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豬山米海(3)雪花豬肉的宣傳戰,養殖業集中帶動的產業鏈變化

第53章 豬山米海(3)雪花豬肉的宣傳戰,養殖業集中帶動的產業鏈變化

新陽光集團自籌30%的資金,而70%資金由屋內的7個人,按比例均攤項目10%的籌資額度。來實施新陽光集團800萬頭豬城項目。

錢不是問題,肯定不虧。800萬頭豬也不是很多。但是800萬頭集中在一個狹小地帶內養殖成功,形成產業鏈條后。在食品行業就等於是放了一顆核彈了。

有了穩定的800萬頭豬。就是穩定的160萬噸的生物性的肉類資源。就跟發現一座金礦,發現一塊大油田沒什麼區別。

圍繞着160萬噸的生物性肉類資源。他會帶來穩定的上游飼料(玉米、大豆、添加劑)、疫苗和消毒劑等需求。生產階段的環保需求,如何處理大量的有機污染物,避免環境污染。還有下游的市場消化影響。對食品加工(零食、熏醬腸類、罐裝和塑封裝食品),以及最終的餐飲行業的零售價格,還有利潤產生重大影響。

掌握巨量採購和天量必需品銷售資源的企業和人,做出的決定必將引起整個產業鏈條的波動,不可避免的要相互影響。

這個項目的最終目標,必將是涵蓋的整個產業鏈條的,從飼料、養豬、屠宰加工、灌腸做罐頭,到零售鮮肉,批發給連鎖企業。隱約可見,這是聯合大型企業集團的第一步。

如果僅僅「不是朋友,就是敵人」,也沒有什麼可懼怕的。在座的都是仇人遍天下,朋友一個都沒有的主。

一個資本人的豪橫,不在於你能借來多少錢。而是能用這借來的些錢,辦成多少賺錢的事。

讓錢源源不斷的增值。錢才會滾滾而來,把個人變成資本的代言人,讓資本家豪橫起來。錢和資本是最勢利眼的,資本從來都不是任何人的好朋友,資本家也不在敵人多。

唯一令資本人恐懼的是的資本增值的時候,沒帶上自己。趕不上資本擴張和增值的機遇。追漲殺跌,落井下石,都是怕被「錢」給拋棄掉。

只要有利潤,有300%的利潤。資本家和資本的狗腿那都會去。敵人也會成為朋友,朋友也會成為敵人。

但是大型聯合集團,遠比是敵是友這種事,複雜化的多多。後續是否存在無盡的投入,誰先整合一起聯合對外,還是各自主導各自領域內的整合,組成鬆散聯盟相互支援。錯一步,就等於錯失賺大錢的機會,下次屋內議事的還會是自己么?

如何選擇對自己有利,對別人不利的方案。

投資800萬頭豬的養殖的豬城只是事業的第一步。如何測算出後續的變化影響,結合自己的產業地位,實力,技術資源,在產業鏈條切入點。這些都要在整個資本投資協議內寫的一清二楚。

從上游原料、到下游消化,還有周邊的輔助產業,一根豬毛的利益都的寫的明明白白。雖然這些豬還在豬媽的肚子裏,連影都沒看到的呢。

金融資本想要賺錢,是要賺產業鏈上所有每一分的利潤的。不僅吃掉肉,還砸碎骨頭,榨出油來的。對產業資本而言,這是令人惱火呢的,賺的少了。但是也提前鎖定了利潤,將部分高危風險轉嫁,對衝出去,降低了整體翻船的風險。

相互勾結,消費者就吃虧

相互勾心頭角,消費者就能占點便宜。

壟斷行業僅僅是噁心人。技術壟斷,遏制技術進步是吃人的。

國內經過30年的市場演化,從鬆散的自由市場,星羅棋佈的各種個體戶時代,變成了家族、財閥、還有利益共同體時代,經形成了各自的勢力,盤根錯節的網絡,盤踞一方,外人無法進入。英美勢力的代理人,日韓財閥的代言人,在國內也形成了極其強大的勢力團體,佔據江山一角。維護其主子的利益,壓制着國內與之競爭的產業發展,竭力打壓消滅國內的相關企業。更不要說那些層出不窮的地方小工廠,小作坊、亂收費亂劫地方流氓游擊小團體。

