,孤實不願此大隊清兵精銳遁逃江北,成日後之大患,因此決意以贛北之地許於陛下,懇請陛下出兵贛北,以期合圍殲滅該部清兵於江南,削弱韃虜兵力,而戰後則以兩家實際佔有之地劃界自守。若能完成此盛舉,則滿清之損傷難以估算,而你我兩家可獲大勝,若能如此豈不快哉?煌煌史冊,能不彪炳銘記?惟願陛下細思詳查,能儘快出師。孤切切為盼!

大明兵馬大元帥沐。

吳三桂看完此信,立刻陷入思考。沐劍聲的信上除了問候之語和派人獻葯之外,還發出了邀請周軍出兵江西,合圍江南清兵的邀請,雖然對方明言了欲圖殲滅江南清兵的戰略意圖,然而吳三桂卻不得不深思其中的真假,稍稍思量之後他回復使者,答應一定會出兵相助。

其實在吳三桂的心裏,自然不會真的如沐劍聲所言,發兵合圍江南清兵,因為他還有自己固有的戰略目標,也就是武昌城。唯有拿下這個戰略要點,清掃乾淨附近的清兵,然後以武昌為核心,建立起堅固的前沿戰略要點,再以長沙岳陽荊州等地為堅實後援,依託長江天險和幕阜山、羅霄山脈為屏障,才能夠有望守住西南半壁江山,這也是他在有生之年,唯一可以留給繼承人皇太孫的東西了。

至於說什麼北上中原和東下江南,他現在已經完全不報希望,因為身體已經不允許他去奢望這些了,而以孫子吳世璠的能力,面對康熙和沐劍聲這等強大對手,能夠守住這些現有的地盤就很不錯了,又何談更多?至於他到底能夠保住這半壁江山多長時間,那也就只能看他的造化和天意了。也就是抱着這個目的,吳三桂隨即升帳點將,調遣軍馬,開始指揮平生的最後一場大戰。

首先一點,既然明軍明確的邀請自己進入江西,威脅清兵的側翼,那麼有此便宜豈能不佔?於是吳三桂就派出了麾下大將高大節和韓大任,分別統領萬餘偏師,越過羅霄山的分水嶺進入江西,沿袁水和修水向東挺近,目標直指省城南昌,這樣既可以完成對沐劍聲的承諾,多佔領一些地盤,加大戰略縱深,同時也起到了牽制住江西方面清兵的目的,使他們不能增援湖廣主戰場。

於此同時,吳三桂派大將祖澤清帶領三萬精兵和萬餘民夫,對外號稱六萬人馬,出荊州往北,攻打荊門一線的清兵,意圖牽制住左翼清兵主力,讓對方無法分兵來救援武昌。而吳三桂自己則統領十五萬大軍,外加三萬民夫,分三路大舉東進,目標直指武昌,他要一戰攻克武昌,從而為後世子孫,奠定足夠的有利局面。由於此番出兵的戰略意義重大,所以吳三桂作了充分的準備,經過了近月時間的準備之後,二月中旬初時,吳軍三路人馬,共調集約二十餘萬精兵強將,以及六萬民夫配合,而這也是當下大周國東線能夠集結的全部兵力了。

按照預定的日期,各路吳軍齊齊出發,向各自的目標發起了強大的攻勢,儘管對面的清兵有所防備,奈何由於戰事激烈,沿途各處的清兵多有抽調,故而防守力量有所削弱,加之吳軍的進攻比較突然,清兵準備不足,吳軍很快就取得了不錯的戰果。

首先說說江西方面。吳軍大將高大節統領萬餘精兵,出平江縣城,翻越了連雲山隘口,朝清兵寧州一線發起強攻。他們首戰趁夜色突襲了對方在明山一帶設立的防禦工事,殲滅清兵兩千餘人;稍稍修整一下之後迅速東進,於兩天之後,就進抵寧州城下(今修水縣城),又是一番激戰之後,終於打破城池。在此修整三天,順帶平定附近村鎮,徵集壯丁,搜集給養,然後沿修水往東,兵鋒直指武寧,並且趕在清兵援軍抵達之前,成功攻克縣城,然後據險而守,等候時機。

而另外一路吳軍韓大任所部萬餘精兵,則出蘆溪縣(今萍鄉市)向東,一路攻城拔寨,五天之後抵達袁州府治所在的宜春縣城,又用了三天多時間,擊敗五千守軍,攻克了城池,一番修整之後繼續東進。得知吳軍兩路人馬強勢而來,整個袁州、寧州已經丟失,而臨江、瑞州、九江等數個州府都面臨吳軍威脅的消息,讓坐鎮江西的喇布大驚失色,立刻搞得焦頭爛額。

眼下他手下的兵力不過二十萬人,既要鎮撫各地,還要應對明軍的兩線進攻,已經有點吃力了,可是吳軍又突然西來,發起了這麼大規模的強攻,頓時整個江西的戰事就變得險惡無比。一旦讓吳軍順風順水的打到南昌城下,進而與明軍匯合,則江西清兵就有可能全面崩盤,到那時整個戰局就會糜爛。

為了防止出現這種崩盤的情況,喇布連忙調兵遣將,派出尚之孝和佟養矩,各領萬餘精兵救援寧州和臨江兩地,阻擋吳軍前進的腳步,這樣一來,清兵的預備兵力也幾乎全部投入戰場,即便九江和南昌這等戰略要地,守軍都已經不足兩萬,可見形勢的危急。為此,喇布除了給京師告急之外,也不得不修書給東面的傑書,催促他加快撤退的步伐,以免被截斷退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鹿鼎外傳之大帝傳說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鹿鼎外傳之大帝傳說
上一章下一章

第535章 沐劍聲下書聯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