格局是這樣的格局,非常令所有人都不滿意的,諸侯割據的病態市場是最令人討厭的,除了投資做生意的成本太高太高。

任何一門新技術,新思想,都會被阻止在這些地區壟斷性市場之外。盤踞在地方的地頭蛇們非常堅決的拒絕任何新技術、新設備的使用,以維護自己的盤剝方式。

比如,從H港島,李嘉誠哪裏祖傳過來的房地產模板和技術,他的歷史得有60~40年的歷史了。

全國還是蓋這種噁心人的90平方米的雞籠式住宅。基本是上馬桶挨着廚房邊,吃飯和拉屎都在一個地方。

這種住宅,養出來的是豬,還是人?只有豬才吃飯—拉屎都在一套房屋內。

港島的廢物青年,是從哪裏養出來的。就是從這種牲口棚里養出來的。而新高的養豬環境,都比廢物青年和老舊城區強。

街邊開商店的歷史更是達到300年以上,坑人舊俗。

搞街邊的商品房的開發模式,只允許街邊和一樓做為商業用房。是300年的老黃曆固化出來僵化思路。

核心還是賣房,把質差的一樓和裙樓賣出高價格。商業區非混著就近的住宅區。混亂不堪。搞的滿大道的堵車,堵車再堵車。停車,停車沒地方。

買辦的門臉,不思進取,內卷化的港島,這是固化剝削,維持世代門閥財富的,鞏固萬年奴隸制的最佳方式。以自己的弱小適逢強權,當然是越弱越好。

但對於90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就是條塊分割,到處製造火山,人為製造內卷的,削弱自己?這還如何強盛?

等於自滅理想。

即便是港島,在WTO重配置的時間線下,無法作為鎖門的咽喉,在無法繼續圍困住內地~海外交流渠道,人員日益流動化的今天。李嘉誠努力維繫的家天下也是在崩盤當中。

李嘉誠的走,是家族天下崩潰的標誌。流動性的增大,地產圍城的崩塌,無法繼續以內卷的方式,剝奪和掠奪財富。

是新工業和經濟體系努力破局的結果。互聯網、網購、物流建設。破局是需要時機的,破局更是需要犧牲的。

眼下2020這個時機,高價豬肉,支持了變革的成本。遏制房價,最大程度的打擊了那些絆腳石,那些社會人組成的「城市大小地主」。

這是一大批小版本的,竭力維持李嘉誠內卷化模式的中小地主們。還有那些大地產商代表的超級地主。

最麻煩的,就是這些船沉了,還拿着地契,跑去外國,找外國皇帝訴苦,求主持公道的大小地主的。當了奴隸主,當了地主的人,只在乎是否有牛馬給自己耕地,而不在乎其他。要說為惡一方。資本家和黑工廠主比地主是更壞更惡的。但麻煩諸位,別擋在進步的路上。

時代碾壓不分好壞人,但別擋道,別阻擋時代的進步。地產業和各位小地主已經是堵住前進道路的巨石。是被人背着炸藥包衝鋒的目標。被迫同歸於盡的目標。2020是一個很好的時機。有別人去拚命處理這個問題。剩下的問題就是在全國市場一體化程度提高的時候,如何佔據先機,暴富起來。

這一次,新陽光集團的資本項目推薦會,就是大佬們帶着小魚小蝦們來,進行深度的,積極的討價還價。

雖然大佬們一言九鼎,只要是在一起握握手,事情就已經定下了。但是只有等到技術性談判出結果,才能弄明白,賺多了,還是少賺了。而技術性談判不結束,輪不到這些抓瞎的大BOSS們上場。

平時,嫌棄技術研發是個吞金獸,無底洞。搞技術的是一群豆豆,250,沒事瞎想瞎捉摸什麼。戰時,腦袋掉了,才想起來,當初怎麼就不容忍些豆豆們瞎想瞎捉摸呢?

至於自己家的豆豆怎麼就不如別人家的豆豆呢?這種幼稚的問題,並不在大佬們的自責範圍內。

千里馬常有,伯樂不長有。

自己家的豆豆不如別人家。不是自己眼瞎,要不就是自己駕馭不住養不住,總之都是自己沒那個本事,沒那個能力,沒那個財力。

你有求於這個世界,世界不有求於你。

求不到,運氣、財力、眼力,是世界的問題,還是你自己的問題?這種哲學性問題,身邊養的大師,早就解答的清清楚楚。心性上,這些身家億萬的富翁們都是及格的。沒及格的不在已經在投胎路上,就是準備去投胎。沒功夫做別的事。

只有真正有錢的人,才有無窮的時間可去思考如何賺錢。

能做決定的7個人坐在會議室里,偶爾說着一些與主題無關的話語。剩餘大部分時間都是沉默。真正決定事的會議就是這麼沉默,沉悶。討價還價,熱熱鬧鬧的是菜市場。

此時的氣氛微妙而緊張,一個個的BOSS,大佬們表面鎮靜,內心震驚。儘管裝懂都不知道怎麼裝懂,還是堅定不移的假裝自己懂,我懂。不僅僅是丟不起行業老大的尊嚴這個問題。而是,難得有這個機會,可以毫髮無傷的嘲笑別的行業老大。

這是講一輩別人的笑話,還是被別人當笑話講一輩的生死攸關的時刻。

錢重要麼?重要。

但對這些人而言,賺錢並不是難事。難的是如何比別的富豪更有錢,翻倍的有錢,這個是太難了。

在彼此奈何不了對方的情況,這輩子不可能比朋友、敵人、競爭對手翻倍有錢,有勢力的情況下,能夠有一個講對方,講別的富豪的笑話,就是難上加難的事。

《用初夏秋冬那個季節的豬,做鍋包肉、東坡肉更好吃,以此說明雪花豬肉的概念在市場上是否有前途》

這是現場臨時出的一道投資人考題。合格不合格,都不影響投資的決定。只是丟臉不丟臉的問題。也可能會影響談判的士氣,影響調價還價的策略。

這個時候打電話喊外援比較丟臉。但是玩嘴炮,誰也沒準備啊,尤其這個時間節點,萬一說了不該說的呢?

這個問題,涵蓋了從養殖供應鏈。食品加工供應鏈,零售餐飲品牌,三個行業的策略性佈局,以及產業競爭問題。

雪花豬肉是引用雪花牛的概念。是一種打比方的比喻形式。種牛,種豬的戰略性地位是怎樣確定的,怎樣受消費者支持,形成高利潤的統治地位的。

雪花牛肉是源自RB神戶的和牛。RB神戶和牛的概念,直接推高了RB種牛的價值。掌握了品牌概念的源頭,就掌握了這個產業鏈的生死。國內的大連的雪龍黑牛、陝西的秦寶、延邊的犇福、北京的御香苑、山東的億利源、鴻安、琴豪等眾多品牌是瓜分了不少市場份額。但是必須給源頭「上供」。

這些下游品牌就是小弟,維護著雪花牛肉的概念,維護「RB和牛」的大哥統治地位,忠心耿耿,為大哥到處征戰。但是生死全在「RB和牛」的大哥的手裏,讓你生就生,讓你死就死。除了點利潤殘渣,聲望、人脈、利潤全都是大哥的。

品牌統治,就是綁架,綁架就會形成斯德哥摩人質效應。

這就是品牌統治下,形成的概念性「人質」效應。衍生出來的子品牌,衍生出的邊緣產業,就是手裏的提線木偶。

除了好看,以及長久培育,塑造出來的洗腦口碑。雪花牛肉在口感和營養價值上也會超過其他種牛太多。都是牛這種生物,不是跨物種的龍肝鳳膽,蟠桃園的蟠桃,瑤池的神葯。但是高額利潤支撐了高淘汰率,以及非常嚴格的挑選管理。品質和口感是提升很多。

核心還是有錢,價格賣的高,利潤足夠大,支持精挑細選的淘汰。支持長期進行試驗,掌握了足夠多的信息,形成獨有的知識體系,日益完善了這套「雪花牛肉——神戶和牛」的肉類食品的神話體系。

國產的也不是沒有類似的東西——比如退出大眾視野的「腦黃金」。傳說中的的中華鱉精,以及各種現在各種流行的地下神奇傳銷產品。但是國產的保健品太過神話了,完全就是靠文化製造搞出的形式主義,全靠包治百病來騙了一個是一個,全靠傻子足夠多。以至於在高科技的保健品面前,完全敗北。老中醫,老大媽完全走不動市場,被徹底出清。一色的被高科技,洋玩意所統治。

富豪們源源不斷的資金,被投到學術界的各種長壽,抗衰老的研究項目。用以研究衰老的主要原因,尋找對策。效果有多少,普通窮人是體驗不到了。幹細胞、單克隆抗體不上新聞,普通人都不知道有這神玩意。

國內的保健品長壽項目,豎起大旗來,能爭取來什麼研究資金。把所有古籍,抄一遍來證明驢皮煮水的奧妙在哪裏?阿膠是什麼保健原理?老富豪全身換血,換成年輕人的血液是什麼原理。

一個是雲山霧繞的,跟你大談文化。文化和長壽有什麼關係?

一個是各種數據、成分、公式,科技味道十足。科技還是跟長壽沾邊。——畢竟科技促進了醫學的進步。還是都公認的相信醫生、醫院能救命的。

外行,門外的看熱鬧,道理上一套套的。

內行,門內的看功夫和原理。

但是這些年,死於跨界的更多。孩子不是隔壁認識老王的,而是不認識的老李的。死是怎麼死的,死的為什麼莫名其妙。

跨界和真功夫,是大家攜手的重要原因,不縱橫聯合,就要死於跨界競爭之下。藉助物流體系和新聞宣傳,本土的黃牛、黑豬幾乎被消滅的差不多了,剩餘的物種基因也是這些掌握技術頂層的行業巨頭手裏面。

沒有什麼地理性保障因素,只剩餘品牌和專利技術這一條路線。

中國的黃牛、RB的和牛、韓國的韓牛,物種區別是沒有的,但是宣傳和和文化區別是有的。

和牛、韓牛都成國寶級的了代言人,文化代言人了。黃牛有什麼?這又涉及到前端餐飲,圍繞着餐飲,圍繞着廚師形成的一套明星體系。

廚師明星體系,餐廳明星體系。

米其林品牌體系,藉著西洋風,還有西洋餐,風靡一時。普天蓋地的日劇、韓劇的大洗腦。以牛肉為主體的烤肉,肉食餐飲,包括各種洋快餐,還有漫天遍野的火鍋,麻辣燙。這一整套體系。支撐了牛羊肉的消費。

靠着RB劇,韓國劇米其林的神聖光環下跪。國內的牛羊肉的銷路完全被打開了。不是等閑一般家庭吃的起的。

豬肉靠什麼體系?豬肉怎麼宣傳?

我們是莆田的鞋,就差牌子和阿迪達斯,耐克不一樣,老闆跟小姨子跑了。所以廉價出售高仿鞋?

仿造米其林策略的海底撈,撈出的都是菜,菜菜。這就是中式菜系的混亂模板。傳承混亂之外,是一色的200年前的江湖氣息,跟時代格格不入。周星星的《食神》,金庸筆下的黃蓉,洪七公的美食大戲。帶不動這個腐朽的菜系江湖。

現在還是各種連鎖和火鍋麻辣燙的天下——也就是各種調料和添加劑的天下。

有時機不代表能做成事。時機,機會,命運被掌握別人手裏,還怎麼成事。食材最大的敵人恐怕就是各種「添加劑」。

一塊塑料,塗上辣椒,涮一涮,也能讓「年輕人」吃下去。

這是跨界競爭,化學工業對傳統食品產業和餐飲產業的沉重打擊。一如糖精對整個白糖產業的衝擊,很類似的。

雪花牛肉是相對成功了。這種成功對豬肉行業而言,就像是隔着半米的防彈玻璃看港島十大明星美女,玩成人穿衣舞一樣。是比通過電視看距離近多了。

可怎麼打穿這半米厚的防彈玻璃?握住機遇和成功的雙手?

《雪花豬肉的宣傳策略》不是一個模仿成功,如何成功的考題。而是要明確羅列出,你會如何失敗,怎樣失敗。你要如何把一個已經失敗,乃至慘敗的行業。重新讓它如何活下,如何東山再起。

鋼鐵行業的周期性慘狀,目前沒人能解決。

房地產行業的僵局,目前沒人能破解。

豬肉的周期性,怎麼辦?這背後還涉及一個糧食的周期性。這些周期性,是背後極其混亂的無法無天的無序混戰。

沒有質量可言,就會出現大起大落的周期。比如地條鋼,各個地區之間你死我活的相互傾軋,最終搞的鋼鐵行業大蕭條。但是再蕭條,地方保護,再加上毫無下限的降低質量、降低成本、放棄環保,還是有利潤的。從手指粗細的鋼筋,換成頭髮絲細的么。

只要拼的高爐都沒錢維護,全部塌了,鋼價肯定會漲上去的。

這不是正常的經濟需求周期化,是靠着同行產能的崩塌,工業體系的崩塌,形成的投資毀滅,財富毀滅的周期性循環。

養豬的周期,就是周期性的毀滅養豬投資的周期。價格波動毀滅投資。

在座的投資人,並不看好養豬行業。就是豬價下行后,必然會毀滅前期的投資。而植物~生物性資源是無法回撤的,也無法庫存的,周期是固定的。而一旦止損之後,價格上行,又沒法迅速跟進,還是需要一個周期。

一半運氣、一半天意。人的決策起到作用並不是太大,不穩定性太大了。

但是如果有一個前端的蓄水池。情況就會大大的改善。餐飲行業就是豬肉的蓄水池。RB和牛形成雪花牛肉概念,形成了一直穩定高價消費群體。

如果能形成穩定的一個「雪花黑豬」消費概念,就能大大的抵抗住投資周期性的問題。形成一個難以逾越的護城河體系。但這麼看,「雪花黑豬」的概念要跟「雪花牛肉」的概念掰手腕么?

護城河,跨界競爭。豬,豬之?牛,牛之?

方閑道低着腦袋,趴在桌子上畫圈,一圈,兩圈,三圈。臨行前被反覆叮囑過,一定要先給大佬們面子,然後再不給面子。不然事就辦不下。這是個逼着人啃骨頭,冒風險的事情。糧食安全,不是一個人,幾個人能解決的問題。要忽悠一大批的企業進行囤積,才能抵禦住今後3年的風險。

但是誰也不傻,這種事的內幕,開會不到10分鐘就走漏出去了。但是開會的怎麼能傻呢?一手明棋下在會議內,一手暗棋下在會議外。更有幾手閑棋落子。棋手有棋手的棋盤,棋子也有棋子的棋盤。

既然閑棋攪局,方閑道也自己搞了個棋局。這一手投資會,開的雲山霧繞。事的核心就投資,這是定了。但是投資之外,就要發動這些投資大佬們的想像力,啟發他們如何發生更大的野心,去賺更多的錢。

開會不能一定能決定事。但是決定事一定要召開會議。沒有會就沒有目的性,不好設計發展方向。方向出來了。有你沒你,世界還是往前走。你不幹,還有別人干。你幹不成,別人或許就干成。

開會就是為了找幹事的人。

而你唯一能決定的就是,你浪費還是不浪費你的人生而已。傻瓜們最不喜歡辯證法,太打臉。懶人和爛人們喜歡辯證法,似乎可以明正言順的爛和懶。

新陽光集團有雄心壯志。雄心壯志,從來都是踩着屍骨的。要靠肉來實現自己的目標,還是要踩着更多的豬骨頭,對大家都好。

行業的內部衝突,內部的戰爭是一定要打的,不踩着同行的腦袋,怎麼登頂王座。明目張膽的打內戰,吃相上太蠢,名聲也不好,對手的死命掙扎更帶來巨大的內耗。

佈局差不多,直接收網,連反抗能力都沒有才最好的

大型聯合體,壟斷聯盟,抽屜協議,價格共同體、區域壟斷,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沒經驗,國內的資本家們歷史還淺,搞壟斷和聯盟也是需要經驗和智謀的。也需要一個良好的信用約束力環境。更不要說有虎視眈眈的海外資本。

行業壟斷,當寡頭,最重要的是風險分攤。一是有靠山,能靠的住,幫你擺平非法事項。二是技術和行業變化敏感性,能夠把威脅你壟斷地位的技術和行業變化收入囊中,搶在其他人之前,擇機進行技術變革,持續性保持壟斷地位。

搞定靠山,這事都熟悉。

如何利用技術和行業變化分攤風險,有目的性的跨界多元化和技術投資,就是高端考題了。栽倒在這方面的壟斷企業和巨頭們多如牛毛。

不會跨界,沒跨豪好界,都活不長久。

原理一樣,人云亦云。但是蠢不蠢,全看拿到錢的實際操作。

對新陽光集團,方閑道還是比較看好的。從養殖跨界收購興興環境公司。涉足到了養殖業的環保處理。

搞好環保問題,意味着更大的產能。

從另外角度而言,城市環保問題,可以涉及到大部分產業。餐飲行業也是個污染大戶,環保問題也很突出。而且廚餘垃圾,也是一個飼料來源,支撐了零散養殖作坊,降低了養殖成本。還有其他超市、批發市場的植物和生物性垃圾,也是一個飼料源頭。

如果城市環保進一步加強。也會引起相應的變化。

跨界么?最重要的是思維變化了,發現了更多問題解決之道。

只要魚餌夠好,明知老貓的意圖,老鼠怎麼都會去嘗試偷食。

貓鼠之道的樂趣,在於誘餌香香不香。

方閑道腦子隨着圈圈瞎轉悠。一片空白,假裝思索。各位大佬也看着題目,以及題目下面的列舉分析,心裏也是瞎轉悠。

聰明人在一起,肯定會什麼都瞎琢磨,沒個章程。最後白琢磨。

做生意的人,在一起,也是瞎琢磨,但是心裏會有個章程。留個種子,等待合適的發芽機會和機遇。

沒由來的方閑道想起自己在商學院的一日游來的,課還沒上多長時間,方閑道就被校長開除了。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獵人張網,文人提筆做畫。

蓄勢。

螳螂抓不到蟬,黃雀抓不到螳螂,獵人抓不到黃雀,都會晚飯沒着落,餓肚子。文人么,只要這局勢一定,晚飯就有了。

學生餓死,還是不餓死,是你們靠你們的天賦和真本事。老師么畫個餅,畫個圈,這一天工資就到手了。沒事你們還得上上貢。為師之道,在勢,勢成了。就餓不死了。

上位蓄勢。

下位專精務實。

學問之道,也是商道,是老師的勢。但是翻鍋烙餅,大蔥卷的好不好,全靠勤練。會吟詩作畫與翻鍋烙餅,這兩者有什麼關係?做生意么,還是要老師跟你們這些學生請教的。但是生意做的更大,還是要學生跟老師練練腦筋的。師生之間,勾心鬥角,能賺了老師的錢,學生才算出徒畢業么。

剛講到這,旁聽課的校長就站起來,當場宣佈開除方閑道,取消其商學院老師的資格。理由只有一個「這裏是商學院,不是騙子學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不宣而戰之商戰2021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不宣而戰之商戰2021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53章 豬山米海(3)雪花豬肉的宣傳戰,養殖業集中帶動的產業鏈變化

%